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型准比例谐振控制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旭 张卓然 +2 位作者 于立 孙窈 徐秋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836-3848,3861,共14页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非正弦反电动势特性会导致相电流存在较大的2次和4次谐波,从而降低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同时,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电流谐波频率较高,导致传统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经过双线性变换后会存在较大的谐振频率偏差,使得电流谐波...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非正弦反电动势特性会导致相电流存在较大的2次和4次谐波,从而降低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同时,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电流谐波频率较高,导致传统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经过双线性变换后会存在较大的谐振频率偏差,使得电流谐波抑制效果有限。针对此问题,该文首先推导了具有零谐振频率偏差的离散变换表达式,并对表达式进行简化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准比例谐振控制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流谐波抑制方法。此外,结合电机的反电动势特性,分析了相电流谐波的产生原因,推导了考虑电流谐波和反电动势谐波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转矩模型,分析了相电流谐波对电机平均转矩的影响。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补偿谐振频率偏差,抑制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相电流谐波,提升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谐波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 比例谐振控制 谐振频率偏差 转矩输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值电流控制二次型Boost变换器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平 许建平 +1 位作者 张士宇 王金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二次型Boost变换器因其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二次型Boost变换器含有两个LC滤波器,呈现四阶动力学特性。本文提出将二次型Boost变换器输入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作为反馈信号的峰值电流控制策... 二次型Boost变换器因其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特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二次型Boost变换器含有两个LC滤波器,呈现四阶动力学特性。本文提出将二次型Boost变换器输入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作为反馈信号的峰值电流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环路设计。实验结果验证了峰值电流控制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具有瞬态特性好、输出电压纹波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Boost变换器 峰值电流控制 宽输入电压范围 斜坡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关断时间的峰值电流模式准PWM控制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苹 石安辉 胡郴龙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使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方法的电流环在不做斜坡补偿的情况下能在很宽的占空比范围内稳定工作,文中提出了控制关断时间的峰值电流模式准PWM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输入输出电压或占空比的反馈独立控制关断时间以维持开关周期的恒定,并... 为使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方法的电流环在不做斜坡补偿的情况下能在很宽的占空比范围内稳定工作,文中提出了控制关断时间的峰值电流模式准PWM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输入输出电压或占空比的反馈独立控制关断时间以维持开关周期的恒定,并使电流环电感电流扰动偏差无法再逐周期传递,从而消除了次谐波振荡的可能。由于峰值电流限值本身的纠偏作用,电流环电感电流的扰动偏差在单周期内即可被消除,动态调节时间极短,因此应用此方法的电流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该控制方法及其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断时间控制 峰值电流模式 脉冲宽度调制 次谐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Boost型变换器电磁干扰水平的峰值电流控制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振军 鲁静 +1 位作者 赵坤 高金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一般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最小输入电流的控制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最大和最小输入电流加以限制的新型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并分别对两种结构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 在一般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最小输入电流的控制设计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最大和最小输入电流加以限制的新型峰值电流控制DC/DCBoost型变换器,并分别对两种结构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控制电路变换器可使开关频率以下频段的谱峰值比原型DC/DCBoost型变换器降低20dB,显著改善原型DC/DCBoost型变换器开关频率以下频段频谱过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磁干扰 峰值电流 控制方法 开关变换器 电磁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流型潮流控制器引发的模式谐振现象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995-5004,共10页
针对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该文分别建立主从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和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线性化传递模型,阐述二者能够引起模式谐振的模型特征。然后,对比分析2种主要谐振现象(闭环模式谐振和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 针对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该文分别建立主从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和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线性化传递模型,阐述二者能够引起模式谐振的模型特征。然后,对比分析2种主要谐振现象(闭环模式谐振和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条件和判定依据,论证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可知开环模式谐振和闭环模式谐振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数学描述,且开环模式谐振点对系统稳定性的危害要大于闭环模式谐振点。最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中搭建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直流系统,得出直流系统控制系统与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以及多个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均会发生模式谐振现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刻画了模式谐振对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的影响,可为实际工程的参数整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潮流控制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模式谐振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LCL型逆变器的改进并网电流控制策略
6
作者 朱胤杰 苗虹 +1 位作者 曾成碧 童广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针对弱电网环境下电网阻抗的出现导致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相位裕度下降,造成严重的并网电流畸变,甚至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1种改进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在电压前馈环中引入多谐振控制器以抑制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并在电流前馈环中加入相位... 针对弱电网环境下电网阻抗的出现导致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相位裕度下降,造成严重的并网电流畸变,甚至系统失稳的问题,提出1种改进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在电压前馈环中引入多谐振控制器以抑制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并在电流前馈环中加入相位补偿器以提升系统相位裕度,从而避免多谐振环节的谐振峰与−180°线交汇的风险。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抑制弱电网下LCL型并网电流谐波,提高电流质量,增强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LCL并网逆变器 谐振控制 并网电流前馈 相位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频PWM型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流器
7
作者 高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对传统的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流器电路加以改进 ,通过引入辅助开关 ,使准谐振变流器工作在恒频PWM方式下。改进后的变流器 ,其滤波电路及高频变压器的体积明显减少 ,开关功率管及二极管的工作条件 ,以及变流器的负载调整特性等均得到明... 对传统的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流器电路加以改进 ,通过引入辅助开关 ,使准谐振变流器工作在恒频PWM方式下。改进后的变流器 ,其滤波电路及高频变压器的体积明显减少 ,开关功率管及二极管的工作条件 ,以及变流器的负载调整特性等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对变流器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电路参数设计等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一台 15 0kHz、 2 5V 75W变流器的电路实验证实了改进后变流器所具有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 电流开关 恒频 脉宽调制 谐振变流器 辅助开关 电路结构 工作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WM控制下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全局最小峰值电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超 许海平 +1 位作者 袁志宝 许志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79-1689,共11页
针对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DPWMPS)的方法。通过对该控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变压器两侧电压的相对位置为依据,归纳出系统运行的12种工作模式,并推导出每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在... 针对三电平半桥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DPWMPS)的方法。通过对该控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变压器两侧电压的相对位置为依据,归纳出系统运行的12种工作模式,并推导出每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功率传输特性。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电感最小峰值电流控制方法,能在电压配比m≤1的情况下实现稳态电感峰值电流全局最优。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PWM与移相结合控制 三电平半桥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 工作模式 最小峰值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谐振控制器和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PWM变换器电流环参数解耦设计 被引量:29
9
作者 吕永灿 林桦 +1 位作者 杨化承 罗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44-51,8,共8页
基于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LCL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换器并网电流控制中,通常采用多谐振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来实现静止坐标系下正弦电流给定的无静差跟踪和抑制电网电压特定次谐波影响。针... 基于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的LCL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换器并网电流控制中,通常采用多谐振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PR)控制器来实现静止坐标系下正弦电流给定的无静差跟踪和抑制电网电压特定次谐波影响。针对电流环控制器复杂、参数多、设计难的问题,采用频率域理论分析电容电流反馈系数和准PR控制器各参数对电流环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电流环控制器参数解耦简化解析设计方法,根据稳定性、稳态误差和相位裕度要求,分别设计电容电流反馈系数及PR控制器相对谐振增益系数和比例系数。该设计方法简化了控制器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且多采用解析计算,不需要反复试凑。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解耦解析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滤波器 有源阻尼 电容电流反馈 谐振P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文翠 王明渝 钱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128,共6页
在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应用中,电流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输出电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电容电流内环,进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比例谐振调节器和比例调节器的新型电流控制器设计方法。与传统单位电容电流... 在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应用中,电流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输出电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电容电流内环,进网电流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比例谐振调节器和比例调节器的新型电流控制器设计方法。与传统单位电容电流反馈不同,将比例调节器用于反馈通道,实现两个调节器间的解耦控制,简化调节过程。根据逆变系统实际特性,在正向通道中引入惯性环节。控制器参数由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根轨迹方法进行设计,以凸显单个参数对系统的影响,使设计过程在无任何假设和简化的情况下直观明了。额定功率为50kW并网逆变器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和电流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双环控制 电流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LCL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500kV电网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的保护配置 被引量:20
11
作者 喻劲松 荆平 +2 位作者 戴朝波 赵勇 粘中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91-197,共7页
采用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fault current limiter,FCL)是解决超高压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的一种新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华东500kV电网FCL示范工程的选址和主要参数设计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基于晶闸管保护串联电容器(TPSC)技术的FCL... 采用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fault current limiter,FCL)是解决超高压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的一种新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华东500kV电网FCL示范工程的选址和主要参数设计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基于晶闸管保护串联电容器(TPSC)技术的FCL的基本原理和主体结构,以及FCL控制保护样机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详细描述了样机所采用的各类保护配置,并分析了FCL对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对保护配置中最具代表性的线路过电流瞬时保护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过电流保护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FCL控制保护样机保护配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流限制器(FCL) 控制保护 晶闸管保护串联电容器(TPSC) 串联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阻抗型混合有源滤波器输出电流相移的分频预估补偿 被引量:9
12
作者 涂春鸣 盘宏斌 +1 位作者 帅智康 罗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电流相位经输出滤波器、耦合变压器、无源滤波器后会产生相移的问题,以谐振阻抗型混合有源滤波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流相移的原因,提出了广义滞后的概念和分频补偿的思路。为消除广义滞后对有源滤波... 混合型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输出电流相位经输出滤波器、耦合变压器、无源滤波器后会产生相移的问题,以谐振阻抗型混合有源滤波器为例,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流相移的原因,提出了广义滞后的概念和分频补偿的思路。为消除广义滞后对有源滤波器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逆变器输出电流与负载谐波电流极性相反等同于相位滞后π的原理,构造了一种新型π目标Smith预估器进行滞后补偿。结合广义积分器良好的分频性能,提出了基于广义滞后分频预估补偿的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电流广义积分控制方法及其离散迭代算法,通过PSIM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阻抗混合有源滤波器 输出电流相移 广义滞后 π目标 SMITH 预估器 分频预估补偿 广义积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指令电流的变环宽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永海 刘晓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半桥电压型PWM变换器为例,分析了补偿电流跟踪特性与变换器直流电容中点电压和交流电源电压的关系,提出了直流电容中点电压、交流电源电压和指令电流之间转换的方法。将指令电流转化为交流电源电压的附加分量,与原交流电压之和作为新... 以半桥电压型PWM变换器为例,分析了补偿电流跟踪特性与变换器直流电容中点电压和交流电源电压的关系,提出了直流电容中点电压、交流电源电压和指令电流之间转换的方法。将指令电流转化为交流电源电压的附加分量,与原交流电压之和作为新的交流电压,应用于电压型PWM变换器电流控制,得到一种考虑指令电流的变环宽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法。所提方法可以克服原有变环宽准恒频电流滞环控制方法在指令电流变化较大时开关频率不稳定的不足,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PWM变换器 指令电流 电流控制 开关频率 恒频滞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大功率DC-DC转换器芯片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帘曦 杨银堂 朱樟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基于CSMC 0.5μm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降压型大功率DC/DC转换器电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电流模技术和斜坡补偿技术,有效提高了转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和系统环路稳定性.芯片内部集成了导通电阻小于0.18Ω的功率MOSFET,... 基于CSMC 0.5μm BCD(Bipolar-CMOS-D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降压型大功率DC/DC转换器电路.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电流模技术和斜坡补偿技术,有效提高了转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和系统环路稳定性.芯片内部集成了导通电阻小于0.18Ω的功率MOSFET,可输出大于3.0 A的连续电流.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入电压为4.7 V至24 V的条件下,芯片内部振荡频率为400 kHz,输出功率可达10 W,平均转换效率可达85%以上.整个芯片面积小于1.6 mm×1.3 mm,可广泛用于分布式电源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D工艺 降压 峰值电流控制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压畸变下电流型PWM整流直流侧恒流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砚 郭贤朝 +2 位作者 荆锴 郝正赫 臧越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6-70,共5页
针对电网电压畸变下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含有较大的低次谐波,传统的控制策略需要复杂正负序分解,坐标变换和解耦控制。提出了一种无需锁相环的电流型PWM整流直流侧恒流控制策略,推导出直流电流平方的功率外环控制,直流侧采用恒流控制... 针对电网电压畸变下电流型PWM整流器直流侧含有较大的低次谐波,传统的控制策略需要复杂正负序分解,坐标变换和解耦控制。提出了一种无需锁相环的电流型PWM整流直流侧恒流控制策略,推导出直流电流平方的功率外环控制,直流侧采用恒流控制,取代传统的PI控制;电流内环采用比例谐振和谐波补偿控制实现对网侧电流的无差跟踪。该控制算法基于静止坐标系下,无需锁相环、坐标旋转变换和解耦控制,简化了控制模型。仿真和实验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PWM整流 直流恒流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谐波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PI-准比例谐振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圣清 张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67,共6页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在电网电压波动时存在电流畸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改进型PI-准比例谐振复合控制方法,在分析PI与准比例谐振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能力,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对改进... 针对三相并网逆变器在电网电压波动时存在电流畸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改进型PI-准比例谐振复合控制方法,在分析PI与准比例谐振控制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能力,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对改进型PI-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整定,解决了传统PI控制器存在稳态误差和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参数难整定的问题。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实现了电流的无静差跟踪,降低了输出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流控制 比例谐振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谐振变换器的变结构控制
17
作者 赵红茹 吴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Boost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ZCS-QRCs)为例,首先根据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高阶动态电路方程,并推导出适合于变结构控制的大信号电路模型;其次根据变结构控制的具体思路选取切换面函数并求取控制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系... 以Boost零电流开关准谐振变换器(ZCS-QRCs)为例,首先根据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高阶动态电路方程,并推导出适合于变结构控制的大信号电路模型;其次根据变结构控制的具体思路选取切换面函数并求取控制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开关 谐振变换器 大信号动态模 变结构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PR控制的虚拟同步逆变器故障冲击电流快速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沈霞 黄文 帅智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4768-4776,共9页
传统的虚拟同步逆变器大多采用脱网运行来应对电网故障瞬时产生的大电流冲击,没有考虑到对逆变器本身及公共电网的危害。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虚拟同步逆变器瞬时冲击电流的抑制方法极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虚拟同步逆变器的基本特性,结... 传统的虚拟同步逆变器大多采用脱网运行来应对电网故障瞬时产生的大电流冲击,没有考虑到对逆变器本身及公共电网的危害。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虚拟同步逆变器瞬时冲击电流的抑制方法极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虚拟同步逆变器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逆变器输出基波电势不能突变,当电网故障瞬间势必在逆变器输出端口产生一个很大的冲击电流,严重威胁电力电子器件的安全可靠运行及公共电网的稳定性。基于此,提出一种抑制虚拟同步逆变器冲击电流的新方法,即在故障瞬间切换为准比例谐振控制,故障结束后平滑反切回虚拟同步控制。该方法在维持逆变器不脱网的前提下,既可以快速抑制瞬时冲击电流,又可以支持并网点电压。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逆变器 冲击电流 模式切换 比例谐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控制器的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 被引量:28
19
作者 夏薇 王凯 +1 位作者 张建亚 刘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499-5508,5598,共11页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高性能伺服控制场合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输出转矩平滑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电机结构设计的非理想、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恶劣的运行工况都会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转矩存在较大的脉动。针对逆变器非线性、低载...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在高性能伺服控制场合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输出转矩平滑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电机结构设计的非理想、逆变器的非线性特性以及恶劣的运行工况都会导致永磁同步电机的输出转矩存在较大的脉动。针对逆变器非线性、低载波比等造成的电流谐波产生的转矩脉动,该文利用谐振控制器减小电流谐波,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机转矩脉动。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搭建了基于dSPACE的控制平台,通过对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样机的实验可知,谐振控制器能够有效补偿谐波削极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谐波电流,进而有效地降低电机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控制 永磁同步电机 三次谐波削极 谐波电流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准PR控制系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涛 程启明 +2 位作者 程尹曼 孙伟莎 陈路 《广东电力》 2018年第3期86-91,共6页
随着并网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为了避免并网控制策略中复杂的坐标变换和解耦过程,将准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ce,PR)控制引入到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将其与空间维数脉冲宽... 随着并网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为了避免并网控制策略中复杂的坐标变换和解耦过程,将准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ce,PR)控制引入到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将其与空间维数脉冲宽度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算法相结合,实现对T型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上搭建了T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准PR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准PR控制在保证实现逆变器单位功率因数并网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并网电流无静差追踪和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逆变器 PR控制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SVPWM 电流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