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那尔格孜·阿力甫 宋泊沂 庄伟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3-1594,共12页
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 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比准噶尔无叶豆与草本植物共存群落(LH)和仅草本植物群落(NH)的6种多样性指数,进一步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NH群落中,共有植物8科11属11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在LH群落中,共有植物4科6属6种,其中藜科植物种类最多。2)NH群落多样性指数H、D、R显著高于LH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P<0.05),说明NH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但物种分布优势性较差,LH群落中物种优势度较为突出。3)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群落土壤有机碳(SOC)、有机质(SOM)、全氮(TN)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在相同土层中,LH群落显著高于NH群落(P<0.05)。4)冗余分析显示,对NH群落和LH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TP)。综上所述,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准噶尔无叶豆的群落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但群落土壤结构较好,肥力更佳,具有群落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准噶尔无叶豆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草本植物 土壤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花部综合特征与传粉适应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施翔 刘会良 +3 位作者 张道远 王建成 杨姗霖 董金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16-5522,共7页
植物花部特征进化与传粉适应性一直是进化生态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生长的准噶尔无叶豆为对象,对其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历时21 d,花序花期历时7—12 d,... 植物花部特征进化与传粉适应性一直是进化生态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生长的准噶尔无叶豆为对象,对其花部特征和传粉特性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室内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群花期历时21 d,花序花期历时7—12 d,单花花期一般3 d,若遇阴雨天气,花期可延长1—2 d,整个花期龙骨瓣一直保持闭合状态。单花10枚花药在旗瓣微张时已全部完成散粉。准噶尔无叶豆主要靠分泌花蜜、鲜艳的花色以及旗瓣基部的黄色辐射状纹理结构吸引传粉者。准噶尔无叶豆花期的有效传粉者为4种蜂类昆虫,它们的平均访花频率为(7.75±0.57)次·花-1·d-1,访花高峰期表现为三峰型:13:00—14:00,16:00-17:00和19:00—20:00。准噶尔无叶豆人工套袋实验表明该种为自交亲和型,主动自交少见,生殖成功依赖传粉者。胚珠成功受精至果实完全成熟阶段存在自交衰退,柱头角质层结构和花粉刷结构是准噶尔无叶豆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减少自交,倾向异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花部特征 传粉适应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丘坡面异质性小生境中准噶尔无叶豆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建成 施翔 +1 位作者 张道远 尹林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41-3648,共8页
以多年生克隆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为材料,选择河边(A种群)和沙漠腹地(B种群)两个沙丘,研究从沙丘底部至顶部,沿着水分条件连续变化的梯度,准噶尔无叶豆在分株种群和克隆片段水平的形态变化特征,以期... 以多年生克隆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为材料,选择河边(A种群)和沙漠腹地(B种群)两个沙丘,研究从沙丘底部至顶部,沿着水分条件连续变化的梯度,准噶尔无叶豆在分株种群和克隆片段水平的形态变化特征,以期能揭示其在异质性小生境内利用水分资源的对策,并为准噶尔无叶豆的资源保护、培育和利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研究发现:①在分株种群水平,A种群分株高度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B种群,而B种群地下部(根)的生物量则显著高于A种群;②在克隆片段水平,随着沙丘底部至顶部,A种群与B种群克隆片段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都减小,而分株密度都增加,但升高或降低的强度不同;A种群根的生物量和长度增加,主要是水平的位于地下0~10cm层面的直径10mm以下的根长度增加,而B种群根的生物量减小,但长度却在增加,主要是水平的位于地下0~10cm层面的直径6mm以下的细根长度增加。水平细根的长度增加,更利于无性系进行广泛觅食,同时促进无性系尽快越过不利生境斑块和提高分株在有利生境中的生长概率。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对沙丘坡面水分条件连续变化的异质性小生境存在分株种群及克隆片段两个等级的可塑性响应,并通过可塑性变化适应了沙丘坡面水分条件的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可塑性 克隆片段 沙丘底部 沙丘顶部 准噶尔无叶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固沙区与流沙区准噶尔无叶豆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永宽 陶冶 +2 位作者 刘会良 张道远 吴小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715-6725,共11页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研究了人工固沙区及自然流沙区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是中亚荒漠特有小半灌木,稀有种,在我国仅片段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是流动沙丘的先锋物种,也能成功定居于人工固沙区(草方格)。对比研究了人工固沙区及自然流沙区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组成、种群密度、高度、盖度、生物量等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人工固沙区内的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物种的科、属、种数均明显多于流沙区,而且2种生境物种相似性指数仅为0.522,表明人工固沙生境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除植株密度外,人工固沙区种群的高度,盖度,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密度,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等数量特征均显著高于流沙区。2种生境中准噶尔无叶豆种群空间分布的关联维数均接近2.0,体现了较强的个体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占据能力。2种尺度(1 m和2 m)下的聚集度分析表明,2种生境中种群基本为随机分布。因而,人工固沙生境并未明显改变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这可能是种群的固有特性。人工固沙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流沙区,且与种群数量特征(植株密度除外)呈显著正相关。总之,与流沙区相比,人工固沙使地表得到固定,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明显改变了定居于其中的准噶尔无叶豆种群主要数量特征,增强了种群的生存和适应能力。该结论对荒漠濒危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珍稀植物 准噶尔无叶豆 土壤养分 物种组成 生物量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结实、结籽格局及其生态适应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施翔 王建成 +1 位作者 张道远 刘会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35-4940,共6页
连续2 a采用野外记录的方式对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的结实、结籽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内花序生成格局表现为不同大小的花序在总花序中的比重与其结实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含有中等花数目的花序所占的比重及其结实率均最高... 连续2 a采用野外记录的方式对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的结实、结籽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内花序生成格局表现为不同大小的花序在总花序中的比重与其结实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含有中等花数目的花序所占的比重及其结实率均最高,此种分布格局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繁殖成功;果序内果实生成格局表现为单花着生位置(从近柄端算起)与其结实量占总结实量的比例成线性负相关,花序基部的结实比例最高,顶部结实比例近为0;荚果内种子生成格局表现为:中间位置的胚珠败育率最低。另外,年际间荚果内仅有(1.08±0.03)粒和(1.07±0.03)粒种子能够完全成熟,此种结籽格局是准噶尔无叶豆保证后代质量的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结实格局 结籽格局 繁殖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下准噶尔无叶豆分株种群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差异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建成 施翔 +1 位作者 张道远 尹林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75-6481,共7页
准噶尔无叶豆是豆科无叶豆属小半灌木,在中国仅片断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区域。该种自然种群种子萌发率极低(<3%),主要靠克隆繁殖维持种群。为研究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可塑性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对生境土壤含水... 准噶尔无叶豆是豆科无叶豆属小半灌木,在中国仅片断化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区域。该种自然种群种子萌发率极低(<3%),主要靠克隆繁殖维持种群。为研究克隆生长在异质性生境中的可塑性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意义,对生境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的两个准噶尔无叶豆自然种群(河边种群,沙漠种群)的分株种群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在分株种群特征上,河边种群的分株显著高于沙漠种群,分株间距也显著大于沙漠种群。沙漠种群分株密度和根的密度显著大于河边种群,但每一分株拥有根的概率显著小于河边种群;②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河边种群具有比沙漠种群大的根生物量,但根茎生物量则要显著的小于沙漠种群;③在植株各部分生物量比重随植株大小的变化趋势上,河边种群各部分的比重随植株大小变化的趋势平缓,而沙漠种群各部分的比重变化趋势则较为急剧,表明河边准噶尔无叶豆分株种群随着植株的大小变化,资源分配比例并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而沙漠种群变化较大。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种群对所处生境水分条件存在可塑性响应,并通过分株种群特征变化和生物量分配差异应对水分条件的变化,形成自身的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分株种群特征 生物量分配 水分 准噶尔无叶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无叶豆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文宝 张道远 尹林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79,共6页
准噶尔无叶豆种子具有明显的地理种群大小变异的现象。对大、小种子在3种光照(持续光照,12/12小时光照/黑暗,全黑暗)、5个温度梯度(10℃,15℃,20℃,25℃,30℃)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种子萌发的适... 准噶尔无叶豆种子具有明显的地理种群大小变异的现象。对大、小种子在3种光照(持续光照,12/12小时光照/黑暗,全黑暗)、5个温度梯度(10℃,15℃,20℃,25℃,30℃)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种子萌发的适宜光照条件均为12/12小时光照/黑暗,在持续黑暗与持续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最适温度范围是20~25℃,大种子在20℃、25℃下的萌发率(〉85%),萌发指数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小种子的萌发率(〈35%)和萌发指数。大种子存在种皮硬实所导致的物理性被迫休眠,而小种子除物理性休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形式的深度生理休眠。准噶尔无叶豆自然状态下萌发率极低(≤3%),经综合分析,认为种子硬实和深度生理休眠可能是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的困难主要因素,而土壤的光照、温度及湿度不存在明显的对种子萌发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种子大小变异 光照 温度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准噶尔无叶豆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施翔 孟凡翔 +2 位作者 杨姗霖 冶建明 庞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
采用样带调查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3种典型生境(沙垄顶部、人工沙障和积沙平缓处)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群落中包含19个物种,隶属于11科18属,单种科、... 采用样带调查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3种典型生境(沙垄顶部、人工沙障和积沙平缓处)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群落中包含19个物种,隶属于11科18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依据Dufrene和Legendre的计算方法将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准噶尔无叶豆+白茎绢蒿+角果藜群丛、囊果薹草+准噶尔无叶豆+黑沙蒿群丛和准噶尔无叶豆+艾比湖沙拐枣+蛇麻黄群丛;植物区系种类以北温带广布成分占优势,主要特点为: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分布特征;植物组成主要为适沙和耐旱的种类,结构、层次单调;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积沙平缓处最高,沙垄顶部次之,人工沙障处最低,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的结构以及立地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结构复杂的群落较其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但由于人工沙障的特殊生境所形成的准噶尔无叶豆单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无叶豆的引种栽培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生龙 王理德 +1 位作者 高志海 仲述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59-60,共2页
准噶尔无叶豆的引种栽培刘生龙王理德高志海仲述军(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TheintroductionexperimentofEremospartonsongoricum(Litv.)VassLiuShe... 准噶尔无叶豆的引种栽培刘生龙王理德高志海仲述军(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武威733000)TheintroductionexperimentofEremospartonsongoricum(Litv.)VassLiuSheng-Long,Wang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 种子处理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克隆获得天然截短型抗逆基因
10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10期79-79,共1页
据科学网2014年4月29日援引报道,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课题组从耐旱小灌木准噶尔无叶豆中克隆并分离到一个新的、仅在豆科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截短型DREB基因——ESDREB2B。相关成果在《英国医学委员会·植物生物学》上... 据科学网2014年4月29日援引报道,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道远课题组从耐旱小灌木准噶尔无叶豆中克隆并分离到一个新的、仅在豆科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截短型DREB基因——ESDREB2B。相关成果在《英国医学委员会·植物生物学》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短型 抗逆基因 天然 克隆 准噶尔无叶豆 DREB基因 地理研究所 植物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