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技术赋能的出海之路:虚拟偶像的准社会交往研究 |
杨名宜
董佳宜
喻国明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内容、情感与价值依赖:网红的传播艺术研究--基于准社会交往周期的思考 |
张允
郭晓譞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3
|
基于微博的准社会交往:理论基础及研究模型 |
毛良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4
|
准社会交往中青少年明星崇拜的研究 |
章洁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5
|
出版行业直播营销的模式创新与方向探索——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视角 |
宋成
冯小宁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
|
|
6
|
准社会交往: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心理路径 |
黄丽娜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7
|
从偏执追星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浙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 |
章洁
方建移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8
|
技术时代的城市阅读图像 |
崔波
焦俊波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9
|
教师的存在能否促进视频学习? |
匡子翌
张洋
王福兴
杨晓梦
胡祥恩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10
|
直播带货模式下网红代言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 |
李冬芹
|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1
|
慢时尚博主特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网红经济时代“近朱者赤”的“认同-责任”模型 |
王建明
武落冰
何正霞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9
|
|
12
|
聚集·分层·耦合:网络直播社群的建构——以冯提莫粉丝群为个案 |
刘琼
黄世威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