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准二级动力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路 张宗阳 +4 位作者 张仲鼎 韩攀 李银丽 王蔚 韩润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 以天然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时间和温度对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影响.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沸石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也增加,升温有利于吸附.根据准二级动力学的线性形式和非线性形式,采用最小差方和方法,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参数.结果表明,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都可用于预测时间对天然沸石吸附甲基橙的影响,误差分析表明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优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沸石吸附甲基橙的表观活化能为14.8 kJ.mol-1,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吸附 甲基橙 准二级动力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湖敏 石刚 +4 位作者 顾文秀 王大伟 桑欣欣 倪才华 李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9-2313,共5页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活性炭 有机-水共混溶剂 吸附平衡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4A分子筛及Cu(Ⅱ)吸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世永 肖雨辰 +3 位作者 马清清 杨珍妮 王纪镇 樊晓萍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 4A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成为处理重金属废水优良的吸附材料。为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以粉煤灰酸法提铝残渣为原料制备地质聚合物,再经水热原位转化合成体型化4A分子筛。采用XRD、FT-IR、SEM、BET、TGA等手段对4A沸石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时间、Cu(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及溶液p 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4A分子筛孔隙发达且微孔含量较多,总比表面积为71.85 m^(2)/g,其中微孔比表面积为53.91 m^(2)/g,微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3 nm左右。体型化4A分子筛吸附Cu(Ⅱ)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240 min、Cu(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用量为2.0 g/L、溶液p H为6~9,此时吸附量为32.97 mg/g,Cu(Ⅱ)的去除率可达65.93%。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Ⅱ)在合成4A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且拟合得到的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37.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提铝残渣 体型化4A分子筛 Cu(Ⅱ)吸附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对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吸附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琳 吴树彪 +3 位作者 郭建斌 程彬 董仁杰 庞昌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0-2135,共6页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天然沸石对两种水质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在两种水质中,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20mg·g-1和3.85mg·g-1。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及沸石用量影响较大,在两种水质中,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在0~8h内均随时间显著上升,到48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采用NH4Cl溶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10mg·L-1增加到500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19mg·g-1增加到5.91mg·g-1;当采用猪场厌氧发酵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39.4mg·L-1增加到502.9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63mg·g-1增加到3.20mg·g-1;增加沸石用量,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随之降低。准二级动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两种水质中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由模型得出的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所得最大吸附量偏差范围分别为5%~11%和2.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吸附 NH4Cl溶液 猪场厌氧发酵液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钙改性凹凸棒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卫东 贺晓娟 +1 位作者 李海风 张硕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8,共6页
采用氯化钙改性凹凸棒,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用改性后的凹凸棒泥浆处理亚甲基蓝废水,讨论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性质。结果表明:(1)利用氯化钙改性凹凸棒,泥浆粘度在21Pa.s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 采用氯化钙改性凹凸棒,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用改性后的凹凸棒泥浆处理亚甲基蓝废水,讨论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性质。结果表明:(1)利用氯化钙改性凹凸棒,泥浆粘度在21Pa.s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范围内,改性凹凸棒泥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Langmuir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2)改性凹凸棒泥浆对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pH的增大而减小。(3)改性凹凸棒泥浆对亚甲基蓝主要以表面吸附为主。ΔG0<0、ΔH0<0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并且为放热反应。ΔS0<0意味着随温度的增加,改性凹凸棒泥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趋于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凹凸棒 泥浆 亚甲基蓝 Langmuir等温方程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沸石对猪场沼液氮磷吸附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文艺 郑泽鑫 +1 位作者 韩有法 占明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7-1842,共6页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 针对猪场沼液氮磷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难以处理的问题,采用经氯化钠溶液改性沸石为载体对沼液中氮磷吸附特性和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考察了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沼液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沸石投加量为每100mL10g、吸附时间48 h时,最大氨氮去除率可达90.66%,氨氮饱和吸附量可达1.43 mg·g-1,最大总磷去除率可达85.97%,磷饱和吸附量可达0.16 mg·g-1。吸附后的沸石污泥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是一种优质缓释肥料。Freundlich、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解析改性沸石的等温吸附过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均达0.98以上。沸石对猪场沼液中有机态氮磷去除主要基于物理性吸附和沸石中的活性基团与有机官能团所产生的配位络合,无机态氮磷则主要以离子交换及吸附沉淀方式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猪场沼液 吸附等温线模型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吸附剂去除Cr(Ⅵ)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罗米娜 何雪梅 +3 位作者 陈馥 贺杰 卜涛 杨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46-1849,共4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 采用一步加热法合成聚苯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PANI-Fe_3O_4),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探讨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90 min达到吸附饱和状态,吸附温度25℃时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常温下,Cr(Ⅵ)最大吸附量可达200. 2 mg/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Fe3O4 Cr(Ⅵ)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再悬浮对双酚A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鹏 李琼琼 蔡赟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5-41,共7页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 利用PES(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模拟装置,率定PES装置产生的切应力与水浴恒温振荡器转速之间的经验关系,采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对双酚A的吸附解吸作用及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平衡吸附量不随切应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吸附以快速吸附为主,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90%以上,慢速吸附对总的吸附进程的贡献很小。切应力主要在快速吸附阶段发挥作用,快速吸附阶段的平均吸附速率与切应力呈正相关,切应力对慢速吸附阶段的影响很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不同切应力条件下双酚A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再悬浮 双酚A 吸附解吸作用 切应力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皮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的铬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宏娇 季斌 +5 位作者 杨雨婷 刘扬 龚喜平 王家乐 舒垚荣 孙梦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42-347,共6页
以菠萝皮制成的生物炭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合成功能性生物炭(n ZVI/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 H和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 以菠萝皮制成的生物炭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合成功能性生物炭(n ZVI/BC),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p H和初始Cr(Ⅵ)浓度对Cr(Ⅵ)的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 ZVI/BC对Cr(Ⅵ)的去除效率在p H=3时达到峰值90. 3%,而在p H=9时去除效率最低。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PSO)模型;当Cr(Ⅵ)的初始浓度由10 mg/L增加到30 mg/L时,速率常数由0. 466 0 min-1减小到0. 237 1 min-1,说明反应速率随着溶液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SEM图像显示n ZVI与生物炭的表面结合良好。反应前后的XRD和XPS分析表明,在反应过程中,n ZVI和Cr(Ⅵ)发生吸附,还原和共沉淀。因此,菠萝皮生物炭负载n ZVI可作为水中Cr(Ⅵ)去除的有效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 生物炭 纳米零价铁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褐煤对废水中MoO_4^(2-)的吸附性能
10
作者 于常武 高超 王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0-775,共6页
为揭示磺化褐煤对废水中重金属钼(MoO_4^(2-))的吸附特性,实验模拟考察了p H、时间、温度、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当p H<3、吸附时间>30 min、投加量为1 g、25℃~30℃时,MoO_4^(2-)的去除率... 为揭示磺化褐煤对废水中重金属钼(MoO_4^(2-))的吸附特性,实验模拟考察了p H、时间、温度、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当p H<3、吸附时间>30 min、投加量为1 g、25℃~30℃时,MoO_4^(2-)的去除率达90%以上.PO_4^(3-)对MoO_4^(2-)的竞争吸附使去除率从90%以上降至60%左右,而SiO_4^(4-)对MoO_4^(2-)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SO_4^(2-)对MoO_4^(2-)的吸附有协同效应.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平衡吸附量达1.075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论表明,该吸附机理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磺化褐煤可以应用于含钼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吸附 磺化褐煤 等温线 准二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微球对U(Ⅵ)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银 谢水波 +3 位作者 刘迎九 李仕友 荣丽杉 凌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 将海藻酸钠与纳米α-Fe2O3制成微球,用于吸附U(Ⅵ)。探讨了纳米α-Fe2O3含量、交联时间、pH值、投加量、浓度、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U(Ⅵ)的吸附过程影响显著,适宜pH值为3。U(Ⅵ)在微球上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初始阶段(1.5 h)反应进行得很快,9 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4mg/g。准二级动力方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数据,且R2>0.99。吸附率与温度呈正相关,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固定化微球对U(Ⅵ)的吸附过程(R2>0.99),但Freundlich等温线效果更好。吸附反应中ΔG<0,ΔH>0且小于40 kJ/mol,ΔS>0,这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放射性三废处理技术 U(Ⅵ) 纳米α-Fe2O3微球 FREUNDLICH方程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FeO_4氧化降解3,4-二甲基苯胺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唯艺 李孟 +1 位作者 张倩 项文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44-1751,共8页
以3,4-二甲基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高铁酸钾(K_2Fe O_4)为氧化剂,考察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表观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确定高铁酸钾降解3,4-二甲基苯胺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0.0043C_A^(0.486)C_B^(1.2477),反应级数为1.7337,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以3,4-二甲基苯胺为目标污染物,高铁酸钾(K_2Fe O_4)为氧化剂,考察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表观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确定高铁酸钾降解3,4-二甲基苯胺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0.0043C_A^(0.486)C_B^(1.2477),反应级数为1.7337,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同时通过GC/MS技术,分析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推测在高铁酸钾的作用下,3,4-二甲基苯胺先转变成2,4-二甲基苯胺,然后苯环上的氨基及甲基先后被氧化,生成4-硝基间苯二甲酸,再发生脱羧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被高铁酸钾进一步攻击,生成苯环正离子,其后开环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烃类物质,这些物质继续被氧化,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推测该氧化还原过程的控制反应为两步:第一步,高铁酸钾攻击3,4-二甲基苯胺苯环上的侧链;第二步为苯环的开环反应.此降解过程主要包括表面络合催化与界面催化两种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3 4-二甲基苯胺 准二级动力学 表面络合催化 界面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元 马嫣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Hummers法制备二维氧化石墨烯,并通过原位合成Fe_3O_4赋予氧化石墨烯以磁性,得到具有良好铜离子吸附效率和高磁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材料.以NH_3·H_2O-NH_4Cl缓冲溶液替代碱液,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中由于体系pH值持续降低导致产品... 以Hummers法制备二维氧化石墨烯,并通过原位合成Fe_3O_4赋予氧化石墨烯以磁性,得到具有良好铜离子吸附效率和高磁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材料.以NH_3·H_2O-NH_4Cl缓冲溶液替代碱液,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中由于体系pH值持续降低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的缺陷.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二维片层结构.磁学及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强磁性和优异的Cu^(2+)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表明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属于基于化学吸附机理控制速率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石墨烯 吸附 铜离子 准二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磁性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睿 许艳玲 +2 位作者 曾希野 许文豪 白文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Cr(Ⅵ)是电镀工业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金属,也是电镀废液中难以处理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单层二维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本文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磁性复合材料,并以Cr(Ⅵ)为目标离子... Cr(Ⅵ)是电镀工业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金属,也是电镀废液中难以处理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单层二维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本文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磁性复合材料,并以Cr(Ⅵ)为目标离子,对其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Ⅵ)的初始浓度和溶液pH对吸附量和去除率均有一定影响。pH为2时,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过程模拟和等温吸附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吸附材料与铬离子的吸附数据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四氧化三铁 Cr(Ⅵ)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LANGMUIR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包埋恶臭假单胞菌吸附Cd2+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银 熊哲 倪红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71-74,81,共5页
通过多孔滤料、海藻酸钙小球和海藻酸钠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包埋菌滤料小球除去Cd2+的最佳条件,同时研究了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最佳条件为pH值为6、35℃、转数1... 通过多孔滤料、海藻酸钙小球和海藻酸钠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包埋菌滤料小球除去Cd2+的最佳条件,同时研究了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最佳条件为pH值为6、35℃、转数180r/min、吸附平衡时间3h,Cd2+的初始浓度为100mg/L,最大吸附量为20.937(mg/g),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吸附等温线方程。包埋菌滤料小球有稳定的结构和生物耐受性,能很好地除去Cd2+,因此,有望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反复吸附和解吸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恶臭假单胞菌 镉离子 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