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多层结构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桂娥 薛禹群 +2 位作者 李勤奋 陈文武 阎福礼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1-326,共6页
本文论述了地质构造在建立模型中的重要性 ,分析了上海市地下水系统准三维模型的优越性和所存在的问题 ,建立了反映上海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对准三维模型有所改进的完整三维模型。
关键词 准三维模型 完整三维模型 上海 多层结构 地质构造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区准三维模型失效评定曲线FAC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志江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4-47,共4页
本文推导了压力容器高应变区准三维模型的分段弹塑性 J积分工程估算公式,并由此建立了高应变区失效评定曲线 F A C,并与二维模型及英国的选择1 曲线作了比较。
关键词 高应变区 准三维模型 J积分 压力容器 F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接管区准三维模型FAC曲线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金志江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628-632,共5页
推导了压力容器接管区准三维模型的分段弹塑性 J积分工程估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失效评定曲线 FAC,并与高应变区模拟异型板 FAC曲线及英国的选择 1曲线作了比较 ,分析了该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接管 准三维模型 失效评定曲线 J-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三维模型的垂直U型埋管换热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陈振乾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了探讨各因素对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流体温度沿程变化与U型两支管热干扰的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传热解析解模型。基于模型求解,分析了回填物与管材导热性、管脚间距、循环流体流量及钻孔深度等对埋管换热特性... 为了探讨各因素对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流体温度沿程变化与U型两支管热干扰的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传热解析解模型。基于模型求解,分析了回填物与管材导热性、管脚间距、循环流体流量及钻孔深度等对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填物与管材的导热性、管脚间距及循环流体流量的加大均可以强化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但回填物导热性不可无限制增大,其大小要考虑对增大管脚热干扰的影响及其与管脚间距的相互关联性,应对两者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流体流量的加大会增加单位埋管换热量,但其增加幅度越来越小,应以流动阻力增加作为限制条件,采用变流量调节来进行优化。此外,单个钻孔不宜太深,以免降低单位埋管换热能力。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其最大预测相对误差在3%以内,可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分析及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垂直U型埋管换热特性 准三维模型 影响因素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晨期 祝长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2-1934,I0026,共14页
提出一种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能够考虑转子轴向偏心和端部效应的影响。首先,建立电机的磁-固双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计算过程中的各类激励力;其次,提出一种准三维电磁场模型,将转子轴向偏心... 提出一种基于准三维电磁场模型的电机电磁振动磁-固双向耦合分析方法,能够考虑转子轴向偏心和端部效应的影响。首先,建立电机的磁-固双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耦合计算过程中的各类激励力;其次,提出一种准三维电磁场模型,将转子轴向偏心问题轴向分段简化,并用修正函数来考虑端部效应的影响;然后,提出一种结构场与电磁场的初始网格划分和网格节点标记方法,实现了不同物理场在双向耦合计算中的数据快速、精确传递,并通过循环迭代计算的方式实现了基于准三维模型的磁-固双向耦合计算;最后,利用所提出的电机磁-固双向耦合电磁振动分析方法对一台MW级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振动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电磁振动 磁-固双向耦合 准三维模型 转子轴向偏心 端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建立准三维FLAC^(3D)模型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雷 李维朝 +3 位作者 孙强 王媛媛 冶小平 黄鑫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01-2005,共5页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建立较为简单的不规则准三维模型,FLAC3D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的位置属性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并根据像素单元的颜色属性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分组,...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建立较为简单的不规则准三维模型,FLAC3D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快速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基于数字图像像素单元的位置属性建立FLAC3D准三维模型,并根据像素单元的颜色属性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分组,以便实现对模型单元赋予不同属性材料或者建立不同功能模块(如开挖、回填)。借助上述思想,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IMAGE-FLAC3D接口程序,实现了FLAC3D软件建模的直观、快速和自动化。通过建立土石混合体有限差分模型和库岸滑坡有限差分模型,检验了该方法及程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助强度折减法对所建立库岸滑坡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相近,说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计算性。该方法可作为数字图像服务于岩土工程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像素单元 FLAC3D 准三维模型 接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卫波 陈振乾 施明恒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9,共7页
为了探讨热渗耦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通过耦合竖直方向一维流体模型与水平面内土壤二维非稳态热渗耦合模型,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准三维U型埋管热渗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的数值求... 为了探讨热渗耦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通过耦合竖直方向一维流体模型与水平面内土壤二维非稳态热渗耦合模型,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准三维U型埋管热渗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土壤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对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导热系数与比热容的增大均有利于加强埋管的换热,且地下水渗流的存在有利于强化地下埋管与周围土壤间的换热能力,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实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可为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垂直U型埋管 准三维模型 热渗耦合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流二维、准三维及三维模型模拟结果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叶淑君 戴水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3-27,共5页
本文为三种简单的由多个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组成的越流含水系统建立了二维、准三维和三维数学模型,并对它们的解进行了比较分析。三种水流系统的二维、准三维及三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互间的偏差随抽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井距的增大而减... 本文为三种简单的由多个含水层和弱透水层组成的越流含水系统建立了二维、准三维和三维数学模型,并对它们的解进行了比较分析。三种水流系统的二维、准三维及三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互间的偏差随抽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井距的增大而减小;二维与准三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间的偏差随弱透水层越流系数的减小而减小;两种准三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间的偏差随抽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间贮水系数比值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准三维模型与三维模型的解最为接近,它们之间的水头差当贮水系数比值一定时,随抽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间渗透系数比值增大而减小,且随各向异性比值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二维模型 准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 数学模型 模拟 越流含水系统 含水层 弱透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河道整治的准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静 黑鹏飞 +3 位作者 张潆元 假冬冬 方红卫 冯金朝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共8页
大沽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淤积严重,河流动力数学模型对于选择合理的防洪减淤及蓄水通航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准三维水动力模型、全三维泥沙动力和河床演变模型,建立了青岛大沽河三维河流动力学模型。模型通过静压假定降低了三维模型... 大沽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淤积严重,河流动力数学模型对于选择合理的防洪减淤及蓄水通航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准三维水动力模型、全三维泥沙动力和河床演变模型,建立了青岛大沽河三维河流动力学模型。模型通过静压假定降低了三维模型的计算量,同时也反映了水流垂向流速差异及其对河床冲淤的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洪水位和输沙总量的计算结果合理,模型可用于大沽河口的洪水和泥沙输运规律研究,为大沽河河道整治中选择最优闸坝位置、堤防形态、橡胶坝宽度以及码头断面形态优化等提供建议,实现防洪减淤、蓄水通航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 河道整治 准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木兰 金海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31,共7页
为了定量地预测规划河道特别是规划河堰附近的河床冲淤情况,做好拦河堰与河道的规划工作,建立了一个能考虑各泥沙粒径组的级配、流线曲率与流路曲率的差异以及能同时对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计算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 为了定量地预测规划河道特别是规划河堰附近的河床冲淤情况,做好拦河堰与河道的规划工作,建立了一个能考虑各泥沙粒径组的级配、流线曲率与流路曲率的差异以及能同时对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进行计算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准三维全沙数学模型,用正规划重建倒伏式拦河堰的某河的现有河道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冲淤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以该河规划重建的倒伏式拦河堰为讨论对象,取其上下游一定的规划河道区间为计算河段,对设计洪水时的冲淤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水位计算结果与一维非均匀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更符合河道的地形特征,河道冲淤趋势符合河道及水流的特征;规划堰上下游附近的河床冲刷量最大为3.0m,整个计算河段的冲淤量也在-3.0~3.0m范围内.可见,规划河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规划堰的选址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河堰 准三维模型 全沙 推移质 悬移质 流线曲率 SIMPL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强度预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强 李亚智 +1 位作者 李彪 李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3160-3165,共6页
构建能够求解三维应力的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渐进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强度预测。此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铺层次序和层间应力对最终失效强度的影响,形象地展现面内损伤以及层间损伤的产生及其扩展过程。用此方法模拟了多种铺层的无... 构建能够求解三维应力的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渐进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强度预测。此方法能够合理地反映铺层次序和层间应力对最终失效强度的影响,形象地展现面内损伤以及层间损伤的产生及其扩展过程。用此方法模拟了多种铺层的无缺口层合板和带孔层合板在面内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损伤过程,并进行强度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拉伸强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准三维模型 三维应力 层间损伤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三维视觉模型的组合导航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焘 庞秀芝 +1 位作者 余静 李芊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达到用较低精度的惯性仪器达到导航目的,文中基于准三维模型对惯导系统误差校正的思想,将摄像机成像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SINS)相结合,使用准三维数学模型,用离散卡尔曼滤波对导航误差进行估计,并利用得出的结果对惯导系统的输出进... 为了达到用较低精度的惯性仪器达到导航目的,文中基于准三维模型对惯导系统误差校正的思想,将摄像机成像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SINS)相结合,使用准三维数学模型,用离散卡尔曼滤波对导航误差进行估计,并利用得出的结果对惯导系统的输出进行修正,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导航精度,理论上,该方法能够达到导航要求,并能降低导航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测矩阵 准三维模型 组合导航 捷联惯导系统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多层地基区域渗流中的扩展与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梅锦玲 曹洪 +1 位作者 骆冠勇 潘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28-3439,共12页
在多层地基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数值模拟中,假设地下水在强透水层内为水平流动、在弱透水层内为垂向流动的传统准三维方法计算效率高,但多适用于强弱透水层隔层分布的多层情况,不利于推广。对准三维计算理论进行扩展以适用于一般的多层情况... 在多层地基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数值模拟中,假设地下水在强透水层内为水平流动、在弱透水层内为垂向流动的传统准三维方法计算效率高,但多适用于强弱透水层隔层分布的多层情况,不利于推广。对准三维计算理论进行扩展以适用于一般的多层情况,推导了各层土层内以平均水头为控制变量、且考虑上下界面入渗的平面二维流动控制方程,利用界面处的流速连续条件耦合各层控制方程,并在各土层内对平均水头与上下界面水头进行二次插值获取水头分布的垂向变化。基于扩展的计算理论建立相应的准三维有限元模型,各土层内划分相同的水平面二维网格,并在各节点处建立流量平衡关系。经算例验证,扩展后的准三维方法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允许各土层的水平和垂向流动同时得到合理的模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通用性,并且保持了计算效率的优势。由于方便求解自由面问题和处理地下结构奇异问题,且可以获取较高精度的三维水头分布结果,该方法在分析多层地基区域地下水流动问题中可以成为一个高效和有竞争力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数值模拟 多层地基 区域地下水流动 准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垂直涡粘系数非均匀分布的太湖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惠中 宋志尧 薛鸿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3-239,共7页
本文在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准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式对稳定和不稳定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流场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令人满意 .从模拟结果的比较中可以得出 :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对水位的计算影响不大 ,但对流速的垂向... 本文在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基础上 ,采用准三维风生环流数值模式对稳定和不稳定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流场进行模拟计算 ,结果令人满意 .从模拟结果的比较中可以得出 :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对水位的计算影响不大 ,但对流速的垂向分布和底床切应力的计算有较大影响 .因此 ,考虑垂向涡粘系数沿水深变化的风生流准三维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太湖三维风生流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生流 三维数值模型 垂向涡粘系数 太湖 水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移动系统场强预测的准三维射线跟踪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勇 吴剑锋 曹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射线跟踪法的准三维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由任意形状建筑物和街道所组成的复杂微蜂窝区的场强预测 ,且具有计算效率和预测精度均高的优点。对该模型所得预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移动系统 场强预测 三维射线跟踪模型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保角映射的考虑端部效应的准三维轴向磁通电机磁场解析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佟文明 荆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55,共9页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气隙磁场三维分布不均,且在电机内、外径处端部效应明显,应建立三维磁场模型来进行电机性能分析,而三维有限元计算十分耗时,因此需建立(准)三维气隙磁场解析模型。现有的考虑端部效应的AFPMMs气隙磁场解析模型,大多基...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气隙磁场三维分布不均,且在电机内、外径处端部效应明显,应建立三维磁场模型来进行电机性能分析,而三维有限元计算十分耗时,因此需建立(准)三维气隙磁场解析模型。现有的考虑端部效应的AFPMMs气隙磁场解析模型,大多基于三维FEM辅助建模或等效磁路的方法,存在耗时过多或建模精确度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建立了基于保角映射的考虑端部效应的准三维AFPMMs磁场解析模型。将AFPMMs径向-轴向平面横截面等效为具有铁磁边界的多边形面域,永磁体等效为线电流,借助保角映射法,求取电机径向-轴向平面上的磁场分布,以得到端部修正系数,从而考虑端部效应对气隙磁场分布的影响。使用该解析模型,计算了一台AFPMM的气隙磁密与空载反电动势,与三维FEM、样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相比等效磁路法,在电机内、外径处,该解析模型气隙磁密计算精确度提高了10.61%;相比三维FEM,该解析模型计算用时仅为其耗时的0.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解析法 保角映射法 三维解析模型 端部效应 许克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三维旋转流体模型及其在部分充液转子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17
作者 祝长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3,共8页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无粘旋转流体准三维模型 ,并给出了旋转流体对转子作用力的详细表达式。然后用该模型分析了部分充液刚性悬臂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两者在定性上符合较好。
关键词 转子 稳定性 旋转流体 流固耦合 充液转子 三维旋转流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法的轧辊瞬态温度场准三维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涛 王益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6,共3页
为了准确预报和控制轧辊瞬态热行为,对轧辊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轧辊的工作特点,采用基于扫描法的准三维建模方法,从局部二维温度场出发拓展出全局三维温度场。该方法可以准确全面刻画出轧辊温度场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对计算... 为了准确预报和控制轧辊瞬态热行为,对轧辊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轧辊的工作特点,采用基于扫描法的准三维建模方法,从局部二维温度场出发拓展出全局三维温度场。该方法可以准确全面刻画出轧辊温度场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为轧辊温度场研究提供了合理方案。应用该方法对1450轧机工作辊温度场进行仿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法 温度场 准三维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河道整治方案的准三维数值模拟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静 黑鹏飞 +3 位作者 张潆元 冯金朝 周刚 方红卫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4,共8页
大沽河口在河流长期水沙动力作用下,形成当前特有的河道形态。然而近年来大沽河口下游河道逐渐从河流主导型演变为潮汐主导型,河道形态已不再适应当前水沙动力条件。提出适用于当前水沙动力条件的新方案,并基于所建立的准三维河流动力模... 大沽河口在河流长期水沙动力作用下,形成当前特有的河道形态。然而近年来大沽河口下游河道逐渐从河流主导型演变为潮汐主导型,河道形态已不再适应当前水沙动力条件。提出适用于当前水沙动力条件的新方案,并基于所建立的准三维河流动力模型,进一步对河道整治所涉及的不同闸坝位置、堤防形态、橡胶坝宽度、码头断面形态进行模拟,得出最优的河道整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当河口水沙动力条件变化较大时,可以通过设计适应于新水沙动力条件的全新河道形态,利用准三维模型进行优化,解决河道长期淤积和防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 河道整治 准三维模型 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动力场准三维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宋志尧 薛鸿超 +1 位作者 严以新 茅丽华 《海洋工程》 CSCD 1998年第3期54-61,共8页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潮汐动力环境模拟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其特点是在成功实现二维全流模型计算的同时,求解流速差值(即流速与其垂线平均值之差)方程组,从而获得潮流速的垂直分布,并使两者结果相一致。在验证计算和应用于复杂海域...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潮汐动力环境模拟的准三维数学模型,其特点是在成功实现二维全流模型计算的同时,求解流速差值(即流速与其垂线平均值之差)方程组,从而获得潮流速的垂直分布,并使两者结果相一致。在验证计算和应用于复杂海域的研究计算中,数值结果不仅与分析解取得一致,而且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证明该模型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动力场 三维数学模型 二维全流模型 垂直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