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继 贺翔鸽 +1 位作者 张怡 阚秋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 翼状胬肉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士胜 廉井财 +3 位作者 周德佑 朱勇萍 王康 王康孙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术后 贝复舒 分子激光 屈光不正 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美玲 廖荣丰 +4 位作者 陈逖 张晓苹 陶黎明 卫修玲 夏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并发症 治疗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瓣弃留对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矫治近视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冯一帆 陈世豪 +1 位作者 杨新军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 背景近年来,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的手术过程中,角膜上皮瓣保留与否及其对术后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视力恢复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的系统评价去除和保留上皮瓣对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比较去上皮瓣Epi—LASIK和留上皮瓣Epi,LASIK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包括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采用RevMan4.2.2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数资料则用优势比(OR)(95%cI)。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251例患者502眼(等效球镜范围0~-10D)纳入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按Jadad量表评分2篇评为3分,其他6篇评为1~2分,文献质量等级较低。分析显示去上皮瓣组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留上皮瓣组Epi—LASIK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32,95%CI:-1.82~-082,P〈0.01)。术后第1天,2组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7,95%CI:-0.55~0.20,P=0.37),而术后第3天和第5天,去上皮瓣组疼痛情况较留上皮瓣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0.99,95%CI:-1.71~-0.28,P〈0.01)、(WMD=-0.94,95%CI:-1.35~-0.54,P〈0.01)。术后1、3、6个月,2组haze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34~1.12,P=0.11)、(OR=0.70,95%CI:0.31~1.55,P=0.38)、(OR=1.14,95%CI:0.58~2.26,P=0.71)。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与留上皮瓣Epi—LASIK相比,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短,眼部疼痛程度更轻,而角膜haze情况二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角膜上皮瓣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与去瓣Epi-LASIK术后兔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秀瑾 马景学 +3 位作者 赵春芳 吴玉潭 李仙芝 李丽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与去瓣Epi-LASIK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探讨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创伤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编号,其中40只兔各取一侧眼行Epi-LASIK,对侧眼行去瓣E... 目的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与去瓣Epi-LASIK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探讨2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创伤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编号,其中40只兔各取一侧眼行Epi-LASIK,对侧眼行去瓣Epi-LASIK,剩余2只兔4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h,1、3、7d共4个时间点取出角膜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2组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兔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角膜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Epi-LASIK组术后1d及3d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t=4.04,P<0.05);Epi-LASI组术后1、3、7d角膜基质中IL-1β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去瓣Epi-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t=3.71,P<0.05;t=3.06,P<0.05)。Epi-LASIK组术后透射电镜下可见兔角膜基质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并可见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pi-LASIK组术后角膜基质中IL-1β的表达强于去瓣Epi-LASIK组。结论去瓣Epi-LASIK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损害较Epi-LASIK轻,提示去瓣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程度较轻,有利于角膜组织的快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去瓣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基质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治疗仪的过程原理 被引量:4
6
作者 白质明 吴春俐 孙凤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详细分析了ArF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治疗仪的工作过程和原理.通过对光路及扫描过程等 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延长了激光器的使用寿命,改善了扫描质量.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分子激光 屈光矫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瓣与弃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金玲 王雁 +3 位作者 左彤 耿维莉 金颖 杨晓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留瓣与弃瓣术后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Epi-LASIK的患者33例66眼随机进行留瓣和弃瓣处理,分为留瓣组和弃瓣组,每组33眼。术后随访4个月,检查裸眼... 目的探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留瓣与弃瓣术后的临床效果及角膜形态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接受Epi-LASIK的患者33例66眼随机进行留瓣和弃瓣处理,分为留瓣组和弃瓣组,每组33眼。术后随访4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角膜前表面高度值和角膜3mm、5mm不规则度及散光度。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留瓣组为1.42±0.21,弃瓣组为1.40±0.21,均较术前的0.13±0.08、0.13±0.13明显提高(t=-35.577、t=-29.027,P<0.01);haze分别为0.17±0.12和0.14±0.93;2组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分别为(8.21±0.22)mm和(8.21±0.23)mm,均较术前的(8.01±0.19)mm和(8.02±0.20)mm明显增加(t=-12.212、t=-12.073,P<0.01);角膜前表面高度值分别为(-0.00±0.02)mm和(-0.00±0.01)m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0.01±0.00)mm和(0.01±0.00)mm(t=3.845、t=8.691,P<0.01);角膜3mm、5mm散光值留瓣组为(0.71±0.36)D和(1.27±1.04)D,弃瓣组为(0.80±0.42)D和(1.38±0.98)D,5mm散光值均较3mm散光值高(t=-3.275,-3.964;P<0.05);2组角膜3mm不规则度为(2.37±0.63)D和(2.45±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不规则度分别为(3.22±0.93)D和(3.47±1.40)D,较术前均明显增大(P<0.01),且5mm不规则度较3mm不规则度大(t=-6.550、t=-4.793;P<0.01)。术后4个月2组间裸眼视力、屈光度、haze等级、角膜前表面最佳拟合球面半径、角膜前表面高度值、角膜3mm及5mm散光值、角膜3mm及5mm不规则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瓣与弃瓣Epi-LASIK均能显著提高术后裸眼视力,降低haze的发生及角膜形态的改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留瓣机械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弃瓣机械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治疗仪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春俐 白质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1,共2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治疗仪的研制机理。对治疗仪的光路及其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新设计。并制作出ArF准分子屈光矫正治疗仪。实验证明 。
关键词 眼科仪器 分子激光 屈光矫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良毛(综述) 瞿玲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症性病变、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性病变、翼状胬肉以及一些儿童浅表性角膜病变的治疗,PTK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角膜病变中也发挥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PTK治疗浅表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可延迟或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PTK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适应证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 角膜/变性 营养不良 安全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0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性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治疗浅层角膜变性(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炜 孙秉基 +1 位作者 王印其 王介平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PTK治疗多种浅层角膜变性 (SCD)的效果。 方法 用MEL 60准分子激光机对 2 6只SCD眼行PTK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结果 术后 4~ 15天角膜上皮完全愈合。 2 4眼 (92 % )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其中 3眼 (12 % )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PTK治疗多种浅层角膜变性 (SCD)的效果。 方法 用MEL 60准分子激光机对 2 6只SCD眼行PTK治疗 ,随访 6~ 18个月。 结果 术后 4~ 15天角膜上皮完全愈合。 2 4眼 (92 % )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其中 3眼 (12 % )提高 8行、6眼 (2 3 % )提高 5行、7眼 (2 7% )提高4行、6眼 (2 3 % )提高 3行、2眼 (8% )提高 2行、2眼无变化。2 0眼术后有远视改变。 结论 PTK治疗SCD安全有效 ,近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 浅层角膜变性 PTK S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青梅 冯萍 +2 位作者 黄望强 景海霞 段德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22-2523,共2页
本文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斑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308NM分子激光 疗效观察 甘草酸苷 斑秃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成功治疗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反复再狭窄旋磨失败病变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管浩 王天杰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2-82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5岁。主因"反复胸痛12年"入院。主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发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既往患者在外院分别于2009年行左主干(LM)-左...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5岁。主因"反复胸痛12年"入院。主要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自发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既往患者在外院分别于2009年行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2018年行右冠状动脉(RCA)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合血清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炎18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爱祥 吉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分子激光术后 鱼腥草 自体血清 角膜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细胞的增生及激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丽娜 陈逖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PRK激光角膜切削术后 (PRK)角膜细胞的增生情况及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准分子后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 ,在 2 4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 6只 ... 目的 探讨PRK激光角膜切削术后 (PRK)角膜细胞的增生情况及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准分子后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和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 ,在 2 4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 6只 ,其余 1 8只应用轰炸式准分子激光行光学角膜切除术 ,术后每只兔一眼用单纯抗生素治疗 ,另一眼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按每日3、2、1次逐月递减。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段情况 ,检查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并按照Rai的分级标准进行记录。分别于 4天、1个月及 2个月随机处死 3只兔取角膜 ,1 /2用于普通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 ,另 1 /2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 β1、PCNA在兔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应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兔眼 ,角膜上皮愈合较单纯抗生素组延迟(P <0 0 1 ) ;但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的程度较轻且消失快(P <0 0 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术后第 4天 ,行PRK手术治疗的兔眼虽然仅有单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 ,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TGFβ1和PC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0 0 5) ;至 1月时 ,行PRK治疗的两组上皮细胞层数增多且TGFβ1和PCNA的表达水平仍高 ,激素应用组略有下降 ;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细胞 细胞增生 激素治疗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华 郑磊 +3 位作者 桑延智 郭晓亮 王红英 柳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方法 :使用 Technolas2 17C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 Hansatome微型角膜板层刀对 4 0 0 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行 L ASIK手术。根据术前...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 方法 :使用 Technolas2 17C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及 Hansatome微型角膜板层刀对 4 0 0 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行 L ASIK手术。根据术前近视程度 ,将有 2年随访结果的 114 8只眼分 3组 : 组 - 1.0 0~ - 6 .0 0 D(等值球镜 ,下同 ) 4 6 2眼 ; 组 - 6 .2 5~ - 10 .0 0D4 6 6眼 ; 组 - 10 .2 5~ - 15 .0 0 D2 2 0眼。 结果 :114 8只眼术后 2年裸眼视力≥ 1.0 (或≥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在 组为97.8% , 组为 93.8% , 组为 90 .5 % ,裸眼视力≥ 0 .5 (或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少于等于 2行 )在 组为 10 0 % , 组为96 .4 % , 组为 94 .0 % ;剩余屈光度在 组为 (- 0 .2 4± 0 .31) D, 组为 (- 0 .5 5± 0 .6 3) D, 组为 (- 1.17± 0 .75 ) D;无 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以上。 4 0 0 0只眼术中游离瓣及不完全瓣、不规则瓣发生率 0 .13% ,上皮植入发生率 0 .18% ,术后眼压轻度升高发生率 0 .4 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 ASIK治疗 - 15 .0 0 D以下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治疗 临床分析 预测性 稳定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晓丽 刘苏冰 +2 位作者 辛宝莉 唐秀侠 汪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的Keracor117C型准分子激光机远视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 47例 (90眼 ) ,术中用Hansatome板层角膜刀做直径 9 5mm ,厚... 目的 探讨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的Keracor117C型准分子激光机远视程序治疗远视及合并散光的患者 47例 (90眼 ) ,术中用Hansatome板层角膜刀做直径 9 5mm ,厚度 13 0~ 160 μm角膜瓣。术后观察视力及屈光度改变 ,所有患者随访 1年以上。 结果 患者术前裸眼视力 0 1~ 1 0 ,平均 0 3 0± 0 19,矫正视力 0 15~ 1 2 ,平均 0 74± 0 2 4,屈光度 + 0 75~ + 8 75DS ,其中伴有散光者 46眼 ,散光度 + 0 75~ + 3 0 0DC。阅读时间均低于 2 0min。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5者 74眼 (82 2 % ) ,≥0 8者 61眼 (67 8% ) ,≥ 1 0者 47眼 (52 2 % ) ,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矫正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 14眼 (15 5% )。术后屈光度在 -1 50~ + 1 2 5D ,平均 + 0 2 3D± 0 89D ,术后所有患者感觉阅读舒适 ,阅读时间超过 1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 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x20/20B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激光腔状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大勇 杜之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 分析Visx20/20B准分子激光系统激光腔状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探讨最佳激光腔状态,同时提出改进激光腔状态的方法,以获取手术最佳疗效。方法观察手术过程中激光腔的各种状态和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将激光腔各种状态与病人疗效进行对比... 目的 分析Visx20/20B准分子激光系统激光腔状态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探讨最佳激光腔状态,同时提出改进激光腔状态的方法,以获取手术最佳疗效。方法观察手术过程中激光腔的各种状态和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将激光腔各种状态与病人疗效进行对比,做出定性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根据激光腔状态来调整我们的治疗方案,从而力争达到病人的最佳治疗效果。结果 激光腔状态包括气体、激光腔本身清洁度、CV值、前后镜等几部分,对病人疗效影响较大。结论 准分子激光手术中,Visx20/20B型准分子激光系统激光腔各部分的状态与手术疗效有很大关系,必须随时关注激光腔状态,以保证手术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x20/20B分子激光 治疗系统 激光腔状态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AOV-FB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矫正近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良成 周行涛 褚仁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 评价 AOV- FB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矫正近视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新西兰家兔 16只 ,按眼别分成 2组 ,自身对照 ,均行 PRK手术。实验组 :右眼 ,AOV - FB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组 ,预期矫正度数 -2 .0 D。对照组 :左... 目的 评价 AOV- FB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矫正近视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用新西兰家兔 16只 ,按眼别分成 2组 ,自身对照 ,均行 PRK手术。实验组 :右眼 ,AOV - FB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组 ,预期矫正度数 -2 .0 D。对照组 :左眼 ,L asersight- 2 0 0 0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组 ,预期矫正度数 - 2 .0 D。按手术前后屈光度的改变判断其效果 ;观察术后反应情况及并发症 ,以探讨其安全性。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以比较 2组差异。结果 实验组矫正近视与对照组在手术效果、术后反应、并发症、术后病理改变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术后 3个月在组织学上角膜结构已基本正常。结论  AOV- FB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矫正近视安全、有效 ,预测性良好 ,可进一步作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激光治疗 近视 近视矫正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