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二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国宾 赵丽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1-1045,共5页
在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模拟横向冲淤变形以及河宽变化的准二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将横断面沿河道流向分成若干个流管,对每个流管利用非耦合法分别求解水流方程和泥沙方程.运用Preissmann四点偏... 在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模拟横向冲淤变形以及河宽变化的准二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数学模型.将横断面沿河道流向分成若干个流管,对每个流管利用非耦合法分别求解水流方程和泥沙方程.运用Preissmann四点偏心隐式格式对水流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并用追赶法求解.采用迎风格式将悬移质连续方程离散成差分方程求解.根据最小能耗率原理,判别河床冲淤变化方向,以确定河宽是否变化.该模型弥补了以往大多数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只能按等流量划分流管,且只能模拟恒定流、均匀沙、固定河宽情况下的河床冲淤变化的缺陷.利用青铜峡水库实测的水沙资料,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数学模型 冲淤变形 流管 最小能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盘江石板寨水库泥沙准二维数学模型研究
2
作者 高培 王平义 张继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通过对北盘江石板寨河段实际情况的勘察,结合历史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对石板寨水库有堰和无堰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比较.最后给出了无堰方案更有利于确保电站及水库的安全运行的结论.
关键词 水流 分析 水库 泥沙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推进的轴流压气机准二维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烔 杨晨 +1 位作者 吴虎 李进广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实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快速性能分析,开发了一种基于时间推进的准二维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Euler方程,加入无黏叶片力模型和黏性力模型等源项用以模拟压气机中的诸多流动现象,同时对叶片区流线进行修正以处理叶片前缘间断问题。为... 为实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快速性能分析,开发了一种基于时间推进的准二维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Euler方程,加入无黏叶片力模型和黏性力模型等源项用以模拟压气机中的诸多流动现象,同时对叶片区流线进行修正以处理叶片前缘间断问题。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用3.5级轴流压气机PW3S1和某1.5级高速轴流压气机进行验证,并完成了2个算例在不同转速下的总体参数特性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和全三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PW3S1算例中计算压比和效率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52%和0.63%,在1.5级压气机算例中分别为1.73%和2.91%,同时实现了激波的捕捉及堵塞工况的自动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性能分析 时间推进 准二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荷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大倍率脉冲充电特性
4
作者 龙鑫林 武杨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扩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以电磁发射场景中高功率能量回收为背景,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的大倍率脉冲充电特性。以准二维电化学模型为基础,通过优化扩散系数,建立了高功率锂电池大倍率脉冲充电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扩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以电磁发射场景中高功率能量回收为背景,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的大倍率脉冲充电特性。以准二维电化学模型为基础,通过优化扩散系数,建立了高功率锂电池大倍率脉冲充电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锂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大倍率脉冲充电的镀锂过电位变化情况。通过对锂电池开展循环实验和事后分析,研究了锂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大倍率脉冲充电的老化行为和老化机理,该老化机理与仿真分析所得结果一致。以上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锂电池在高功率能量回收场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还可为快充型锂电池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准二维模型 大倍率脉冲充电 荷电状态 事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极性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材料机理与器件特性分析
5
作者 王现彬 高彦彦 周淑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晶格匹配的氮极性(N-polar)GaN/In_(0.17)Al_(0.83)N异质结以其优异的材料与电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结合准二维模型,模拟计算了N-polar 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 晶格匹配的氮极性(N-polar)GaN/In_(0.17)Al_(0.83)N异质结以其优异的材料与电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自洽求解薛定谔方程和泊松方程,结合准二维模型,模拟计算了N-polar GaN/In_(0.17)Al_(0.83)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相关材料与器件特性。分析显示GaN沟道层、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和Al N插入层厚度增大都可以提升二维电子气(2DEG)面密度和限阈性,且其影响度依次增大。GaN沟道层厚度高于10 nm或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厚度高于25 nm后2DEG面密度有饱和趋势,而Al N插入层的引入使2DEG面密度增幅更大,同时也提升了In_(0.17)Al_(0.83)N背势垒层材料质量和异质结内2DEG迁移率及限阈性。准二维模型计算表明N-polar GaN/Al N/In_(0.17)Al_(0.83)N HEMT器件最大漏电流和峰值跨导分别为160 m A·mm^(-1)和84.5 m S·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极性 GaN/InAlN异质结 自洽求解 电子气 准二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计算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成骁 王长辉 徐绍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39,共7页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的快速仿真方法,建立了推力室再生冷却的准二维模型,对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开展了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计算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再生冷却准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研究表明,两种... 为了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的快速仿真方法,建立了推力室再生冷却的准二维模型,对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开展了再生冷却流动与传热计算仿真研究,对比分析了再生冷却准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研究表明,两种计算模型均可较好地预测推力室燃气及再生冷却剂的流动和传热。三维模型计算精度高,但计算用时较长。计算得到的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燃气侧壁面最高热流密度为162.2MW/m2,最高壁温为1159.7K,冷却剂温升为244.0K,压降为8.5MPa。准二维模型计算结果精度略有降低,但计算时间较三维模型减小了90%。四个参数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分别为0.3%,4.4%,8.6%和4.5%,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文的准二维模型计算时间短,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结构的方案筛选和优化设计,三维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设计完成后的校核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再生冷却 准二维模型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介尺度电化学反应非均匀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德超 马紫峰 李林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69-4881,共13页
锂离子电池是重要的一类能量存储与转化装置。本文从化工角度上出发,将电池视为一类“特殊的”化工反应器,其中也存在着“三传一反”:电子传输、离子传输、热量传递和电化学反应。电极是这些传递与反应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在不同空间与... 锂离子电池是重要的一类能量存储与转化装置。本文从化工角度上出发,将电池视为一类“特殊的”化工反应器,其中也存在着“三传一反”:电子传输、离子传输、热量传递和电化学反应。电极是这些传递与反应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在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上,电极中的传递与反应过程具有不均匀性,进而导致电池材料的利用与失效的差异。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电极反应不均匀性的必要性,并从准二维电极模拟计算与多尺度表征分析技术两个角度,对不均匀电极反应过程的传质、传热过程、电化学反应过程、电极结构演变规律、电极失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未来高性能、长寿命和具备快充性能的电池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反应器 电极反应不均匀性 准二维模型 计算模拟 多尺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横向物质传递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建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政 温晨阳 +2 位作者 许兆峰 薛亚丽 刘培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823,841,共7页
为了研究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运行中出现的运行参数横向分布不均匀现象,在原有一维模型基础上,将炉膛沿宽度方向划分为4个并联回路,建立了准二维小室模型,每个回路内考虑炉膛内的传热、传质和燃烧以及并联回路之间的横向物质传递,... 为了研究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运行中出现的运行参数横向分布不均匀现象,在原有一维模型基础上,将炉膛沿宽度方向划分为4个并联回路,建立了准二维小室模型,每个回路内考虑炉膛内的传热、传质和燃烧以及并联回路之间的横向物质传递,并建立了包含风机、布风板、炉膛和分离器在内的风烟系统复合压降模型。对某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进行动态模拟,重点研究了特定工况下的床压横向波动现象,分析了床压波动过程中的横向物质传递速率。结果表明:该准二维小室模型能够反映运行参数在炉膛内的横向分布情况;炉膛内物料横向扩散和对流的综合作用是产生床压周期性波动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床压 横向物质传递 小室模型 复合压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