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RON HEM-770A型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普洪 刘潇 于国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95-1797,共3页
目的评价OMRONHEM-770A型智能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关于电子血压计准确性评价的要求,利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听诊法)与受试电子血压计对85名受试者同臂同... 目的评价OMRONHEM-770A型智能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关于电子血压计准确性评价的要求,利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听诊法)与受试电子血压计对85名受试者同臂同步测量血压,对比评价该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结果 OMRON HEM-770A型电子血压计的测量结果高出标准听诊法1.9 mm Hg/1.5 mm Hg(收缩压/舒张压),其偏差小于5 mm Hg的上限;偏差的标准差为4.2 mm Hg/3.6 mm Hg(收缩压/舒张压),小于8 mm Hg的上限;收缩压和舒张压偏差在10 mmHg以内的测量次数分别占到96.9%和98.4%,高于85%的最低要求。结论 OMRON HEM-770A型智能电子血压计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达到了国内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血压计 血压测量 准确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的Google英译中时态准确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霞 杨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8-171,176,共5页
以英译中的时态准确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Science》和《Nature》杂志中的50篇英文文章为数据源,首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N LTK)提取英文原文中的动词,对动词的时态进行判断;然后利用Google翻译工具Word2vec将翻译后的文本向量... 以英译中的时态准确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Science》和《Nature》杂志中的50篇英文文章为数据源,首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N LTK)提取英文原文中的动词,对动词的时态进行判断;然后利用Google翻译工具Word2vec将翻译后的文本向量化作为模型输入到CNN模型中进行时态分类;最后通过与原文时态分析对比,判断译文时态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对Google英译中的时态进行分类统计,并得出Google在时态翻译上的特点,为机器翻译时态准确性研究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 时态准确性评价 时态分类 时态评价方法 翻译工具 CN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水温红外原型观测实验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加红 王子伟 +3 位作者 秦鑫 赖红 罗含敏 陆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水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水温原型观测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有内陆水体表层水温测量,主要依靠温度计人工目视观测或水文测站仪器自动观测,2种方法在面对高频次或... 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水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水温原型观测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有内陆水体表层水温测量,主要依靠温度计人工目视观测或水文测站仪器自动观测,2种方法在面对高频次或无固定测站水域观测时,存在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困难、监测数据不连续诸多限制。为提高水温测量的稳定可靠性,并减少水位波动对自动观测的不利影响,实验设计了新型红外水温观测系统,并对其进行比测验证及数值修正。原型观测结果显示,修正后的红外水温监测数值超过85%的相对误差≤5%,80%以上绝对温差≤1℃,红外水温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可用于内陆水体表层水温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温监测 红外辐射 对比测试 准确性评价 内陆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孔CT岩溶识别方法准确性的统计学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动 林沛元 +2 位作者 李伟科 黄胜 马保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2-834,926,共14页
岩溶地质灾害是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广州和深圳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岩溶勘探一般综合钻探与物探信息进行溶洞识别与评估。跨孔CT物探方法因操作简便,地层信息获取能力较强,近年来在大湾区岩溶勘探中广泛应... 岩溶地质灾害是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广州和深圳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岩溶勘探一般综合钻探与物探信息进行溶洞识别与评估。跨孔CT物探方法因操作简便,地层信息获取能力较强,近年来在大湾区岩溶勘探中广泛应用。然而,该方法识别溶洞的精度尚待定量评估。鉴于此,收集了大量的岩溶钻探与勘探对比数据,采用模型因子法对跨孔CT岩溶识别精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测出溶洞顶板埋深、底板埋深与洞高,平均误差不超过5%;对顶板与底板埋深的预测精度离散性非常低,仅为5%,但洞高预测精度离散性中等,超过35%。跨孔CT岩溶识别方法的精度稳定性较好,不受CT方法类型、溶洞充填情况、发射和接收点距、钻孔类型、溶洞顶板厚度、钻孔间距、验证孔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对现行跨孔CT方法进行了简单校正,使得在不增加计算复杂性的前提下,模型平均精度提高4%,离散性降低3%。最后,分析证实洞高预测模型因子服从韦布尔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溶洞勘探与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CT 溶洞识别 准确性评价 统计分析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对幼儿数学能力评价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熊庆华 庞丽娟 +1 位作者 陶沙 张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教师 幼儿 数学能力 评价准确性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内竞争动机对人格评价准确性的影响
6
作者 武艳俊 王诗如 +1 位作者 王登峰 张登浩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2-435,共4页
为了考查高低性内竞争动机水平对人格评价准确性的影响,使用不同吸引力水平的同性图片,启动40名被试的性内竞争动机,随后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图片中人物的人格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情绪性维度上,高竞争动机组被试所做的评价显著... 为了考查高低性内竞争动机水平对人格评价准确性的影响,使用不同吸引力水平的同性图片,启动40名被试的性内竞争动机,随后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图片中人物的人格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情绪性维度上,高竞争动机组被试所做的评价显著地比低竞争动机组所做的评价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评价准确性 性内竞争动机 现实准确性模型 特质可观察性 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定向刨花板内部三维结构信息挖掘方法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石允峰 洪吾俊 +2 位作者 段衍筠 李万兆 梅长彤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OSB)是一种以长片大刨花为主要原材料的木质结构人造板,其物理力学性能与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解析OSB构效关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重构OSB内部三维结构的方法。选用旋切单板裁切刨花制... 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OSB)是一种以长片大刨花为主要原材料的木质结构人造板,其物理力学性能与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解析OSB构效关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重构OSB内部三维结构的方法。选用旋切单板裁切刨花制备1.2 cm厚OSB,拍摄记录铺装过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捕捉刨花铺装的位置,并对铺装后层叠刨花进行单片刨花轮廓提取,再结合断面密度梯度(vertical density profile,VDP)数据计算板坯厚度方向的压缩率,使用Python软件重构OSB内部三维结构。制备5 cm×5 cm(长×宽)的试件并记录质量,检测VDP、内部三维结构和孔隙率。结果表明,制备OSB用刨花总数为2299片,计算机正确识别所有刨花,其中2232片刨花完整分割(占比97.1%)。试件实测预测质量、孔隙率、VDP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6、0.951、0.812。对比X射线断层扫描(X-ray CT)结果和计算机视觉重构结果发现,三维可视化结构一致性好。基于重构结果,可进一步量化所有刨花的定向角度、面积和施胶效果。计算机视觉方法能够准确可视化和量化OSB试件内部三维结构,为OSB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可靠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刨花板 计算机视觉 断面密度梯度 三维结构 准确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瑞 王嘉荟 +6 位作者 袁冬贞 王保通 范三红 秦志波 黄冲 刘万才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2018年在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共18个县(市)安装了小麦赤霉病预报器,在周边设置未防治麦田进行赤霉病调查,并与预警软件平台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小麦赤霉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该系统预测的准确性达71... 2018年在江苏、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共18个县(市)安装了小麦赤霉病预报器,在周边设置未防治麦田进行赤霉病调查,并与预警软件平台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小麦赤霉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该系统预测的准确性达71.8%。结合陕西省植保总站、西安市植保站、渭南华州区植保站、商洛洛南县植保站、安徽凤台县植保站2016年-2018年对该系统的评价结果,证实该系统预测准确性较高,系统工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自动监测预警 准确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法的火电机组碳排放分析
9
作者 宋明光 李小江 +2 位作者 孙友源 郑文广 刚良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4-473,共10页
为掌握火电机组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的碳排放差异,分析在线监测法的数据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燃煤机组超超临界1030 MW、超临界600 MW、亚临界300 MW以及燃气F级等不同类型的火电机组,对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碳排放量、发电碳排放强度进行... 为掌握火电机组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的碳排放差异,分析在线监测法的数据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燃煤机组超超临界1030 MW、超临界600 MW、亚临界300 MW以及燃气F级等不同类型的火电机组,对在线监测法与核算法碳排放量、发电碳排放强度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监测法数据,研究了烟气CO_(2)浓度与烟气流量特性并对其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4台机组2种方法获得的CO_(2)排放总量较接近,但各机组各月份差异变化较大,碳排放强度与平均负荷率之间的关系表明监测法结果更稳定,而核算法波动较大;对于监测法,CO_(2)浓度监测并不会产生大偏差,而流量是影响监测法碳排放量结果的关键因素,烟气均匀程度高的烟道流速监测结果高于烟气均匀程度低的烟道;通过碳排放速率、CO_(2)浓度、烟气流量与负荷率的拟合关系可对异常数据进行校核诊断,有效保证监测法的数据质量。在碳市场背景下,相较核算法,在线监测法有诸多优势,在国内火电将得到快速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碳排放 在线监测法 核算法 准确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