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净输运趋势 被引量:146
1
作者 程鹏 高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4-615,共12页
根据对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 ,运用“粒度趋势分析”方法 ,分析探讨了北黄海西部 (渤海海峡区 )海底表层底质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 ,本区的细颗粒沉积物主要位于北黄海中部和山东半岛沿岸、大连湾附近 ,粗颗... 根据对北黄海西部海底沉积物的粒度测试 ,运用“粒度趋势分析”方法 ,分析探讨了北黄海西部 (渤海海峡区 )海底表层底质的粒度分布特征和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 ,本区的细颗粒沉积物主要位于北黄海中部和山东半岛沿岸、大连湾附近 ,粗颗粒沉积物则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以东和大连湾东南侧海区。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等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对应性。除庙岛群岛东侧的砂质沉积 ,分选较好之外 ,其它海区的沉积物总体特征是 ,粒径越粗 ,分选越差 ,偏态更正偏 ;而粒径越细 ,分选越好 ,偏态系数也较低。山东半岛北侧的沉积物具有向东和向东北的输运趋势 ,西部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向东南并转向东 ,北部沉积物的输运趋势向南 ,形成了向北黄海中部汇聚的趋势。本项研究还表明“粒度趋势分析”方法在大范围的陆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操作中 ,使用规则的正方形网格可以较全面判断、合成趋势矢量 ;进行高密度的采样有助于揭示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的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粒度趋势分析 沉积物 北黄海 净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底质特征与泥沙净输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秀丽 刘文涛 +2 位作者 林霖 尉建功 隋倩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154,共4页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146个表层样的粒度分析,表明该区有5种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体,呈斑块状分布,极细砂与粗粉砂是沉积物的主要粒级,普遍分选差。运用"粒径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埕岛海域表层沉积物净输...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146个表层样的粒度分析,表明该区有5种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为主体,呈斑块状分布,极细砂与粗粉砂是沉积物的主要粒级,普遍分选差。运用"粒径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埕岛海域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研究区的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大致以12 m水深为界,深水区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向岸,12 m以浅海域的沉积物具有离岸的净输运趋势,说明深水区沉积物受冬季风浪作用向岸运移作用显著,12 m以浅海域的沉积物受夏季风浪作用离岸运移作用显著,沉积物运移的季节变化已成为研究区海域沉积物净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海域 底质特征 净输运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岬间海岸地形剖面特征与泥沙净输运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施伟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9-14,共6页
对粤东后江岬间海岸1992和1993年7条重复地形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各剖面年净冲淤变化很小,剖面分别与Bodge和Lee平衡剖面模式符合良好,拟合的平衡剖面截止水深反映了在海区波候条件作用下泥沙运动的临界水深.此... 对粤东后江岬间海岸1992和1993年7条重复地形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各剖面年净冲淤变化很小,剖面分别与Bodge和Lee平衡剖面模式符合良好,拟合的平衡剖面截止水深反映了在海区波候条件作用下泥沙运动的临界水深.此外,根据底质净输运趋势模式对近岸区沉积物运动趋势作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岬间海岸 剖面地形 平衡剖面模式 沉积物净输运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致泥沙全沙净输运解析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储鏖 徐怡 +2 位作者 陈永平 郁夏琰 王彪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72,共12页
泥沙运动作为水流和底床相互作用的纽带,是河流、河口及海岸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潮波作用明显的河口、海岸地区,周期性的动力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具有往复和可逆的特征,因此研究这类水域的泥沙的净输运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基于泥沙输运... 泥沙运动作为水流和底床相互作用的纽带,是河流、河口及海岸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潮波作用明显的河口、海岸地区,周期性的动力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具有往复和可逆的特征,因此研究这类水域的泥沙的净输运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基于泥沙输运和流速呈指数关系假设,建立潮流环境下的泥沙全沙净输运的解析解公式,并对该公式的计算结果和数值计算以及数学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公式能较好地反应潮流环境下的泥沙净输运。由此,基于本公式采用潮流分潮调和常数可计算得到全沙净输运,并可以分析各分潮流及其相互作用与泥沙净输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受径流影响较大的半日潮河口,S2、MS4、M2三潮相互作用对全沙净输运的贡献显著高于通常的潮流不对称作用,即M2、M4的相互作用。此外,河口区域径流导致的余流对泥沙净输运的贡献不可忽略,特别是在洪季,大径流量条件下往往导致余流较大,其对泥沙净输运的贡献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净输运 全沙沙公式 潮流分潮 余流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