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电网下基于准静态模型的混合控制微电网逆变器同步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于彦雪 马慧敏 +2 位作者 陈晓光 郑雪梅 李浩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当多逆变器并联接入弱电网时,高电网阻抗与逆变器间的相互作用,易引发逆变器并网同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针对弱电网下电流电压混合控制型微电网(HMG)逆变器的同步稳定性,通过建立准静态模型,分析锁相环(PLL)和虚拟同步机(VSG)在HMG系... 当多逆变器并联接入弱电网时,高电网阻抗与逆变器间的相互作用,易引发逆变器并网同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针对弱电网下电流电压混合控制型微电网(HMG)逆变器的同步稳定性,通过建立准静态模型,分析锁相环(PLL)和虚拟同步机(VSG)在HMG系统中的同步机制,讨论PLL和VSG同步环间相互作用对电流(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稳态工作点的影响,进而得到弱电网下HMG同步稳定性与电网阻抗、电网电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考虑弱电网下发生的电网电压跌落故障,对HMG同步稳定性与各逆变器稳态工作点、同步环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实际中HMG给定指令和同步参数的合理配置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混合控制型微电网 多逆变器 准静态模型 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通道有效磁流变减振器的自适应分段准静态建模 被引量:1
2
作者 顾三宝 李以农 +1 位作者 吴欢 郑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220,259,共10页
全通道有效磁流变减振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阻尼通道中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MRD结构设计阶段,常采用准静态模型来表示MRD结构尺寸与阻尼力的关系,并预测减振器的输出阻尼力。传统准静态模型通常... 全通道有效磁流变减振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阻尼通道中磁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应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MRD结构设计阶段,常采用准静态模型来表示MRD结构尺寸与阻尼力的关系,并预测减振器的输出阻尼力。传统准静态模型通常假设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内的剪切屈服应力处处相等,模型精度低且不符合全通道有效MRD磁路特点。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分段准静态建模方法,考虑了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随阻尼通道位置的变化关系,对阻尼通道的磁场强度先采用整体低阶拟合,根据设置的误差阈值对低阶拟合结果进行0/1状态划分,再完成分段拟合。以两款不同结构的全通道有效MRD为研究对象,通过电磁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全通道有效MRD的磁路特点并建立新型准静态模型,最后通过阻尼特性测试试验,验证了该新型准静态模型的合理性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减振器(MRD) 全通道有效 准静态模型 自适应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顺倾岩体爆破层裂的准静态力学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小林 张继春 +1 位作者 郭学彬 肖正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5-571,共7页
针对顺倾岩质边坡爆破引起软弱夹层冲刷、压密而影响边坡稳定的问题,应用爆轰气体等熵绝热膨胀理论,建立深孔爆破过程中软弱顺倾边坡的准静态力学模型,导出了爆炸作用在软弱夹层内形成爆腔后的准静态压力和软弱层临界层裂长度计算公式... 针对顺倾岩质边坡爆破引起软弱夹层冲刷、压密而影响边坡稳定的问题,应用爆轰气体等熵绝热膨胀理论,建立深孔爆破过程中软弱顺倾边坡的准静态力学模型,导出了爆炸作用在软弱夹层内形成爆腔后的准静态压力和软弱层临界层裂长度计算公式。通过分析爆轰气体楔入层面内对边坡岩体产生的抬动作用,推得了边坡潜在滑体的稳定系数与装药参数、岩体力学参数和边坡几何尺寸的定量关系。将提出的准静态力学模型应用于两个典型顺倾岩质边坡的爆破动力稳定分析,得到了与工程实际相符合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静态力学模型 岩体爆破 顺层边坡 软弱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落锤液压动标装置准静态校准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廷炜 孔德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6,共6页
在对测量冲击波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准静态校准时,通常采用落锤液压动标装置。为快速准确地调节落锤装置的工作参数,以产生所需的校准压力,该文利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落锤液压动标装置的工作参数与... 在对测量冲击波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进行准静态校准时,通常采用落锤液压动标装置。为快速准确地调节落锤装置的工作参数,以产生所需的校准压力,该文利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落锤液压动标装置的工作参数与所产生的压力峰值和压力脉宽之间的数学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求取的落锤装置准静态校准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其压力峰值误差不超过2%,压力脉宽误差小于1%,证明该研究结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落锤装置 压力峰值 压力脉宽 静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及其准静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月辰 王强 刘明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51-3958,共8页
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其结构限制,节流通道横截面积与活塞大小及阻尼器其他结构尺寸互相关联,导致其阻尼力及可调阻尼比不能同时兼顾,致使冲击环境中应用的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复杂、尺寸过大。对此,提出一种节流通道旁置的新型双出杆... 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其结构限制,节流通道横截面积与活塞大小及阻尼器其他结构尺寸互相关联,导致其阻尼力及可调阻尼比不能同时兼顾,致使冲击环境中应用的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复杂、尺寸过大。对此,提出一种节流通道旁置的新型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详细讨论了磁流变液在节流通道内的流速分布,并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建立其流速表达式及其力学模型。在流体行为指数等于1时,通过力学模型得到阻尼力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准静态模型的准确性,为新型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公式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高冲击 静态分析 准静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偏置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准静态位移建模与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薛光明 张培林 +2 位作者 何忠波 曾威 李冬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8-324,共7页
为满足电控喷油器球阀开闭的要求,设计了强偏置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阐述了强偏置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偏置特征分析了致动器适用的正弦波信号。根据磁阻理论、J-A模型、二次畴转模型和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强偏置致动器的准... 为满足电控喷油器球阀开闭的要求,设计了强偏置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阐述了强偏置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其偏置特征分析了致动器适用的正弦波信号。根据磁阻理论、J-A模型、二次畴转模型和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强偏置致动器的准静态位移模型,计算了此模型致动器方波输入时位移幅值和电流幅值的关系,正弦波输入时位移-电流滞环曲线,幅值为3 A的方波电流输入时的致动器位移输出。设计了强偏置致动器的试验系统,通过同幅值反向的方波信号辨别输入方向,并进行了致动器的方波和正弦波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方波位移幅值特性以及谐波位移-电流滞环与试验结果吻合,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强偏置致动器在3 A方波电流输入时位移超过30μm,响应时间约为10μs,超调量为零,具有较好的驱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 强偏置磁场 静态位移模型 方波响应 正弦波响应 电控喷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传感器准静态“绝对校准” 被引量:17
7
作者 孔德仁 朱明武 +1 位作者 李永新 卜雄洙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2-34,共3页
介绍了传感器准静态校准的意义及落锤动标装置的工作原理 ,阐明了传感器准静态“绝对校准”的定义及方法 ,按照传感器的压力量程 ,设计了相关模型段的重锤———油缸组件 ,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各压力段的“绝对校准”模型 。
关键词 静态“绝对校模型 压力传感器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弯曲凹模型面接触应力分布及演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成勇 鲁志兵 +2 位作者 张鹏 李亨 李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材料成形过程中,模具型面磨损分析的关键是获得接触应力的分布及演化特点。利用高强钢U形件弯曲模型得到模具型面接触应力解析式。通过准静态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弯曲凹模圆角型面瞬态→稳态的接触应力演化趋势及单-双峰分布特征。瞬... 材料成形过程中,模具型面磨损分析的关键是获得接触应力的分布及演化特点。利用高强钢U形件弯曲模型得到模具型面接触应力解析式。通过准静态有限元仿真分析,获得了弯曲凹模圆角型面瞬态→稳态的接触应力演化趋势及单-双峰分布特征。瞬态区接触应力峰值波动剧烈呈现尖锐的双峰分布;稳态区平缓趋于直线。对比分析高强钢DP600与低强度钢DC04的接触应力峰值曲线,揭示了高强钢成形模具型面局部磨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为提高模具寿命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应力 准静态模型 磨损 高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口同轴法的岩矿石样品介电常数测试 被引量:8
9
作者 吴俊军 刘四新 +4 位作者 董航 张丽丽 曾昭发 傅磊 王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7-465,共9页
火成岩及变质岩找矿是金属探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岩与矿体之间存在的电性差别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另外探地雷达以高频电磁波传播为基础,决定电磁波场波速的主要因素是介电常数,因此以介电常数及电导率为内容的电性参数测试就显得尤为... 火成岩及变质岩找矿是金属探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围岩与矿体之间存在的电性差别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另外探地雷达以高频电磁波传播为基础,决定电磁波场波速的主要因素是介电常数,因此以介电常数及电导率为内容的电性参数测试就显得尤为必要.传统岩矿石介电常数测试主要使用同轴传输/反射法,而开口同轴法在岩矿石电性测试方面的工作开展较少.本文基于终端开口同轴探头法,利用谱域准静态模型,开发了一套岩矿石复介电常数测试系统.该系统的岩矿石样品制作简单,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岩样制作困难、岩样成品率低的弊病,且算法较为成熟,满足宽频带要求.本文使用开口同轴法分别测试了几种典型的成矿火成岩及变质岩介电常数.介电常数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表征围岩与矿体的差别,这为实际金属矿钻孔探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常数 开口同轴探头 准静态模型 火成岩 变质岩 岩矿石样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Si Nd∶YAG激光连续退火的数值计算
10
作者 傅仁武 陈朝 MarkevichMI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0-323,共4页
应用固相外延模型来模拟单晶Si的连续Nd∶YAG激光退火过程 ,在低功率密度连续激光退火下 ,用准静态模型模拟辐照区向非辐照区的径向传导散热。在数值计算中 ,应用部分线性法处理非线性非齐次热传导方程 ,得到相应的隐格式差分方程 ,再... 应用固相外延模型来模拟单晶Si的连续Nd∶YAG激光退火过程 ,在低功率密度连续激光退火下 ,用准静态模型模拟辐照区向非辐照区的径向传导散热。在数值计算中 ,应用部分线性法处理非线性非齐次热传导方程 ,得到相应的隐格式差分方程 ,再用追赶法求解隐格式差分方程 ,得出绝热边界条件下的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从而得出激光退火的再结晶厚度。当激光波长λ =1 0 6 μm、功率密度i0 =70 0W /cm2 ,预热温度T0=5 2 3K时 ,经过 0 7秒 ,表面温度度升到 12 90K左右 ,再结晶厚度约为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激光退火 固相外延 准静态模型 YAG激光器 热传导方程 隐格式差分方程 再结晶厚度 离子注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陀螺组合体的船体角形变测量方法(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佳兴 戴东凯 +1 位作者 吴伟 周金鹏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姿态匹配方法用于激光陀螺组合体测量船体角变形,该方法的Kalman滤波观测量直接包括待测的船体角形变和"相对姿态误差"项,"相对姿态误差"项对单个激光陀螺组合体的陀螺零偏不敏感,主要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姿态匹配方法用于激光陀螺组合体测量船体角变形,该方法的Kalman滤波观测量直接包括待测的船体角形变和"相对姿态误差"项,"相对姿态误差"项对单个激光陀螺组合体的陀螺零偏不敏感,主要源自于两套激光陀螺组合体的陀螺漂移差值和初始船体角形变。此外,考虑到船体静态角形变的缓变特征,船体静态变形角速度可建模为随机游走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简化的姿态匹配方法能跟踪日照引起的准静态缓变角变形和船体机动等因素引起的短周期大幅角变形。该方法也经过了多条舰船的实船试验验证,船体角变形的测量精度优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变形 环形激光陀螺 卡尔曼滤波 随机游走 静态变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场中量子散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研究
12
作者 冯露 张程华 +1 位作者 雷琦晖 孙文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1-624,共4页
在量子散射框架下,对真实激光场引进多光子相互作用准静态过程模型,考虑束缚-自由跃迁中电磁场的规范一致性及电子与激光场长程相互作用的极限,研究激光场对量子散射过程中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多数共面非对称情况下激光场对三重微... 在量子散射框架下,对真实激光场引进多光子相互作用准静态过程模型,考虑束缚-自由跃迁中电磁场的规范一致性及电子与激光场长程相互作用的极限,研究激光场对量子散射过程中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多数共面非对称情况下激光场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有提升作用,此外靶原子处于激发态时binary峰出现分裂,激光场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也有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散射截面 静态过程模型 跃迁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舱建模方法对深水半潜式平台总体强度评估的影响
13
作者 吉华宇 刘俊 +1 位作者 周佳 王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研究液舱建模方式对半潜式平台总体强度评估的影响,分别采用质量点模型、液舱模型(准静态法)以及考虑液舱内部水动力效应的液舱模型(全动态法)进行了平台水动力预报及结构响应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液舱建模方式下平台的典型波浪载荷、设... 为研究液舱建模方式对半潜式平台总体强度评估的影响,分别采用质量点模型、液舱模型(准静态法)以及考虑液舱内部水动力效应的液舱模型(全动态法)进行了平台水动力预报及结构响应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液舱建模方式下平台的典型波浪载荷、设计波参数以及结构应力分布。3种液舱建模方法中,质量点模型将液舱重量等效为质量点,均匀施加在液舱舱壁上,忽略了水动压力的影响,而液舱模型则比较合理地模拟了液舱内部液体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质量点模型和液舱模型的总体应力分布基本保持一致,液舱局部应力略有差异,总体来讲液舱内部水动力效应的影响较小。如果液舱位于平台的关键连接部位时,最好建立液舱模型进行分析,这样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总体强度 液舱建模 质量点模型 静态液舱模型 全动态液舱模型 液舱水动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for 3-PRS PKM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俊 赵艳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971-2979,共9页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joint reaction analysis. The substructure synthe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deriving an analytical elastodynamic model for the 3-PRS PKM device, in which the compliances of limbs and joints are considered. Each limb assembly is modeled as a spatial beam with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supported by lumped virtual springs at the centers of revolute and spherical joints. By introducing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limbs and the platfor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After degenerat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into quasi-static equations, the effects of the gravity on system deflections and joint reaction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kinematic calibration and component strength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s of the 3-PRS PKM modu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in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 caused by gravity is quite large and cannot be ignored. Mean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joint reactions are axisymmetric and position-dependent. It is worthy to note that the propose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method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accurac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concision of analytical method so that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joint reactions of a PKM throughout its entire workspace in a quick and accurate manner. Moreover, the present model can also be easily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overall rigidity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tatics of other PKMs with high efficiency after minor mod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kinematic machine (PKM) 3-PRS PKM Sprint Z3 hea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joint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