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
46
1
作者
李振宏
汤良杰
+1 位作者
丁文龙
姚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 )和浅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 ) ,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 ,发育逆断层 ,易形成冲起构造 ;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 ,发育正断层 ,一般形成...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 )和浅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 ) ,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 ,发育逆断层 ,易形成冲起构造 ;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 ,发育正断层 ,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 ,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 ,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 ,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 ,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 ,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断裂系统
平面展布样式
剖面形态特征
油气运聚
油气藏形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斌
邱岐
+5 位作者
陆永潮
刘德志
王继远
杜学斌
李振明
李祥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19,共14页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盆地原型、层序格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系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具有大型坳陷湖盆发育背景,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坡度小,物源供给充足,水体极浅且频繁动荡,氧化和还原环境交替出现,且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低杂基含量、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长距离搬运、强水动力淘洗、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腹部地区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沉积时期优势水系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整体自北向南延伸,发育乌尔禾、克拉玛依及克拉美丽3大物源体系。盆内地形分带性明显,形成扇三角洲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区、前缘区和湖区4个相带,由此在腹部地区形成了“大平原、小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格局,其中平原区和前缘区均为有利砂体发育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上乌尔禾组
百口泉组
上二叠统
下三叠统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被引量:
14
3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5 位作者
曹剑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石新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侏罗系原油
混源实验
生物标志物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被引量:
46
1
作者
李振宏
汤良杰
丁文龙
姚素平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文摘
将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分为深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下层位 )和浅层断裂系统 (断开三叠系及以上层位 ) ,深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 ,发育逆断层 ,易形成冲起构造 ;浅层断裂系统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 ,发育正断层 ,一般形成地堑、地垒。断裂呈现多种平面展布样式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主要构造格局。断裂在剖面上呈现以正反转构造为主的叠加构造组合 ,在平面呈现冲起构造组合。腹部地区断裂与油气运聚配置关系良好 ,深层先存断裂作为油源断裂 ,三叠纪末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将深层断裂系统和浅层断裂系统相连接 ,使油气以深层断裂、不整合面为通道 ,运移到浅层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图 5表 1参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断裂系统
平面展布样式
剖面形态特征
油气运聚
油气藏形成
特征
Keywords
the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fault system
plane distribution pattern
profile feature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reservoir formatio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斌
邱岐
陆永潮
刘德志
王继远
杜学斌
李振明
李祥权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19,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潜力评价与目标优选”(P21077-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P22132)联合资助。
文摘
准噶尔盆地下组合油气资源规模巨大,是最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腹部四大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并在其中连获油气新发现。为了揭示腹部凹陷区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规律,基于大量新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开展了盆地原型、层序格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体系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期具有大型坳陷湖盆发育背景,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坡度小,物源供给充足,水体极浅且频繁动荡,氧化和还原环境交替出现,且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低杂基含量、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长距离搬运、强水动力淘洗、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沉积特征;腹部地区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沉积时期优势水系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整体自北向南延伸,发育乌尔禾、克拉玛依及克拉美丽3大物源体系。盆内地形分带性明显,形成扇三角洲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区、前缘区和湖区4个相带,由此在腹部地区形成了“大平原、小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格局,其中平原区和前缘区均为有利砂体发育地带。
关键词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上乌尔禾组
百口泉组
上二叠统
下三叠统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Keywords
shallow water braided river delta
sedimentary model
Upper Wuerhe Formation
Baikouquan Formation
Upper Permian
Lower Triassic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被引量:
14
3
作者
陶国亮
胡文瑄
曹剑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石新璞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602014)的成果
文摘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长期以来以二叠系原油的勘探与研究为主。本文在总结本区现已发现侏罗系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混源油人工配比模拟实验揭示了侏罗系与二叠系原油在混合过程中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变化特点,提出判识混源油组成的可能标志。据此标准,查清了研究区现有侏罗系原油和油砂的分布特点,再结合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情况,认为本区侏罗系原油可望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应重视对其勘探和研究。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
侏罗系原油
混源实验
生物标志物
勘探前景
Keywords
Jurassic source derived oil
artificial oil mixing experiment
biomarker
exploration prospect
Central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
李振宏
汤良杰
丁文龙
姚素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王斌
邱岐
陆永潮
刘德志
王继远
杜学斌
李振明
李祥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原油勘探前景探讨
陶国亮
胡文瑄
曹剑
姚素平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石新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