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2 位作者 吴灶和 陈春亮 张瑜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流沙湾主要为日潮流海区,其中湾外为规则日潮流,湾内为不规则日潮流;湾外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大于东分量,而湾内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西北向,最大余流流速出现在湾内地形突然收窄处,且在湾内中层余流流速要大于表、底层余流流速.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57~107 cm/s之间,中层在53~106 cm/s之间,底层在34~98 cm/s之间.流沙湾湾外潮流主要为顺时针的旋转流运动,湾内为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力学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周日变化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静 王忠良 +3 位作者 汤保贵 周晖 张健东 陈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五测站 O1、 K1、M2、 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后水湾网箱养殖区五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五测站 O1、 K1、M2、 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后水湾主要为日潮流海区,从最北的海区边缘向湾内靠近避风锚地,潮流性质由不规则全日潮流变为不规则半日潮流;从湾口到湾内,各分潮北分量基本以全日潮流K1为主,其次为全日潮流O1和半日潮流M2,主要分潮的振幅逐渐降低,且越靠近湾内,浅水分潮的作用越大;各分潮东分量仍以全日潮流为主,但半日潮流的作用增大,可以达到与全日潮流相当的作用。观测期间最大余流值基本出现在中层,且处于两个开边界的F1和F5站位的余流值明显大于其它站位;各站位的表层余流基本指向西北-北-东北向,即朝向湾外;而中、底层余流基本指向西南-南-东南向,即朝向湾内,通过上、下层海水的运动,海区内物质最终可以向湾外输运。整个海区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29~70 cm/s之间;中层在43~62 cm/s之间;底层在30~47 cm/s之间。表层海水基本为逆时针的旋转流运动;而中、底层海水由于一直受到邻昌礁的约束,基本为往复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水湾 网箱养殖区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定点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凯 叶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25,共8页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东海三定点测站获得的表、中、底3层的25 h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3测站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东海三定点测站获得的表、中、底3层的25 h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3测站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旋转流的性质,按顺时针向旋转。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结果有助于了解该海区的潮流性质并为潮流数值模拟提供校验实测数据。通过与同期获得的悬浮物浓度剖面数据的比对,将有助于研究潮流与该地区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准调和分析 调和常数 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简化的潮汐预报准调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如云 李慧娟 蒋风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614,共4页
根据潮汐动力学寻找高频潮族与低频潮族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只考虑相角变化率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简化的浅水准调和分析模型.连云港多年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准调和分析模型,简化的浅水准调和分析模型中最小二乘法的法方... 根据潮汐动力学寻找高频潮族与低频潮族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只考虑相角变化率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简化的浅水准调和分析模型.连云港多年实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准调和分析模型,简化的浅水准调和分析模型中最小二乘法的法方程组系数矩阵条件数小很多,简化后的模型计算更为稳定.在实测数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简化前后的模型预报精度相当;当实测数据时间较短时,原准调和分析模型没有传统的调和分析模型预报结果精度高,而简化后的浅水准调和分析模型的预报结果与传统的调和分析模型相比,结果精度相当,特别是简化后的模型与原准调和分析模型相比,计算时间减少了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潮汐 准调和分析 潮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准调和分析的软件实现 被引量:6
5
作者 唐岩 罗世华 +2 位作者 宋刚福 暴景阳 许军 《海洋测绘》 2006年第2期34-36,共3页
较之潮汐分析、预报的研究而言,目前关于潮流的计算还相对落后。简要论述潮流准调和分析与预报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了潮流准调和分析、准调和预报以及潮流椭圆绘制,并具体给出了实际算例,用以说明该程序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水文观测 潮流准调和分析 潮流调和常数 潮流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水流特征沿程分布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潘金仙 吴德安 谢新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5,共6页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二期2005年8月大潮期间的水文测验资料,选取NG0、NG3、CB1、CS0、CS1、CB2、CS2、CS6、CSW、CS3、CS7、CS4、CS5共13个站位测点的二个潮周期的六层流速测量资料,对这些测点数据进行准潮流调和分析,得出P_1,K_...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二期2005年8月大潮期间的水文测验资料,选取NG0、NG3、CB1、CS0、CS1、CB2、CS2、CS6、CSW、CS3、CS7、CS4、CS5共13个站位测点的二个潮周期的六层流速测量资料,对这些测点数据进行准潮流调和分析,得出P_1,K_1,M_2,M_3,M_4,2MK_5,M_6,3MK_7,M_8,M_(10)共10个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及余流结果,并计算给出了相应椭圆要素。研究分析发现,潮流特征系数值均不超过0.25,沿程各测点区域潮流类型以半日潮为主。对太阴半日分潮M_2的椭圆长半轴、椭圆短半轴、椭率以及格林威治迟角等椭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潮流椭圆要素、潮流特征、浅水影响分子、余流以及最大可能潮流流速的沿程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动力影响分析。M_2分潮的椭圆要素有较强的规律性,浅水影响因子随水深变小而增大,在总体上都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在垂向从表层到近底层逐渐减小,符合水流流速沿水深的分布。研究结果对理解深水航道动力状况、淤积机制和指导航道工程整治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准调和分析 潮流调和常数 潮流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外海海域夏冬季周日潮流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继云 陈波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8-1066,共9页
为深入研究防城港外海海域的潮流特征,通过引入差比关系,对防城港外海海域4个站点夏、冬季2个周日观测所得的表、中、底层海流的短期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防城港外海潮流属于混合潮流,部分海域属于正规全日潮流;潮流中旋转流... 为深入研究防城港外海海域的潮流特征,通过引入差比关系,对防城港外海海域4个站点夏、冬季2个周日观测所得的表、中、底层海流的短期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结果表明:防城港外海潮流属于混合潮流,部分海域属于正规全日潮流;潮流中旋转流和往复流同时存在,以旋转流为主,潮流椭圆长轴为东北-西南向;最大可能流速出现在表层,由表层至底层余流流速逐渐减小。夏季,防城港湾西侧余流方向为西南向或西北向,而东侧余流方向为东北向;冬季,除湾口为西南向外,其余海域余流方向均为东北向,余流与地形、风场、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周日潮流资料时间较短,受天气、海况、观测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计算的潮流性质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港湾 准调和分析 潮流特征 余流 潮流椭圆 周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港口潮汐预报准调和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满春 储英杰 +1 位作者 刘克修 王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7,共9页
文中提出了浅水港口潮汐预报准调和方法的两个改进方案.一个是在方国洪等(1981)《浅水港口潮汐预报的一个方法》基础上,增加14周/日、16周/日以及与前期潮汐状况有关的浅水准调和项共6项(方案Ⅰ);另一个在是王骥(2001)提出的方案基础上... 文中提出了浅水港口潮汐预报准调和方法的两个改进方案.一个是在方国洪等(1981)《浅水港口潮汐预报的一个方法》基础上,增加14周/日、16周/日以及与前期潮汐状况有关的浅水准调和项共6项(方案Ⅰ);另一个在是王骥(2001)提出的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方案,该方案与方案Ⅰ相比,增加了5个准调和项(方案Ⅱ).这两个方案选用相同的57个调和分潮,但分潮的组合及派生出的准调和项有所不同.方案Ⅰ用40项准调和项表示浅水效应,方案Ⅱ则包含长周期、全日、半日周期的准调和项18项.经过大量实测水位资料的分析和预报检验,表明改进后两个方案对浅水港口潮汐的预报精度均较改进前的准调和方法和传统调和法有明显提高,对第一类浅水港(以吴淞港为例),文中所列的8项预报指标都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低潮时均方差由26.8 min降至15.1 min;对第二类浅水港(以成山角为例),高潮时均方差显著减小,由39.6 min减至26.7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港口 准调和分析 潮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港主槽河道悬沙输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忠勇 任鹏 +2 位作者 钱门亮 罗铃 范中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98,共10页
长江口为多级分汊型中等潮汐河口,北港是长江口二级入海汊道,被规划为长江口重要通航水道,对其悬沙输运过程和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大潮期间北港主槽横断面上均匀分布的5个站点的同步水沙观测资料,采用准调和分析等方法将观测数据... 长江口为多级分汊型中等潮汐河口,北港是长江口二级入海汊道,被规划为长江口重要通航水道,对其悬沙输运过程和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大潮期间北港主槽横断面上均匀分布的5个站点的同步水沙观测资料,采用准调和分析等方法将观测数据分解为潮平均量和多个随潮波动量,以分析北港悬沙输运的横断面空间结构特征和各动力因子的贡献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潮期间北港主槽横断面总输沙量主要由余流输沙、半日潮流输沙和M4潮流输沙构成,各部分输沙量空间结构差异显著。总输沙量在断面北侧大部分区域指向外海,南侧小部分区域指向上游。强径流作用下的海向余流输沙是构成北侧海向输沙的主要因子。在径流及微弯河势影响下,北侧河道断面落潮流输沙显著强于涨潮流输沙,致使北侧半日潮流输沙指向外海,其贡献机制仅次于余流输沙。南侧河道断面陆向输沙主要由半日潮流输沙和M4潮流输沙组成,其中半日潮流输沙占主要部分。北港水下地貌结构和冲淤演变趋势与断面悬沙分布特征和输运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输运 半日潮流输沙 余流输沙 M4潮流输沙 空间结构特征 准调和分析 北港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沙湾盐田港海域潮流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建伟 朱志煌 《渔业研究》 2021年第1期28-41,共14页
本文根据2015年12月在三沙湾盐田港海域获取的5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5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M_(4)、MS_(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的各层潮流椭圆要素;同... 本文根据2015年12月在三沙湾盐田港海域获取的5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5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M_(4)、MS_(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的各层潮流椭圆要素;同时,对同步观测潮汐特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三沙湾的潮汐和潮流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在观测海域,浅水分潮在总海流中占的份额很小,M_(2)分潮流的椭圆率K值小于0.2,潮流主要呈N-S向往复式运动,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最大可能流速介于113~135 cm/s之间,盐田港湾口流速较大,湾顶流速较小,流速总体上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流向较一致;余流流速整体上较小,一般小于8 cm/s,最小约为2 cm/s,层化结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潮流 准调和分析 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沙湾白马港海域潮流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游远新 《渔业研究》 2022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本文根据2015年4月大潮期在三沙湾白马港海域获取的6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分潮最大流速和流向。调查结果表明:白马港海域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 本文根据2015年4月大潮期在三沙湾白马港海域获取的6个站位27 h连续定点海流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潮流椭圆要素,据此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分潮最大流速和流向。调查结果表明:白马港海域潮汐类型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流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流;潮流运动主要表现为往复流运动;主潮流通道上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湾口流速较大,湾顶流速较小,流速总体上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流向较一致,潮流层化结构不明显;M_(2)分潮的椭圆长轴平均值介于47~64 cm/s之间,湾口和湾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港 潮流 准调和分析 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岸外辐射沙洲海域潮汐余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冰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6期15-19,共5页
根据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潮流水道中16个站位的实测水文数据,利用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余流计算方法,对各个水道中的各测站的潮汐余流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江苏辐射沙洲海域各潮汐水道对应的潮汐余流的数值结果。分析表明,辐射... 根据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潮流水道中16个站位的实测水文数据,利用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余流计算方法,对各个水道中的各测站的潮汐余流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江苏辐射沙洲海域各潮汐水道对应的潮汐余流的数值结果。分析表明,辐射沙洲海域的潮汐余流的量值较大,外海开阔海域的潮余流量值较小;整个辐射沙洲区域有一顺时针方向的半封闭的潮余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准调和分析 潮汐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阳江海域夏季海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永港 冯砚青 +3 位作者 欧阳永忠 陈宜展 廖世智 刘同木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共6页
为提高对粤西区域海洋动力特征的认识,基于阳江沙扒南部海域夏季全潮海流实测数据,采用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其水动力空间特征及潮流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小潮期海流主要流向为E,与粤西西向沿岸流方向相反;中、大潮期海流... 为提高对粤西区域海洋动力特征的认识,基于阳江沙扒南部海域夏季全潮海流实测数据,采用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其水动力空间特征及潮流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小潮期海流主要流向为E,与粤西西向沿岸流方向相反;中、大潮期海流主要流向为SW,与粤西沿岸流流向一致;最大海流流速均出现在S2站表层。观测期间逆时针旋转流特征明显。同时,潮流主要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夏季各站层的分潮流运动方向为W-E,底层余流流速小于表中层流速。观测期余流具有风海流的性质。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为该海域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观测 观测数据 潮流性质 准调和分析 水动力特征 沙扒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港金狮湾港区潮流及悬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永港 王伟平 +3 位作者 欧阳永忠 陈宜展 肖志建 高术仙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1,59,共6页
南澳岛北部海域实测海流和悬沙资料稀少。为科学客观地认识潮州港金狮湾港区水沙动力特征,基于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等方法,对水深为5.4~14.0 m的粤东南澳岛北部海域潮州港金狮湾港区7个测站大潮和小潮期间观测获得的实测海流和悬... 南澳岛北部海域实测海流和悬沙资料稀少。为科学客观地认识潮州港金狮湾港区水沙动力特征,基于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等方法,对水深为5.4~14.0 m的粤东南澳岛北部海域潮州港金狮湾港区7个测站大潮和小潮期间观测获得的实测海流和悬沙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金狮湾港区潮流类型主要为规则半日潮流,以半日分潮M_(2)和S_(2)为主,浅水分潮流亦显著,C1站~C5站以往复流为主,C6站和C7站以逆时针旋转流为主。最高含沙量位于大潮期C4站底层,最低含沙量位于小潮期C6站表层。含沙量呈西高东低的特点,分析得到本海区悬沙主要来源为港区西侧至海山岛与南澳岛之间峡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 准调和分析 净输沙量计算 潮流特征 悬沙含量分布 潮州港金狮湾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西南部秋季海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建玲 徐阁 +1 位作者 张亮 车志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为深入了解琼州海峡西南部海域的潮流特征,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对2022年秋季琼州海峡西南部实测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潮流性质、潮流特征和余流特征,并计算潮流最大可能流速。结果表明:琼州海峡西南部潮流以规则全日潮流为主,近岸则为... 为深入了解琼州海峡西南部海域的潮流特征,采用准调和分析方法对2022年秋季琼州海峡西南部实测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到潮流性质、潮流特征和余流特征,并计算潮流最大可能流速。结果表明:琼州海峡西南部潮流以规则全日潮流为主,近岸则为不规则全日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涨潮流以西向流为主,落潮流以东向流为主;潮流最大可能流速为0.85~2.58 m/s,方向为W-E、SW-NE;余流流速在0.01~0.23 m/s之间,余流流向以西向为主。本研究丰富了调查海区水文资料,为该海域开发利用和通航安全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观测 海流特征 余流特征 准调和分析 琼州海峡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河口海域潮流特征分析
16
作者 林伟波 李兰满 陈晓燕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557-561,共5页
运用灌河口海域大潮期6个测站潮流资料,根据准调和分析理论编程计算,结果显示:观测海域的潮流特征表现为规则半日潮,M2半日分潮是主要的潮波,潮差较大;浅水分潮比值远大于0.04,表明本海域的潮波在浅水区变形颇为显著;潮流运动主要表现... 运用灌河口海域大潮期6个测站潮流资料,根据准调和分析理论编程计算,结果显示:观测海域的潮流特征表现为规则半日潮,M2半日分潮是主要的潮波,潮差较大;浅水分潮比值远大于0.04,表明本海域的潮波在浅水区变形颇为显著;潮流运动主要表现为旋转流的形式,运动方向为NW—SE;余流的流速在垂向上有表层>中层>底层的特征,而不同水层的余流方向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口 潮流特征 准调和分析 潮流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的潮位、潮流和余流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成浩 廖光洪 +1 位作者 罗锋 徐晓华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2期1-13,共13页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乐清湾进行了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航次调查,设置了Y4、Y14、Y15和A共4个连续观测站位,共得到12组实测的海流流速和10组CTD数据。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法分析了距江厦潮汐能试验电站3 km处的潮汐站位连续19个...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乐清湾进行了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航次调查,设置了Y4、Y14、Y15和A共4个连续观测站位,共得到12组实测的海流流速和10组CTD数据。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法分析了距江厦潮汐能试验电站3 km处的潮汐站位连续19个月的潮位资料,结合调查数据特性和乐清湾潮汐特点,引入M2与S2、O1与K1、M4与MS4、2MS6与M6分潮之间的差比关系,对连续观测站位的潮位和潮流进行准调和分析。潮位的统计和准调和分析结果显示:Y4、Y14、Y15站位和潮汐站位8个分潮振幅和的航次调查平均值为3.75,4.02,3.94和4.03 m,(HO1+HK1)/HM2的航次调查平均值为0.32,0.28,0.32和0.24。Y4、Y14、Y15和潮汐站位的M4、MS4、M6和2MS6浅水分潮振幅的航次调查平均值分别为0.20,0.31,0.35和0.25 m,M6和2MS6浅水分潮振幅的航次调查平均值分别为0.03,0.15,0.17和0.15 m。不同航次调查4个连续观测站位涨潮最大流速的平均值为81.5 cm/s,落潮最大流速的平均值为103.1 cm/s。Y4、Y14和Y15站位潮流的M2和S2分潮振幅百分比分别为86%,65%和68%,浅水分潮振幅百分比分别为11%,29%和25%。M4、MS4分潮振幅之和分别是M6、2MS6分潮振幅之和的2.1,1.2和1.7倍。由潮位和潮流的分析结果可知:从乐清湾湾口至湾顶,潮汐逐渐增强,半日潮比率逐渐增大,半日潮型的特性更为明显;浅水分潮强度逐渐增加,其中M6和2MS6分潮强度增强更为明显。位于湾口的Y4站位在秋季(2008年10月)航次调查时的日平均余流流向为西南偏南方向,冬季(2009年1月)和春季(2009年4月)航次调查时的余流流向为东南偏南方向。Y4站位余流受灵霓大坝影响,大坝建成后湾口余流改变方向,向南流出乐清湾。位于湾顶的Y14站位,余流流速变化不大,但方向变化明显,夏季(2008年7月)为西南方向,秋季为西南偏南方向,冬季为西南偏西方向,春季又为西南偏南方向。Y15站位余流流速较小,但方向变化明显。A站位两个航次调查时的余流流向均为东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余流 准调和分析 椭圆参数 乐清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湾潮流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1 位作者 陈春亮 张际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77-81,共5页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深圳湾4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4测站O_1、K_1、M_2、S_2、M_4、MS_4 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深圳湾4测站两周日海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海流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4测站O_1、K_1、M_2、S_2、M_4、MS_4 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海区,浅水分潮流在总海流中的影响较大;站位1、2和4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而站位3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北和东北向;最小余流速度出现在站位3;余流流速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76~102cm/s之间;中层在80~106cm/s之间;底层在56~88cm/s之间。整个海区潮流表现出往复流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深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墩角海域二测站周日水温及潮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佳佳 林鹏飞 +1 位作者 温小虎 王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为加深对山东半岛东部养殖区的海流、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该地区生态特征分布之间关系的认识,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烟墩角海域两个测站的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 为加深对山东半岛东部养殖区的海流、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该地区生态特征分布之间关系的认识,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烟墩角海域两个测站的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结果表明:该海区水温呈现层化结构,在1天内呈现两个波动,与N-S向潮流变化关系密切。海区除湾内表层外属日潮性质外,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典型往复流特征,最大流流向多为南北向。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墩角 潮流 准调和分析 调和常数 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西部海域潮流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京鹏 吴建政 +3 位作者 李军 赵京涛 王利波 张伟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1期10-17,共8页
根据2009年9月在辽东湾获取的3个站位的25h连续定点海流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3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M_4、MS_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 根据2009年9月在辽东湾获取的3个站位的25h连续定点海流观测资料进行准调和分析,计算了3个站位6个主要分潮O_1、K_1、M_2、S_2、M_4、MS_4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主要呈NE—SW向往复式运动,最大可能流速介于70~120cm/s之间,流速总体上由表至底逐渐减小。对于O_1、K_1、M_2、S_2这4个主要分潮流,北分量基本上大于东分量,底层普遍较表层先转流,最大流速发生时间亦是底层较表层提前,浅水分潮在总海流中占的份额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潮流 准调和分析 椭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