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地区始新统湖相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1
1
作者 黄成刚 袁剑英 +3 位作者 田光荣 吴丽荣 潘星 惠媛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0-242,共13页
近年来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其中白云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岩石学、结构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证了柴西地区两种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及特征:一种是数量较少的原生生物成因的藻云... 近年来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其中白云岩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岩石学、结构学和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详细描述和论证了柴西地区两种湖相白云岩的成因及特征:一种是数量较少的原生生物成因的藻云岩,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其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充分显示了其微生物成因特征,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另一种为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准同生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均含有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由周缘辫状三角洲带来的碎屑物质与其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Fe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942%,MnO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52%,明显低于热液白云岩,且富含SiO_2和Al_2O_3,充分显示其准同生交代成因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泥晶白云岩微量元素蜘蛛网图较为离散,表明了混积的湖相白云岩的物质来源的多样性,其∑REE平均值小于平均上地壳∑REE值(146.37×10^(-6)),但远大于球粒陨石∑REE值(2.56×10^(-6)),且不具有Eu负异常。碳同位素负偏移主要受其自储的有机质氧化解体产生的CO_2和周缘辫状三角洲供给的地表水影响,增加了其轻碳组分;氧同位素发生正偏移主要受咸化湖盆沉积环境影响,蒸发作用使得湖水δ^(18)O增加,虽然周缘河流水系能带来部分轻氧组分,但收效甚微。这揭示了准同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与热液造成氧同位素偏负截然相反。泥晶白云岩在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弥散性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形成"中孔-特低渗"型储层的主要原因,这类孔隙抗压实能力强,为研究区最好的油气储集体。这一研究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深层致密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咸化湖盆 始新统 准同生交代 白云岩 晶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孔隙形成机理--以柴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例 被引量:53
2
作者 袁剑英 黄成刚 +4 位作者 夏青松 曹正林 赵凡 万传治 潘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qu...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中孔—特低渗"型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蚀孔。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藻云岩中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显示其为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泥晶白云岩中均含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因周缘辫状三角洲沉积带来的碎屑物质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特征,Fe O的平均含量为0.942%,Mn O的平均含量为0.05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中的铁锰含量,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弥散性收缩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其孔隙度较高而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柴达木盆地始新统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成化湖盆 碳酸盐岩储层 准同生交代 白云岩 石膏 晶间孔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化湖盆混积岩中双重孔隙介质及其油气储集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丽荣 黄成刚 +5 位作者 袁剑英 曹正林 万传治 潘星 张世铭 李智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9-67,共9页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咸化湖盆沉积的混积岩,其组分包括湖相碳酸盐、碎屑颗粒、泥质等,且岩石中含较多的盐类矿物。通过岩芯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成像测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混积岩具有双重孔隙介质,...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咸化湖盆沉积的混积岩,其组分包括湖相碳酸盐、碎屑颗粒、泥质等,且岩石中含较多的盐类矿物。通过岩芯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成像测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混积岩具有双重孔隙介质,一类为孔径较大的裂缝和盐类矿物溶蚀孔,另一类为孔径较小的盐间缝和白云石晶间孔,共同构成了毛管压力曲线上的"低窄高宽的双平台"结构,岩石物性整体上较差,以"低孔—特低渗"为主,孔喉普遍较细。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石元素组成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FeO平均质量分数为1.322%,MnO平均质量分数为0.060%,明显低于热液白云岩中的铁锰质量分数,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收缩晶间孔,这类基质孔隙储油是支撑英西地区持续稳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化湖盆 混积岩 裂缝 溶蚀孔 晶间孔 盐间缝 准同生交代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S3-1井渐新统下干柴沟组储集空间类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成刚 崔俊 +5 位作者 关新 常海燕 杨森 惠媛媛 吴梁宇 吴丽荣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但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基于对S3-1井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结构学特征研究,总结出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而非溶蚀孔。其主...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但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基于对S3-1井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微观岩石学、结构学特征研究,总结出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而非溶蚀孔。其主要证据包括:(1)高沉积速率的暗色层段难以发生暴露溶蚀;(2)白云石为岩石最重要的矿物组分之一;(3)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可见棱角状晶间孔广泛发育;(4)岩芯上观察到的孔洞系统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其均发育于裂缝之中,为盐类矿物结晶所致,非溶蚀而成;(5)"特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6)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连通孔喉半径以及极低的退汞效率;(7)荧光显微镜下表现为整体发光特征。这些发育极广的基质孔隙储油是英西地区亿吨级油田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晶间孔 溶蚀孔 下干柴沟组 特低孔-特低渗 动力学屏障 准同生交代 英西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白云岩成因模式及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成刚 袁剑英 +3 位作者 吴梁宇 张小军 吴丽荣 潘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5,共9页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深入,发育于临近湖盆沉积中心的致密碳酸盐岩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特别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白云石化作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深入,发育于临近湖盆沉积中心的致密碳酸盐岩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调研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湖相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特别是形成优质储层的白云石化作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湖相碳酸盐沉积具有"时间跨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征,时间上包括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等,平面上包括准噶尔、三塘湖、四川和柴达木等盆地的凹陷和斜坡区;2从我国湖相碳酸盐岩的岩性和物性来看,咸化湖盆的白云岩或云质岩类均较为有利,常与泥页岩共生,多为"中孔-特低渗"型储层,孔隙类型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3湖相碳酸盐岩的白云石化模式主要包括原生生物成因模式、准同生交代成因模式、热液交代成因模式以及热液喷流型原生成因模式等;4在湖相白云岩研究中,主、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以及锶同位素分析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原生生物成因 准同生交代 热液交代 热液喷流型原生 晶间孔 地球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