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的小尺度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维康 乔建芳 +1 位作者 蒋慧萍 高行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通过比较大沙鼠洞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组成、盖度和密度的差异,研究了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的小尺度影响。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洞区植物种数(n=6.47)显著高于对照区(n=4.32)(z=5.55,p<0.01);洞... 通过比较大沙鼠洞区和对照区植物种类组成、盖度和密度的差异,研究了大沙鼠掘洞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的小尺度影响。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洞区植物种数(n=6.47)显著高于对照区(n=4.32)(z=5.55,p<0.01);洞区半灌木种数(n=0.89)显著低于对照区(n=1.21)(z=2.70,p<0.01)。由于大沙鼠的采食,建群种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在洞群区的出现频率,密度以及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区;洞区草本植物种数(n=5.55)显著高于对照区(n=3.11)(z=6.65,p<0.01)。3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洞区的密度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区的密度。在大沙鼠洞区,由于废弃的鼠洞入口塌陷而形成的坑洼中沉积的疏松粗质沙土促进了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和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的生长发育。8种一年生植物中,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对叶盐蓬(Girgensohnia oppositiflora)、小车前(Plantagominuta)、鹤虱(Lappula semiglabra)和黄芪(Astragalussp.)的出现频率和密度在洞区均显著增加。尽管受到大沙鼠的采食,盐生草在洞区的出现频率和密度不仅没有减小,反而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大沙鼠对土壤的扰动,在洞区形成的裸地促进了盐生草等一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洞穴 动植物相互作用 植物种类组成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6种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关系 被引量:84
2
作者 陶冶 张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8,共11页
类短命植物是我国荒漠植物区系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准噶尔荒漠是类短命植物在中亚干旱区分布的最东端。目前关于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较少。选择了百合科的小山蒜、棱叶韭、粗柄独尾草、黑鳞顶冰花、伊犁郁金... 类短命植物是我国荒漠植物区系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准噶尔荒漠是类短命植物在中亚干旱区分布的最东端。目前关于类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研究较少。选择了百合科的小山蒜、棱叶韭、粗柄独尾草、黑鳞顶冰花、伊犁郁金香以及菊科的细叶鸦葱共6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其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6种类短命植物单株总生物量在0.628~21.144g之间,根冠比在0.355~3.066之间,叶片生物量比例在0.092~0.289之间,繁殖分配比例在0.111~0.649之间。6种植物用于繁殖器官和光合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科、不同属及同属不同种之间的生物量大小及器官分配比例无一致规律。大部分物种根冠比随个体增大而显著下降,而繁殖分配则呈显著的异速增加的趋势。6种植物器官生物量间(共45对)大部分(40对)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即异速生长指数为1),而且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及叶片与地下生物量间还各自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分别为0.8764和0.8585),表现出强烈的功能趋同性。但6个物种间没有出现完全一致的相关生长关系,这可能归因于由系统分类地位决定的遗传特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 类短命植物 生物量 异速生长指数 繁殖分配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准噶尔荒漠优势植物的化学成分含量特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孔令韶 郭柯 王其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02-1210,共9页
南准噶尔荒漠 62种植物 8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含量算术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 Na>K>Ca>S>P>Al>Fe>Mn,与阿拉善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顺序一致。其中 ,Mn、Fe、Al、Na、S的含量变异系数比 P、K和 Ca的大。植物元... 南准噶尔荒漠 62种植物 8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 ,含量算术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 Na>K>Ca>S>P>Al>Fe>Mn,与阿拉善荒漠植物元素含量的顺序一致。其中 ,Mn、Fe、Al、Na、S的含量变异系数比 P、K和 Ca的大。植物元素含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Fe与 Al、S与 P、Na与 S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明荒漠植物对它们的吸收是协同的 ,而 Fe与 K显著负相关 ,表明植物对它们的吸收具有拮抗作用。聚类分析和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生态功能群植物都有自身的元素含量特点 ,盐生植物 Na、S含量高 ,沙生植物为高 K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准噶尔荒漠 优势植物 化学成分含量 生态功能群 聚类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维康 蒋慧萍 乔建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9-664,共6页
通过比较封育6年的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以及土壤特性,研究了家畜啃食对新疆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使用χ~2-test和U-test分析表明,围栏内外相比,植物种数(n=7.03)、半灌木种数(n=2.40)、草本植物种数(n=... 通过比较封育6年的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以及土壤特性,研究了家畜啃食对新疆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及土壤特性的影响。使用χ~2-test和U-test分析表明,围栏内外相比,植物种数(n=7.03)、半灌木种数(n=2.40)、草本植物种数(n=4.63)、植被盖度(35.77%)和生物量(144.19 g/m^2)在围栏内显著增加,而植被密度在围栏外显著降低(87.93株/ m^2)。灌木中,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增加(χ~2=4.63,p<0.05;Z=2.56,p<0.05)。小半灌木中,博乐绢蒿(Seriphidium borotalense)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高于围栏外(χ~2=13.08,p<0.01;Z=4.01,p<0.01)。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密度在围栏内均显著升高,有3种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也同时明显高于围栏外。二年生草本植物沙生婆罗门参(Tragopogon sabulosus)在围栏内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显著高于围栏外(χ~2=4.71,p<0.05;Z= 2.51,p<0.05)。4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围栏内外出现的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3种在围栏内外的密度也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放牧导致灌木和半灌木衰败;多年生和二年生草本植物几近绝迹;一年生植物所受影响则较小。土壤理化特性中,围栏内土壤水分显著低于围栏外(Z= 2.65,p<0.01),HCO_3^-、Cl^-和速效K含量在围栏内外土壤中差异显著。作者建议在准噶尔荒漠建立一定数量和面积的永久性围栏以维系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 植物群落 准噶尔荒漠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区域尺度浅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0
5
作者 陶冶 刘耀斌 +1 位作者 吴甘霖 张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23,共11页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C)、全氮(N)及全磷(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73±0.49),(0.207±0.009)和(0.347±0.004)g/kg,C∶N、C∶P、N∶P分别为(29.92±2.55),(15.97±1.23)和(0.498±0.024)。土壤P稳定性最高(CV=0.098),而C、C∶N和C∶P的变异性较强(CV=0.687~0.758)。C、P、C∶N及C∶P在不同生境(沙漠、戈壁和盐碱荒漠)、不同群落(白梭梭、梭梭及小灌木)间均存在差异。与全国及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含量、C∶P及N∶P均较低而C∶N较高,养分元素缺乏程度表现为N〉C〉P。土壤养分元素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多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且化学计量比主要受C和N的制约。在区域尺度上,各化学计量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C、C∶N和C∶P分布格局相似,并受年降水量、纬度和经度的影响;N与N∶P分布格局相似,受经度、海拔和年均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环境因子 空间格局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魏鹏 安沙舟 +3 位作者 董乙强 别尔达吾列提·希哈依 孙宗玖 郑逢令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3,共7页
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定,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共记录6科13属15种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藜科植... 以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定,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比较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3种典型植物群系共记录6科13属15种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较低,藜科植物在荒漠植物中占比超过55%。在3种植物群系中,伊犁绢蒿群系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分别为1.09和0.56;白梭梭群系的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分别为0.54和0.42;盐生假木贼群系的Pielou指数最高,为0.85。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影响伊犁绢蒿群系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影响白梭梭群系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影响盐生假木贼群系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年平均降水量和土壤pH值,在整个研究区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纬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所有环境因子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荒漠 植物群系 植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大翅霸王的生殖物候及结实格局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红超 严成 魏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38-5744,共7页
大翅霸王是多年生早春开花草本植物,是准噶尔荒漠地区的建群种之一。对野生大翅霸王的生殖物候、果实形态、结实格局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翅霸王的营养期生长期为20—30d,占整个生活周期的1/4,生殖生长期长约90—10... 大翅霸王是多年生早春开花草本植物,是准噶尔荒漠地区的建群种之一。对野生大翅霸王的生殖物候、果实形态、结实格局和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翅霸王的营养期生长期为20—30d,占整个生活周期的1/4,生殖生长期长约90—100d,其中花期约占1/2,果熟期短;(2)大翅霸王种群能产生3种形态的果实,可将植株分为5翅型、4/5翅型和3/4/5翅型植株,它们分别占种群植株数的3.45%、83.15%和13.40%。(3)依据个体大小的变化,3种类型果实在植株上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随植株个体的增大,三翅果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0增加到2.65%;四翅果所占比例也增多,但在二级个体上有最大比例17.01%;五翅果实所占比例最高(>80%)且没有显著变化。(4)三翅果、四翅果和五翅果内种子形态无差异,萌发率均小于30%;划破种皮能不同程度的加速和促进种子的萌发。大翅霸王特有的生殖物候和果实的表型多样性是其对荒漠干旱地区恶劣多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荒漠 大翅霸王 生殖物候 表型多样性 结实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荒漠5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秋萌潜力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娇娇 刘彤 +2 位作者 王瑞丽 刘延 魏玉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26,30,共7页
以准噶尔荒漠3种十字花科秋萌植物(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弯角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和2种春萌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棱果芥Syrenia siliculosa)种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时间和... 以准噶尔荒漠3种十字花科秋萌植物(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弯角四齿芥Tetracme recurvata)和2种春萌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棱果芥Syrenia siliculosa)种子为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时间和温度处理下,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秋萌特性,春萌的进化潜力和秋萌的原因。结果表明:1)温度显著影响5种十字花科植物种子的萌发,3个萌发温度梯度中,10℃/15℃、15℃/25℃萌发率相对较高,表明种子普遍喜高温环境下萌发。2)种子萌发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高后降低,储藏6个月时5个物种的萌发率最高,随着储藏时间的继续延长萌发率逐渐下降,表明大部分十字花科植物种子存在一定的生理休眠现象。3)2个春萌物种播娘蒿与棱果芥在3个温度梯度下种子均有萌发,表明能够春萌的物种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都具有秋萌的潜力,但此类物种抗寒能力弱,冬季低温会导致幼苗死亡,因此不选择秋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植物 秋萌潜力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准噶尔盆地荒漠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魏鹏 安沙舟 +3 位作者 董乙强 孙宗玖 别尔达吾列提·希哈依 李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90,共9页
荒漠草地占新疆草地总面积的46.9%,不同荒漠类型的气候差异显著,植被和土壤类型也各不相同。以准噶尔盆地大面积分布的3种代表性荒漠植被类型(南缘伊犁绢蒿荒漠、腹地白梭梭荒漠和北缘盐生假木贼荒漠)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荒漠草地占新疆草地总面积的46.9%,不同荒漠类型的气候差异显著,植被和土壤类型也各不相同。以准噶尔盆地大面积分布的3种代表性荒漠植被类型(南缘伊犁绢蒿荒漠、腹地白梭梭荒漠和北缘盐生假木贼荒漠)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3种荒漠植被类型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准噶尔盆地荒漠土壤中6个主要优势类群细菌,其相对丰度累计超过94%。放线菌门在3种荒漠类型中相对丰度最高,均超过50%,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杆菌门在伊犁绢蒿荒漠中相对丰度最高,厚壁菌门在白梭梭荒漠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在盐生假木贼荒漠丰度最高,且这3种菌门在3种荒漠类型中差异显著(P<0.05);在3种荒漠类型中,白梭梭荒漠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最少,多样性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结果均表明,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最显著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荒漠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干旱荒漠区植被碳储量估算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陶冶 张元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5-622,共8页
荒漠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荒漠植被碳储量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亚五国及中国准噶尔荒漠是中亚干旱区的主体部分,目前关于该地区荒漠植被碳储量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对准噶尔荒漠不同植被类型活生物量... 荒漠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荒漠植被碳储量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亚五国及中国准噶尔荒漠是中亚干旱区的主体部分,目前关于该地区荒漠植被碳储量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对准噶尔荒漠不同植被类型活生物量碳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中亚干旱荒漠区植被图,利用平均生物量法初步估算了中亚区域荒漠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中亚区域荒漠面积共310.37×10~4 km^2,总生物量碳储量为57.03×10~7 t,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分别为28.87×10~7 t和28.16×10~7 t,各占50.63%和49.37%。各植被型中,温带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的生物量碳储量最大,达到14.17×10~7 t(占24.84%)。中亚荒漠平均生物量碳密度为1.837 t/hm^2,其中温带矮半乔木荒漠碳密度最大(2.367 t/hm^2)。可以推测,在未来中亚地区降水持续增加的条件下下,中亚荒漠植被将会有更大的碳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准噶尔荒漠 生物量碳储量 样方法 干旱区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命植物播娘蒿双季节萌发植株的生活史特征
11
作者 崔静怡 严佳玥 +2 位作者 高悦 郑玉琪 魏岩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为一年生短命植物,具有秋季和春季双季节萌发的策略,对其生活史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短命植物的生活史适应策略。本文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播娘蒿春萌株和秋萌株的物候特征、生长动态、生物量分配和繁...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为一年生短命植物,具有秋季和春季双季节萌发的策略,对其生活史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短命植物的生活史适应策略。本文对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播娘蒿春萌株和秋萌株的物候特征、生长动态、生物量分配和繁殖输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播娘蒿存在春/秋萌现象,秋萌株从萌发到生活史结束的时间(250 d)显著(P<0.05)长于春萌株(100 d);春季为快速生长期,秋萌株和春萌株的现蕾和盛花期同步进行。2)秋萌株的株高、根长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P<0.05)大于春萌株;两者根长及地下生物量随物候进程呈缓慢增长趋势,株高和地上生物量随着植物进入生殖生长呈加快增长趋势。3)春萌株的根冠比显著(P<0.05)大于秋萌株;春萌株和秋萌株的根冠比由3月12日的0.31和0.28下降到5月16日的0.11和0.09。4)4月中旬之前植株投资于营养器官(叶和根),之后植物进入生殖生长,茎和繁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增大;秋萌株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高于春萌株,果实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低于春萌株。5)秋萌株的单株果实数目、种子数目及种子生物量均大于春萌株,种子的繁殖分配无显著差异。播娘蒿春秋两季萌发策略,保证其种子萌发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可防止其同胞后代之间的相互竞争,对于保持种群稳定和扩大种群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荒漠 萌发物候 春萌株 秋萌株 生长动态 生物量 繁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命植物甘新念珠芥(Neotorularia korolkovii)和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的物候与性表达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生军 谭敦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6-496,共11页
甘新念珠芥(Neotorularia korolkovii)和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十字花科早春短命植物。对其物候与性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种子均在3月下旬萌发,5月下旬和6月上旬果实完全成熟,生活周期... 甘新念珠芥(Neotorularia korolkovii)和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十字花科早春短命植物。对其物候与性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种子均在3月下旬萌发,5月下旬和6月上旬果实完全成熟,生活周期分别为62d和71d,其中营养生长期约占1/3、生殖生长期约占2/3。(2)花均为两性,四强雄蕊,单花开放时间较短,长雄蕊的花药开裂早于短雄蕊,但短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数较长雄蕊的多。(3)长、短雄蕊花药中花粉可育率均达90%以上,花粉活力的变化曲线基本相同,柱头可授期分别为9.0h和4.5h,花粉寿命及柱头可授期均短于单花花期,花粉活力最高的时期正是其柱头的最佳授粉期。柱头可授期与花粉活力及寿命在时间上的高度吻合,增加了在不可预测环境中授粉的机会与效率,从而保障生殖成功。(4)二者的P/O(花粉/胚珠)值分别为108.07±17.17、992.10±272.16,属于自交繁育系统;对其传粉过程、套袋实验及荧光显微观察的结果也证明它们主要以自花传粉的方式来进行交配。(5)两种植物从物候、花部性表达以及交配式样上均存在与其严酷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是长期适应准噶尔荒漠特殊生态环境的结果,对于保证繁殖成功并扩大种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荒漠 短命植物 十字花科 物候 开花式样 性表达 交配方式 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翅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宽亮 刘彤 +4 位作者 李勇冠 邵丽萍 张荣 宋占丽 刘华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褐翅猪毛菜(Salsola korshinskyi Drob)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具有很强的抗旱,抗盐碱能力。本文研究了褐翅猪毛菜种子类型及不同种子类型的萌发特性,以了解其适应荒漠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褐翅猪毛菜有3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其大小、... 褐翅猪毛菜(Salsola korshinskyi Drob)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具有很强的抗旱,抗盐碱能力。本文研究了褐翅猪毛菜种子类型及不同种子类型的萌发特性,以了解其适应荒漠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褐翅猪毛菜有3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其大小、质量、翅和着生方式均有显著差异。A型种子,圆形,果翅较长,黄褐色,种子横生,直径为(1.299±0.096)cm,单粒重为(6.95±0.023)mg;B型种子,圆形,果翅较短,黄褐色,种子横生,直径(0.683±0.111)cm,单粒重为(4.26±0.012)mg;C型种子,椭圆形,无翅,种子直立,直径(0.256±0.047)cm,单粒重为(3.74±0.008)mg。在0℃/10℃、5℃/15℃、10℃/25℃、20℃/35℃(暗12 h/光12 h)变温条件下3种类型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特性:在每个变温条件下,A型种子的萌发率都最高,其次为B型,C型最低。对于A、B型种子,去翅能促进种子萌发。黑暗条件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A型种子的作用较为明显。冷藏能促进A型种子萌发,对B、C型种子作用不显著。当沙埋深度为0和1 cm时,种子出苗率较高,然后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种子萌发不能响应3 mm的降水,在降雨为20 mm时出苗率最高。以上研究表明褐翅猪毛菜种子萌发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只要有适量的降雨,就能萌发,这种萌发对策对适应干旱、降水异质性波动等荒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翅猪毛菜 种子异型性 夏萌 准噶尔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道路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大沙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沐阳 吉晟男 +3 位作者 邵长亮 徐文轩 陈晨 杨维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道路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枢纽,了解道路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连通性是道路生态学的挑战之一。小型哺乳动物作为检验环境影响的指示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10—17日,调查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 道路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枢纽,了解道路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连通性是道路生态学的挑战之一。小型哺乳动物作为检验环境影响的指示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10—17日,调查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不同类型道路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分布(洞穴数量、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护区内3种道路对大沙鼠分布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道路主要影响大沙鼠的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洞群数量的峰值出现在国道216两侧800 m,远高于县级道路的100 m和沙石道路的10 m。国道216和县级道路两侧洞群面积峰值出现在800 m,洞群面积并未随距沙石道路距离而改变。路面基质而非车流量可能是3种道路对大沙鼠影响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内道路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准噶尔荒漠 道路网络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