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扩散函数法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静 吕帆 +3 位作者 周激波 郑景伟 瞿佳 王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种环境下(3mm和6mm瞳孔直径)视觉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变化,用PSF分析法评价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8例72眼纳入本研究,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等效球镜值分别为(-2.72±0.52)、(-4.89±0.80)、(-8.00±0.98)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PSF分析仪测量模拟明视、暗视下的MTF值。结果LASIK术前,3/11/71和6Hi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mIn瞳孔直径下,低、中、高空间频率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高空间频率(18.85~37.70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瞳孔直径下,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空间频率(2.98~7.44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高空间频率(9.42~37.70cpd)的MTF值下降不明显(P〉0.05);而高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点在所有空间频率段MTF值均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MTF值随屈光度及瞳孔直径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好转的趋势。PSF分析可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准分子激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 点扩散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反应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烨 周行涛 +2 位作者 牛凌凌 徐建江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7.9~8.3mm,预计瓣厚度80~100μm。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裂隙灯检查角膜中央区域的形态,并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央区域的角膜反应。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检查所有手术眼未见haze或瓣皱褶,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眼未见明显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术后1周,4例6眼观察到近切削界面的基质细胞轻度激活,表现为细胞核反光增强,细胞轮廓可见,切削面反光轻度增强,其余眼未观察到明显的基质细胞激活。角膜基质细胞激活在术后1个月减轻,至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术后所有手术眼均可在切削面持续观察到高反光沉积物,1眼(预期角膜瓣厚度80μm)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微皱褶。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术后存在角膜细胞水平反应的变化,其角膜基质细胞激活程度较轻可能与脉冲能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Max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创伤愈合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力新公式与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的角膜屈光力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唐 秦爱玲 +3 位作者 李一壮 孙小银 钱涛 王梓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 推导出新的角膜屈光力公式,并以此探讨由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引起的角膜屈光力变化.收集710只近视眼(362例)LASIK术前、术后数据,获得本组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增量(ΔSIMK)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的回归方程:ΔD=1.209ΔSIMK-0.265(r=0.979,P=0.000).由角膜屈光率得出: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F1=K/[1-(n2-n3)/(n3-n1)];后表面屈光分力F2=K/[1-(n3-n1)/(n2-n3)].结合上述回归方程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分力的关系式可以得出近视眼LASIK术后ΔD=1.065ΔF-0.265.结论: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FL=1.135 14KL-0.135 14K;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增量(ΔF)与眼总屈光力增量(ΔD)基本一致;LASIK术后,常规角膜曲率测量仪测出的仅为角膜前表面曲率,不能代表整体的角膜曲率;近视眼LASIK术后的角膜总屈光力小于角膜曲率测量值;该角膜屈光力公式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力 计算公式 角膜曲率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曾锦 郭海科 +3 位作者 崔颖 谢文娟 李仲明 廖伟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以屈光回退或眩光为主诉复诊的高度近视行LASIK术后患者13例2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屈光回退现象均发生在术后2a...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以屈光回退或眩光为主诉复诊的高度近视行LASIK术后患者13例2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屈光回退现象均发生在术后2a,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0.1岁,均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Goldman眼压、眼轴、视野及OCT检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全国青光眼学组建议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2例23眼中,术后平均回退屈光度为(-1.57±0.36)D,裸眼视力0.42±0.14;1例患者双眼眩光加重,瞳孔散大,直径为4.5~5.0mm,夜间瞳孔直径为5.8~6.1mm;6例12眼术后校正眼压为21~26mmHg,合并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及相应的青光眼典型视野改变;7例13眼屈光回退者中OCT检查RNFL变薄者3例5眼,用眼过度致视疲劳者4例8眼。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2a后出现视力下降及眩光现象,且单纯以屈光回退及光学区过小无法解释者,要考虑到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文 刘秀珍 +2 位作者 张子武 郭彩庭 张巧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治疗高、中、低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 SCMD公司生产的微型角膜刀及 Com 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93例 5 6 5眼近视行矫治手术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治疗高、中、低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 SCMD公司生产的微型角膜刀及 Com 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93例 5 6 5眼近视行矫治手术 ,根据屈光度进行分组 , 组 :- 1.5 0~ - 5 .75 D12 0眼 ; 组 :- 6 .0 0~ - 9.75 D2 30眼 ; 组 :- 10 .0 0~- 14.75 D 148眼 ; 组 :- 15 .0 0~ - 2 6 .0 0 D 6 7眼 ;术后随访 6 m o以上。结果术后 6 mo时各组裸眼视力分别为 :1.15± 0 .2 0、0 .92± 0 .2 2、0 .6 9± 0 .2 4、0 .44± 0 .2 2 ;其中≥ 1.0者分别为 91.7%、5 6 .7%、18.0 %、0 % ;≥ 0 .5者分别为 10 0 %、94.6 %、85 .8%、47.7% ,基本达到术前矫正视力 ;术后各组屈光度稳定 ,6 mo时分别为 - 0 .14D± 0 .6 1D、- 0 .43D±1.2 0 D、- 0 .5 7D± 1.47D、- 1.79D± 2 .5 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对矫治近视是有效且安全的 ,但应注意其潜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 并发症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翟长斌 周跃华 张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782,共5页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0.1%透明质酸钠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LASIK术后1个月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1例42眼,应用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法连续治疗30d。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评... 目的评价质量分数0.1%透明质酸钠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LASIK术后1个月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21例42眼,应用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法连续治疗30d。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主觉症状的临床评分变化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如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着色评分、SchirmerⅠ试验。对0.1%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0.1%透明质酸钠治疗4周,患者主觉症状评分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1±12.99vs25.09±18.30,Z=-3.326,P=0.001),角膜荧光素着色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2.36vs8.26±2.69,Z=-6.909,P<0.01)。0.1%透明质酸钠治疗4周患者的BUT(4.64±1.44)s比治疗前(2.69±1.5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9,P<0.01),而SchirmerⅠ试验值(7.60±3.35)mm明显高于治疗前(5.81±3.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2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0.1%透明质酸钠可通过促进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和改善泪液分泌量缓解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主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干眼 泪膜破裂时间 SCHIRMER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护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晶 张岫英 曾艳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志华 廉井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4-907,共4页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如术中支配角膜的神经受到损伤,则引起角膜知觉的减退及干眼症的发生。就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预测性和有效性。如术中支配角膜的神经受到损伤,则引起角膜知觉的减退及干眼症的发生。就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进行系统分析,对临床上手术方式的选择、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及术后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神经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燕 周跃华 柳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5-1158,共4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角膜扩张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测量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角膜的这种变化。目的探讨近视散光患者在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及影响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角膜扩张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角膜后表面高度的测量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角膜的这种变化。目的探讨近视散光患者在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及影响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的因素。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LASIK的66例近视散光患者127眼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用Ocu[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眼角膜后表面高度进行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角膜后表面最高点、最低点和角膜顶点的高度值分别为(12.20±3.39)、(-19.02±7.38)和(1.05±3.25)μm;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14.38±3.80)、(-18.55±7.11)和(2.83±4.81)μm;6个月时分别为(13.99±3.38)、(-17.57±6.54)和(2.45±4.61)μm;1年时分别为(14.40±3.85)、(-17.76±6.00)和(2.16±5.00)μm,术后角膜后表面最高点和角膜顶点的高度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面最高点:q:6.813、5.594、6.875,均P〈0.001;角膜顶点:q=4.488,P:0.002;q=3.530,P=0.013;q=2.799,P=0.047);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高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与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和切削比呈正相关(r=0.295、0.297、0.295,均P=0.001),与残留基质厚度呈负相关(r=-0.208,P=0.019)。术前非接触眼压计测量值为(14.24±3.33)mmHg(1mmHg=0.133kPa),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8.42±1.90)、(8.61±1.64)、(8.76±1.64)mmHg,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851、28.317、26.337,均P〈0.001),而术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lers法校正后术后眼压值与术前眼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值与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顶点高度值呈正相关(r=0.258,P=0.003)。结论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较术前轻度膨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屈光度是影响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手术时应注意保留安全的残留角膜基质厚度并尽量减小切削偏心程度,从而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角膜后表面高度 角膜厚度 角膜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术后的泪液功能障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美燕 周行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7-850,共4页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后存在泪液功能障碍。本文就LASIK和SMILE术后泪液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泪液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生机制以及以机制为基础的合理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功能障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金荣 张金英 +1 位作者 李雪非 于金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屈光度为-6.25~-12.50 D,PRK术后屈光度为-1.50~-6.25 D。随访观察LASIK矫正1年后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和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术后主观症状较轻。LASIK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数为(-0.62±0.94)D。LASIK术后0.5≤裸眼视力<0.8者4眼,≥0.8者9眼,1眼(7.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4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haze,包括2级haze 3眼、3级haze 1眼。应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后,haze及屈光回退减轻;术后1年,1级haze 2眼,2级haze 2眼,3级haze 1眼。LASIK术前角膜厚度为(467±38)μm,术后为(422±21)μm。结论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矫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少数患者术后可出现haze,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在诸多的个体化手术中,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改善夜间视力,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提高对比敏感度。主要阐述以下... 在诸多的个体化手术中,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改善夜间视力,降低眩光和光晕的发生率,提高对比敏感度。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的观点:(1)如何理解波前像差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2)如何正确获得波前像差的检测数据,筛选手术适应证?(3)如何界定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设计的金标准?(4)如何将波前像差检查的数据转化为最优化的手术设计方案?(5)手术执行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6)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应该达到怎样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波前像差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合并中度以上散光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丽萍 黄振平 王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683-684,689,共3页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度以上散光的疗效。 方法 :对 96例患者 14 4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三组 ,Ⅰ组 75只眼 ,近视 0~ - 6D ,散光 - 2~ - 4DC ;Ⅱ组 5 7只眼 ...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度以上散光的疗效。 方法 :对 96例患者 14 4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三组 ,Ⅰ组 75只眼 ,近视 0~ - 6D ,散光 - 2~ - 4DC ;Ⅱ组 5 7只眼 ,近视 - 6 .2 5~ 10 .0 0D ,散光 - 2~ - 4DC。Ⅲ组 12只眼 ,近视 - 10 .2 5D以上 ,散光 - 2~- 4DC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达到 0 .6以上者 ,Ⅰ组为5 .3% ,Ⅱ组为 15 .8% ,Ⅲ组为 6 6 .7%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达到 1.0以上者 ,Ⅰ组为 94 .7% ,Ⅱ组为 84 .2 % ,Ⅲ组为 33.3%。术后半年裸眼视力达到 0 .6以上者 ,Ⅰ组为 4 % ,Ⅱ组为 14 % ,Ⅲ组为 75 % ;术后半年裸眼视力达到 1.0以上者 ,Ⅰ组为 96 % ,Ⅱ组为 86 % ,Ⅲ组为 2 5 %。术后屈光度在± 1.0D以内者 ,Ⅰ组中为 8% ,Ⅱ组为 14 % ,Ⅲ组为 5 8.3%。术后屈光度在± 0 .5 0D以内者 ,Ⅰ组为 92 % ,Ⅱ组为 86 % ,Ⅲ组为 4 1.7%。术后散光度在± 1.0DC以内者 ,Ⅰ组为 8% ,Ⅱ组为 10 .5 % ,Ⅲ组为 5 0 %。术后散光度在± 0 .5 0DC以内者 ,Ⅰ组为 92 % ,Ⅱ组为 89.5 % ,Ⅲ组为 5 0 %。平均实际切削区直径为 (8.0 2± 0 .0 6 9)mm。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小光斑飞点扫描 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压变化及眼压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小勇 贺翔鸽 谭小玲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兔眼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excimer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眼压的变化及其与影响眼压测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 6兔 5 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ASIK手术组 ,单盲法 ,用电子直接眼压计和Schi tz眼... 目的 探讨兔眼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excimer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眼压的变化及其与影响眼压测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 6兔 5 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ASIK手术组 ,单盲法 ,用电子直接眼压计和Schi tz眼压计测量手术前后的眼压 ,检查中央角膜厚度 (centralcornealthickness,CCT)和角膜曲率。结果 兔眼手术前后电子直接眼压读数无显著差异 ;术后电子直接、Schi tz眼压值的差值和切削等值球镜度 (D)显著相关。结论 兔眼术后实际眼内压并无变化 ,术后Schi tz眼压测量值的偏低量与切削等值球镜度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 分子激光 角膜原位 眼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2480眼回顾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磊 杜蜀华 +1 位作者 包百鸣 王志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437-439,444,共4页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 将1240 例 (2480 眼) 近视眼患者 (- 1.25~-25.00D) 分为3 组: 1组为- 1.25~- 6.00D, 2 组为- 6.15~- 10.00D, 3组为- 1...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 将1240 例 (2480 眼) 近视眼患者 (- 1.25~-25.00D) 分为3 组: 1组为- 1.25~- 6.00D, 2 组为- 6.15~- 10.00D, 3组为- 10.15~- 25.00D, 均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进行治疗, 术后平均随访18 个月(6~36个月),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18个月屈光度与预矫相差在±0.50D和±1.00D以内者1 组为85% 和96% ; 2 组为75% 和90% ; 3 组为35% 和75% 。裸眼视力0.5 和1.0 者1 组为99% 和87% 。2 组为93% 和72% ; 3 组为70% 和32% 。其中252 眼进行了再次手术, 20 眼因各种原因致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因此我们认为LASIK 可有效地治疗- 1.25~- 25.00D的近视眼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合作以及手术技巧和激光设备及其程序的不断改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近视 角膜原位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娟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66-67,共2页
通过对281例53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患者进行准确施护,探讨更有效的LASIK术护理方法。认为术前准备和护理充分、全面是手术能正常进行的前提;认真做好术中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加强术后护理和指导,才... 通过对281例53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患者进行准确施护,探讨更有效的LASIK术护理方法。认为术前准备和护理充分、全面是手术能正常进行的前提;认真做好术中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加强术后护理和指导,才能使患者保持术后疗效,达到预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屈光不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压测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小勇 贺翔鸽 谭小玲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excimer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的偏差及其与影响眼压测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 (noncontacttonome t... 目的 探讨临床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excimer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的偏差及其与影响眼压测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 (noncontacttonome ter,NCT)与Schi tz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CCT和角膜曲率。结果 LASIK手术患者术后Schi tz、NCT眼压值的差值与切削等值球镜度 (D)显著相关。结论 近视患者LASIK术后Schi tz眼压值和NCT测量值均较术前有偏低的趋势 ,用S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角膜原位 角膜切削量 眼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572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智强 黄予鄂 周晓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19
作者 王丽青 徐亚军 金仁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49,共3页
本文对86例162只眼屈光度平均为-1128±511D(-600—2700D)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半年视力、屈光度与术前比较,阐明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有规律性、分析影响疗效的... 本文对86例162只眼屈光度平均为-1128±511D(-600—2700D)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半年视力、屈光度与术前比较,阐明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有规律性、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肯定LASIK术矫正高度近视有效、安全、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原位 高度近视 激光 分子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矫治低、中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杨义苹 吴小梅 +3 位作者 李爽乐 马超 李港逸 白桂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9,共10页
目的比较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低、中度近视且接受FS-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163例,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2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散光矫正准确性。结果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术后1周及1个月UDVA、C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患者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在±0.50 D以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8,P=0.063);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预期矫正散光、实际手术矫正散光、矫正指数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度组差异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差异矢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2,P<0.05)。结论FS-LASIK及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术后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中度近视组FS-LASIK矫正散光的精准性较LASEK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分子激光角膜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 安全性 有效性 稳定性 散光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