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质量X射线双星中的准周期振荡(QPO)现象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34,共15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低质量X射线双星(LMXB)中的准周期振荡现象的主要观测事实。对建立理论模型起过主要作用的观测事实,以研究得较为仔细的三个源(GX5-1,CygX-2,ScoX-1)为例,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新近在QPO和低频噪声中发现,不同能量的光...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低质量X射线双星(LMXB)中的准周期振荡现象的主要观测事实。对建立理论模型起过主要作用的观测事实,以研究得较为仔细的三个源(GX5-1,CygX-2,ScoX-1)为例,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新近在QPO和低频噪声中发现,不同能量的光子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差别,称为延时效应。本文对此做了概括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 周期振荡 qpo 密近双星 噪声 噪音 射线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的准两年周期变化及其与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关系 I.资料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彬 陈月娟 简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1-833,共13页
利用 1 992~ 2 0 0 0年HALOE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层NOx (这里是指NO和NO2 )混合比的垂直经向分布结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与O3混合比的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1 )在各纬度平流层NOx混合比的垂直结构基本相似 ,从平流... 利用 1 992~ 2 0 0 0年HALOE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平流层NOx (这里是指NO和NO2 )混合比的垂直经向分布结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与O3混合比的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 1 )在各纬度平流层NOx混合比的垂直结构基本相似 ,从平流层下层向上随高度增加 ,分别在 1~ 2hPa (NO)和 5~ 1 0hPa (NO2 )达到极大值 ,再向上NOx混合比随高度减小。另外 ,NO混合比在 1 0× 1 0 - 5hPa高度附近还有一个极值区。在平流层下层 ,它们的极值区下方 ,NOx混合比基本从热带向两极增大。NO混合比在平流层位于 1~ 2hPa之间有一个高值区 ,在 1 0× 1 0 - 5hPa附近还有一个更大的极值。而NO2 只有一个浓度高值区 ,位置在 5~ 1 0hPa。 ( 2 )NOx混合比在中低纬的高度分布和经向分布上都存在准两年周期振荡(简称QBO)。NO2 的QBO较NO更明显 ,赤道上空的NOx的QBO最明显 ,北半球NOx 的QBO较南半球更明显 ,而 2 0~ 5hPa的NOx的QBO又较其他气层更明显。 ( 3)在热带 30km以上 ,NOx的QBO与O3混合比的QBO位相相反 ;而中纬地区及 30km以下的热带 ,它们有一个位相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周期变化 臭氧 两年周期振荡 分布结构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x的准两年周期变化及其与臭氧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关系 II.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彬 陈月娟 张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7-1017,共11页
利用NCAR的包含化学、辐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式就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简称QBO)对平流层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中 ,输入纬向风QBO的值 ,计算出NOx、臭氧浓度和各种气象要素的垂直经向分布 ,并与不考虑QBO... 利用NCAR的包含化学、辐射、动力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式就纬向风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简称QBO)对平流层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中 ,输入纬向风QBO的值 ,计算出NOx、臭氧浓度和各种气象要素的垂直经向分布 ,并与不考虑QBO强迫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第I部分HALOE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了在纬向风QBO的影响下NOx浓度垂直分布的变化及其准两年周期振荡 ,并研究了NOx的QBO与臭氧QBO的关系。结果表明 :模拟六年平均的NOx混合比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并且在纬向风场QBO强迫下 ,NOx混合比扰动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 ;与臭氧的QBO比较 ,发现在2 8km以下 ,NOx的QBO与臭氧QBO同位相 ,而在 2 8km以上 ,它们则是反位相 ,与HALOE资料的观测结果基本吻合。文中对模拟得到的由于风场QBO引起的余差环流输送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模式 氮氧化物 臭氧 两年周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准零风层统计特征及准两年周期振荡对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陶梦初 何金海 刘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将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划分为由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各高度处于不同位相形成的第一类QZWL和由于平流层低层经向温度梯度逆转而形成的第二类QZWL;利用ERA-4... 根据形成机制的不同将平流层准零风层(Quasi-Zero Wind Layer,QZWL)划分为由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各高度处于不同位相形成的第一类QZWL和由于平流层低层经向温度梯度逆转而形成的第二类QZWL;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两类QZWL在不同季节中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平流层QBO对两类QZWL年际变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类QZWL集中出现在冬季赤道附近地区,第二类QZWL在夏季热带外地区和冬季20°N~40°N太平洋地区上空;QZWL夏季高度比冬季低约3km,夏季QZWL出现高度比冬季稳定,约在50~70hPa之间;由于受到QBO的直接影响,第一类QZWL出现的高度和纬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二类QZWL受到QBO的影响主要体现在QBO西风位相年和东风位相年相比,冬季20°N~40°N范围内存在第二类QZWL的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零风层 两年周期振荡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彬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6,共8页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 对流层大气环流和气象气候要素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被称为Tropospheric(Quasi-) Biennial Oscillation(TBO)。综述了各种TBO现象及其机理研究。目前发现对流层中温度、气压、风场、降水以及季风、副高等系统都存在TBO变化;其机理研究表明,热带海洋(主要是印度洋和太平洋)和平流层QBO在TBO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欧亚雪盖和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可能也会影响T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两年周期振荡(TBO) 热带海洋 平流层两年周期振荡(QB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准两年周期振荡对CH4双峰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彬 施春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分析了1992~2001年1月HALOE(卤素掩星试验装置)的CH4资料,研究了CH4的多年平均分布,结果表明:CH4混合比在平流层下层较大,向上迅速减小。同时,中纬度与热带CH4混合比的等压面梯度也随着高度逐渐减小,甚至在平流层顶附近和平流层上层形... 分析了1992~2001年1月HALOE(卤素掩星试验装置)的CH4资料,研究了CH4的多年平均分布,结果表明:CH4混合比在平流层下层较大,向上迅速减小。同时,中纬度与热带CH4混合比的等压面梯度也随着高度逐渐减小,甚至在平流层顶附近和平流层上层形成双峰,这在北半球的春夏季特别明显。作者用NCAR的SOCRTAES二维模式的模拟结果来分析CH4混合比在平流层顶和平流层上层形成双峰的机理。模式作了以下两个模拟,其一为没有热带纬向风场QBO(准两年振荡)的状况,其二为加入QBO强迫后的模拟。结果发现QBO引起的余差环流对CH4混合比在热带和副热带平流层顶和平流层上层的输送是影响CH4双峰的一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周期振荡 甲烷 双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平均法和Melnikov法准周期负荷扰动电力系统混沌振荡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强 王宝华 杨成梧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电力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本文分析了在准周期负荷扰动下电力系统的混沌振荡,该振荡模型形同准周期驱动的非线性Helmholtz振子。经过适当变换,利用二阶平均法将系统平均化,得到一个周期扰动的Hamilto... 电力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本文分析了在准周期负荷扰动下电力系统的混沌振荡,该振荡模型形同准周期驱动的非线性Helmholtz振子。经过适当变换,利用二阶平均法将系统平均化,得到一个周期扰动的Hamilton系统。求出该Hamilton系统的同宿轨道方程后,构建3个Melnikov函数,相应地得到3个产生混沌振荡的阻尼系数阈值。当阻尼系数在这些阈值之间取值时,可能产生6种不同结构混沌形态中的一种混沌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周期负荷扰动 混沌振荡 二阶平均法 MELNIKOV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UM—90时期大气10──20天准周期振荡对热带气旋转向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坚 陈雪峰 费亮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20-526,共7页
本文研究了SPECTRUM—90时期,大气10-20天周期振荡对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在SPECTRUM-90时期,10-20天周期振荡比较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周期性退缩现... 本文研究了SPECTRUM—90时期,大气10-20天周期振荡对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在SPECTRUM-90时期,10-20天周期振荡比较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周期性退缩现象是来自中、高纬和热带的10-20天周期低压扰动共同影响所致,这也是导致热带气旋转向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SPECTRUM—90时期,存在着一支源于热带西北太平洋上呈经向排列的纬向风波列,热带波动沿此波列向北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热带气旋北上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周期振荡 热带气旋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旱涝气侯准周期振荡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学湛 张容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1-377,共7页
本文提出干旱指数与洪涝指数二分序列,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1470~1993年时间序列上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的周期振动与涝的周期振动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有所反映,作周期分析时有必要分别寻求旱与涝各自... 本文提出干旱指数与洪涝指数二分序列,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1470~1993年时间序列上旱、涝气候准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旱的周期振动与涝的周期振动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都有所反映,作周期分析时有必要分别寻求旱与涝各自的周期振动分量.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22年磁周期和日月地相对运动19年周期,都与该区旱涝长期变化存在着较强的统计对应关系,并且太阳活动强弱世纪周期对其长期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旱涝 气候 周期振荡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段太阳射电爆发的准周期振荡
10
作者 王淑兰 李小聪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5,共5页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与4B级大耀斑伴生的两个波段(3750 MHz,2840 MHz)的射电大爆发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波段的爆发不仅各自具有繁多的周期,而且都存在30+3s的准周期振荡。这种现象可能与磁环的准周期振荡有关,或与粒... 本文对1989年4月9日与4B级大耀斑伴生的两个波段(3750 MHz,2840 MHz)的射电大爆发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波段的爆发不仅各自具有繁多的周期,而且都存在30+3s的准周期振荡。这种现象可能与磁环的准周期振荡有关,或与粒子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射电爆发 周期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9μm激光的准周期振荡和混沌行为
11
作者 吕可诚 王继业 +2 位作者 刘志国 开桂云 常树人 《量子电子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0-11,共2页
3.39μm激光的准周期振荡和混沌行为吕可诚,王继业,刘志国,开桂云,常树人(南开大学物理系,天津300071)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非线性动态特性和混沌研究中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在激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系统的横向... 3.39μm激光的准周期振荡和混沌行为吕可诚,王继业,刘志国,开桂云,常树人(南开大学物理系,天津300071)现在已经普遍认识到,非线性动态特性和混沌研究中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在激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系统的横向效应中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本文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周期振荡 混沌行为 激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洞暂现源中的准周期振荡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亮 陈黎 +2 位作者 李兆升 王德华 卜庆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337,共25页
黑洞暂现源是中心天体为恒星级黑洞的X射线双星,其X射线辐射是暂态的。目前已经得到认证的黑洞暂现源总共有17个,黑洞候选体有32个。黑洞暂现源中普遍存在准周期振荡(QPO)现象,按照频率的不同可以将黑洞暂现源中的QPO分为低频QPO和高频... 黑洞暂现源是中心天体为恒星级黑洞的X射线双星,其X射线辐射是暂态的。目前已经得到认证的黑洞暂现源总共有17个,黑洞候选体有32个。黑洞暂现源中普遍存在准周期振荡(QPO)现象,按照频率的不同可以将黑洞暂现源中的QPO分为低频QPO和高频QPO两类。相对论性进动模型是现阶段解释低频QPO现象最成功的理论模型,除此之外径向振荡模型和盘振荡模型也可以解释某些低频QPO现象;而高频QPO现象可以用相对论性共振模型以及盘振荡模型解释。研究黑洞暂现源QPO现象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吸积的本质以及内吸积流的性质,同时为研究黑洞周围强引力场效应提供了窗口。此外,存在一些与QPO现象有关的经验关系,对这些经验关系的研究可以对现有的理论模型提出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洞暂现源 吸积盘 周期振荡(q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雾的准周期振荡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忱 黄健 刘寿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8,共8页
根据南海北部海雾外场观测获取的高分辨率液态含水量、长波辐射通量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3月16—17日和18—19日两次海雾中的液态水含量、净长波辐射通量的变化特征,讨论南海北部海雾发展和维持的冷却机制。结果显示:(1)... 根据南海北部海雾外场观测获取的高分辨率液态含水量、长波辐射通量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3月16—17日和18—19日两次海雾中的液态水含量、净长波辐射通量的变化特征,讨论南海北部海雾发展和维持的冷却机制。结果显示:(1)无论在有云或无云条件下,海雾都可发展和维持;但前者的液态含水量明显小于后者,而风速大于后者;(2)在地面海雾的生成之前和生成初期,净辐射通量都存在准周期振荡现象,无论无云/有云,地面海雾液态水的大幅度发展的阶段都存在含水量的准周期振荡现象;(3)含水量的准周期振荡现象与振荡发生时段的长波辐射通量关系不大,而主要通过湍流对液态水的混合作用与高空海雾液态水大量生成阶段的雾顶长波辐射间接相关。(4)海雾的生成都与雾顶长波辐射冷却密切相关,但发展和维持可通过不同的冷却机制,既可通过海气间湍流热量输送和辐射传输,也可通过雾顶长波辐射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液态含水量 净长波辐射通量 小波分析 周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瑞芬 陶丽 王明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8,共15页
通过对1960—2011年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研究发现其存在准两年周期振荡(TBO),且此TBO存在着年代际变化,1960—1974年和2001—2011年期间TBO较弱,1975—2000年期间TBO较强。对此TBO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1)此TBO与印度洋热... 通过对1960—2011年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研究发现其存在准两年周期振荡(TBO),且此TBO存在着年代际变化,1960—1974年和2001—2011年期间TBO较弱,1975—2000年期间TBO较强。对此TBO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1)此TBO与印度洋热含量的TBO有密切联系,前冬季印度洋热含量若为西正东负,其上空会出现两个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到了夏季与西太平洋的异常反气旋合并,使得西太平洋反气旋加强,并出现一个类似东亚-太平洋(EAP)型遥相关波列,导致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偏多,热含量也在海洋:Rossby波和Kelvin波的作用下向东西方向移动,并在秋季使热含量发生反转,印度洋上空转为两个气旋性异常环流,在冬季加强,使得次年降水偏少,形成TBO;(2)TBO的年代际变化可能是由PDO的位相变化引起的,PDO暖(冷)位相,信风偏弱(强),海气耦合偏弱(强),降水受印度洋热含量(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受ENSO影响较小(大),TBO较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降水特征 统计分析 两年周期振荡 江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O 113-G010的一对准周期振荡信号
15
作者 张鹏 颜景志 刘庆忠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9,共8页
2005年11月XMM-Newton望远镜对窄线赛弗特星系ESO 113-G010进行了长达100 ks的观测.采用Lomb-Scargle周期图(LSP)法和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ed Wavelet Z-transform,WWZ)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2.2411和~4.09 h准周期振荡(Qu... 2005年11月XMM-Newton望远镜对窄线赛弗特星系ESO 113-G010进行了长达100 ks的观测.采用Lomb-Scargle周期图(LSP)法和加权小波Z变换(Weighted Wavelet Z-transform,WWZ)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2.2411和~4.09 h准周期振荡(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QPO),其置信度分别为7.3σ和4.8σ.这两个QPO信号的周期具有大约1:2(1:1.83)的关系.在该源的其他的观测中并没有发现QPO信号,表明这是一种暂现现象.ESO 113-G010中心黑洞的质量MBH和其QPO频率fQPO满足已知的从恒星级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与QPO频率之间的对数线性关系.该源的能谱分析显示在1 keV以下有软X射线超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赛弗特星系 活动星系核:个别:ESO 113-G010 周期振荡 方法:Lomb-Scargle周期图(LSP) 方法:加权小波Z变换(WW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星系核中的准周期振荡现象
16
作者 李根源 王仲翔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近年来,在活动星系核的光变曲线中越来越多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被发现并报道,而对此类现象的研究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探索超大质量黑洞物理机制的特殊且有效的手段。首次收集了报道出的准周期振荡事例,并对其分不同波段进行了整理;此外还介绍... 近年来,在活动星系核的光变曲线中越来越多的准周期振荡现象被发现并报道,而对此类现象的研究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探索超大质量黑洞物理机制的特殊且有效的手段。首次收集了报道出的准周期振荡事例,并对其分不同波段进行了整理;此外还介绍了不同波段上显著事例的特点并阐明其相关的物理过程。根据所搜集的事例,讨论了它们的整体特点,其中所探测的周期具有很强的观测选择效应,并且至今高可信度的事例不多。目前考虑的准周期振荡的产生机制都与Lense-Thirring效应或双黑洞系统有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类大型巡天项目的开展,会有大量的活动星系核准周期振荡现象被发现,这将有助于对该现象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星系核 多波段 周期振荡 类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极化KTP晶体光参量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桑梅 薛挺 +3 位作者 于建 倪文俊 于云翔 李世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86-1290,共5页
基于较新的Sellmeier方程 ,研究了周期极化钛氧磷酸钾 (KTiOPO4 简称KTP)晶体光参量振荡的容差特性 ,给出了极化反转光栅周期、晶体温度及泵浦光波长的调谐曲线和带宽的容差特性曲线 ,并与PPLN晶体作了比较
关键词 周期极化钛氧磷酸钾(PPKTP) 相位匹配(QPM) 光参量振荡(O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准周期信号及其长期演变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余锦华 丁裕国 刘晶淼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7-777,共11页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 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的年际变化准周期性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以准5~6年和准4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是准两年周期...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 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的年际变化准周期性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以准5~6年和准4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是准两年周期振荡。各种准周期振荡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波数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南北半球都各有明显的差异。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表明,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的年际振荡与气候系统中其他各子系统所隐含的准周期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地面气温 周期信号 奇异谱分析 耦合振荡 年际变化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气溶胶的准两年周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任君 刘鹏兵 +2 位作者 周文 蔡宏珂 陈月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本文采用HALOE和SAGE Ⅱ资料,分析了平流层气溶胶的准两年周期变化(简称QBO)特征及其与臭氧QBO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半球中高纬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存在明显的QBO特征,其QBO信号自上向下传播,振荡幅度在平流层中下层可以达到20%;而在赤道... 本文采用HALOE和SAGE Ⅱ资料,分析了平流层气溶胶的准两年周期变化(简称QBO)特征及其与臭氧QBO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半球中高纬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存在明显的QBO特征,其QBO信号自上向下传播,振荡幅度在平流层中下层可以达到20%;而在赤道和南半球上空的平流层气溶胶的QBO特征相对于北半球则不明显;(2)在北半球平流层中下层,气溶胶的QBO与臭氧QBO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在低纬与高纬地区上空,两者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中纬度上空30 hPa高度附近两者则存在明显的负相关;(3)当赤道纬向风为东风位相时,北半球30~10 hPa高度处,气溶胶面积密度为正距平,距平百分率可达20%,西风位相时则反之;东西风位相时气溶胶面积密度的变化与剩余环流对气溶胶的输送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气溶胶 两年周期振荡 HALOE S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镁铌酸锂微结构多周期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云琳 袁建伟 +3 位作者 周斌斌 颜采繁 许京军 张光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17,共3页
从傅里叶展开三波耦合波方程出发,对准相位匹配光学参量振荡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同时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微结构光学参量振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微结构周期,实现了信号光从1.45~1.72μm的输出,最小阈值为30μJ。在... 从傅里叶展开三波耦合波方程出发,对准相位匹配光学参量振荡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同时对准相位匹配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微结构光学参量振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微结构周期,实现了信号光从1.45~1.72μm的输出,最小阈值为30μJ。在温度30℃,抽运功率为300 mW,最大信号光输出功率为56 mW,斜率效率达18.7%。由于掺镁铌酸锂微结构抗光损伤性能显著提高,无需在高温下进行运转,使得掺镁铌酸锂微结构光学参量振荡器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连续运转成为可能。与同成份铌酸锂微结构参量振荡器相比,结构更加紧凑,易于实现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匹配 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微结构 光学参量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