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空间的“准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公民教育意蕴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飞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 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显然,基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并非纯粹的"公共领域",因为它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只具备有限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因此,我们只能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学校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 公共领域 准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公共文化领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以国有文艺院团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炜 傅才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在我国,长期的管办结合使得政府在准公共文化领域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对于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准公共文化产品而言,政府"介入"的程度及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其生产部门的供给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在对国有文艺院团进行定量与定... 在我国,长期的管办结合使得政府在准公共文化领域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对于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准公共文化产品而言,政府"介入"的程度及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其生产部门的供给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在对国有文艺院团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单一的政府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准公共文化领域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必须转变单一的财政投入模式,从宏观的体制结构和微观的生产要素等多层面入手,推动准公共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准公共文化领域"多元共治"与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领域 国有文艺院团 财政支出绩效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