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机质对三峡库区水体中土壤胶体颗粒凝聚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丁武泉
何家洪
+4 位作者
刘新敏
胡斐南
田锐
李航
朱华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6-171,共6页
采用联合测定法和光散射技术分别研究了有机质对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性质和水体中胶体颗粒凝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质能显著改变土壤表面电荷性质,使得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数量降低6.8%,比表面积增加12.3%,使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减小,...
采用联合测定法和光散射技术分别研究了有机质对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性质和水体中胶体颗粒凝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质能显著改变土壤表面电荷性质,使得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数量降低6.8%,比表面积增加12.3%,使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减小,表面电位降低;进一步理论计算表明添加有机质降低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得净引力增大,胶体颗粒更易发生凝聚。通过动态光散射分析水体中土壤胶体颗粒的凝聚特征,发现有机质去除前后的临界聚沉浓度(CCC)分别为91.6 mmol/L和139.3mmol/L,去除有机质土壤显著大于未去除有机质的土壤,相应浓度下的临界电位值计算结果均为-150mV左右,与颗粒间出现净引力的临界浓度值基本一致。有机质对水体中胶体颗粒凝聚特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表面性质使得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有机质
净作用力
稳定性
临界聚沉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质对三峡库区水体中土壤胶体颗粒凝聚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丁武泉
何家洪
刘新敏
胡斐南
田锐
李航
朱华玲
机构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土壤多尺度界面过程与调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6-17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223
41501240)
+3 种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4jcyjA80031
cstc2015jcyjA80015)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501115)
重庆市大学生创新性训练计划项目(201410642005)
文摘
采用联合测定法和光散射技术分别研究了有机质对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性质和水体中胶体颗粒凝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质能显著改变土壤表面电荷性质,使得土壤颗粒表面电荷数量降低6.8%,比表面积增加12.3%,使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减小,表面电位降低;进一步理论计算表明添加有机质降低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使得净引力增大,胶体颗粒更易发生凝聚。通过动态光散射分析水体中土壤胶体颗粒的凝聚特征,发现有机质去除前后的临界聚沉浓度(CCC)分别为91.6 mmol/L和139.3mmol/L,去除有机质土壤显著大于未去除有机质的土壤,相应浓度下的临界电位值计算结果均为-150mV左右,与颗粒间出现净引力的临界浓度值基本一致。有机质对水体中胶体颗粒凝聚特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颗粒表面性质使得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而引起。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有机质
净作用力
稳定性
临界聚沉浓度
Keywords
Three Gorge Reservoir Region
organic matter
net pressure
stability
the critical coagulation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X153.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机质对三峡库区水体中土壤胶体颗粒凝聚影响机制研究
丁武泉
何家洪
刘新敏
胡斐南
田锐
李航
朱华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