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基水泥土三轴压缩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
1
作者 殷溥隆 李艳 +5 位作者 田勇 翟越 李乐 何峻宇 贾宇 程禹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0-67,共8页
黄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黄土基水泥土是我国绿色施工与减碳目标下固废资源化的新型水泥土。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黄土基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劣化规律,针对不同冻融循条件下的黄土基水泥土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围压的影... 黄土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黄土基水泥土是我国绿色施工与减碳目标下固废资源化的新型水泥土。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黄土基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劣化规律,针对不同冻融循条件下的黄土基水泥土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和围压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核磁共振技术,揭示黄土基水泥土的强度形成机制及冻融损伤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统计损伤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综合考虑冻融循环作用及围压效应的黄土基水泥土三轴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基水泥土三轴压缩破坏模式分为“Y”型剪切破坏、类“X”共轭型压-剪切带破坏和“H”型剪切-劈裂带破坏三种类型,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破坏性质由脆性逐渐向延性转变。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基水泥土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劣化粘聚力降低剪切强度。冻融损伤的本质在于内部水相变作用产生的冻胀力使C-S-H凝胶的胶结力减弱,试样内部介孔和大孔数量不断增加,孔隙相互连通、扩大直至贯穿。构建的黄土基水泥土三轴损伤本构模型综合考虑了冻融循环作用和围压效应,表达式简单、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较好地推求冻融环境下黄土基水泥土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并能准确地描述峰后应变软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基水泥土 冻融循环作用 围压 力学特性 本构模型 统计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粉砂质硫酸盐渍土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江建兵 杨晓松 +3 位作者 肖旻 马兵 张占武 杨保存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目的】为探究南疆地区粉砂质硫酸盐渍土的变形特性,【方法】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对粉砂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土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粉砂质硫酸盐渍土硫酸钠含量为0和1.0%时变形以融沉为主,5次循环后变形... 【目的】为探究南疆地区粉砂质硫酸盐渍土的变形特性,【方法】在封闭系统条件下对粉砂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土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粉砂质硫酸盐渍土硫酸钠含量为0和1.0%时变形以融沉为主,5次循环后变形量分别为-1.30 mm、-1.02 mm;硫酸钠含量为2.0%、5.0%、8.0%时变形表现为盐胀-冻胀变形,5次循环后变形量分别为2.46 mm、8.53 mm、3.43 mm。【结论】结果表明:粉砂质硫酸盐渍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温度和硫酸钠含量是影响土体发生冻融变形的主要因素。在低温区间土体的变形随温度的降低表现为盐胀-冻胀,在升温过程中土体先后出现冰融和盐溶变形;土体的最终变形量与硫酸钠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后减,当硫酸钠含量为5.0%时,土体的盐-冻胀率达到最大为2.5%。运用扫描电镜可发现粉砂质硫酸盐渍土经冻融循环后在自重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内部盐分重结晶是抑制沉降甚至造成土体膨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硫酸盐渍土 冻融循环作用 盐-冻胀变形 微观结构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蒙库铁矿边坡岩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罗学东 黄成林 +1 位作者 肜增湘 吕乔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5-159,共5页
通过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对蒙库铁矿边坡4种典型的岩石样本——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层理状变粒岩与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外观特征、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冻融系数与冻融风化系数的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对蒙库铁矿边坡4种典型的岩石样本——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层理状变粒岩与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外观特征、质量损失率、强度损失率、冻融系数与冻融风化系数的变化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身强度较高且呈致密状的变粒岩和角闪变粒岩物理力学特性劣化不明显;层理状变粒岩和角闪片麻岩则变化显著,考虑到矿山开采爆破振动影响,将加剧这两种岩质所组成的边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破坏,必须在设计与施工时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矿山边坡 岩块 物理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师华强 倪万魁 +1 位作者 刘魁 刘海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8,共4页
黄土不同循环次数冻融试验研究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改变了土的粒径分布,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中细颗粒不断增加,土体孔隙比变大,从而使得土体密度变小,但减少的量很小;冻融循环作用使土的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减小。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黄土 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混凝土遭受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时旭东 汪文强 +1 位作者 钱磊 李俊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2,共6页
通过不同含水率混凝土的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混凝土含水率对其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其含水率的增大,上... 通过不同含水率混凝土的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混凝土含水率对其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存在明显差异。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其含水率的增大,上下限温度时均逐渐提高。但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上限温度时总是呈减小态势,而下限温度时则与之完全不同、且与混凝土含水率密切相关。其超低温相对抗压强度增量随混凝土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与未经历冻融循环作用时相同但相比均较大。依据试验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给出的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增量拟合公式可用于液化天然气储罐类的超低温混凝土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低温 冻融循环作用 含水率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经历常温及-30~-12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时旭东 李俊林 +2 位作者 汪文强 钱磊 马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通过混凝土经历两种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工况的试验,探究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受压变形性能。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上限温度时,因冻融损伤的累积效应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分别呈下降和... 通过混凝土经历两种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工况的试验,探究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受压变形性能。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上限温度时,因冻融损伤的累积效应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分别呈下降和增大的变化趋势;而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限温度时,因混凝土孔隙水结冰作用明显、产生的影响对冲了冻融损伤的累积效应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保持不变或略有增长、峰值应变变小。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导致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损失与其降温引起的峰值应变增长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而超低温冻融循环的上限温度是否回到常温对混凝土受压变形性能的影响则不大。这些可为可靠地设计LNG类储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低温 冻融循环作用 上下限温度 弹性模量 峰值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尾矿砂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二军 梁冰 +2 位作者 王彪 吕志强 金佳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后尾矿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使用高低温试验箱和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仪对处于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尾矿砂进行不排水不固结试验,揭示了尾矿砂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为探究冻融循环后尾矿物理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使用高低温试验箱和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仪对处于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尾矿砂进行不排水不固结试验,揭示了尾矿砂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变形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条件下,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尾矿砂黏聚力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围压100 k Pa和200 k Pa时变形模量逐渐减小,围压300 k Pa时变形模量呈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随尾矿砂含水率增加,其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内摩擦角不断减小;不同围压条件下变形模量在总体上均呈现出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围压200 k Pa时变形模量总的衰减量最大,100k Pa次之,300 k Pa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尾矿砂 冻融循环作用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变形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峰值应变软化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时旭东 李亚强 +2 位作者 钱磊 李俊林 汪文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混凝土经历10^-40、10^-80、10^-160℃等3种典型的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不同的温度区间和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对混凝土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不同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上下限温度时的混凝土峰值应变变化... 通过混凝土经历10^-40、10^-80、10^-160℃等3种典型的超低温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不同的温度区间和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对混凝土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不同温度区间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上下限温度时的混凝土峰值应变变化趋势不同。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不断地增加,下限温度较低温度区间的混凝土峰值应变将不再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各温度区间混凝土下限温度时的混凝土峰值应变因混凝土内孔隙水结冰均比其上限温度时大;不同温度区间的混凝土相对峰值应变差以及上下限温度时单次冻融软化指标和累积冻融软化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变化规律较为复杂。由试验结果拟合出混凝土相对峰值应变与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温度区间和次数间的关系式。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LNG储罐类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低温 冻融循环作用 温度区间 峰值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遭受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弹性模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时旭东 田佳伦 汪文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1,61,共7页
通过设计强度等级C40、C50及C60混凝土的低温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选取的低温冻融循环作用温度区间为15℃—-120℃和15℃—-190℃,冻融次数分别取0次、16次和30次。结果表明,各强度等级混凝土... 通过设计强度等级C40、C50及C60混凝土的低温冻融循环作用试验,探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选取的低温冻融循环作用温度区间为15℃—-120℃和15℃—-190℃,冻融次数分别取0次、16次和30次。结果表明,各强度等级混凝土经历不同温度区间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上限温度时的相对弹性模量均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而减小,而下限温度时则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不仅不降低还略有增大。无论是作用的温度区间和冻融次数不同还是上下限温度时加载,其相对弹性模量均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各强度等级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常规冻融试验结果,较少的冻融循环作用次数便使其产生严重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冻融循环作用 混凝土 强度等级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时旭东 田佳伦 汪文强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2,74,共9页
通过试验探讨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40、C50及C60混凝土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峰值应变、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和热变形等变形性能。其作用的超低温温度区间为15—-120℃和15—-190℃,冻融次数分别取0次、16次和30次。结果表明,不同强... 通过试验探讨设计强度等级分别为C40、C50及C60混凝土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峰值应变、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和热变形等变形性能。其作用的超低温温度区间为15—-120℃和15—-190℃,冻融次数分别取0次、16次和30次。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相对受压峰值应变上限温度时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变化不大,下限温度时则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基本上呈现不断地减小趋势。而相对受压应力应变曲线上下限温度时相近、均呈现出先内凹后外凸的性态,且随强度等级的提高这种性态更为明显;经历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的热变形较为复杂,但其热膨胀系数随冻融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逐渐地增大后近于恒定的变化趋势。所获得的试验结果及其相应的拟合公式可为超低温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强度等级 超低温 冻融循环作用 变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水老化的微观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勤玲 黄志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0-926,共7页
模拟杭州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微冻融的气候特点,在综合考虑循环次数、热、氧及水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室内干湿冻融循环试验,采用薄膜烘箱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短期老化,借助红外光谱(FTIR)与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干湿冻融循环... 模拟杭州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微冻融的气候特点,在综合考虑循环次数、热、氧及水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室内干湿冻融循环试验,采用薄膜烘箱对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短期老化,借助红外光谱(FTIR)与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沥青特征官能团和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探究沥青水老化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在热(60℃)氧化条件较为温和的情况下,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中羰基的特征峰在FTIR图谱中变化较小,以至观测不到;亚砜基指数明显增大,丁二烯指数明显减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散度及大分子区(LMS)含量均逐渐增大.推荐采用亚砜基指数和LMS含量来定量表征沥青在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水老化程度.FTIR与GPC试验均表明,在水环境中,干湿冻融循环作用将加剧沥青材料的老化;SBS改性沥青的抗水老化性能优于基质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水老化 干湿冻融循环作用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石建文 宋战平 +2 位作者 崔国静 程昀 严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寒区冻害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及微观冻融机理,对棱柱体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冻融循环及SEM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导致素混凝土裂隙贯通且结构呈松散状,抗冻能力偏... 寒区冻害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及微观冻融机理,对棱柱体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冻融循环及SEM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导致素混凝土裂隙贯通且结构呈松散状,抗冻能力偏差.掺入钢纤维起到增强阻裂作用,抗冻能力明显提高.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与冻融循环次数呈线性-指数函数增长.冻融效应对动弹模量的变化率具有劣化作用,动弹模量损失率呈线性衰减.劈拉强度随钢纤维体积率提高呈先增大后衰减变化,钢纤维体积率为2.00%的混凝土的强化作用明显低于0.50%~1.50%,钢纤维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随着冻融次数增大,素混凝土表层剥落显著,钢纤维混凝土未出现结构疏松现象.钢纤维限制了裂隙贯通,具有明显的增强阻裂作用.研究成果可为钢纤维煤矸石混凝土在寒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钢纤维 煤矸石混凝土 抗冻性能 微观冻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损伤特性与细观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魏志学 高盛远 高玉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14393-14400,共8页
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规律,基于劈裂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贯入剪切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影响,以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 为了揭示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损伤规律,基于劈裂强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贯入剪切试验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劣化影响,以工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平台,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级配、空隙直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显著降低了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总体上,泡沫沥青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有更好的抗损害性能。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和最大空隙直径增大,大空隙数目增加,小空隙比例和空隙数目减小,随着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贯入剪切强度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减小。可见冻融循环作用下,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内部微空隙数目减少、平均空隙直径增大是其力学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冻融循环作用 泡沫沥青冷再生 乳化沥青冷再生 损伤特性 细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岩桥变形破裂及能量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保瑞 朱辉 +2 位作者 刘享华 徐继刘 付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为研究寒区锁固型岩质边坡的破坏机制,对岩桥试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以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为观测手段获得加载过程中的全局应变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岩桥变形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引入能量特征指标,探究冻融岩桥加载过程... 为研究寒区锁固型岩质边坡的破坏机制,对岩桥试件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以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为观测手段获得加载过程中的全局应变场,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岩桥变形破裂演化特征的影响。引入能量特征指标,探究冻融岩桥加载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和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劣化;冻融循环作用未改变最终破坏模式,均表现为剪切裂纹贯穿中部岩桥造成的失稳破坏。冻融循环作用促进应变集中带的出现和扩展,加剧裂隙周边的应变集中程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储能极限和应变能峰后转化率逐渐降低,说明冻融循环作用减缓能量耗散和释放;试件最终破坏与能量转化密切相关,储能极限和应变能峰后转化率越大,试件脆性破坏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岩桥 力学参数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红黏土力学特性与微观机理研究
15
作者 彭成 胡泽源 +3 位作者 王东星 刘宵凌 莫彪 傅中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38-3746,共9页
为研究酸性环境对冻土地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影响,对不同酸性浓度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红黏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CU),分析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红黏土力学性质损伤劣化过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识别酸蚀-冻融循环耦... 为研究酸性环境对冻土地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影响,对不同酸性浓度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红黏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CU),分析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红黏土力学性质损伤劣化过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识别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诱发红黏土微观结构演变与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与盐酸溶液反应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软化型,而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软化特性逐渐减弱;酸性溶液侵蚀土体结构,冻融循环作用使土体结构破坏和水分迁移,二者联合作用增大土体孔隙率,从而降低土体抗剪强度,通过对变形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非线性拟合,表明变形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指数型劣化规律;初次冻融循环便会对红黏土抗剪强度、变形模量与黏聚力造成大幅度影响,但在5次冻融循环后,这些力学参数下降的幅度逐渐趋于稳定;酸蚀作用会降低红黏土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相同pH值时,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体凝聚力持续减弱,而内摩擦角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电镜扫描试验的分析表明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破坏红黏土微观结构和改变颗粒间联结形式,增大土体内部孔隙与裂隙,降低土体的力学承载能力,从而劣化土体力学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受酸侵蚀的寒区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蚀-冻融循环耦合作用 红黏土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电镜扫描试验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条件下亚氯盐渍土盐冻胀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凯 张远芳 +1 位作者 张运海 潘蕾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6,102,共5页
为研究亚氯盐渍土的盐冻胀特性,对罗布泊地区天然亚氯盐渍土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含硫酸盐亚氯盐渍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和盐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同一土层的温度升降基本一致,每一土层的温度分布形式成抛物线型,... 为研究亚氯盐渍土的盐冻胀特性,对罗布泊地区天然亚氯盐渍土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含硫酸盐亚氯盐渍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和盐胀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同一土层的温度升降基本一致,每一土层的温度分布形式成抛物线型,离冷端面较近的第1层和第2层温度变化较大,而第3层到第5层温度变化较小;低液限粉土的亚氯盐渍土具有较好的盐胀累加效果,盐胀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回落,最大盐胀量可达到7.61 mm;前4周期的盐胀效果明显,产生的盐胀量约占总盐胀量的80%;盐胀在前6次冻融循环逐渐增大,但增大的趋势慢慢降低,并在第7次冻融循环作用时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含硫酸盐亚氯盐渍土的盐胀机理和治理盐胀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氯盐渍土 盐胀特性 冻融循环作用 土体内部温度 盐冻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路基改良土力学特性及破坏应变能密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宏环 张振寰 +3 位作者 何静云 杨兴然 王伟浩 王小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57-1963,共7页
为了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路基土的力学特性变化,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相应冻融循环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强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找到最佳试样配合比,并引入破坏应变能密度的概念,从能量角度对宏观力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 为了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路基土的力学特性变化,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相应冻融循环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强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找到最佳试样配合比,并引入破坏应变能密度的概念,从能量角度对宏观力学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条件下,水泥改良土经历1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强度降低明显,初始黏聚力最大降低49.4%;水泥改良土强度影响因素中龄期及压实度的敏感性较强;水泥改良土在不同围压下经历1次冻融循环,破坏应变能密度分别降低41.12%、38.84%、34.73%、37.80%;分析发现破坏应变能密度和宏观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呈负相关,与围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破坏应变能密度 水泥改良土 冻融循环作用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初始含水率对非饱和膨胀土剪切特性试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琦 杨忠年 +2 位作者 时伟 凌贤长 涂志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4-1550,共7页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偏应力-应变关系和剪切特性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1)非饱和膨胀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的形式随含水率增大由应变软化逐渐转变为应... 为探究冻融循环条件下初始含水率对膨胀土偏应力-应变关系和剪切特性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非饱和膨胀土进行了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1)非饱和膨胀土的偏应力-应变曲线的形式随含水率增大由应变软化逐渐转变为应变硬化,偏应力峰值随含水率增大而降低;2)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3)非饱和膨胀土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偏应力及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在3~7次冻融循环后达到稳定。初始含水率是影响非饱和膨胀土力学性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初始含水率 冻融循环作用 偏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含裂隙岩石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赵建军 解明礼 +1 位作者 余建乐 赵伟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9-1207,共9页
实际工程中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较为严重,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采用类岩石材料模拟不同长度裂隙对岩石力学性质及冻融损伤劣化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冻融过程中岩石的变形破坏现象、... 实际工程中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较为严重,研究其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采用类岩石材料模拟不同长度裂隙对岩石力学性质及冻融损伤劣化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冻融过程中岩石的变形破坏现象、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等在冻融循环作用与不同长度垂直裂隙相耦合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不断降低趋势;试样在单轴压缩整个变形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2)预制裂隙张开阶段;(3)主干裂隙扩展延伸阶段;(4)断裂破坏阶段。冻融作用对(1)、(3)阶段影响最为明显,冻融后(1)阶段明显增长,而(3)阶段中岩石伴随着主干裂隙扩展的次级裂隙明显减少;冻融后试样相对于冻融前破坏后更加松散破碎,伴随着大量岩粉、矿物颗粒的产生。而对于不同长度裂隙试样,随着裂隙长度增长,试样破碎程度提高,且破坏模式更为复杂。本研究成果可为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岩体劣化损伤及断裂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力学参数 劣化规律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环境春融期土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20
作者 翟利健 张小荣 高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17-14423,共7页
为解决春融期土坡失稳破坏问题,采用TMS9018-500型冻胀循环试验箱与UU三轴剪切仪相结合的试验方案,获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基于冻土水-热-力耦合理论,通过COMSOL多物理场有限元软件对春融期土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为解决春融期土坡失稳破坏问题,采用TMS9018-500型冻胀循环试验箱与UU三轴剪切仪相结合的试验方案,获取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基于冻土水-热-力耦合理论,通过COMSOL多物理场有限元软件对春融期土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对春融期土坡潜在滑移面、位移以及安全系数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春融期土坡的等效塑性应变随之增加,坡脚的等效塑性应变相对集中,且潜在滑动贯通区自坡脚向坡顶发展;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坡浅层正融区土体位移量逐渐增大,安全系数随之减小,最大减小37.86%左右,说明冻融循环作用使春融期土坡稳定性更加不利。研究成果对春融期的护坡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作用 水-热-力耦合 冻融界面 土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