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
被引量:
39
1
作者
李军
赵靖舟
+3 位作者
凡元芳
曹青
王倩
胡维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2-600,共9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热成熟度控制,纵向上受到烃源岩热成熟度和天然气运移分馏作用的共同影响。结合运移动力和输导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主要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近源成藏。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和气体分子浓度差产生的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弱或无。运移方式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和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其中,位于生烃体系内的太原组、山2段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运移;生烃体系外的山1段、盒8段及以上层段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运移对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重要贡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就是其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运移动力
运移方式
准连续型气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类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铁全
田川川
+1 位作者
李军
吴小斌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2-86,90,共6页
为了搞清甘泉—志丹区块上古生界气藏特征及类型,实验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压汞、重矿物等测试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场试气资料,对上古生界储层及储盖组合特征、气藏温压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气藏类型进行探讨。...
为了搞清甘泉—志丹区块上古生界气藏特征及类型,实验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压汞、重矿物等测试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场试气资料,对上古生界储层及储盖组合特征、气藏温压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气藏类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为中粒、细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主体介于2.0%~10.0%,渗透率在0.01~0.60×10^(-3)μm^2之间,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集层。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非常规岩性圈闭,是海相-海陆过渡相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形成的多个相互邻近的中小型岩性圈闭叠置所构成的岩性圈闭群。上古生界气藏呈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天然气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控制,气藏内虽多口井产水,但纯水井很少,主要表现为气水同储同出,未发现边底水,更无气水倒置。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为典型的准连续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
气
藏
特征
准连续型气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
被引量:
39
1
作者
李军
赵靖舟
凡元芳
曹青
王倩
胡维强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2-600,共9页
基金
国家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项目(2011ZX05007-004)
西安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3BS018)
文摘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产气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运移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对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的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在平面上的变化主要受烃源岩热成熟度控制,纵向上受到烃源岩热成熟度和天然气运移分馏作用的共同影响。结合运移动力和输导条件进一步分析认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主要为初次运移直接成藏和短距离二次运移近源成藏。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和气体分子浓度差产生的扩散作用力,浮力作用弱或无。运移方式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和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其中,位于生烃体系内的太原组、山2段主要为异常高压驱动下的幕式涌流运移;生烃体系外的山1段、盒8段及以上层段扩散作用引起的扩散流运移对于天然气的成藏具有重要贡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纵向上的规律变化就是其直接反映。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运移动力
运移方式
准连续型气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driving force of migration
migration style
quasi-continuous gas accumulation
Upper Paleozoic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类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肖铁全
田川川
李军
吴小斌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延安大学石油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2-86,9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132)
文摘
为了搞清甘泉—志丹区块上古生界气藏特征及类型,实验根据铸体薄片、物性、压汞、重矿物等测试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现场试气资料,对上古生界储层及储盖组合特征、气藏温压特征和气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气藏类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为中粒、细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主体介于2.0%~10.0%,渗透率在0.01~0.60×10^(-3)μm^2之间,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储集层。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非常规岩性圈闭,是海相-海陆过渡相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形成的多个相互邻近的中小型岩性圈闭叠置所构成的岩性圈闭群。上古生界气藏呈大面积准连续分布,天然气的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控制,气藏内虽多口井产水,但纯水井很少,主要表现为气水同储同出,未发现边底水,更无气水倒置。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为典型的准连续型气藏。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
气
藏
特征
准连续型气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tight san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quasi-continuous gas reservoir
upper paleozoic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天然气运移机制
李军
赵靖舟
凡元芳
曹青
王倩
胡维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志丹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类型
肖铁全
田川川
李军
吴小斌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