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辉 苏志向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随着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变日益复杂,支架植入适应证变得更加宽泛,而股腘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风险高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扩张、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等术式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 随着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变日益复杂,支架植入适应证变得更加宽泛,而股腘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风险高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扩张、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等术式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均未能取得良好的中远期预后。相比而言,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可机械性消蚀斑块,DCB不仅能扩张管径支架,还可利用药物抑制内膜增生,在治疗FP-ISR方面均有独特优势。该文就ELA联合DCB治疗FP-ISR在靶病变血运重建、手术成功率、术后再闭塞率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突出此联合术式治疗FP-ISR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治疗股浅动脉支架闭塞一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车武强 蒋雄京 +5 位作者 邹玉宝 严治涛 熊洪亮 王鹏 杨瑶瑶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4-122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双下肢跛行,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症状。于2014-12在我院行外周血管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于...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双下肢跛行,连续步行100米后出现症状。于2014-12在我院行外周血管造影示:左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左胫前动脉近段狭窄99%;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闭塞。于左股动脉近中段串联置入自膨支架2枚,左胫前动脉近段单纯球囊扩张成功。4个月后于右侧股浅动脉全程串联置入自膨支架3枚。此后双侧下肢症状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消蚀 股浅动脉 分子激光 下肢跛行 胫前动脉 单纯球囊扩张 间歇性跛行 左股动脉 血管造影 弹性回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矫治低、中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杨义苹 吴小梅 +3 位作者 李爽乐 马超 李港逸 白桂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9,共10页
目的比较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患者... 目的比较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低、中度近视且接受FS-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163例,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2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散光矫正准确性。结果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术后1周及1个月UDVA、C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患者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在±0.50 D以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8,P=0.063);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预期矫正散光、实际手术矫正散光、矫正指数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度组差异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差异矢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2,P<0.05)。结论FS-LASIK及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术后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中度近视组FS-LASIK矫正散光的精准性较LASEK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分子激光角膜磨镶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 安全性 有效性 稳定性 散光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胥良 牛思泉 +3 位作者 王地 信鹏程 宁宏洁 乔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CA)在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DCB)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排秩法分为观察组(予以DCB联合ELCA治疗)与对照组(予以单纯DCB治疗),各43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治疗后1 a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MB、cTnⅠ、BNP、NT-proBNP、sd-LDL、GDF-15、LVESD、LVEDD降低的程度,LVEF升高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9)。结论:ELCA联合DCB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消蚀 药物球囊扩张成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术在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紫微 俞梦越 +4 位作者 郑甲林 王天杰 潘晓娟 邹继宏 齐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应用ELCA治疗的...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桥血管(SVG)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应用ELCA治疗的5例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PCI患者,导引钢丝通过SVG病变,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SVG病变特征,ELCA治疗后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或药物洗脱球囊处理。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并随访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原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ELCA辅助SVG病变PCI全部成功,术中无1例发生血管夹层、穿孔、慢血流及无复流,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心原性死亡。结论:应用ELCA辅助SVG病变行PCI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桥血管病变 分子激光冠状动脉内斑块消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世军 齐一侠 +4 位作者 吴中俭 郭建明 郭连瑞 齐立行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4-915,共2页
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外科干预有多种方法,包括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1]。目前,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再狭窄或者闭塞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1-2]。本课题最近采用激光消蚀腔内技... 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外科干预有多种方法,包括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1]。目前,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再狭窄或者闭塞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1-2]。本课题最近采用激光消蚀腔内技术附加药物球囊治疗了1例此类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消蚀 锁骨下 动脉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20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11 位作者 齐立行 崔世军 郭建明 李杨 高喜翔 佟铸 齐一侠 张成超 吴中俭 杨盛家 张建 汪忠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19例(95%),症状消失...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接受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19例(95%),症状消失,静息痛症状缓解;失败1例(伴发腹主动脉瘤、静息痛),瘤腔内大量血栓多次脱落至远端动脉,足部动脉完全闭塞,且取栓后效果不佳,终因剧烈疼痛予膝下截肢。1例前半足截肢患者于术后第7日左下肢动脉形成血栓,经溶栓后症状有所缓解。术后踝-肱指数(ABI)与术前比较,7例(36.8%)提升<0.3,8例(42.2%)提升0.3~0.5,4例(21.0%)提升>0.5。18例患者平均随访4(1~8)个月,症状均缓解,未再次干预;1例足趾溃疡患者溃疡愈合。结论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所致缺血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大样本量和更长随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下肢 分子激光消蚀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秀莉 王丽华 +2 位作者 张敏 宋海燕 党宁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1-542,共2页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308nm准分子激光对37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每周3次,最长6周的照射治疗。初始剂量为3倍最小红斑量(MED)。主要的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308nm准分子激光对37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每周3次,最长6周的照射治疗。初始剂量为3倍最小红斑量(MED)。主要的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治疗次数、疗效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自我评价。结果:有30例患者完成了本次试验,在最多18次治疗后,有5例(16.7%)患者PASI减少≥90%;16例(53.3%)患者PASI减少60%~89%。19例(63.3%)患者认为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安全、有效,其皮损清除较传统光学疗法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斑块 激光 分子 308 N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辅助普通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杨 谷涌泉 +6 位作者 郭连瑞 齐立行 崔世军 佟铸 郭建明 齐一侠 高喜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7~88(76.1±9.5)岁。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症 膝下动脉 分子激光旋切消蚀 普通球囊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消蚀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所致缺血1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谷涌泉 崔世军 +2 位作者 齐一侠 李杨 郭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0-49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7个月加重3周,跛行距离50m。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股、脑动脉可触及,双侧足背、胫后动脉未触及;踝一肱指数(ABI):左侧0.62,右侧0.60;伴随危险因素:高血压20年、高脂血症3年、吸烟史...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主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7个月加重3周,跛行距离50m。入院体格检查:双侧股、脑动脉可触及,双侧足背、胫后动脉未触及;踝一肱指数(ABI):左侧0.62,右侧0.60;伴随危险因素:高血压20年、高脂血症3年、吸烟史:CTA及超声:双侧胫前、胫后动脉闭塞,双侧腓动脉节段性狭窄(图10))。经术前准备,于2016年11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胫后动脉靶病变准分子激光消蚀(ELA)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消蚀 膝下 动脉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侯杰 王雁 +2 位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一1.25- -6.2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p,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tx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mm区和5~6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O.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分子激光 屈光性角膜切削 角膜上皮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眼压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庆生 王欣 +3 位作者 王忠海 张绍忠 王林 许文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4,共4页
背景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可减少患者对框架眼镜的依赖,其术后抗炎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是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已广泛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以缓解和减轻... 背景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可减少患者对框架眼镜的依赖,其术后抗炎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防治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是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已广泛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以缓解和减轻术眼术后的炎症反应,但其长期应用后对眼压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使用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设计,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近视患者1552例1552眼,其中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者321眼,行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术(SBK)者608眼,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者623眼。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周递减1次,共1个月。术前及术后1、2、3、4周分别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并根据眼压升高的幅度分为〈5mmHg(1mmHg=0.133kPa)、5~15mmHg和〉15mmHg三种糖皮质激素反应。术后发现眼压升高及眼压恢复正常1个月时采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进行视盘参数的检测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1552眼中,术后1个月内眼压升高者47眼,其中行LASIK者用药后眼压升高者占3.12%(10/321),行SBK者占3.29%(20/608),行FS—LAStK者占2.73%(17/623),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P〉0.05)。停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或加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术眼眼压降至正常水平,仅1眼出现轻度反弹,视力无下降。术后眼压升高与眼压恢复后1个月时,受检眼的盘沿面积分别为(1.65±0.44)mm2和(1.66±0.44)mm2,盘沿容积分别为(0.40±0.09)mm2和(0.39±0.08)mm2,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0.28±0.08)mm和(0.29±0.07)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81、0.48,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使用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进行抗炎治疗导致的眼压升高为可逆性,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眼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 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分子 光前弹力层下角膜原位磨镶 飞秒激光制瓣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国富 王铮 +4 位作者 杨斌 张晓晓 邱平 周胜 陈家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7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屈光不正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邢星 李世洋 +1 位作者 赵爱红 肖建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郑燕 周跃华 +3 位作者 张晶 刘倩 柳静 胡雅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5,共6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002)。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分别为(8.44±1.44)mmHg(1mmHg=0.133kPa)和(8.63±1.35)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下降至(5.74±1.31)mmHg和(6.25±1.24)mmHg,且LASIK-CXL组CRF值明显高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0,P=0.004);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滞后量(CH)分别为(8.78±1.51)mmHg和(8.69±1.62)mmHg,术后6个月分别降至(7.23±1.08)mmHg和(6.50±1.32)mmHg,LASIK—CXL组术后CH值明显低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0,P=0.017)。AS—OCT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LASIK—CXL组角膜基质出现高密度反光带者45眼,占81.82%,而LASIK组术眼未出现角膜基质高密度反光带。结论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其改善术眼术后视力的效果与LASIK接近,但在增加角膜硬度方面明显优于LASIK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方法 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联合物理疗法 胶原/代谢 交联制剂/治疗用途 生物力学现象 前瞻性研究 角膜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建华 郑磊 +2 位作者 柳林 桑延智 赵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 VISX 2 0 / 2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5 8只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 PRK治疗 ,对 3~ 5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按术前近视度分两组 ,A组 - 1.0 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 VISX 2 0 / 2 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 2 5 8只不同程度的近视眼进行 PRK治疗 ,对 3~ 5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按术前近视度分两组 ,A组 - 1.0 0~- 6 .0 0 D(等值球镜 ,下同 ) 116只眼 ,B组 - 6 .2 5~ - 12 .0 0 D 142只眼。 结果 :经 PRK治疗后 ,A组裸眼视力≥ 1.0占86 .2 % ,≥ 0 .5占 97.4% ,剩余屈光度为 (- 0 .36± 0 .40 ) D,95 .7%角膜已完全透明。 B组裸眼视力≥ 1.0占 5 4.9% ,≥ 0 .5占86 .6 % ,剩余屈光度为 (- 0 .6 9± 0 .6 6 ) D,85 .9%角膜已完全透明。 结论 :PRK治疗轻、中度近视安全有效 ,预测性及稳定性好 ;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在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效果 ,在部分患者预测性及稳定性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PRK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海莹 德琳 +3 位作者 徐冬 宋笑梅 张雪梅 刘美娜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49-51,共3页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S范围143眼,占93.46%,在±1.00DS范围153眼,达100%;裸眼视力≥1.0者150眼,占98.04%,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4眼,占94.12%。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全方位护理是FLLASIK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近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扩散函数法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静 吕帆 +3 位作者 周激波 郑景伟 瞿佳 王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 背景目前对屈光手术后视觉功能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但易受患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点扩散函数(PSF)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方法。目的研究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在明视和暗视两种环境下(3mm和6mm瞳孔直径)视觉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变化,用PSF分析法评价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38例72眼纳入本研究,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等效球镜值分别为(-2.72±0.52)、(-4.89±0.80)、(-8.00±0.98)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PSF分析仪测量模拟明视、暗视下的MTF值。结果LASIK术前,3/11/71和6Him瞳孔直径下的MT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3mIn瞳孔直径下,低、中、高空间频率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高空间频率(18.85~37.70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瞳孔直径下,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空间频率(2.98~7.44cpd)的MTF值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中、高空间频率(9.42~37.70cpd)的MTF值下降不明显(P〉0.05);而高度近视组术后各时间点在所有空间频率段MTF值均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MTF值随屈光度及瞳孔直径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好转的趋势。PSF分析可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准分子激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近视 点扩散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士胜 廉井财 +3 位作者 周德佑 朱勇萍 王康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贝复舒 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Max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术后角膜反应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烨 周行涛 +2 位作者 牛凌凌 徐建江 褚仁远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 目的观察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反应的动态变化。方法等效球镜为-6.75~-12.50D的近视患者6例12眼行VisuMax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飞秒激光参数设置为脉冲频率200kHz,脉冲能量100~150nJ,瓣直径7.9~8.3mm,预计瓣厚度80~100μm。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用裂隙灯检查角膜中央区域的形态,并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中央区域的角膜反应。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裂隙灯检查所有手术眼未见haze或瓣皱褶,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眼未见明显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术后1周,4例6眼观察到近切削界面的基质细胞轻度激活,表现为细胞核反光增强,细胞轮廓可见,切削面反光轻度增强,其余眼未观察到明显的基质细胞激活。角膜基质细胞激活在术后1个月减轻,至术后3个月基本消失。术后所有手术眼均可在切削面持续观察到高反光沉积物,1眼(预期角膜瓣厚度80μm)在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微皱褶。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LASIK术后存在角膜细胞水平反应的变化,其角膜基质细胞激活程度较轻可能与脉冲能量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Max飞秒激光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角膜创伤愈合 共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