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消毒剂对蛋鸭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琳琳 蒋春青 +6 位作者 顾天天 冯伟峰 吴鲲鹏 曾涛 卢立志 易丹 赖玉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探讨不同消毒剂(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中大规模蛋鸭场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检测消毒0 h(对照组)2 h、8 h、26 h和32 h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大肠杆菌数量、细菌总数、氨氮(NH3-N)含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 为探讨不同消毒剂(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对中大规模蛋鸭场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检测消毒0 h(对照组)2 h、8 h、26 h和32 h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大肠杆菌数量、细菌总数、氨氮(NH3-N)含量、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 h)相比,聚维酮碘消毒2~32 h后,COD含量、细菌总数和pH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消毒32 h后氨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用二氧化氯消毒2~32 h后,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和pH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氨氮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相较于聚维酮碘,用二氧化氯消毒2~32 h后,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消毒8 h后,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与聚维酮碘相比,使用二氧化氯净化污水可明显降低饲养成本。研究表明,根据蛋鸭场的养殖成本和养殖生产中关键指标(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量)评判,二氧化氯是更优的消毒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鸭场污水 消毒剂 污染物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挺水植物菰生理性状、基质酶活性及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郭凤倩 赵兴杰 +3 位作者 刘云根 杨思林 徐超 文明发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0-598,共9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分别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和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VFCW系统),通过测定湿地系统进出水理化指标、挺水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生理指标及基质酶活性,探究磁场对人工湿地净化...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分别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和磁场强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M-VFCW系统),通过测定湿地系统进出水理化指标、挺水植物菰(Zizania latifolia)生理指标及基质酶活性,探究磁场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植物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磁场能提高人工湿地对总磷(TP)、铵氮(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0.70%、91.16%、59.48%,且对NH_(4)^(+)-N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提升了46.89%。②磁场的施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相较于VFCW系统,M-VFCW系统菰的净光合速率(Pn)、株高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35%、8.55%、9.92%,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③M-VFCW系统上层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VFCW系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TP、NH_(4)^(+)-N及COD去除率均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表明这两种酶在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物的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显示,适度的磁场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基质酶活性,从而提升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可为磁场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磁场强化 净化效果 挺水植物 基质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组合景观墙对高校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3
作者 罗阳 严博 +2 位作者 丁娜 毛竣 俞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为阐明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植物景观墙净化高校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菖蒲(Acorus calamus L.)5种不... 为阐明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植物景观墙净化高校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菖蒲(Acorus calamus L.)5种不同生态型的水生植物选取3种进行组合,比较不同植物组合景观墙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经过78 d的试验,绿狐尾藻+菖蒲+梭鱼草组合表现出相对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总磷、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1%、76.8%、71.6%、85.7%和76.2%,可为水生植物在景观墙中的配置与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植物景观墙 水生植物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宁县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净化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彩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16-17,24,共3页
为了了解周宁县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并为该病有效预防、控制和净化提供数据支撑,对周宁规模猪场进行近3年的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病毒野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大力推动净化工作,推动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对已通过净化... 为了了解周宁县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并为该病有效预防、控制和净化提供数据支撑,对周宁规模猪场进行近3年的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和病毒野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大力推动净化工作,推动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开展猪伪狂犬病净化,对已通过净化验收的规模猪场进行净化效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调查 净化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环境治理一体化处理设备净化效果评估与分析
5
作者 刘书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基于派河干支流小流域治理工程-斑鸠堰河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通过系统分析监测数据,深入评估与研究项目中一体化处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效能与适用条件。以杨林路、燕子河路和柏堰湖调蓄塘初期雨水一体化处理... 基于派河干支流小流域治理工程-斑鸠堰河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通过系统分析监测数据,深入评估与研究项目中一体化处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处理效能与适用条件。以杨林路、燕子河路和柏堰湖调蓄塘初期雨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设备进出水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溶解氧(DO)浓度,分析设备对于项目来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杨林路设备COD_(Cr)净化效果最优,进水平均浓度为40.90 mg/L,出水平均浓度为14.51 mg/L,平均去除效率为60.85%。燕子河路设备NH_(3)-N净化效果最优,进水平均浓度为5.41 mg/L,出水平均浓度为0.26 mg/L,平均去除效率为92.17%。燕子河路设备TP净化效果最优,设备进水平均浓度为0.75 mg/L,出水平均浓度为0.19 mg/L,平均去除效率为72.22%。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柏堰湖流域三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染物去除效能,揭示了工艺机制与进水特征的适配性对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通过本研究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小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能,为类似工程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处理设备 净化效果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佳儿 崔远来 +3 位作者 张博超 廖斌 贺天忠 郭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81,共10页
为探究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采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基于构建的模型设置3因素6水平... 为探究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对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采用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建立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基于构建的模型设置3因素6水平的全因子模拟试验,通过分析216组试验结果研究湿地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7个评价指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长宽比、水深和水力负荷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水力性能和净化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构建的参数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说明水力效率、有效容积率和莫里尔离散指数与长宽比呈指数相关,总氮浓度去除率与水深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的建模决定系数均大于0.9,经试验数据验证的相对误差在20%以下,说明模型是可靠的。研究可为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力性能 净化效果 EF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成钰 陈永成 +4 位作者 于鹏 张成硕 马晶晶 王凯 李红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方法]通过构建空心菜-生物膜组合生态浮床,与对照组和空心菜浮床组比较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生态浮床的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及去除贡献率,探讨生...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机理。[方法]通过构建空心菜-生物膜组合生态浮床,与对照组和空心菜浮床组比较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不同生态浮床的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及去除贡献率,探讨生态浮床的氮磷去除机制。[结果]与空心菜浮床相比,组合生态浮床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TN、TP、NH_(4)^(+)-N、NO_(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35%、70.05%、83.17%、85.83%,较空心菜浮床提高了13.92%~21.08%;在氮磷去除过程中植物根系充当“载体”,富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根系生物膜,而组合生态浮床根系生物膜的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大于空心菜浮床(P<0.05),表明载体生物膜对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富集和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空心菜浮床和组合生态浮床中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均有限,氮去除贡献率分别为25.56%、20.24%,磷去除贡献率分别为5.99%、4.18%,表明植物吸收作用不是浮床系统氮磷去除的主体。[结论]生态浮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转化作用,组合生态浮床的微生物生物量较大,可有效提高水质净化效果和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生物膜 水体氮磷 净化效果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对养猪废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昱 时红 +3 位作者 才硕 姜成名 万绍媛 程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养猪废水的人工湿地优势物种。[方法]选取鸢尾、美人蕉、水芹、梭鱼草4种水生植物,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装置,监测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浓度的影响,分析4种... [目的]筛选适用于养猪废水的人工湿地优势物种。[方法]选取鸢尾、美人蕉、水芹、梭鱼草4种水生植物,通过垂直流人工湿地装置,监测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浓度的影响,分析4种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迟,人工湿地中废水中COD、TN、TP和NH_(4)^(+)-N的浓度逐渐下降,净化效果越好。当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鸢尾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61.80%和68.35%;梭鱼草对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0.92%和81.53%。[结论]人工湿地对养猪废水净化效果以种植鸢尾和梭鱼草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养猪废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湿地的农村污水净化效果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跳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1期153-155,共3页
该文旨在评估人工湿地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潜力。该文通过对某典型农村的实地调研,构建了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污水净化前后的主要水质参数,进而评估了净化效率。建设人工湿地系统能够... 该文旨在评估人工湿地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潜力。该文通过对某典型农村的实地调研,构建了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污水净化前后的主要水质参数,进而评估了净化效率。建设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农村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农村地区提供一种可行且经济的污水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村污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塘湿地净化效果与植被分布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杨蕾霖 黄中情 +4 位作者 熊雨院 字建婷 那近霞 李炜 刘德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4,共8页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 该研究以洱海流域263座库塘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库塘湿地对氮、磷和有机质的净化效果,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对库塘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尾水、污水尾水和河流异位净化型库塘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率高于COD,且3种功能类型库塘湿地对TN、TP和COD的净化效果表现为旱季高于雨季。库塘湿地植被种类单一,挺水植被是主要植被,超70%的库塘湿地挺水植被覆盖度范围为25%~75%,入侵植被分布广泛,总覆盖度超11%。物种数和覆盖度均与净化效果正相关,且物种数和覆盖度对TP的影响大于TN,覆盖度对TN、TP去除率的影响大于物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库塘湿地 净化效果 植被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与净化效果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2
11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2 位作者 周巧红 成水平 付贵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2-285,共4页
利用平皿计数法和其他传统方法,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不相同;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流池发挥了主要作用... 利用平皿计数法和其他传统方法,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也不相同;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下行流池发挥了主要作用;构建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水中的KN以及CODCr的去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活动是它们去除的主要途径;构建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与TSS以及TP的去除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TSS和TP的去除有其他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构建湿地处理污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基质 微生物 净化效果 相关分析 生态工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状况与净化效果相关分析 被引量:91
12
作者 付融冰 杨海真 +1 位作者 顾国维 张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9,共6页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以及无植物潜流水平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差异不显著,有植物和无植物湿地的差别不明显;湿地基质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数量各不相同,一般上层多于下层;...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以及无植物潜流水平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差异不显著,有植物和无植物湿地的差别不明显;湿地基质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数量各不相同,一般上层多于下层;在湿地运行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湿地基质中会逐渐形成数量和活性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分析了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与BOD5及TN的去除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去除它们的重要途径;基质微生物数量与TP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明显。测定了湿地基质硝化速率,其硝化能力与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水平湿地 基质微生物 净化效果 相关性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38
13
作者 吴振斌 梁威 +4 位作者 邱东茹 周巧红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2-1017,共6页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 构建湿地是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处理污水的生态工程 ,由于其具有建造、运行和日常管理费用低廉 ,处理效果稳定 ,且适用面广 ,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与揭示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中的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 :1不同类型湿地基质酶活性不同 ,甚至不同月份的酶活性也不相同。2不同深度基质中的酶活性是不相同的。 3基质磷酸酶的活性与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对污水中总磷 ( TP)、无机磷 ( IP)以及化学需氧量 ( CODCr)的去除率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 4脲酶的活性与凯氏氮 ( KN)的去除率相关性极显著。这些为利用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净化效果和挑选合适湿地植物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基质酶活性 污水净化 磷酸酶 脲酶 净化效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4
14
作者 梁威 吴振斌 +1 位作者 詹发萃 邓家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2-317,共6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受环境影响较大,研究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净化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季节的芦苇(Phragmite saus-tralis)、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和香蒲(Typha latifolia)等湿地系统植物根区、无植物对照基质微生物分布状况以及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种植不同植物的湿地系统根区微生物数量不同,其湿地净化效果也不同;(2)季节变化显示湿地系统秋季的细菌总数量比夏季高;但对照系统夏季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秋季;(3)湿地系统总磷(TP)的去除率夏季高于秋季;(4)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植物根区的细菌总数与BOD5的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根区微生物数量与TP、CODCr和凯氏氮(KN)的去除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湿地系统 净化效果 去除率 凯氏氮 COD 污水处理系统 秋季 夏季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雯 崔理华 +3 位作者 朱夕珍 罗莉 黄婉娟 钟德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4-606,共3页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流 垂直流 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复合系统 化粪池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配置人工湿地冬季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16
作者 蒋永荣 莫德清 +3 位作者 段钧元 田茂龙 张连海 陈琴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25-28,共4页
以某三级串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研究了5种华南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净化冬季生活污水的影响,为华南地区人工湿地合理优化配置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对COD、BOD5、TP和大肠... 以某三级串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研究了5种华南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净化冬季生活污水的影响,为华南地区人工湿地合理优化配置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对COD、BOD5、TP和大肠菌群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在实验条件下,COD和BOD5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一级湿地单元,TP和TN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三级湿地单元。三级串联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佳的植物搭配是:第一级栽种水生美人蕉,第二级栽种再力花,第三级栽种菖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配置 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型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31
17
作者 雒维国 王世和 +1 位作者 黄娟 鄢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32-35,共4页
冬季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和提高湿地内的温度,改善湿地净化效果;比较了种植不同植物湿地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率.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湿地运行方式,可增高湿地系统温度和提高溶氧(DO)水平,从而提高COD、TN... 冬季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采取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和提高湿地内的温度,改善湿地净化效果;比较了种植不同植物湿地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污染物去除率.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湿地运行方式,可增高湿地系统温度和提高溶氧(DO)水平,从而提高COD、TN和TP的去除率;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d时,湿地出水的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2.5%和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温度 水力停留时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丰 张勇 +3 位作者 黄民生 吴小慧 张一璠 何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4,共8页
以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sibirica)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 以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sibirica)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污染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生命力,试验结束时,其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增长率表现为睡莲>香菇草>西伯利亚鸢尾;3种植物对水体中CODCr、NH4+-N、TN和TP均有明显去除效果,香菇草、睡莲、西伯利亚鸢尾对水体中的TN去除率分别为90.0%、85.7%和81.2%,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68.6%、57.0%和62.8%;3种植物浮床去除率显著大于对照浮床(P<0.05).试验表明,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均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和一定的景观价值,可作为城市景观污染水体治理的优良物种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污染水体 浮床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带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研究及其与草皮生物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建强 黄沈发 +1 位作者 吴健 熊丽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1-765,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和5种土著草皮构建草皮缓冲带,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降雨特征,进行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和草皮生物量监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百慕大实验带SS平均截留...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和5种土著草皮构建草皮缓冲带,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降雨特征,进行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和草皮生物量监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百慕大实验带SS平均截留率最高,达到74%;白花三叶草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8%和25%;黑麦草受高温的影响,污染物净化效果最差.5种草皮中,百慕大和白花三叶草生物量最大,栽种当年9月份,两者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鲜重分别为6.14kg/m2和6.49kg/m2;百慕大生长速度最快,9月份生物量几乎达到5月份的6倍;草皮生物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量与径流SS去除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净化效果 草皮 生物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基质中微生物空间分布与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21
20
作者 潘晶 张阳 +1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海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660,共5页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稳定运行的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深度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其与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位置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不同;不同月份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COD、TN、NH...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稳定运行的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深度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其与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位置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不同;不同月份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COD、TN、NH4+-N去除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其主要去除途径;但基质微生物数量与TP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TP去除与微生物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微生物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