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型准牛顿优化算法的单轴正弦扫频振动控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志东 丛大成 +1 位作者 韩俊伟 李洪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3,112,共6页
正弦扫频振动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被试件上施加可控的正弦激励,测试被试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度,工程上通常采用实时迭代的控制方式。传统实时迭代方法采用固定的反馈增益和频响函数辨识值,这导致反馈增益的选取成... 正弦扫频振动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被试件上施加可控的正弦激励,测试被试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为了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度,工程上通常采用实时迭代的控制方式。传统实时迭代方法采用固定的反馈增益和频响函数辨识值,这导致反馈增益的选取成为决定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关键。首先应用范数理论和级数理论对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在确定的频响函数辨识值下,如果反馈增益选择不当,将会造成系统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应用准牛顿优化算法实时修正频响函数辨识值的控制算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系统潜在的稳定性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扫频振动 频响函数 稳定性 牛顿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热模型修正技术进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钟奇 潘维 +1 位作者 王玉莹 苏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1,共8页
遗传算法和Broyden类的准牛顿法是近年出现的两种航天器热模型修正新技术,目前处于尝试用于工程实践的试探研究阶段。文章对两种方法的算法原理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分别分析温度和热模型不确定参数两方面的修正效果。单从温度修正结果来衡... 遗传算法和Broyden类的准牛顿法是近年出现的两种航天器热模型修正新技术,目前处于尝试用于工程实践的试探研究阶段。文章对两种方法的算法原理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分别分析温度和热模型不确定参数两方面的修正效果。单从温度修正结果来衡量,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不确定参数的修正效果不佳,两种方法均无法保证不确定参数的精度、甚至只能获得丧失了物理真实性的参数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航天器热模型修正问题的定解性,指出一般情况下实际航天器热模型修正属于欠定解或过定解问题,无法得到精确的参数的反解值。据此提出工程上应成组使用修正获得的参数,并应保持同一参数在修正模型和预示模型中的一致性。最后,初步展望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进行航天器热模型修正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型修正 遗传算法 准牛顿算法 Broyden类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数字智能涡街流量计的设计开发
3
作者 李文炜 肖善福 黎亚龙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3期99-102,共4页
针对目前涡街流量计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 ,采用 Toeplitz自相关矩阵近似的准牛顿算法 ,对涡街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针对客户超低功耗的要求 ,开发设计以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 (MSP430 F1 4 9)为微处理器 ,以采用 KS0 71 ... 针对目前涡街流量计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 ,采用 Toeplitz自相关矩阵近似的准牛顿算法 ,对涡街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针对客户超低功耗的要求 ,开发设计以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 (MSP430 F1 4 9)为微处理器 ,以采用 KS0 71 3为控制器的 LCD为液晶显示模块 ,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涡街流量计 嵌入式 准牛顿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 混合信号处理器 KS0713 HA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挂汽车列车闭环系统侧向稳定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显生 张建国 王梦瑶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650,共4页
为了分析半挂汽车列车闭环系统侧向稳定性,建立了具有时间延迟的驾驶员模型,采用准牛顿最优算法确定了驾驶员参数,以具有反应延迟的驾驶员模型和半挂汽车列车三自由度模型的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参数对系统侧向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分析半挂汽车列车闭环系统侧向稳定性,建立了具有时间延迟的驾驶员模型,采用准牛顿最优算法确定了驾驶员参数,以具有反应延迟的驾驶员模型和半挂汽车列车三自由度模型的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参数对系统侧向稳定性的影响。应用一种数值寻根法分析了系统的临界车速。结果表明:减小驾驶员反应延迟时间、保持适当的负载量和行驶车速,对提高半挂汽车列车侧向稳定性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侧向稳定性 半挂汽车列车 闭环系统 临界车速 牛顿最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控LPG-柴油双燃料内燃机碳烟排放的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捷辉 黄建军 朱磊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58,共3页
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烟排放模型,用它来预测电控LPG-柴油双燃料的碳烟排放。模型将转速、油泵齿条位置、油门开度、LPG喷气时间、冷却水温度、转矩作为输入变量。本文采用准牛顿反向传播算法,对试验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对此模... 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烟排放模型,用它来预测电控LPG-柴油双燃料的碳烟排放。模型将转速、油泵齿条位置、油门开度、LPG喷气时间、冷却水温度、转矩作为输入变量。本文采用准牛顿反向传播算法,对试验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泛化检验,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此排放模型可以指导双燃料内燃机的排放性能优化试验,减少试验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G-柴油双燃料内燃机 BP神经网络 排放模型 牛顿反向传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