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晶 郑晓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59-196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 目的:对比研究经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和薄角膜厚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3-06/2024-0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眼科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03眼。根据中央角膜厚度不同分为薄角膜厚度(460-499μm)近视组27例50眼,正常角膜厚度(500-550μm)近视组28例53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wk, 1、2、3、4 mo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剩余角膜厚度、眼压(IOP)、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对两组所测得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比、年龄、SE、裸眼视力、BCVA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UCVA组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时间比较有差异(P<0.001),术后U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术后4 mo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E交互作用相比无差异(P>0.05),组间和时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术后SE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薄角膜厚度近视组术后早期有轻度近视漂移。两组患者手术前后ΔIOP组间、时间和交互作用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和角膜发生haze情况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术前角膜厚度、术前SE、术后4 mo SE、术后4 mo IOP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LASEK治疗薄角膜厚度近视与治疗正常角膜厚度近视一样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lasek) 近视 角膜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患者应用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C对术后haze及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子扬 胡艳红 +3 位作者 胡俊 柯发杰 陈胜 冯春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患者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术后haze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2例(144眼)屈...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患者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术后haze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72例(144眼)屈光度在-6.50^-9.00 D均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分为5-Fu组(浓度为25 g·L^-1)和MMC组(浓度为0.2 g·L^-1)。5-Fu组32例,MMC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haze出现和消退时间及haze的分级、最佳矫正视力等。结果 5-Fu组患者上皮愈合时间为(5.26±1.12)d,MMC组为(4.66±1.2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上皮延迟愈合。术后haze出现时间,5-Fu组与MM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MC组haze消退时间为(62.46±12.83)d,5-Fu组为(88.45±15.3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ze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haze分级比较,MMC组均优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MMC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中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5-Fu和MMC均能提高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haze基本消退,视力恢复到最佳矫正视力,在目前MMC缺乏的情况下可考虑替代使用5-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 李丽 +3 位作者 赵娴 王雅从 张黎平 张新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评价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偏中心切削所致不规则散光的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不规则状态的变化。方法收集10例(18眼)因行屈光手术而... 目的评价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偏中心切削所致不规则散光的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不规则状态的变化。方法收集10例(18眼)因行屈光手术而发生偏中心的患者,伴有严重的不良视觉症状,行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LASEK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行眼前节全景仪检查,并对手术前后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表面非球面性(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UCVA由术前0.26±0.15变为术后6个月0.85±0.11,BCVA术前0.69±0.20变为术后6个月1.02±0.04,UCVA、BC-V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Q值术前为0.56±0.29,术后1个月、3个月时分别为0.21±0.52、0.36±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为0.54±0.48,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表面变异指数术前为65±11,术后6个月降低为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表面垂直不对称指数术前为0.78±0.12,术后6个月降低为0.24±0.1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术后切削区中心偏移明显改善,光学区居中,并且光学区较术前有所扩大。结论眼前节全景仪引导的个体化LASEK手术矫治偏中心所致的角膜不规则散光安全、有效,能整体上改善角膜不规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全景仪 个体化切削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不规则散光 偏中心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庆新 王燕燕 +2 位作者 冯雨 张正梅 郎玉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4例(227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后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滴眼,观察术后症状及角膜上皮愈...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34例(227眼)近视患者行LASEK治疗,术后统一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滴眼,观察术后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记录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并观察术后第3周、第4周的眼压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195眼(85.90%)可自然睁眼;32眼(14.10%)结膜充血,有异物感伴流泪,均于2~3d后消退;29眼(12.78%)自诉有视物易疲劳、酸胀感、眩光、夜视力下降等不适。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226眼,0.8及以上者164眼。术后第3周haze总发生率为18.94%(43眼),第4周为25.11%(57眼),均为1级或以下,经增加局部激素用量及延长用药时间,3个月后haze均消退。术后第3周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为0.88%(2眼),第4周为1.76%(4眼),随着激素滴眼次数减少及局部滴降眼压药物后,眼压均降至14mmHg(1kPa=7.5mmHg)以下。结论LASEK是治疗近视的有效方法,其融合了PRK、LASIK的优点,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 近视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相对薄角膜近视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1 位作者 朱海萍 邓红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相对薄角膜近视的疗效。方法对62例(124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相对薄角膜近视的疗效。方法对62例(124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SBK或LASEK。其中30例(60眼)行SBK,32例(64眼)行LASEK。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LASE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无圆锥角膜发生。术后1d、3d、7d SBK组平均视力为0.89±0.35、1.03±0.44、1.08±0.22,LASEK组平均视力为0.61±0.28、0.75±0.30、0.98±0.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SBK组视力恢复快。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视力、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SBK组58眼(96.7%)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61眼(95.3%)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2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无一例下降。LASEK组个别患者出现0.5级或1级haze,SBK组无haze产生。结论 SBK和LASEK矫正薄角膜近视均安全、有效,SBK在早期视力恢复和避免haze产生方面优于LAS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静 韩苏宁 +2 位作者 吴军丽 龚小雪 李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的近视患者52例(104眼)作为试验组,同期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的患者54例(108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屈光状态及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球镜与柱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43眼(41.3%)和24眼(22.2%),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15.6%和38.3%,试验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为(0.89±0.30)μm,对照组为(1.12±0.41)μm,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表示满意的分别有102眼(98.1%)和98眼(90.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术后视觉质量优于常规Epi-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治疗近视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机械法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丽萍 吴网兰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37-638,645,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观察对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128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28只眼,近视-2.5^-6.0 DS,散光0~2.0 DC;Ⅱ组100只眼,近视-6.25^-14.0 DS,散光0^-2.0 DC。术...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观察对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128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28只眼,近视-2.5^-6.0 DS,散光0~2.0 DC;Ⅱ组100只眼,近视-6.25^-14.0 DS,散光0^-2.0 DC。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75.86%和39%;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达0.6以上者分别为89.29%和6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0.8以上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屈光度在±1.0 DS以内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散光在±1.0 DC以内者分别为96.43%和为76%。结论:LASEK治疗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的患者中,中低度以下比高度以上者更安全,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后视野的改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丽萍 陈佳佳 黄振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对中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LASEK的近视及散光患者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Ⅰ组28眼,近视-2.50^-6.00DS;Ⅱ组100眼,近视-6.25^-14.00DS。术前、术后1wk,6mo...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对中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LASEK的近视及散光患者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Ⅰ组28眼,近视-2.50^-6.00DS;Ⅱ组100眼,近视-6.25^-14.00DS。术前、术后1wk,6mo使用Oc-topus1-2-3视野计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观察指标包括0°~15°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和15°~30°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以术后1wk,术后6mo与术前平均敏感度差值(△MS)进行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SNK法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wk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0.8以上者分别为78%和39.0%,6mo后视力在0.8以上者分别为93%和56.0%。Ⅰ组:术后1wk0°~15°中心视野MS改变无显著性,15°~30°中心视野MS有所下降;术后6mo0°~15°及15°~30°中心视野△MS均无显著差异。Ⅱ组:术后1wk0°~15°及15°~30°中心视野MS均有下降;术后6mo0°~15°中心视野△MS仍具有统计学意义,15°~30°中心视野△MS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可检出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后0°~15°中心视野视野改变,术后6mo虽有回升趋势,但仍低于术前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视野检查,对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筛选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视野 近视 屈光性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对近视患者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防 陈胜利 +1 位作者 杨海燕 刘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26-2128,共3页
目的:探讨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对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方法: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 目的:探讨波阵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对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方法: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IK组)共18例36眼和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EK手术(EK组)共10例2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0d;1,3mo测量高阶像差,用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和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影响。结果: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值均较术前增加,以三、四阶像差增加为主,五、六阶像差和水平彗差无明显变化;两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两组间无差异;术后EK组的总高阶像差、三阶、四阶像差和垂直彗差均小于IK组。结论:波阵面像差引导的LASIK和LASEK都会使眼高阶像差不同程度的增加,LASEK的增加幅度小于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 波阵面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超微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馨 白继 +1 位作者 贺翔鸽 张怡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 近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星岑 朱煌 +3 位作者 冯婕妤 赵立全 吴琦嵘 王洁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屈光度分为2组:组Ⅰ74只眼(等效球镜-2.375~-6 D)及组Ⅱ65只眼(等效球镜-6.25 D~-11.75 D),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日本NIDEK公司ARK-1000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屈光度分为2组:组Ⅰ74只眼(等效球镜-2.375~-6 D)及组Ⅱ65只眼(等效球镜-6.25 D~-11.75 D),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日本NIDEK公司ARK-10000对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合综合验光结果、眼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9.28%,裸眼视力≥1.0者占95.62%。组Ⅰ和组Ⅱ中分别有4只眼(5.4%)、6只眼(9.2%)的术后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而组Ⅱ中仅有1只眼(1.5%)下降2行,组Ⅰ和组Ⅱ视力改善无显著差异(χ2=1.37,P>0.05)。LASEK术后眼压稳定,而模拟角膜镜读数(S im 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 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均较术前变化显著(P<0.05)。结论 LASEK是手术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近视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与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春雷 江波 +2 位作者 高慕洁 钟文东 蔡惠昭 《现代医院》 2006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与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M-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120只高度近视眼分别行LASEK及多光区LASIK并随访1年,分析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及1年后的最佳矫正视...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与多光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M-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120只高度近视眼分别行LASEK及多光区LASIK并随访1年,分析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及1年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结果M-LASIK组在术后初期(1个月时)裸眼视力优于LASEK组(p<0·05),在3、6个月时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1年时LASEK组平均裸眼视力优于M-LASIK组(p<0·05)。两者在1年时裸眼视力均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两组屈光状态均呈由远视向近视回退的趋势,其中M-LASIK组要明显于LASEK组。术后1年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LASEK与M-LASIK在矫正高度近视薄角膜患者方面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均具有节省角膜组织的优点。LASEK组的远期裸眼视力及屈光回退要优于M-LASIK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 分子激光角膜原位 多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屈光不正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观察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68例136眼,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 目的:观察去瓣与否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68例136眼,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去瓣EPi-LASIK术,对照组进行非去瓣EPi-LASIK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k,1、4mo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等指标。结果:术后1mo裸眼视力:研究组为1.33±0.22,对照组为1.22±0.19,有统计学差异(P<0.05);柱镜度数:研究组为0.10±0.55D,对照组为0.30±0.82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haze: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瓣EPi-LASIK术与非去瓣EPi-LASIK术均是目前临床治疗屈光不正较为安全、有效的表层切削手术。角膜上皮瓣的存在对患者术后极早期的临床结果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影响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 屈光不正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36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刘美光 马玉娜 +2 位作者 王传富 李晓白 马风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近视患者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临床分析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及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75例高度近视患者,均采取Epi-LASIK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75例高度近视患者,均采取Epi-LASIK术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皮瓣制作完整,无破损;1眼角膜上皮瓣游离,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异物感、流泪等情况,经12 h后症状均消失。2眼术后角膜雾状混浊,2眼角膜出现轻微上皮破损,眼睑红肿。结论 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效果显著,角膜瓣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 高度近视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620例护理体会
16
作者 张宗玲 杨庆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 上皮下角膜 护理技 病情观察 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长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近视患者1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外再加护理干预,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02)。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 用药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涛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杨丽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广莉 韩文杰 +1 位作者 刘方 苏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1例(62眼),SMILE组32例(64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OSDI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分子激光原位角膜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 眼表疾病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玲玲 李桂芳 +1 位作者 张恒俊 陈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72-1473,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术后上皮下浑浊(Haze)的发生。方法:患者42例(84眼)分为A、B两组,A组右眼进行常规LASEK手术,不用丝裂霉素C;B组左眼常规LASEK手术+0.2g/L丝裂霉素C棉片于激光治疗区12~15s...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术后上皮下浑浊(Haze)的发生。方法:患者42例(84眼)分为A、B两组,A组右眼进行常规LASEK手术,不用丝裂霉素C;B组左眼常规LASEK手术+0.2g/L丝裂霉素C棉片于激光治疗区12~15s,术后随访6mo。结果:A组出现1级Haze18例,2级或以上Haze5例,Haze发生率55%;B组出现1级Haze7例,2级或以上Haze2例,Haze发生率21%,两组Haz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ASEK手术中联合应用0.2g/L丝裂霉素C可降低Haze的发生率同时减轻Haze的程度,但是其更远期的疗效及副反应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上皮 丝裂霉素C 上皮下浑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