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分带性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史乐 李婷 +2 位作者 杜引鱼 童坤 马鹏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3,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LQ区发育大型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与其他地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不同的是,该风化壳储层垂向上具有多层性和较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目前对该火山岩风化壳储层的垂向和横向分带性及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阻碍了该区进一步的火山岩油气勘探,因此需对这种独特的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深入分析。以测井、钻井、岩性、野外地质剖面等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火山岩风化壳形成过程、垂向和横向分带性以及有利勘探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古潜山演化可划分为裂隙式火山岩初始喷发阶段、火山喷发间歇阶段、火山再次活动阶段、石炭系火山顶部风化壳形成阶段4个阶段。火山岩风化壳储层主要形成于火山喷发间歇性,而风化物质则为喷发期形成的火山岩以及与火山岩相关的沉积岩,多期次火山喷发与风化形成了火山岩内部多层风化壳。每一期的风化壳自下而上均可划分出基岩层、裂缝层、砂化层、沉积层等,其中裂缝层和砂化层储层物性较好,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平面上,风化壳划分为溶蚀台地、溶蚀斜坡、溶蚀洼地等,其中溶蚀斜坡裂缝和溶孔最发育,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溶蚀洼地胶结作用严重,储层物性最差。研究结果可为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重要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风化壳分带性 砂化层 风化裂缝带 溶蚀斜坡 火山岩风化壳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孜阿克内沟数字露头构建及其地质信息提取与分析
2
作者 王韬 李婷 +4 位作者 郑孟林 吴海生 许媛媛 巴黑扎提·努尔塔依 徐淼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0,共9页
野外地质露头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研究目的日趋精细化、复杂化,传统研究中露头资料保存不便、细节记录有限、视野呈现受限等局限性日渐凸显。为此将无人机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与传统研究方式融合并构建三维数字露头,为解决传统研... 野外地质露头是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研究目的日趋精细化、复杂化,传统研究中露头资料保存不便、细节记录有限、视野呈现受限等局限性日渐凸显。为此将无人机摄影、三维建模技术与传统研究方式融合并构建三维数字露头,为解决传统研究中存在的效率低、数据复用性差等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实践表明:数字露头将露头相关的描述、图片、视频、全景、文献、观察点等信息与露头三维模型有效结合,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地质信息,易于观察宏观面貌,尤其对于人力不易到达处判断岩层走向和叠覆情况、开展岩性判别和地质界线识别十分有利,相较于传统方式该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理解露头地质现象的时空展布和地质特征,后续地质分析与露头资源的共建、共享高效便捷,可成为野外地质剖面观测与地质特征分析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 三维建模 无人机航拍 地质分析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泥盆世的岩浆作用及构造意义:来自红山梁组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军 付浩 +4 位作者 朱钊 郑孟林 杨高学 王韬 黄家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90-3502,共13页
红山梁组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古图构造带新发现的一套最老地层单位,时代为晚泥盆世,以红色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前人有关区内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仅限于石炭纪—二叠纪,而红山梁组... 红山梁组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古图构造带新发现的一套最老地层单位,时代为晚泥盆世,以红色硅质岩、凝灰质硅质粉砂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为主。前人有关区内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仅限于石炭纪—二叠纪,而红山梁组玄武岩则提供了前石炭纪的重要信息。本组玄武岩可细分为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两类。拉斑玄武岩普遍具有较低的TiO_(2)(0.30%~1.16%)、Al_(2)O_(3)(12.80%~18.46%)、较高的TFe_(2)O_(3)(8.97%~13.57%)含量以及Mg^(#)值(42.23~64.37),显示右倾的稀土模式,亏损Nb、Ta、Ti,具有N-MORB和IAT特征,是弧后盆地环境下经俯冲流体交代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亏损地幔源区发生5%~10%的部分熔融而成;碱性玄武岩普遍具有高TiO_(2)(1.74%~1.88%)、Al_(2)O_(3)(15.92%~18.07%),低TFe_(2)O_(3)(6.39%~7.62%)和Mg^(#)值(41.84~47.13)特征,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与OIB极为相似,是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发生5%~10%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源自海山/洋岛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泥盆纪同时发育弧后盆地和海山/洋岛环境两类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红山梁组 玄武岩 地幔柱 弧后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构造变形机制--基于物理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豆方鹏 李江海 彭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7-535,共9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以红车(红山嘴、车排子)、克白(克拉玛依、百口泉)和乌夏(乌尔河、夏子街)为代表的边缘断裂系统,是影响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和控制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属性及形成机制是地球科学界...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以红车(红山嘴、车排子)、克白(克拉玛依、百口泉)和乌夏(乌尔河、夏子街)为代表的边缘断裂系统,是影响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发育特征和控制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属性及形成机制是地球科学界广泛讨论的问题,并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物理砂箱实验模拟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乌夏、克白断裂带主要由一条西倾的主断裂控制,两侧断裂不对称分布,为不对称状花状断裂。红车断裂带主要由2条主断裂控制,呈雁列状分布,整体表现为近似对称的花状构造。通过物理模拟正演,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石炭世—晚三叠世演化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残余洋盆俯冲阶段和右旋走滑阶段。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石炭纪—三叠纪地层圈闭发育,可能是逆冲断裂和褶皱形成的断鼻、断块和排列背斜,这些伴生构造圈闭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玛湖凹陷 物理模拟 断裂带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86
5
作者 蔚远江 李德生 +2 位作者 胡素云 雷振宇 何登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7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广泛发育二叠纪—侏罗纪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砾质粗碎屑沉积,其形成演化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二叠纪以乌尔禾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增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三叠纪—侏罗纪以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扇体最为发育,呈由盆内向盆缘方向逐渐减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后退式扇体迁移响应模式。已知扇体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水下扇扇根及扇中、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4个亚相带,及二叠系佳木河组、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克拉玛依组、侏罗系八道湾组、头屯河组6个层位。二叠—三叠纪扇体含油层多、规模大、储量丰度高,侏罗纪扇体反之。受断裂、不整合、岩相岩性、物性4种因素控制,扇体主要形成断块、地层不整合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阶带及扇根—扇中相带主要发育构造(断块)油藏,为扇体与断层相配置的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斜坡区及扇中—扇缘相带主要发育岩性油藏,为扇体与不整合相配置的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北缘扇体成藏条件好,探明程度总体较低,剩余资源潜力大,进而指出了七大有利勘探区块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体沉积演化 扇体油气藏勘探 逆冲断裂 二叠—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富集因素 被引量:64
6
作者 冯有良 张义杰 +2 位作者 王瑞菊 张光亚 吴卫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5-692,共8页
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沉积环境、成因、分布规律及白云岩储集层油气富集高产因素。风城组白云岩按产状和沉积构造可分为纹层状泥质白云岩、薄层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主要... 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沉积环境、成因、分布规律及白云岩储集层油气富集高产因素。风城组白云岩按产状和沉积构造可分为纹层状泥质白云岩、薄层状白云岩和斑状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后生白云石化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形成于半深湖咸水环境;后生白云石化白云岩是发育在半深湖咸水环境下的碳酸盐岩灰泥在成岩期经后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火山喷发或逆冲断裂活动形成的古地貌斜坡上。白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隙和裂隙。白云岩储集层富集高产的控制因素是裂缝及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油气富集 沉积环境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相与成岩演化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何周 史基安 +2 位作者 唐勇 丁超 张顺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9-1078,共10页
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油藏储集岩之一。运用偏光显微镜在对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及孔隙特征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测井、录井资料的分析,对该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 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油藏储集岩之一。运用偏光显微镜在对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自生矿物及孔隙特征详细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测井、录井资料的分析,对该区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是影响该类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和成岩阶段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成岩相:1)高成熟强溶蚀相,2)高成熟强胶结相,3)高成熟中胶结中溶蚀相,4)高成熟弱压实相,5)高成熟强压实相,6)低成熟弱压实相,7)低成熟强压实相,并对各个成岩相的形成条件、成岩特征、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不同成岩相的砂砾岩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优良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岩相带及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二叠系碎屑岩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储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期走滑构造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石 郭召杰 +1 位作者 漆家福 邢向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浅-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以及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是影响和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属性与时限仍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以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构造属性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准噶尔地区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以发育北东向展布的走滑构造为显著特征,主要存在3期:第一期是晚石炭世造成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就位的左行走滑断裂带;第二期是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之间,由于准噶尔地块和西准噶尔相对于成吉斯弧的反时针旋转,进而形成的克拉玛依-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右行走滑逆冲带,它们伴生的构造圈闭,是油气成藏的关键;第三期是指形成于新生代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对盆地北缘有一定的改造,但是总体变形分布范围较窄,在实际分析中应当和中生代走滑构造注意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属性 走滑断裂 圈闭 油气成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今水动力分布特点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震亮 朱玉双 +2 位作者 耿鹏 高胜利 孙明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2,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括西部隆起和玛湖凹陷的西侧 ,构造比较复杂。通过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参数、储层实测压力、压实和泥岩超压、流体势分布等多个方面的资料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水动力场的发育特点。不同层系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显...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括西部隆起和玛湖凹陷的西侧 ,构造比较复杂。通过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参数、储层实测压力、压实和泥岩超压、流体势分布等多个方面的资料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水动力场的发育特点。不同层系的流体物理、化学特征显示了各自不同的水动力分布特点 ,识别出重力水流较强、深浅层水交替频繁的地区 :石炭系为红山嘴乌尔禾一带 ;二叠系为克拉玛依和夏 40井附近 ;三叠系为克 114井、风 1井及乌尔禾处 ;侏罗系则为白碱滩百口泉。从砂岩实测压力看 ,侏罗系和石炭系基本保持静水压力 ,三叠系和二叠系在一定深度下则会出现一定幅度的超压 ,平面上 ,玛北、夏子街等地超压发育。利用压实曲线计算出泥岩的异常压力 ,超压的起始深度为 180 0~ 2 3 0 0m ,对应的层位差别大 ,厚层泥岩的欠压实对压力的贡献较大。根据二叠系和三叠系水头分布 ,认为现今水动力场主要表现为压实流 ,在盆地边缘的一些构造高点或断裂处 ,则发育一定程度的重力流或大气水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水动力分布 特点 流体物理 流体化学 异常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开发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匡立春 吕焕通 +2 位作者 薛晶晶 朱筱敏 李德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基于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FMI)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开发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表明,该储层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佳木河组(P1j),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6.94%和6.68×10-3μm2;火山碎屑岩的平... 基于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FMI)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开发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表明,该储层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佳木河组(P1j),包括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6.94%和6.68×10-3μm2;火山碎屑岩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10.01%和7.93×10-3μm2。火山岩经历早期的冷却固结和脱玻化阶段以及后期的构造破裂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和充填交代等作用,使得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并伴随有裂缝发育。安山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的岩性差异,以及溶蚀和不整合面等成岩、构造作用是影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火山岩储层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火山岩岩性、岩相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被引量:31
11
作者 鲜本忠 牛花朋 +3 位作者 朱筱敏 董国栋 朱世发 安思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与石炭系相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火山岩岩性、岩相类型丰富,研究程度低。本文利用岩心、薄片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石学及其与储层关系研究。佳木河组以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共同发育为特征,岩性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 与石炭系相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火山岩岩性、岩相类型丰富,研究程度低。本文利用岩心、薄片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石学及其与储层关系研究。佳木河组以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共同发育为特征,岩性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为主,相对稳定;风城组火山岩在不同地区变化明显,克百地区以火山熔岩为主,属于玄武粗安岩和碱玄岩,而乌夏地区以熔结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碎屑熔岩发育为特征,属于流纹岩、碱玄质响岩和粗安岩。在佳木河组及克百地区风城组,(沉)火山角砾岩储层质量最好,安山岩等熔岩其次;乌夏地区风城组熔结火山角砾岩和石泡构造火山角砾熔岩储层质量最好。此外,相同岩性可能因产出环境不同而储层特征有别。尽管各地成岩作用存在差异,但火山岩优质储层仍集中于溢流(爆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的弹射坠落堆积和火山碎屑流亚相的水下堆积和爆发相。全区佳木河组溢流相和爆发相共同发育,而克百地区风城组以溢流相为主、乌夏地区风城组以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为主,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有利勘探目标差异明显。除断裂带的裂缝和大型不整合面之下的风化淋滤外,岩相是控制火山岩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相 储层 下二叠统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分析在砾岩储层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欢庆 舒治睿 +2 位作者 林春燕 邓西里 刘红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2,34,共8页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在砾岩储层岩心观察、岩心采样数据测试等粒度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粒度分析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区目的层以粒径大于2 mm的粗碎屑为主,主要为中砂岩、砂质砾岩及细砾岩...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某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在砾岩储层岩心观察、岩心采样数据测试等粒度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粒度分析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区目的层以粒径大于2 mm的粗碎屑为主,主要为中砂岩、砂质砾岩及细砾岩。体现出冲积扇砾岩储层以粗粒沉积为主的特点。储层总体上粒度分布范围较宽,表现出典型的冲积扇砾岩储层分选性差的基本特征。粒度概率曲线上以较粗粒的滚动搬运组分和跳跃搬运组分为主,而细粒的悬浮搬运组分很少。C-M图和结构参数散点图证实目的层以牵引流为主,且自下而上特点逐渐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砾岩储层 沉积环境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体系分形特征与油气藏分布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新 卢华复 +2 位作者 浦世照 陈忠民 李世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应用分形理论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区的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断裂的平面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对于断裂体系而言,分形维数越大,则断裂分布越不均匀,断裂越发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及走向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正断裂以NW向为主,... 应用分形理论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区的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断裂的平面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对于断裂体系而言,分形维数越大,则断裂分布越不均匀,断裂越发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及走向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正断裂以NW向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0.562 3)大于NE向正断裂的分维数(0.561 1)。逆断裂则以NE向断裂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1.135 6)大于NW向逆断裂的分维数(0.988 0)。在有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64 0)大于无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763 0)。而在有逆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54 0)更是远远大于有正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14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断裂体系 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永波 潘建国 +5 位作者 许多年 黄林军 王斌 王彦军 谭开俊 尹路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72,共9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内外发现了很多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区块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熔结角砾凝灰岩,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钻探证明,该类火...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内外发现了很多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区块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性为熔结角砾凝灰岩,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钻探证明,该类火山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研究和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范围难度都较大。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72井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裂隙式火山岩喷发模式,其储层分布主要受控于火山口及古地貌特征。根据这一地质认识,利用分频相干技术,古地貌恢复技术,正、反演技术,三维雕刻技术和多属性融合技术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对火山岩优质储层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并利用此研究成果部署钻探了风南4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同时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是沿夏红南断裂带的近火山口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 火山岩油气藏 裂隙式喷发 地球物理技术 优质储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顺存 刘振宇 +3 位作者 刘巍 吴涛 史基安 贾凡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43-51,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对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研究区最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结合成岩作用和成岩阶段的研究,划分出了...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对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研究区最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结合成岩作用和成岩阶段的研究,划分出了7个成岩相:①高成熟强溶蚀相;②高成熟强胶结相;③高成熟中胶结中溶蚀相;④高成熟弱压实相;⑤高成熟强压实相;⑥低成熟弱压实相;⑦低成熟强压实相。并对各个成岩相的形成条件、成岩特征、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成岩相砂砾岩储层的储集性能进行了总结,认为高成熟强溶蚀相的砂砾岩的储集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砂砾岩 成岩相 储集性能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冯有良 胡素云 +5 位作者 李建忠 曹正林 吴卫安 赵长义 崔化娟 袁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5,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同沉积构造坡折按成因可划分为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前者是同期发育的逆断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后者是深部隐伏断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中—晚二叠世,该区属于断坳转换幕,发育同沉积逆断层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三叠纪以后盆地处于挤压坳陷阶段,发育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同沉积逆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向岸一侧低位域发育冲积扇到辫状河道砾岩,向湖一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薄层泛滥平原、浅湖及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向湖一侧发育泛滥平原或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前缘,其可越过坡折向湖进积。挠曲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低位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辫状下切水道充填,向湖一侧发育由滨浅湖滩坝砂体或低位辫状三角洲砂体构成的低位楔;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滨浅湖,向湖一侧发育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砾岩体储层,如冲积扇、辫状河道、低位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湖底扇砂体,若有断裂和不整合面与风城组油源沟通,能形成良好成藏条件,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构造坡折 层序建造 低位砂体 岩性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冲积扇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国永 徐怀民 +2 位作者 张兵 传平 薛建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18,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油藏属于一套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在充分认识克下组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克下组冲积扇划分为扇顶、扇中与扇缘3个亚相和8个微相,详细阐述了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克下组油藏属于一套山前陆相盆地边缘冲积扇沉积。在充分认识克下组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克下组冲积扇划分为扇顶、扇中与扇缘3个亚相和8个微相,详细阐述了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在克下组各小层的展布规律。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分析了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石油地质储量及剩余油分布关系,为二次开发提供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下组 冲积扇 沉积微相 剩余油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生逆断层对冲积扇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印森林 吴胜和 +3 位作者 陈恭洋 许长福 彭寿昌 程乐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8-228,共11页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冲积扇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及邻近露头资料,通过沉积构型及构造-沉积响应分析,探讨挤压型盆地边缘与同生逆断层相关的冲积扇沉积构型特征。研究表明:挤压型盆地边缘冲积扇扇体的...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冲积扇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及邻近露头资料,通过沉积构型及构造-沉积响应分析,探讨挤压型盆地边缘与同生逆断层相关的冲积扇沉积构型特征。研究表明:挤压型盆地边缘冲积扇扇体的形态、规模和组合样式受到同生逆断层组合样式的控制。在多条平行盆地边缘的断层与顺源调节断层组合的条件下,调节断层走滑活动导致物源区溯源剥蚀,扇体呈快速退积而形成薄层条带溯源叠置组合。同时,调节断裂的平移活动会影响物源出口位置的侧向偏移,形成侧向迁移叠置扇体组合;在强烈活动的交叉状同生逆断层组合条件下,则形成多期厚层垂向叠置扇体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逆断层 冲积扇 沉积构型 露头 挤压型盆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冯文杰 吴胜和 +3 位作者 印森林 张莉 李俊飞 夏钦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干旱型冲积扇 相带分布 构型模式与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构造新解 被引量:65
20
作者 孟家峰 郭召杰 方世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最重要的构造特征是发育一组冲断构造。对这组冲断构造的冲断时限和冲断性质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准噶尔盆地的属性存在断陷盆地与前陆盆地之争。西北缘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岩墙群的精确年龄限定了研究区在314~255Ma中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最重要的构造特征是发育一组冲断构造。对这组冲断构造的冲断时限和冲断性质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准噶尔盆地的属性存在断陷盆地与前陆盆地之争。西北缘花岗岩及其中发育的岩墙群的精确年龄限定了研究区在314~255Ma中处于伸展状态。西北缘侏罗系沉积范围较三叠系广,早侏罗世发育碱性玄武岩,这些都表明准噶尔盆地在侏罗纪处于伸展阶段,盆地范围不断扩大。西北缘晚三叠世地层不整合覆盖于花岗岩之上,这种现象将本区冲断构造发生的时间限定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最晚不超过晚三叠世。在地震资料解释的西北缘剖面上,冲断构造的前缘二叠纪地层平缓且厚度稳定。西北缘二叠系发育火山岩,沉积层序具从下到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沉积特征,沉积速率稳定,沉降曲线由陡变缓,且古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均较高。西北缘的圈闭类型以岩性地层等非构造圈闭为主,以构造-岩性圈闭为辅。笔者认为西北缘冲断构造的性质是在314~255Ma伸展阶段与侏罗纪伸展阶段之间发育的一次短期反转构造,发育基底卷入的高角度冲断带,并非大规模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前陆冲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二叠纪末到三叠纪 冲断构造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