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平面有机光伏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敏 李豪杰 +3 位作者 李俊梁 刘思奇 胡笑添 陈义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70,共12页
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及可大面积生产等优点,已成为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单结OSCs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19%.深入研究活性层薄膜的成膜动力学和热力学对提升有机太阳电池光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发... 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及可大面积生产等优点,已成为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单结OSCs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19%.深入研究活性层薄膜的成膜动力学和热力学对提升有机太阳电池光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发大面积印刷制备技术有利于推动有机太阳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本文总结了基于准平面异质结(PPHJ)结构的OSCs中的代表性成果,重点介绍了准平面异质结结构有机光伏器件中界面工程调控、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高性能大面积有机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 准平面异质结 垂直相分离 绿色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平衡相容性和相分离的新策略提高有机太阳电池效率
2
作者 张立福 王新康 陈义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0-200,共11页
选择了两种具有不同末端基的非富勒烯受体分子3,9-双-[2-甲烯基-(3-1,1-甲烯丙二腈茚酮)-5,5,11,11-四-(4-己基苯基)]-噻吩[3,2-b]并噻吩引达省二噻吩(ITIC)和3,9-双-[2-甲烯基-(3-1,1-甲烯丙二腈-6,7-一氟茚酮)-5,5,11,11-四-(4-己基苯... 选择了两种具有不同末端基的非富勒烯受体分子3,9-双-[2-甲烯基-(3-1,1-甲烯丙二腈茚酮)-5,5,11,11-四-(4-己基苯基)]-噻吩[3,2-b]并噻吩引达省二噻吩(ITIC)和3,9-双-[2-甲烯基-(3-1,1-甲烯丙二腈-6,7-一氟茚酮)-5,5,11,11-四-(4-己基苯基)]-噻吩[3,2-b]并噻吩引达省二噻吩(IT-2F)作为第三组分,通过一步沉积(O-SD)和分步顺序沉积(T-SD)两种活性层构筑工艺,分别制备了常规的本体异质结(BHJ)和优化的准平面异质结(PPHJ)三元器件.研究发现,本体异质结薄膜中第三组分相容性的差异可以用来调控薄膜相分离形貌;其中,基于IT-2F的三元薄膜活性层相分离明显增大,器件效率由二元器件的12.02%下降至9.25%;而ITIC的三元薄膜相分离形貌无明显改变,器件效率略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T-SD方法均可以获得垂直梯度分布的异质结活性层薄膜,避免了相容性差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相应的准平面异质结器件获得了超过了13%的光电效率.本文工作表明,利用相容性差异以及顺序沉积工艺来调控活性层的相分离形貌是制备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准平面异质结 垂直相分离形貌 相容性 顺序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轭聚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自组装效应
3
作者 魏镇邦 刘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
为简化工艺流程并提高器件效率,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自组装效应,制备了非富勒烯正置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的阴极界面层。相比传统的体异质结,通过顺序沉积法制备的准平面异质结活性层结构能更好地发挥PVP的... 为简化工艺流程并提高器件效率,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自组装效应,制备了非富勒烯正置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solar cells,OSCs)的阴极界面层。相比传统的体异质结,通过顺序沉积法制备的准平面异质结活性层结构能更好地发挥PVP的自组装效应。通过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等表征PVP的自组装迁移方向及过程,并从器件的光强依赖关系分析了PVP影响器件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基于准平面异质结构并以PM6:Y6为活性层的有机光伏器件中,引入PVP形成的自组装阴极界面层可使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11.32%,相比于参考器件其效率提高了25.5%。结果说明对于具有低沸点溶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准平面异质结活性层结构和非共轭聚合物自组装电子传输层的结合,将获得简单且效率更高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乙烯吡咯烷酮 自组装效应 准平面异质结 非共轭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