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
1
作者 吴强 朱豆豆 +2 位作者 熊宏 段海静 金立兵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时空分布。通过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进行了为期14个月粮温实验,得到了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同时构建了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 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时空分布。通过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稻谷进行了为期14个月粮温实验,得到了稻谷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同时构建了准低温储藏稻谷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本文模型对26个月内的稻谷温度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为期14个月平房仓准低温储藏的实验过程中,稻谷的整体平均温度低于17℃,最高值是15.57℃、最低值是11.32℃;依据模型对平房仓准低温储藏26个月进行模拟,在整个模拟过程中稻谷整体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平均粮温仍处于17℃以下;月平均最高粮温均出现在每年的九月份,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为14.85℃、15.34℃,表层粮温最高值同样出现在九月份分别为15.3℃、15.8℃。本文探究的稻谷温度场演变规律,可为稻谷平房仓准低温储藏提供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房仓 准低温储藏 现场实验 数值模拟 粮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与常温储藏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卓珍 渠琛玲 +2 位作者 王红亮 王若兰 万立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研究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放入实验模拟仓中储藏,控制环境温度20℃以下,以常温储藏作为对照。每2个月取样... 研究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并与常温储藏的品质变化做对比,以期为优质稻谷准低温储藏下的储备周期提供依据。将两种优质稻谷黄华占和两优放入实验模拟仓中储藏,控制环境温度20℃以下,以常温储藏作为对照。每2个月取样对其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黄粒米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出糙率、整精米率、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发芽率等储藏品质指标、质量指标、加工品质指标、生理品质指标以及糊化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准低温储藏较常温储藏更能延缓优质稻谷品质的劣变,根据GB/T 20569-200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建议准低温储藏的优质稻谷的储备周期不超过1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谷 准低温储藏 常温储藏 储备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低温储藏对延缓花生品质劣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卢鹏 渠琛玲 +2 位作者 杨乾奎 王雪珂 王殿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3-56,67,共5页
将花生果和花生仁在准低温条件下(<20℃)储藏,监测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发芽率、以及从中提取的花生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储藏过程中,花生仁水分含量保持在4.69%~5.04%之间,花生果水分含量... 将花生果和花生仁在准低温条件下(<20℃)储藏,监测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发芽率、以及从中提取的花生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储藏过程中,花生仁水分含量保持在4.69%~5.04%之间,花生果水分含量保持在5.11%~6.09%之间;发芽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但储藏10个月后依然维持在90%以上;酸价和过氧化值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储藏10个月后花生果和花生仁的酸价分别增至(0.23±0.00)mg/g和(0.36±0.02)mg/g,花生果和花生仁的过氧化值分别增至(0.60±0.02)mmol/kg和(0.64±0.08)mmol/kg;维生素E含量逐渐下降。与常温储藏相比,准低温储藏的花生油脂酸败程度明显降低。说明带壳储藏和准低温储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花生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果 花生仁 准低温储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低温条件下不同含水量玉米储存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
4
作者 谭晓雨 丁玉琴 +2 位作者 丁明军 张忠杰 尹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玉米因富含营养物质、自身胚部大,易受到虫霉等侵染,造成其品质劣变,因此玉米保质保鲜储存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需要明晰玉米的储存品质规律与变化。以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04%、14.03%、14.99%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常温储藏环境(25℃)为对... 玉米因富含营养物质、自身胚部大,易受到虫霉等侵染,造成其品质劣变,因此玉米保质保鲜储存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需要明晰玉米的储存品质规律与变化。以初始含水量分别为13.04%、14.03%、14.99%玉米为研究对象,以常温储藏环境(25℃)为对照研究在温度20℃准低温储存期间玉米的容重、脂肪酸值、发芽率、霉菌活动等品质与安全指标变化规律及玉米籽粒微观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20℃下,三个不同初始含水量的玉米的发芽率、脂肪酸值、容重较25℃储存环境下变化均较慢,均处于宜存范围。真菌孢子数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且与玉米初始水分含量具有显著性相关,即14.99%的玉米储存至120d,真菌孢子数量级别已达到严重危害程度,13.04%、14.03%、14.99%玉米的安全储存期分别为180d、180d和100d。储存期间的玉米微观结构发生了渐变,即表面由平滑整齐变为凹凸褶皱,淀粉颗粒排列由结构紧密逐渐变为稀疏无序。由此可知,玉米在(准)低温储存条件下,储存时间和初始含水量是影响玉米储存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实现玉米产后保质减损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准低温储藏 品质储存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