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氮耦合下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忠学
薛里
+3 位作者
李铁成
齐智娟
王忠波
周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0-338,共9页
为探寻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于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稻作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水平(N1,99 kg/hm~2)、减氮20%水平(N2,88 kg/hm~2)...
为探寻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于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稻作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水平(N1,99 kg/hm~2)、减氮20%水平(N2,88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水稻各器官干物质量、碳含量、稻田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和CH_(4)排放通量及两者排放总量的影响,并采用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评价体系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各处理水稻穗固碳量与根固碳量分别占其总固碳量的26.61%~40.92%、24.63%~31.95%。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相较于常规灌溉能提高水稻各器官碳含量、干物质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均在分蘖期与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各处理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变化,在分蘖期出现峰值。相同灌溉模式下,除返青期外,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降低了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及排放总量,但提高了CH_(4)排放通量及排放总量。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水稻净初级生产力为4245.82~6958.19 kg/hm~2,穗净初级生产力最高、凋落物净初级生产力最低,分别占其水稻净初级生产力的42.88%~51.82%、3.19%~3.90%。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各处理水稻净初级生产力均大于常规灌溉模式,其中CN、CN1、CN2各处理净初级生产力较FN、FN1、FN2各处理分别增加11.17%、31.92%、2.98%。此外,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NECB均为正值,表示该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为净碳“汇”,其中CN1处理净碳收支(1082.8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这说明稻作控制灌溉模式下减氮10%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稻田
水氮耦合
净生态系统碳收支
净
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萍共生模式下闽北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分析
2
作者
郑慧芬
李振武
+2 位作者
邓素芳
陈志彤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土壤碳固存可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然而,尚不清楚短期内稻萍共生对水稻土壤碳固存的影响。为探寻稻萍共生模式对南方稻田土壤碳固存的影响,在闽北进行了田间试验,...
土壤碳固存可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然而,尚不清楚短期内稻萍共生对水稻土壤碳固存的影响。为探寻稻萍共生模式对南方稻田土壤碳固存的影响,在闽北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学施肥处理(F)以及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FA),测定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总固碳量、土壤异氧呼吸CO_(2)排放量和CH4排放量,并计算稻田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速率。结果表明:稻萍共生能显著提高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水稻总固碳量以及土壤异氧呼吸CO_(2)排放总量(P<0.05),但FA与F间的CH4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生态系统净碳收支范围为2751.04~4900.61 kg·hm^(-2),表明所有处理都是净碳汇。而且,FA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和土壤有机碳的固存速率(P<0.05)。研究显示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是提高中国东南部稻田SOC固存的有效管理方法,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萍共生
净
初级生产力
CH_(4)排放量
生态系统
净
碳
收支
碳
固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氮耦合下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忠学
薛里
李铁成
齐智娟
王忠波
周欣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0-33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300303)。
文摘
为探寻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于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稻作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水平(N1,99 kg/hm~2)、减氮20%水平(N2,88 kg/hm~2)3种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水稻各器官干物质量、碳含量、稻田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和CH_(4)排放通量及两者排放总量的影响,并采用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评价体系对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各处理水稻穗固碳量与根固碳量分别占其总固碳量的26.61%~40.92%、24.63%~31.95%。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相较于常规灌溉能提高水稻各器官碳含量、干物质量。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均在分蘖期与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各处理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变化,在分蘖期出现峰值。相同灌溉模式下,除返青期外,各处理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降低了土壤呼吸CO_(2)排放通量及排放总量,但提高了CH_(4)排放通量及排放总量。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水稻净初级生产力为4245.82~6958.19 kg/hm~2,穗净初级生产力最高、凋落物净初级生产力最低,分别占其水稻净初级生产力的42.88%~51.82%、3.19%~3.90%。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各处理水稻净初级生产力均大于常规灌溉模式,其中CN、CN1、CN2各处理净初级生产力较FN、FN1、FN2各处理分别增加11.17%、31.92%、2.98%。此外,不同水氮耦合方式下NECB均为正值,表示该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为净碳“汇”,其中CN1处理净碳收支(1082.8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这说明稻作控制灌溉模式下减氮10%处理的稻田生态系统碳“汇”强度最大。
关键词
黑土区稻田
水氮耦合
净生态系统碳收支
净
初级生产力
Keywords
paddy fields in black soil area
water and nitrogen coupling
net ecosystem carbon budge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分类号
S511.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6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萍共生模式下闽北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分析
2
作者
郑慧芬
李振武
邓素芳
陈志彤
应朝阳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国家红萍种质资源圃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基金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CARS-22)
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0)
+1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省属公益类项目(2021R1021001)
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南方绿肥分库(NCGRC-2024-59)。
文摘
土壤碳固存可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然而,尚不清楚短期内稻萍共生对水稻土壤碳固存的影响。为探寻稻萍共生模式对南方稻田土壤碳固存的影响,在闽北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常规化学施肥处理(F)以及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FA),测定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总固碳量、土壤异氧呼吸CO_(2)排放量和CH4排放量,并计算稻田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速率。结果表明:稻萍共生能显著提高水稻净初级生产力、水稻总固碳量以及土壤异氧呼吸CO_(2)排放总量(P<0.05),但FA与F间的CH4排放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生态系统净碳收支范围为2751.04~4900.61 kg·hm^(-2),表明所有处理都是净碳汇。而且,FA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和土壤有机碳的固存速率(P<0.05)。研究显示常规化学施肥联合稻萍共生处理是提高中国东南部稻田SOC固存的有效管理方法,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
稻萍共生
净
初级生产力
CH_(4)排放量
生态系统
净
碳
收支
碳
固存速率
Keywords
Integrated rice-Azolla imbricata cropping
Net primary production
CH_(4) emissions
Net ecosystem carbon budget
SOC sequestration rat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氮耦合下黑土区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分析
张忠学
薛里
李铁成
齐智娟
王忠波
周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稻萍共生模式下闽北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分析
郑慧芬
李振武
邓素芳
陈志彤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