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平 王康宏 陈梨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26-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72例(129眼),采用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远视力(VA)、近视力(N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CVA、NVA、眼轴长度、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均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疗效,术后视力受术前BCVA、NVA、切削比、眼轴长度以及术后视近时间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制瓣 准分子激光术 视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合血清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炎18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沈爱祥 吉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术 鱼腥草 自体血清 角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评价准分子激光术后近视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曦 郭海科 +2 位作者 杨路 余腾 蒋红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评价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并比较术后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手术方式组间的差异。方法纳入自愿来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 目的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评价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并比较术后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手术方式组间的差异。方法纳入自愿来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18~40(24.67±5.19)岁;等效屈光度范围-2~-9(-5.27±1.77)D;矫正方式为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术前应用2007年中文版QIRC进行问卷调查。手术方式为LASIK53例及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19例。术后3个月再次应用同样的QIR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42.30±5.20,术前39.90±5.22)和满意度评分(术后86.70±9.55,术前72.25±15.99)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在不同性别、年龄、屈光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女性患者术后眼疲劳感明显轻于男性,且术后自我感觉方面的提升比男性明显。年轻人较年纪稍大的患者术后在运动的方便性和自我感觉方面的提升更明显。高度数组患者术后自我感觉的增加明显优于中度数组,低度数组晨起视物明显优于高度数组。LASIK组术后生活质量(41.98±5.03)分较术前(39.29±5.2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RK组术后生活质量(43.20±5.69)分与术前(41.62±4.8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在满意度方面,两组均比术前矫正方式的满意度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近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高于术前,不同术式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近视 准分子激光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消蚀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并上皮植入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37-1837,共1页
患者男.19岁,2007年11月在外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同年入伍。2008年2月2日16时军事训练中被他人用脚击中左眼后,出现左眼剧烈灼痛,伴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不能睁眼,遂于次日转来解放军第174医院就诊。以准分... 患者男.19岁,2007年11月在外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同年入伍。2008年2月2日16时军事训练中被他人用脚击中左眼后,出现左眼剧烈灼痛,伴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不能睁眼,遂于次日转来解放军第174医院就诊。以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瓣移位收住院。入院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左眼结膜充血,角膜可见角膜瓣重叠、皱褶,角膜瓣轻度水肿,前房深浅适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左眼底窥不进。入院后即在局麻下行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瓣移位复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准分子激光术 角膜瓣移位 上皮植入 外伤 右眼视力 眼结膜充血 军事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华 郑磊 +2 位作者 柳林 桑延智 赵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 VISX 2 0 / 2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5 8只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 PRK治疗 ,对 3~ 5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按术前近视度分两组 ,A组 - 1.0 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 VISX 2 0 / 2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5 8只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 PRK治疗 ,对 3~ 5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按术前近视度分两组 ,A组 - 1.0 0~- 6 .0 0 D(等值球镜 ,下同 ) 116只眼 ,B组 - 6 .2 5~ - 12 .0 0 D 142只眼。 结果 :经 PRK治疗后 ,A组裸眼视力≥ 1.0占86 .2 % ,≥ 0 .5占 97.4% ,剩余屈光度为 (- 0 .36± 0 .40 ) D,95 .7%角膜已完全透明。 B组裸眼视力≥ 1.0占 5 4.9% ,≥ 0 .5占86 .6 % ,剩余屈光度为 (- 0 .6 9± 0 .6 6 ) D,85 .9%角膜已完全透明。 结论 :PRK治疗轻、中度近视安全有效 ,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在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 ,在部分患者预测性及稳定性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PRK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国富 王铮 +4 位作者 杨斌 张晓晓 邱平 周胜 陈家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7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屈光不正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27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山祥 赵刚平 +3 位作者 陈玉冰 赵岭江 王艳华 李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观察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27例(39眼)的临床疗效。术前屈光度范围:球镜-0.75~-13.25... 目的观察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27例(39眼)的临床疗效。术前屈光度范围:球镜-0.75~-13.25DS,散光度-2.00~-5.25DC。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5±0.27(0.3~1.2),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95±0.24(0.6~1.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球镜度数:术前(-5.60±2.86)DS,术后(-0.18±0.79)DS(1.00~-1.50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散光度数:术前(-2.65±1.04)DC,术后(-0.39±0.82)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患者功能性光学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侯杰 雷玉琳 +2 位作者 张颖 马志兴 张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2例,均纳入右眼进行分析。其中SMILE组62例62眼,TransPRK组40例40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功能性光学区的大小,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SMILE组及TransPRK组术前功能性光学区分别为(7.18±1.00)mm和(7.33±0.81)mm,术后3个月两组分别为(6.00±0.78)mm及(5.77±0.82)mm,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均为P=0.000),其中SMILE组较术前缩小(1.18±1.00)mm,TransPRK组缩小(1.56±1.02)mm。SMILE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较TransPRK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两组术后功能性光学区的缩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均为P<0.05),与角膜曲率变化量、球差变化量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 SMILE与TransPRK术后功能性光学区均显著缩小,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SMILE较TransPRK术后获得了更大的功能性光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经上皮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功能性光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丁冬梅 陈辉 +1 位作者 桑爱民 刘剑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方法取4只大耳白兔,右眼接受近视性LASIK术,左眼为正常对照,另取14只兔双眼接受LASIK术,术后1、3、7d,1、2、3、6个月行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LA...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方法取4只大耳白兔,右眼接受近视性LASIK术,左眼为正常对照,另取14只兔双眼接受LASIK术,术后1、3、7d,1、2、3、6个月行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LASIK术后神经的损伤及再生情况。结果术后深基质层、角膜瓣连接处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未受损,瓣切削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消失。术后不同部位的角膜神经再生程度不同,术后6个月周边部角膜神经形态已接近正常,角膜中央仍无神经分布。结论近视性LASIK术对不同部位角膜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术后6个月周边部神经恢复接近正常,中央部神经修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角膜神经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海莹 德琳 +3 位作者 徐冬 宋笑梅 张雪梅 刘美娜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49-51,共3页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S范围143眼,占93.46%,在±1.00DS范围153眼,达100%;裸眼视力≥1.0者150眼,占98.04%,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4眼,占94.12%。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全方位护理是FLLASIK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近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抑制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红 郭玉 +1 位作者 廖端芳 袁满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 目的 探讨中药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 (gly cyrrhetinicacid ,GA)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 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A(0 1%GA)、B(0 2 5%GA)、C(0 5%GA )、D (0 1%地塞米松 )、E(对照组 ) 5个组 ,分别作为甘草次酸实验 (A、B、C)组 ,对照组 (D)组和空白对照 (E)组。每组按照屈光度数 -10 0 0D作PRK切削 2 0只兔眼 ,术后 5个组分别滴用 0 1%GA、0 2 5%GA、0 5%GA、0 1%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 3mon。术后检查Haze情况和眼压。术后 15、3 0、45、60d时分别处死实验动物并摘除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只眼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A、B、C、D组Haze发生情况及病理改变相近 ,而E组Haze情况较前 4组严重 ,且术后活跃的角膜上皮下纤维增生在术后 60d时仍然存在。A、B、C、E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组术后眼压则明显高于术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甘草次酸对兔眼PRK术后Haze的抑制效果与 0 1%地塞米松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角膜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扩散函数法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静 吕帆 +3 位作者 周激波 郑景伟 瞿佳 王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种环境下(3mm和6mm瞳孔直径)视觉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变化,用PSF分析法评价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8例72眼纳入本研究,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等效球镜值分别为(-2.72±0.52)、(-4.89±0.80)、(-8.00±0.98)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PSF分析仪测量模拟明视、暗视下的MTF值。结果LASIK术前,3/11/71和6Hi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mIn瞳孔直径下,低、中、高空间频率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高空间频率(18.85~37.70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瞳孔直径下,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空间频率(2.98~7.44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高空间频率(9.42~37.70cpd)的MTF值下降不明显(P〉0.05);而高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点在所有空间频率段MTF值均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MTF值随屈光度及瞳孔直径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好转的趋势。PSF分析可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准分子激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近视 点扩散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良毛(综述) 瞿玲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症性病变、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性病变、翼状胬肉以及一些儿童浅表性角膜病变的治疗,PTK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角膜病变中也发挥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PTK治疗浅表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可延迟或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PTK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适应证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治疗性 角膜/变性 营养不良 安全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美玲 廖荣丰 +4 位作者 陈逖 张晓苹 陶黎明 卫修玲 夏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并发症 治疗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涛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杨丽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锦 郭海科 +3 位作者 崔颖 谢文娟 李仲明 廖伟雄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以屈光回退或眩光为主诉复诊的高度近视行LASIK术后患者13例2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屈光回退现象均发生在术后2a...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6月以屈光回退或眩光为主诉复诊的高度近视行LASIK术后患者13例2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屈光回退现象均发生在术后2a,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30.1岁,均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Goldman眼压、眼轴、视野及OCT检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全国青光眼学组建议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2例23眼中,术后平均回退屈光度为(-1.57±0.36)D,裸眼视力0.42±0.14;1例患者双眼眩光加重,瞳孔散大,直径为4.5~5.0mm,夜间瞳孔直径为5.8~6.1mm;6例12眼术后校正眼压为21~26mmHg,合并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及相应的青光眼典型视野改变;7例13眼屈光回退者中OCT检查RNFL变薄者3例5眼,用眼过度致视疲劳者4例8眼。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2a后出现视力下降及眩光现象,且单纯以屈光回退及光学区过小无法解释者,要考虑到并发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反应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许烨 周行涛 +2 位作者 牛凌凌 徐建江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7.9~8.3mm,预计瓣厚度80~100μm。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裂隙灯检查角膜中央区域的形态,并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央区域的角膜反应。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检查所有手术眼未见haze或瓣皱褶,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眼未见明显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术后1周,4例6眼观察到近切削界面的基质细胞轻度激活,表现为细胞核反光增强,细胞轮廓可见,切削面反光轻度增强,其余眼未观察到明显的基质细胞激活。角膜基质细胞激活在术后1个月减轻,至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术后所有手术眼均可在切削面持续观察到高反光沉积物,1眼(预期角膜瓣厚度80μm)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微皱褶。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术后存在角膜细胞水平反应的变化,其角膜基质细胞激活程度较轻可能与脉冲能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Max飞秒激光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角膜创伤愈合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文 刘秀珍 +2 位作者 张子武 郭彩庭 张巧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治疗高、中、低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 SCMD公司生产的微型角膜刀及 Com 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93例 5 6 5眼近视行矫治手术 ...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 ASIK)治疗高、中、低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 SCMD公司生产的微型角膜刀及 Com 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93例 5 6 5眼近视行矫治手术 ,根据屈光度进行分组 , 组 :- 1.5 0~ - 5 .75 D12 0眼 ; 组 :- 6 .0 0~ - 9.75 D2 30眼 ; 组 :- 10 .0 0~- 14.75 D 148眼 ; 组 :- 15 .0 0~ - 2 6 .0 0 D 6 7眼 ;术后随访 6 m o以上。结果术后 6 mo时各组裸眼视力分别为 :1.15± 0 .2 0、0 .92± 0 .2 2、0 .6 9± 0 .2 4、0 .44± 0 .2 2 ;其中≥ 1.0者分别为 91.7%、5 6 .7%、18.0 %、0 % ;≥ 0 .5者分别为 10 0 %、94.6 %、85 .8%、47.7% ,基本达到术前矫正视力 ;术后各组屈光度稳定 ,6 mo时分别为 - 0 .14D± 0 .6 1D、- 0 .43D±1.2 0 D、- 0 .5 7D± 1.47D、- 1.79D± 2 .5 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对矫治近视是有效且安全的 ,但应注意其潜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近视 并发症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新 魏玲 +3 位作者 梁晓丽 卢莎 石瑜 宋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行SBK者106例(212眼)为SBK组,行LASIK者130例(260眼)为LASIK组,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SBK组分别有47眼(22.2%)和25眼(11.8%)出现干眼症状,而LASIK组分别有139眼(53.5%)和92眼(3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BK组分别有39眼(18.4%)和18眼(8.5%)出现角膜着色,而LASIK组分别为125眼(48.1%)和81眼(3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SBK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28±1.51)mm、(11.56±1.32)s和(13.57±2.36)mm、(14.39±1.01)s,LASIK组分别为(7.45±1.29)mm、(7.83±2.15)s和(8.15±1.80)mm、(8.57±1.46)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6个月,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BK较LASIK治疗近视术后干眼发生率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干眼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