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的新直流输电准稳态模型 被引量:33
1
作者 宋新立 吴小辰 +3 位作者 刘文焯 许爱东 卜广全 金小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适应大量直流输电工程投产的需要,为电网运行和规划设计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分析研究手段,对暂态稳定程序中的两端直流输电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改进了直流输电系统的模拟方法。在国内广泛应用的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增加一组新的直流输电... 为适应大量直流输电工程投产的需要,为电网运行和规划设计等部门提供准确的分析研究手段,对暂态稳定程序中的两端直流输电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改进了直流输电系统的模拟方法。在国内广泛应用的PSD-BPA暂态稳定程序中增加一组新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模型。新模型中的定电流、定熄弧角、定电压等控制采用参数和特性易于调节的比例积分模块,电流定值计算、低压限流、逆变侧换相失败等主要环节的模拟与实际系统特性更为相近。仿真结果表明,与国内程序原有的直流输电模型相比,新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行为,提高暂态稳定仿真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控制系统 换相失败 低压限流 电力系统稳定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输电准稳态模型有效性的仿真验证 被引量:110
2
作者 周长春 徐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3-36,共4页
换流器的准稳态模型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型以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作为换相电压,以换流变压器的漏抗作为换相电抗,忽略交流系统侧的影响。该文从经典换流理论出发,分析了准稳态模型与经典换流器... 换流器的准稳态模型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模型以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作为换相电压,以换流变压器的漏抗作为换相电抗,忽略交流系统侧的影响。该文从经典换流理论出发,分析了准稳态模型与经典换流器模型(经典模型)之间的矛盾,并针对不同强度的交流系统,利用仿真的方法,对准稳态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如果换流站交流母线装设有完善的滤波装置,则多桥换流器中各个换流桥之间可以认为是解耦的,因此,利用准稳态模型计算能够达到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有效性 仿真 换流器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恒功率与准稳态模型在低频振荡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帆 陈陈 +4 位作者 金小明 吴小辰 王西田 史慧杰 沈梁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19,共6页
对大规模交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低频振荡(LFO)分析时,直流系统通常采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模型来表示,对这2种不同的直流模型,需要考虑采用简化的恒定功率模型会对计算结果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文中采用基于增广系统状态方程的模态分析法... 对大规模交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低频振荡(LFO)分析时,直流系统通常采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模型来表示,对这2种不同的直流模型,需要考虑采用简化的恒定功率模型会对计算结果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文中采用基于增广系统状态方程的模态分析法,研究了直流准稳态模型与恒定功率模型之间的差别,并对这2种模型用于LFO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直流定功率运行时,两端换流母线处注入或吸取的有功功率基本保持恒定,而换流站消耗的无功功率变化。对于区间振荡模态,恒定功率模型得到的稳定性结论较准稳态模型偏保守。对于大规模交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系统采用恒定功率模型来简化表示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低频振荡 恒定功率模型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中细水雾灭火的准稳态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江虹 廖光煊 +1 位作者 厉培德 陆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1-385,共5页
通过受限空间中大量细水雾灭火实验,总结出预测细水雾系统灭火效果的准稳态模型.该模型是针对细水雾扑灭有障碍火的情况而发展的.火焰的熄灭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耗氧和细水雾汽化稀释造成氧气浓度的降低而导致的,忽略了细水雾与火焰的直... 通过受限空间中大量细水雾灭火实验,总结出预测细水雾系统灭火效果的准稳态模型.该模型是针对细水雾扑灭有障碍火的情况而发展的.火焰的熄灭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耗氧和细水雾汽化稀释造成氧气浓度的降低而导致的,忽略了细水雾与火焰的直接作用.模型基于能量守衡,要求输入以下参数:火源功率、受限空间的几何结构、通风口面积和细水雾施加流量.通过模型预测出稳态时受限空间的温度和氧气浓度,进而可以确定临界火源的尺度(功率大小),同时能准确预测较大功率范围火的熄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空间 细水雾 灭火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系统暂态仿真中换流器的改进准稳态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红斌 丁明 +1 位作者 黄凯 李生虎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40,共4页
当交流系统发生三相不对称故障时,忽略直流系统负序分量的准稳态模型将给交直流混合系统的仿真带来较大的误差。文中考虑了整流器、逆变器的具体差异,给出了换相电压不对称情况下的直流电压计算方法,编制了换流器的仿真程序,并应用到考... 当交流系统发生三相不对称故障时,忽略直流系统负序分量的准稳态模型将给交直流混合系统的仿真带来较大的误差。文中考虑了整流器、逆变器的具体差异,给出了换相电压不对称情况下的直流电压计算方法,编制了换流器的仿真程序,并应用到考虑直流系统负序分量的换流器改进准稳态模型的混合系统暂态计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暂态仿真 换流器 准稳态模型 整流器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详细和准稳态模型的长期电压稳定全过程混合动态仿真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文广 刘明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251,共10页
论述了长期电压稳定全过程混合动态仿真的详细模型和准稳态模型,并对励磁、电枢电流限制器和动态负荷进行了建模。通过对准稳态(QSS)和全时域(FTS)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大扰动触发离散装置陆续动作的情况下,系统不一定能保持暂态... 论述了长期电压稳定全过程混合动态仿真的详细模型和准稳态模型,并对励磁、电枢电流限制器和动态负荷进行了建模。通过对准稳态(QSS)和全时域(FTS)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大扰动触发离散装置陆续动作的情况下,系统不一定能保持暂态稳定性而进入长期过程,且QSS仿真对离散装置的判断不准确导致系统轨线偏离真实轨线。将FTS、QSS和基于连续参数的准稳态(CQSS)仿真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适当的切换,可构造全过程混合动态仿真法,能够保留故障后和离散装置动作后的暂态。当暂态过程平息后转入QSS仿真;当仿真轨迹接近鞍结分岔点遇到收敛性问题时转入CQSS仿真,以改善收敛性。以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和IEEE 50机145节点系统为试验系统,证实了QSS仿真的局限性和全过程混合动态仿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电压稳定 全动态过程 详细模型 准稳态模型 参数连续化 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协调电压控制准稳态模型及其直接动态优化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文杰 刘明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53-59,共7页
根据准稳态模型,将协调电压控制问题表示为含连续–离散时间的微分–代数方程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采用现代最优控制理论中的直接法求解该动态优化问题。利用排列法将研究时间段划分为有限个区间,将所有状态变量、代数变量和控制变量... 根据准稳态模型,将协调电压控制问题表示为含连续–离散时间的微分–代数方程约束的最优控制模型,并采用现代最优控制理论中的直接法求解该动态优化问题。利用排列法将研究时间段划分为有限个区间,将所有状态变量、代数变量和控制变量在每个区间内用一系列多项式近似,从而将动态优化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为考虑有载调压变压器变比、可投切电容器组以及负荷切除的离散控制特性,引入二次罚函数处理离散变量,并采用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求解模型。从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看出,该方法能求出有效控制以增强系统的长期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稳态模型 直接动态优化法 排列法 非线性原对偶内点算法 离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中能量控制下的准稳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云飞 王成芝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应用传热传质理论对典型冻干过程中的准稳态能量平衡模型进行了改进与完善;通过解析求解,得出冻干时间的预测表达式以及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用奶牛初乳作试验材料。
关键词 冷冻除湿 食品 冷冻干燥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偶原理的三相五柱式Sen变压器准稳态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超 韩松 +1 位作者 卜亮 潘宇航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8-203,211,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铁芯结构的Sen变压器(ST)的外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原理的三相五柱式ST准稳态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三相五柱式ST的磁路模型,采用对偶原理建立了考虑铁芯涡流效应和磁路耦合效应的等效计算模型。其次,根据三相五柱... 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铁芯结构的Sen变压器(ST)的外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原理的三相五柱式ST准稳态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三相五柱式ST的磁路模型,采用对偶原理建立了考虑铁芯涡流效应和磁路耦合效应的等效计算模型。其次,根据三相五柱式ST与外接系统的电气连接关系,推导了其各绕组电压和电流的电气解析模型。综合上述模型,可得磁路与电路耦合的三相五柱式ST准稳态模型。将该模型在潮流控制方面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在故障分析方面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均表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此外,在不平衡负载功率下比较不同铁芯结构的ST的输出电流不平衡度,结果表明三相五柱式ST更适用于不平衡负载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原理 三相五柱式Sen变压器 准稳态模型 潮流控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质传递效应的准稳态结霜模型改进及数值验证
10
作者 吴林凯 林志敏 王良璧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04-4016,共13页
基于相变结霜本质为热质传递的原理,进一步考虑霜层孔隙率逐渐降低和热阻增大分别致使水蒸气扩散能力和换热效果下降的实际情况,进而引入有效扩散系数D_(eff)和当量传热系数h_(eq)。同时,修正了传质因子j_(m)和传热因子j_(h)的计算式,... 基于相变结霜本质为热质传递的原理,进一步考虑霜层孔隙率逐渐降低和热阻增大分别致使水蒸气扩散能力和换热效果下降的实际情况,进而引入有效扩散系数D_(eff)和当量传热系数h_(eq)。同时,修正了传质因子j_(m)和传热因子j_(h)的计算式,将无量纲参数J(j_(m)/j_(h))耦合至准稳态结霜模型中,从而对霜层特性参数进行了合理修正。为验证改进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Lee模型、Lenic模型和Wong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7个典型实验工况的38组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相较上述模型分别提升了31.81%、64.57%和50.64%。此外,模型预测值与典型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所有工况下霜层厚度的平均误差小于6.57%,霜层密度的平均误差不足7.10%,霜层表面温度及结霜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8.41%和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传热 传质 准稳态结霜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运行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中直流准稳态线性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波 陈陈 《广东电力》 2008年第3期1-3,19,共4页
建立了小干扰动态稳定分析的直流系统准稳态模型线性化方程,并比较分析了直流系统分别采用准稳态线性化模型与直流恒定功率模型对交直流混合运行电网动态稳定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直流系统准稳态线性化模型可以用于交直流系统低频振荡... 建立了小干扰动态稳定分析的直流系统准稳态模型线性化方程,并比较分析了直流系统分别采用准稳态线性化模型与直流恒定功率模型对交直流混合运行电网动态稳定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直流系统准稳态线性化模型可以用于交直流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而且,在不考虑直流附加控制的情况下,直流系统分别采用准稳态线性化模型和恒定功率模型计算得到的低频振荡特征值差别较小,为简化计算,工程应用时可以采用恒定功率模型来简化直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动态稳定 线性化模型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长空间火灾烟气传输的准稳态时间模型
12
作者 汪金辉 黄意钧 +2 位作者 崔欣 张少刚 张睿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6-753,共8页
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是火灾早期烟气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特性之一,直接影响到火灾探测器动作响应时间.为了研究狭长空间中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与准稳态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弱羽流理论和狭长空间火羽流研究现有成果,从理论上提出了火灾烟... 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是火灾早期烟气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特性之一,直接影响到火灾探测器动作响应时间.为了研究狭长空间中火灾烟气传输延滞行为与准稳态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弱羽流理论和狭长空间火羽流研究现有成果,从理论上提出了火灾烟气传输延滞时间计算的时间链表法,依据准稳态假设成立的判别条件,建立了狭长空间非稳态火准稳态假设成立的临界时间模型,并给出了临界时间计算方法.案例分析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狭长空间中顶棚给定纵向距离处烟气传输达到准稳态的临界时间比在开放空间中的长.而对于开放空间羽流,由于贴顶棚羽流较薄,卷吸空气量较小,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流速,导致相同工况条件下狭长空间中的烟气传输延滞时间比开放空间中的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烟气 狭长空间 迟滞 准稳态模型 临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模型的青海湖近40年湖冰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鸿 赵仪欣 +2 位作者 牛瑞佳 文莉娟 王梦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2-1162,共11页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广泛,且多为季节性冻结湖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湖冰厚度及其物候发生着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气候演变。然而目前对于高寒区湖冰厚度及其物候在气候学尺度上的演变特征认识还不甚清楚。因此,本文利用青海...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广泛,且多为季节性冻结湖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湖冰厚度及其物候发生着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区域气候演变。然而目前对于高寒区湖冰厚度及其物候在气候学尺度上的演变特征认识还不甚清楚。因此,本文利用青海湖下社水文站野外湖冰观测数据、MODIS湖冰覆盖率数据集、刚察气象站观测数据与CMFD数据,结合湖冰准稳态分析模型,研究了近40年(1979-2017年)青海湖湖冰厚度及其物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模拟的多年冰厚平均值为0.31 m,与下社水文站实测值接近;模型对湖冰融化结束时间的刻画较准确,误差仅为0.07天,开始结冰时间和结冰期长度的误差分别为5.60天和5.67天。1979-2017年模拟的最大冰厚减小趋势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即每年冰厚减少0.003 m。模拟的1979-2017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时间延后(0.23 d·a^(-1)),融化结束时间提前(0.32 d·a^(-1)),结冰期长度缩短(1.02 d·a^(-1)),其中20世纪80年代结冰期缩短尤为明显(2.2 d·a^(-1))。1979-2017年青海湖结冰期内(12月至次年4月)向下长波辐射和气温(二者均呈现上升趋势)与平均冰厚以及最大冰厚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向下短波辐射(呈现下降趋势)与最大冰厚以及平均冰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去趋势敏感性试验表明:向下长波辐射、气温、向下短波辐射、比湿是青海湖1979-2017年内平均冰厚和最大冰厚变率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平均冰厚变率分别贡献了42.08%,40.93%,-36.99%和17.45%,对最大冰厚变率分别贡献了44.48%,44.68%,-34.77%和19.92%。所有气象驱动因子对二者贡献了83.40%和87.01%,可以看出青海湖最大冰厚变率相较平均冰厚变率更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冰冻圈湖冰的长期演变趋势提供了认识,为其他青藏高原湖泊冷季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准稳态湖冰模型 湖冰厚度 湖冰物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交直流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华 李晖 +1 位作者 肖晋宇 谢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62-2169,共8页
该文研究大规模交直流电网最优潮流计算的精确模型以及适用于大规模电网的最优潮流求解算法。首先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准稳态模型进行化简,通过选择合理的基准值将该模型进行标幺化,并与交流潮流方程联立,建立交直流电网准稳态最优潮流... 该文研究大规模交直流电网最优潮流计算的精确模型以及适用于大规模电网的最优潮流求解算法。首先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准稳态模型进行化简,通过选择合理的基准值将该模型进行标幺化,并与交流潮流方程联立,建立交直流电网准稳态最优潮流模型。该模型计及了换流阀电压降和有功损耗,以及换流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模型精度满足工程要求。然后采用罚内点法求解该最优潮流模型。所采用的算法对约束进行松弛,通过引入惩罚项以及松弛因子对修正方程进行调整,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最后通过2000节点、6000节点、8000节点、以及13000节点实际系统算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所有算例的计算结果均通过BPA软件进行互操作验证,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潮流 内点法 罚函数 高压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高压直流输电稳态模型及潮流算法解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超 盛灿辉 +1 位作者 郭小江 马世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2,共6页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是静态安全分析以及暂态稳定、电压稳定、小干扰特征值等分析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解析和理解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商业计算软件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混合系统潮流求解算法,并掌握影响收敛性的...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潮流计算是静态安全分析以及暂态稳定、电压稳定、小干扰特征值等分析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深入解析和理解电力系统广泛应用的商业计算软件中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混合系统潮流求解算法,并掌握影响收敛性的相关因素,对提高大电网分析人员的计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推导了国内广泛应用的BPA潮流计算软件中,双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准稳态模型;解析了交直流潮流交替求解算法流程;通过对一双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潮流解轨迹的计算和分析,揭示了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特性;总结了决定特高压直流运行状态和交直流潮流收敛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准稳态模型 潮流算法 收敛特性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Bridgman法多组元晶体生长的多场耦合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军 李恒 +4 位作者 苏燕兵 白博峰 王跃社 王国祥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2-586,共5页
对垂直Bridgman法多组元晶体生长的准稳态模型所采用的Boussinesq线性密度假设进行了改进,基于密度的Taylor展开式,得到了熔体密度随温度、浓度变化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并引入到模型中,改进后的准稳态模型(PSSM)能揭示晶体生长过程的非线... 对垂直Bridgman法多组元晶体生长的准稳态模型所采用的Boussinesq线性密度假设进行了改进,基于密度的Taylor展开式,得到了熔体密度随温度、浓度变化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并引入到模型中,改进后的准稳态模型(PSSM)能揭示晶体生长过程的非线性本质.明确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晶体生长的完整数学描述.改进后的PSSM以及已获得的多组元晶体准确物性为晶体生长的多场耦合定量数值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Bridgman 多场耦合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C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HVDC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陈 李立浧 +1 位作者 杨帆 沈梁 《南方电网技术》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在一个交、直流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部分一般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线性化模型来描述。基于系统增广状态方程(ASSE),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不同,结果显示,使用恒定功率模型时,换流站注入或吸取交流系统的有功几乎是不变的,而从交流... 在一个交、直流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部分一般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线性化模型来描述。基于系统增广状态方程(ASSE),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不同,结果显示,使用恒定功率模型时,换流站注入或吸取交流系统的有功几乎是不变的,而从交流系统抽取的无功是变化的。对南方电网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全网进行的低频振荡分析结果表明,用恒定功率模型来描述直流线路部分是可行的。这种分析使用了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软件包(S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恒定功率模型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模型切换和变步长算法的双馈风电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文博 顾伟 +5 位作者 柳伟 蒋平 曹志煌 潘静 盛万兴 孙丽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592-6599,共8页
针对动态全过程仿真中双馈风电模型多时间尺度特性带来的刚性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局部模型自适应切换和变步长积分算法结合的双馈风电模型及仿真方法。利用双馈风电各子模块在时间尺度上的可分性,对慢动态模块建立动态(dynamic state,DS)... 针对动态全过程仿真中双馈风电模型多时间尺度特性带来的刚性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局部模型自适应切换和变步长积分算法结合的双馈风电模型及仿真方法。利用双馈风电各子模块在时间尺度上的可分性,对慢动态模块建立动态(dynamic state,DS)模型;对快动态模块建立动态模型和准稳态(quasi-steady state,QSS)模型,并在仿真中进行2种模型的局部切换。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状态驱动的模型自适应切换策略,基于风电系统中存在的多反馈环节,以偏差量做为系统稳定判据,通过阈值比较实现切换时刻判别。在模型切换基础上,进一步应用TR-BDF2积分算法实现变步长仿真。仿真对比表明,提出的风电模型与不进行模型切换的传统模型相比,具有相同的精度和更快的仿真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全过程仿真 双馈风电 动态模型 准稳态模型 模型切换 TR-BDF2积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及其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常勇 徐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7-41,共5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s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因其快速灵活的可控性在电力工业中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其在复杂电力网络中的动态性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可模拟柔...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s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因其快速灵活的可控性在电力工业中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其在复杂电力网络中的动态性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S/E可模拟柔性直流输电的准稳态响应。介绍了PSS/E动态仿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柔性直流输电模型VSCDCT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基于实际系统对准稳态直流动态模型VSCDCT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PSS/E直流模型能够满足大规模交/直流系统仿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E 柔性直流输电模型 准稳态直流动态模型 直流动态特性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全钒储能电池系统级建模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蓓 田立亭 +1 位作者 靳文涛 惠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94-2201,共8页
为深入分析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借助仿真模型研究电池系统运行特性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由于电化学电池内部化学材料特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便于电气工程研究的电池系统模型尤为重要... 为深入分析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可行性,借助仿真模型研究电池系统运行特性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由于电化学电池内部化学材料特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便于电气工程研究的电池系统模型尤为重要。首先从应用角度明确了全钒电池非线性时变系统关键参数的影响因子,基于全钒电池基础外特性提出了包含时间因子、温度因素和支路电流损耗等特征量的全钒电池系统级准稳态模型以及暂态模型,用以描述电池内阻、极化、自放电以及漏电流和温度等因素对电池运行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仿真分析与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在电池荷电状态(SOC)介于[0.2,0.8]时,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电池系统充放电特性及其毫秒级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电池 准稳态模型 暂态模型 受控源 时变因子 温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