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净碳排放量测算与碳治理成本核算——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袁广达 蒋松泽 冯克玉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61,共9页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对碳源和碳汇的详细分析,运用IPCC清单法和生物量法分别测算区域内的碳排放量与生态系统固碳量。基于测算结果将区域内释碳量与固碳量进行对比分析,求得2010~2019年净碳排放量;引用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为二氧化碳单位治理成本,以此核算长三角地区的碳治理成本。将二氧化碳的治理成本量化有助于加速区域内的节能减排,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净碳排放量 治理成本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效应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阳 蔡宴朋 张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3-1314,共12页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 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净碳排放量时空演变特征和鉴别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发展低碳化绿色可持续战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市级尺度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生态承载指数表征其净碳排放程度。同时采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该区域的净碳排放和经济效应的脱钩指数进行探讨,结合迪氏指数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识别和分析净碳排放的脱钩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生产视角碳排放总量处于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1.75×10^(8)t增长到2020年的4.87×10^(8)t,增长率为178.29%。(2)2000-2020年,珠三角地区碳吸收量由1.84×10^(8)t增长到2.06×10^(8)t,增长率为11.9%。林地和耕地是城市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贡献者,其碳吸收量占总的碳吸收量的97%以上。(3)珠三角地区碳生态承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地区周边的肇庆、惠州和江门生态承载指数高,与之相反,佛山和东莞的生态承载指数低。(4)碳排放强度因素、能源消耗因素、效率因素和人口因素对净碳排放量和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有着显著的作用。提高生态服务和增加绿地管理有助于增强碳汇能力,进而促进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因此,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建议珠三角地区应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加强碳汇能力的提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减少对高碳排放行业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促进区域内低碳、绿色、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该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量 脱钩效应 脱钩指数 LMDI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屋顶绿化模块碳减排效益分析
3
作者 赵文冰 王正文 +2 位作者 李潇 刘笑嘉 王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屋顶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碳减排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IPCC指南、同化量法、全生命周期法,构建屋顶绿化模块的全寿命周期碳减排及碳汇计算模型,量化研究屋顶绿化模块的碳排放及碳汇量.结果表明:(1)屋顶绿化模块全... 屋顶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碳减排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IPCC指南、同化量法、全生命周期法,构建屋顶绿化模块的全寿命周期碳减排及碳汇计算模型,量化研究屋顶绿化模块的碳排放及碳汇量.结果表明:(1)屋顶绿化模块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依次为建造施工阶段>维护拆除阶段>材料生产阶段>材料运输段>运行使用阶段;(2)0.4 m基质厚度的屋顶绿化模块净碳汇量最高(-75.62 kg·m^(-2)),其次是0.3 m(-90.76 kg·m^(-2))、0.2 m(-101.50 kg·m^(-2))、0.1 m(-106.34 kg·m^(-2));(3)在屋顶绿化模块全寿命周期内,碳汇量均大于碳排放量;(4)植物固碳是屋顶绿化模块碳汇的主要途径,通过选择具有高碳汇植物的植物搭配较厚土壤基质厚度的屋顶绿化模块可以有效增加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寿命周期 屋顶绿化模块 减排 净碳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娟 刘毅华 吴大放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6-189,共4页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 以广州市为对象,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碳源/碳汇的研究框架,测算了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深入剖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结果表明,1996—2008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的净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大,另外,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应为0.03614×104t/hm2。GM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净碳排放量明显增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增汇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净碳排放量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呼吸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国霞 朱娉婷 +2 位作者 张淇 黄敏 李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9,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区土壤表层主要的覆盖者,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在调节旱区碳循环的气候敏感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候变暖对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及其呼吸作用的研究结论尚有分歧。为了更加准确预测未来干旱地区的碳收支,本文归...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区土壤表层主要的覆盖者,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在调节旱区碳循环的气候敏感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气候变暖对生物结皮微生物群落及其呼吸作用的研究结论尚有分歧。为了更加准确预测未来干旱地区的碳收支,本文归纳了模拟气候变暖的增温试验中不同试验周期、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碳排放规律,并结合微生物丰度和有机碳的变化分析了引起碳排放差异的内在原因。短期增温(低于2 a)导致生物结皮中苔藓或地衣丰度显著性降低,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排放量是否同步增加取决于土壤含水量。长期增温(大于5 a)降低了微生物对温度和湿度的敏感性,微生物丰度和组成趋于稳定,从而使有机碳含量和净碳排放量保持相对稳定。已有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结皮碳排放规律和原因,但微生物参与的内在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因此,今后需重点探究结皮微生物碳代谢对增温的响应机制,为评估干旱区碳平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增温 微生物群落组成 有机 净碳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