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1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寒高海拔区大型光伏电站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分区评价
1
作者
康子军
韩放
+1 位作者
豆红强
黄思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210,共13页
当前大型光伏电场逐步向高寒高海拔地区发展,为准确评价高寒高海拔区的冻融侵蚀灾害对大型光伏电站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高寒高海拔区某大型光伏电站工程,通过选取合适的环境因子开展研究区冻融侵蚀强度的初步计算,并耦合人类工程量化指...
当前大型光伏电场逐步向高寒高海拔地区发展,为准确评价高寒高海拔区的冻融侵蚀灾害对大型光伏电站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高寒高海拔区某大型光伏电站工程,通过选取合适的环境因子开展研究区冻融侵蚀强度的初步计算,并耦合人类工程量化指标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光伏场地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探讨了多环境因子和人类工程条件下的冻融侵蚀强度与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光伏场址冻融侵蚀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度侵蚀,其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与空间分异性,且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气候和植被因素影响。同时,光伏电站的建设对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工程的冻融侵蚀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高海拔
光伏电站
环境因子
层次分析-优劣解距离组合方法
冻融侵蚀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的林芝市冻融侵蚀区分布特征
2
作者
高志康
万丹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热点话题,土壤侵蚀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之一,藏东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土壤侵蚀问题逐渐显露。本通过对林芝市不同分辨率DEM的计算处理。对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空间分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热点话题,土壤侵蚀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之一,藏东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土壤侵蚀问题逐渐显露。本通过对林芝市不同分辨率DEM的计算处理。对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DEM对其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5~30m分辨率下,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以北分布范围较广,成片分布,且冻融侵蚀区的范围以高大山脉为主要聚集地;30~1000m分辨率下,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较为集中,基本成片分布;(2)5~30m分辨率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基本满足精度要求,结合对不同分辨率DEM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面积进行计算,5分辨率的DEM是该研究区内冻融侵蚀区描述的理想分辨率;(3)林芝市的冻融侵蚀普遍存在,北部和西部冻融侵蚀区分布相对集中,以岛状、带状成片分布;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4)5~30m分辨率也可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其余分辨率存在位置或面积的偏差,不适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分辨率
冻融侵蚀
空间分布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
22
3
作者
史展
陶和平
+2 位作者
刘淑珍
刘斌涛
郭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4-221,F0004,共9页
三江源区由于其高海拔、高纬度和低气温的气候特点而成为冻融侵蚀较严重的区域,因此开展其冻融侵蚀强度的研究对区域合理的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制定具有积极作用。该文采用归一化方法和冻融评价模型,利用影响冻融侵蚀的主要...
三江源区由于其高海拔、高纬度和低气温的气候特点而成为冻融侵蚀较严重的区域,因此开展其冻融侵蚀强度的研究对区域合理的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制定具有积极作用。该文采用归一化方法和冻融评价模型,利用影响冻融侵蚀的主要因子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坡度、植被盖度和太阳辐射进行定量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较广,占源区总面积的75.7%,其中长江源区的冻融区面积比最大,其次是澜沧江源区和黄河源区。3个流域的冻融侵蚀均以中度侵蚀为主,但它们在侵蚀强度等级构成和不同强度等级所占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长江流域的冻融侵蚀相对最严重。相同强度冻融侵蚀区在空间上积聚,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由东向西的低-高-低-高侵蚀的带状分布特征。尽管该区域内存在多个高值和低值区交叉分布的现象,但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以植被覆盖和太阳辐射为主,而东部地区以降水、坡度和太阳辐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温度
模型
三江源区
冻融侵蚀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被引量:
22
4
作者
李智广
刘淑珍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侵蚀分级评价中涉及到的年冻融日循环时间、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年均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等6个因子的计算流程、赋值标准和权重,以及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以及科学评价冻融侵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普查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宁省冻融侵蚀发生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张瑞芳
范昊明
+3 位作者
王瑄
周丽丽
武敏
刘艳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利用辽宁省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46 a来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波动上升且十分显著,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冬、春季节平均气温增...
利用辽宁省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46 a来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波动上升且十分显著,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冬、春季节平均气温增加率较高,以2—4月比较强烈;冬季降水基本不变,其它季节降水均减少。在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情况下,辽宁地区土壤冻结期有推后的趋势,解冻期有提前的趋势,所以冻融期有所缩短,土壤化通期有所提前。此外,土壤冻结深度有减小的趋势;随着初春(3月)温度的显著上升,冻融侵蚀有加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条件
冻融侵蚀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冻融侵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9
6
作者
魏霞
丁永建
李勋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对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概念;介绍并分析了冻融侵蚀的成因、分类及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冻融侵蚀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冻融侵蚀预报和冻融侵蚀的防治等研究成果,指出了冻融侵蚀研究中存在...
对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概念;介绍并分析了冻融侵蚀的成因、分类及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冻融侵蚀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冻融侵蚀预报和冻融侵蚀的防治等研究成果,指出了冻融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冻融侵蚀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未来冻融侵蚀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RS和GIS的甘肃省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
9
7
作者
李东
魏霞
+1 位作者
李勋贵
李耀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作为三大侵蚀类型之一的冻融侵蚀在高原地区作用明显,在破坏土壤性质威胁工程安全的同时,阻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很少。为了充实对冻融侵蚀强度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气温年较差(℃)、...
作为三大侵蚀类型之一的冻融侵蚀在高原地区作用明显,在破坏土壤性质威胁工程安全的同时,阻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很少。为了充实对冻融侵蚀强度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气温年较差(℃)、冻结期平均最低温度(℃)、解冻期平均降雨量(mm)、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mm)作为冻融侵蚀影响因子分级评价指标,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评价指数与相对分级评价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冻融侵蚀进行了侵蚀强度分级评价,同时利用多年实测气象数据对气温年较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更适用于甘肃地区的经验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甘肃地区冻融侵蚀区边界的界定和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图,加深了对甘肃地区冻融侵蚀现状的认识。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冻融侵蚀敏感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东南方向和南部的西南角,分别分布在酒泉东南部、嘉峪关、张掖西南部和甘南西部地区,全省冻融侵蚀面积为3.8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6%,省内冻融侵蚀下界海拔3 300~4 400m,冻融侵蚀强度总体上从西南向东北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冻融侵蚀
敏感性评价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冻融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
60
8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50-55,共6页
介绍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定义与研究范畴。介绍并简要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性质的改变及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并分析国内外主要冻融侵蚀预报模型与冻融侵蚀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最后...
介绍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定义与研究范畴。介绍并简要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性质的改变及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并分析国内外主要冻融侵蚀预报模型与冻融侵蚀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我国冻融侵蚀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在冻融侵蚀研究方面的发展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土壤可蚀性
土壤性质
预报模型
主要成果
时期
防治方法
国内外
发展设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
被引量:
16
9
作者
李成六
马金辉
+1 位作者
唐志光
周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3,69,共3页
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三江源冻融侵蚀区范围的界定,然后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等因素作为强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三江源区的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标准,并借助GIS技术完成了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结果表...
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三江源冻融侵蚀区范围的界定,然后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等因素作为强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三江源区的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标准,并借助GIS技术完成了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广,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冻融侵蚀强度分布不一,高强度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而低强度冻融侵蚀则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冻融侵蚀
强度评价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问题
被引量:
21
10
作者
董瑞琨
许兆义
杨成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9-41,共3页
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 ,因而其水土流失问题也具有特殊性。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冻融侵蚀。对高原冻融侵蚀的动力主要有 :构造———寒冻融蚀 (草皮层的 )、冻融剥离作用、寒冻风化、雪蚀、风蚀、水蚀等。 3种主...
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 ,因而其水土流失问题也具有特殊性。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冻融侵蚀。对高原冻融侵蚀的动力主要有 :构造———寒冻融蚀 (草皮层的 )、冻融剥离作用、寒冻风化、雪蚀、风蚀、水蚀等。 3种主要冻融侵蚀特殊形态为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风沙融蚀坍塌。对以上各因素作了具体分析。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土壤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中游冻融侵蚀的表现方式及其产沙能力评估
被引量:
30
11
作者
王随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黄河中游,尤其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代表的那些多沙区的侵蚀产沙是引起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地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是其主要的外侵蚀因素。其中水力侵蚀已经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风力侵蚀也已引起人们的...
黄河中游,尤其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代表的那些多沙区的侵蚀产沙是引起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地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是其主要的外侵蚀因素。其中水力侵蚀已经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风力侵蚀也已引起人们的空前重视,而对该区的冻融侵蚀的关注却相对薄弱。实际上,冻融侵蚀对这些地区沟道的作用非常显著。从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冻融侵蚀的环境背景、作用机理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根据沟道的岩性特点、沟道侵蚀量大小及对一些实测资料对比,初步认为砒沙岩区的冻融侵蚀量可以达到沟道产沙量的一半左右,最大可达流域侵蚀量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水力
侵蚀
产沙量
风力
侵蚀
丘陵沟壑区
侵蚀
产沙
黄河中游
沟道
淤积
实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发建设项目挖方坡面冻融侵蚀监测调查与评价——以白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明义
许晓鸿
+3 位作者
孙玥
张瑜
常晓东
翟婷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冻融侵蚀对北方地区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对象。对开发建设项目来说,冬季由于施工停止,阶段扰动量小,降水以降雪为主,没有地表径流,往往认为不存在水土流失。在冬季主要针对挖方坡面和填方坡面进行了测...
冻融侵蚀对北方地区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对象。对开发建设项目来说,冬季由于施工停止,阶段扰动量小,降水以降雪为主,没有地表径流,往往认为不存在水土流失。在冬季主要针对挖方坡面和填方坡面进行了测钎侵蚀量定点监测,该季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冻融侵蚀,但较大的危害主要存在于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对较为平整的厂区影响比较小(影响小旨在说危害小,并不代表侵蚀量小)。开发建设项目冬季冻融侵蚀,虽然在代表性上较差,但在局部点上仍然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冻融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冻融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17
13
作者
刘淑珍
刘斌涛
+1 位作者
陶和平
张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41-44,共4页
冻融侵蚀普查是水利普查中水土流失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冻融侵蚀普查工作中,采用我国自主建立的冻融侵蚀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获得了全国冻融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数据,揭示了我国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成果显示:我国...
冻融侵蚀普查是水利普查中水土流失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冻融侵蚀普查工作中,采用我国自主建立的冻融侵蚀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获得了全国冻融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数据,揭示了我国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成果显示:我国冻融侵蚀区总面积为172.48万km2,其中轻度以上冻融侵蚀面积为66.096万km2,分别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7.97%和6.89%。在冻融侵蚀分布的8个省(区)中,西藏的冻融侵蚀面积最大,约占全国冻融侵蚀面积的48.90%,其余省(区)冻融侵蚀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青海、新疆、四川、甘肃、内蒙古、黑龙江、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冻融侵蚀
侵蚀
强度
侵蚀
面积
分布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寒区冻融侵蚀类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钱登峰
庄晓晖
张博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6期16-17,69,共2页
高海拔寒区环境特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海拔寒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牧区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对高海拔寒区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的概念,高海拔寒区冻融侵蚀的主要类型——冰...
高海拔寒区环境特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海拔寒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牧区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对高海拔寒区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的概念,高海拔寒区冻融侵蚀的主要类型——冰川侵蚀、融冰/雪径流侵蚀、冻融风蚀、冻融泻溜、冻融泥流和沟道冻融侵蚀的形成特点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海拔寒区冻融侵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侵蚀
类型
驱动力
高海拔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北冻融侵蚀及风蚀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探讨
被引量:
4
15
作者
李杰
郑珉姣
+1 位作者
罗强
周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8期23-25,共3页
藏北地区海拔高,寒冷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严重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已成为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西藏S203线雄梅—申扎段公路工程为例,结合藏北高原的自然、社会环境特...
藏北地区海拔高,寒冷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严重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已成为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西藏S203线雄梅—申扎段公路工程为例,结合藏北高原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分析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了藏北地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思路和防治措施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冻融侵蚀
及风蚀区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冰缘地区岩质斜坡冻融侵蚀时空分异特征与产屑率研究
被引量:
8
16
作者
罗路广
裴向军
+1 位作者
黄润秋
裴钻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新疆天山地区是我国高海拔、高纬度、大温差典型代表冰缘山区,本文基于气象水文站及现场监测获取的大气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建立了天山地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结合野外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结果初步探讨了冻融侵蚀时空分异规律对岩体产...
新疆天山地区是我国高海拔、高纬度、大温差典型代表冰缘山区,本文基于气象水文站及现场监测获取的大气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建立了天山地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结合野外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结果初步探讨了冻融侵蚀时空分异规律对岩体产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温度、岩体结构、降水量、坡度、地震烈度和坡向等因素对冻融侵蚀强度的贡献值依次减小。(2)天山地区冻融侵蚀下界海拔约为2600~2900 m,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纬度坡降性,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融化和冻结交替时大气温度在冻融侵蚀基准线0℃上下波动频繁,冻融侵蚀最为强烈。(3)溜砂坡形成过程被划分为岩体冻融侵蚀产屑、岩屑运移和堆积3个阶段;花岗岩(硬岩)、砂岩(中硬岩)和千枚岩(软岩)斜坡产屑率随冻融侵蚀评价指数增加而增加,随岩石冻融系数增加而减小,建立不同岩性斜坡产屑率与冻融侵蚀强度和岩石冻融系数的定量关系式。该成果可以为冰缘山区岩体冻融侵蚀理论研究、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地区
冻融侵蚀
分异特征
溜砂坡
产屑率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形式及其危害
被引量:
13
17
作者
景国巨
任宪平
+1 位作者
刘丙友
祁国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7种冻融侵蚀的表现形式、分布区域及危害程度的分析,提出今后黑龙江省冻融侵蚀研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冻融侵蚀
表现形式
分布区域
危害程度
土壤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18
作者
崔娟娟
信忠保
黄艳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15-452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永久冻土逐渐退化,并增加了季节性冻土的面积,但对冻融侵蚀时空变化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权重法对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冻融相变水量、植被覆盖度、年均降雨量、坡度和坡向6个冻融侵蚀因子进行赋权,分析青藏...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永久冻土逐渐退化,并增加了季节性冻土的面积,但对冻融侵蚀时空变化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权重法对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冻融相变水量、植被覆盖度、年均降雨量、坡度和坡向6个冻融侵蚀因子进行赋权,分析青藏高原2003—2020年不同强度的冻融侵蚀时空变化和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冻融侵蚀面积为(161.37±0.42)×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4.55%,中度及以上侵蚀占冻融侵蚀面积的63.0%,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昆仑山-祁连山、帕米尔高原地区;(2)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表现为加剧趋势,加剧的区域达到29.79×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11.6%;2003—2010年中度及以上平均侵蚀面积为(95.71±3.33)×10^(4)km^(2),2013—2020年为(107.60±3.20)×10^(4)km^(2),其面积增加了11.89×10^(4)km^(2),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藏北高原及三江源地区。(3)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变化对侵蚀强度变化的平均贡献率最大,为49.59%,贡献高值区主要位于藏北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年冻融日循环时间变化对侵蚀强度的平均贡献次之,为40.55%。在冻融侵蚀减弱的区域,植被盖度的平均贡献达37.69%。植被覆盖上升减轻了冻融侵蚀,气候变暖加速了冻融侵蚀,但是植被对冻融侵蚀的减轻作用不足以抵消气候变暖背景下相变水量对冻融侵蚀的增强作用。另外,在侵蚀等级增强的区域,最低温的增幅大于最高温的增幅。研究提升了气候、植被变化背景下对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融侵蚀
时空特征
侵蚀
强度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冻融侵蚀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
35
19
作者
景国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18,共2页
冻融侵蚀的季节性和侵蚀作用的特殊性 ,使得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很少。探讨了冻融侵蚀的概念 ,将冻融侵蚀分为融雪径流侵蚀、沟壑冻融侵蚀、寒冻石流、冻融风蚀、冻融泥流、冰川侵蚀 6类 。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冻融侵蚀
侵蚀
类型
侵蚀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
被引量:
6
20
作者
景国臣
刘丙友
+1 位作者
荣建东
孙雪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122°E,53°—48°N范围内,侵蚀面积为3.29×104 km2,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1.98%。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面积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1.78%,42.32%,23.78%,12.12%。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结论]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比较广,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冻融侵蚀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侵蚀
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寒高海拔区大型光伏电站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分区评价
1
作者
康子军
韩放
豆红强
黄思懿
机构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210,共13页
基金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023022701)。
文摘
当前大型光伏电场逐步向高寒高海拔地区发展,为准确评价高寒高海拔区的冻融侵蚀灾害对大型光伏电站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高寒高海拔区某大型光伏电站工程,通过选取合适的环境因子开展研究区冻融侵蚀强度的初步计算,并耦合人类工程量化指标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光伏场地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探讨了多环境因子和人类工程条件下的冻融侵蚀强度与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光伏场址冻融侵蚀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度侵蚀,其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与空间分异性,且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气候和植被因素影响。同时,光伏电站的建设对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工程的冻融侵蚀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寒高海拔
光伏电站
环境因子
层次分析-优劣解距离组合方法
冻融侵蚀
强度
Keywords
high-altitude and col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HP-TOPSIS
freeze-thaw erosion intensity
分类号
P64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的林芝市冻融侵蚀区分布特征
2
作者
高志康
万丹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基金
西藏农牧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JS2022-12),藏东南冻融侵蚀区潜在侵蚀的定量遥感评估探索。
文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热点话题,土壤侵蚀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之一,藏东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土壤侵蚀问题逐渐显露。本通过对林芝市不同分辨率DEM的计算处理。对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DEM对其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5~30m分辨率下,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以北分布范围较广,成片分布,且冻融侵蚀区的范围以高大山脉为主要聚集地;30~1000m分辨率下,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较为集中,基本成片分布;(2)5~30m分辨率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基本满足精度要求,结合对不同分辨率DEM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面积进行计算,5分辨率的DEM是该研究区内冻融侵蚀区描述的理想分辨率;(3)林芝市的冻融侵蚀普遍存在,北部和西部冻融侵蚀区分布相对集中,以岛状、带状成片分布;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4)5~30m分辨率也可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其余分辨率存在位置或面积的偏差,不适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
关键词
不同分辨率
冻融侵蚀
空间分布
DEM
Keywords
different resolutions
freeze-thaw eros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DEM
分类号
S812-05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
22
3
作者
史展
陶和平
刘淑珍
刘斌涛
郭兵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4-221,F0004,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0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项目
文摘
三江源区由于其高海拔、高纬度和低气温的气候特点而成为冻融侵蚀较严重的区域,因此开展其冻融侵蚀强度的研究对区域合理的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制定具有积极作用。该文采用归一化方法和冻融评价模型,利用影响冻融侵蚀的主要因子气温年较差、降水量、坡度、植被盖度和太阳辐射进行定量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较广,占源区总面积的75.7%,其中长江源区的冻融区面积比最大,其次是澜沧江源区和黄河源区。3个流域的冻融侵蚀均以中度侵蚀为主,但它们在侵蚀强度等级构成和不同强度等级所占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长江流域的冻融侵蚀相对最严重。相同强度冻融侵蚀区在空间上积聚,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由东向西的低-高-低-高侵蚀的带状分布特征。尽管该区域内存在多个高值和低值区交叉分布的现象,但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以植被覆盖和太阳辐射为主,而东部地区以降水、坡度和太阳辐射为主。
关键词
侵蚀
温度
模型
三江源区
冻融侵蚀
强度
Keywords
erosion; temperature; model; three-river-source area; freezing and thawing erosion intensity;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被引量:
22
4
作者
李智广
刘淑珍
张建国
张立新
机构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发[2010]4号)
文摘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侵蚀分级评价中涉及到的年冻融日循环时间、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年均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等6个因子的计算流程、赋值标准和权重,以及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以及科学评价冻融侵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普查
方法
Keywords
freeze-thaw erosion
survey
method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宁省冻融侵蚀发生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张瑞芳
范昊明
王瑄
周丽丽
武敏
刘艳华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54)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青年基金(05L403)
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文摘
利用辽宁省1961—2006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近46 a来辽宁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波动上升且十分显著,而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冬、春季节平均气温增加率较高,以2—4月比较强烈;冬季降水基本不变,其它季节降水均减少。在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情况下,辽宁地区土壤冻结期有推后的趋势,解冻期有提前的趋势,所以冻融期有所缩短,土壤化通期有所提前。此外,土壤冻结深度有减小的趋势;随着初春(3月)温度的显著上升,冻融侵蚀有加剧的趋势。
关键词
环境条件
冻融侵蚀
辽宁省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freeze-thaw erosion
Liaoning Province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侵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9
6
作者
魏霞
丁永建
李勋贵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1-27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54)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211120021)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lzujbky-2010-103
lzujbky-2012-13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0862)
文摘
对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概念;介绍并分析了冻融侵蚀的成因、分类及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冻融侵蚀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冻融侵蚀预报和冻融侵蚀的防治等研究成果,指出了冻融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冻融侵蚀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未来冻融侵蚀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领域。
关键词
冻融侵蚀
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Keywords
freeze-thaw-induced erosion
research results
current problems
prospect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S和GIS的甘肃省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
9
7
作者
李东
魏霞
李勋贵
李耀军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54
51109103)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资助项目(201104908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lzujbky-2012-139
lzujbky-2014-126)
文摘
作为三大侵蚀类型之一的冻融侵蚀在高原地区作用明显,在破坏土壤性质威胁工程安全的同时,阻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很少。为了充实对冻融侵蚀强度与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气温年较差(℃)、冻结期平均最低温度(℃)、解冻期平均降雨量(mm)、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mm)作为冻融侵蚀影响因子分级评价指标,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评价指数与相对分级评价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冻融侵蚀进行了侵蚀强度分级评价,同时利用多年实测气象数据对气温年较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更适用于甘肃地区的经验回归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甘肃地区冻融侵蚀区边界的界定和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图,加深了对甘肃地区冻融侵蚀现状的认识。结果表明:甘肃地区冻融侵蚀敏感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东南方向和南部的西南角,分别分布在酒泉东南部、嘉峪关、张掖西南部和甘南西部地区,全省冻融侵蚀面积为3.8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6%,省内冻融侵蚀下界海拔3 300~4 400m,冻融侵蚀强度总体上从西南向东北逐步减弱。
关键词
GIS
RS
冻融侵蚀
敏感性评价
甘肃省
Keywords
GIS
RS
freeze-thaw erosion
sensitivity evaluation
Gansu Province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
60
8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50-5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支持研究项目(40235056)
文摘
介绍国内外冻融侵蚀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探讨并明晰了冻融侵蚀的定义与研究范畴。介绍并简要分析冻融作用对土壤性质的改变及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并分析国内外主要冻融侵蚀预报模型与冻融侵蚀防治方法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我国冻融侵蚀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在冻融侵蚀研究方面的发展设想。
关键词
冻融侵蚀
土壤可蚀性
土壤性质
预报模型
主要成果
时期
防治方法
国内外
发展设想
中国
Keywords
freeze-thaw erosion
research progresses
tentative pla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
被引量:
16
9
作者
李成六
马金辉
唐志光
周伟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3,6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179)
文摘
在GIS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三江源冻融侵蚀区范围的界定,然后选取气温年较差、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年降水量等因素作为强度评价指标,提出了适合三江源区的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标准,并借助GIS技术完成了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广,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冻融侵蚀强度分布不一,高强度冻融侵蚀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而低强度冻融侵蚀则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区。
关键词
GIS
冻融侵蚀
强度评价
三江源区
Keywords
GIS
Three-River-Source Area
freeze-thaw erosion
intensity evaluat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问题
被引量:
21
10
作者
董瑞琨
许兆义
杨成永
机构
北方交通大学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9-41,共3页
基金
铁道部基金项目!编号J98Z76
文摘
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 ,因而其水土流失问题也具有特殊性。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冻融侵蚀。对高原冻融侵蚀的动力主要有 :构造———寒冻融蚀 (草皮层的 )、冻融剥离作用、寒冻风化、雪蚀、风蚀、水蚀等。 3种主要冻融侵蚀特殊形态为热融滑塌、融冻泥流、风沙融蚀坍塌。对以上各因素作了具体分析。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土壤
侵蚀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中游冻融侵蚀的表现方式及其产沙能力评估
被引量:
30
11
作者
王随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 2 71 0 1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联合基金项目 (50 2 3 90 80 )
文摘
黄河中游,尤其是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代表的那些多沙区的侵蚀产沙是引起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地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是其主要的外侵蚀因素。其中水力侵蚀已经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风力侵蚀也已引起人们的空前重视,而对该区的冻融侵蚀的关注却相对薄弱。实际上,冻融侵蚀对这些地区沟道的作用非常显著。从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冻融侵蚀的环境背景、作用机理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根据沟道的岩性特点、沟道侵蚀量大小及对一些实测资料对比,初步认为砒沙岩区的冻融侵蚀量可以达到沟道产沙量的一半左右,最大可达流域侵蚀量的1/3左右。
关键词
冻融侵蚀
水力
侵蚀
产沙量
风力
侵蚀
丘陵沟壑区
侵蚀
产沙
黄河中游
沟道
淤积
实测资料
Keyword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loess hill and gully area
multiple agent
freeze and thaw weathering
sediment yield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TV8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发建设项目挖方坡面冻融侵蚀监测调查与评价——以白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明义
许晓鸿
孙玥
张瑜
常晓东
翟婷婷
机构
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6,共3页
文摘
冻融侵蚀对北方地区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对象。对开发建设项目来说,冬季由于施工停止,阶段扰动量小,降水以降雪为主,没有地表径流,往往认为不存在水土流失。在冬季主要针对挖方坡面和填方坡面进行了测钎侵蚀量定点监测,该季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冻融侵蚀,但较大的危害主要存在于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对较为平整的厂区影响比较小(影响小旨在说危害小,并不代表侵蚀量小)。开发建设项目冬季冻融侵蚀,虽然在代表性上较差,但在局部点上仍然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
冻融侵蚀
Keywords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freeze-thaw erosion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冻融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17
13
作者
刘淑珍
刘斌涛
陶和平
张立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41-44,共4页
文摘
冻融侵蚀普查是水利普查中水土流失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冻融侵蚀普查工作中,采用我国自主建立的冻融侵蚀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获得了全国冻融侵蚀强度、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数据,揭示了我国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成果显示:我国冻融侵蚀区总面积为172.48万km2,其中轻度以上冻融侵蚀面积为66.096万km2,分别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7.97%和6.89%。在冻融侵蚀分布的8个省(区)中,西藏的冻融侵蚀面积最大,约占全国冻融侵蚀面积的48.90%,其余省(区)冻融侵蚀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青海、新疆、四川、甘肃、内蒙古、黑龙江、云南。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冻融侵蚀
侵蚀
强度
侵蚀
面积
分布特征
中国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寒区冻融侵蚀类型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0
14
作者
钱登峰
庄晓晖
张博
机构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6期16-17,69,共2页
文摘
高海拔寒区环境特殊,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海拔寒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牧区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对高海拔寒区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的概念,高海拔寒区冻融侵蚀的主要类型——冰川侵蚀、融冰/雪径流侵蚀、冻融风蚀、冻融泻溜、冻融泥流和沟道冻融侵蚀的形成特点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海拔寒区冻融侵蚀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冻融侵蚀
侵蚀
类型
驱动力
高海拔寒区
Keywords
freeze-thaw erosion
types of erosion
driving force
frigid zon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北冻融侵蚀及风蚀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探讨
被引量:
4
15
作者
李杰
郑珉姣
罗强
周全
机构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8期23-25,共3页
文摘
藏北地区海拔高,寒冷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严重的影响下,水土流失已成为构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西藏S203线雄梅—申扎段公路工程为例,结合藏北高原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分析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了藏北地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防治思路和防治措施布局。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冻融侵蚀
及风蚀区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藏北
分类号
S157.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冰缘地区岩质斜坡冻融侵蚀时空分异特征与产屑率研究
被引量:
8
16
作者
罗路广
裴向军
黄润秋
裴钻
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9-1328,共10页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号:41521002).
文摘
新疆天山地区是我国高海拔、高纬度、大温差典型代表冰缘山区,本文基于气象水文站及现场监测获取的大气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建立了天山地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结合野外三维激光扫描观测结果初步探讨了冻融侵蚀时空分异规律对岩体产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温度、岩体结构、降水量、坡度、地震烈度和坡向等因素对冻融侵蚀强度的贡献值依次减小。(2)天山地区冻融侵蚀下界海拔约为2600~2900 m,冻融侵蚀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和纬度坡降性,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融化和冻结交替时大气温度在冻融侵蚀基准线0℃上下波动频繁,冻融侵蚀最为强烈。(3)溜砂坡形成过程被划分为岩体冻融侵蚀产屑、岩屑运移和堆积3个阶段;花岗岩(硬岩)、砂岩(中硬岩)和千枚岩(软岩)斜坡产屑率随冻融侵蚀评价指数增加而增加,随岩石冻融系数增加而减小,建立不同岩性斜坡产屑率与冻融侵蚀强度和岩石冻融系数的定量关系式。该成果可以为冰缘山区岩体冻融侵蚀理论研究、工程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冰缘地区
冻融侵蚀
分异特征
溜砂坡
产屑率
三维激光扫描
Keywords
Periglacial area
Freeze-thaw erosion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Talus slope
Erosion rate
3D laser scanning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形式及其危害
被引量:
13
17
作者
景国巨
任宪平
刘丙友
祁国贵
机构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文摘
通过对黑龙江省7种冻融侵蚀的表现形式、分布区域及危害程度的分析,提出今后黑龙江省冻融侵蚀研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
冻融侵蚀
表现形式
分布区域
危害程度
土壤
侵蚀
Keywords
freeze-thaw erosion
form
Heilongjiang Provinc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5
18
作者
崔娟娟
信忠保
黄艳章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15-4526,共12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608)。
文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永久冻土逐渐退化,并增加了季节性冻土的面积,但对冻融侵蚀时空变化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权重法对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冻融相变水量、植被覆盖度、年均降雨量、坡度和坡向6个冻融侵蚀因子进行赋权,分析青藏高原2003—2020年不同强度的冻融侵蚀时空变化和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冻融侵蚀面积为(161.37±0.42)×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4.55%,中度及以上侵蚀占冻融侵蚀面积的63.0%,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昆仑山-祁连山、帕米尔高原地区;(2)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表现为加剧趋势,加剧的区域达到29.79×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11.6%;2003—2010年中度及以上平均侵蚀面积为(95.71±3.33)×10^(4)km^(2),2013—2020年为(107.60±3.20)×10^(4)km^(2),其面积增加了11.89×10^(4)km^(2),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藏北高原及三江源地区。(3)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变化对侵蚀强度变化的平均贡献率最大,为49.59%,贡献高值区主要位于藏北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年冻融日循环时间变化对侵蚀强度的平均贡献次之,为40.55%。在冻融侵蚀减弱的区域,植被盖度的平均贡献达37.69%。植被覆盖上升减轻了冻融侵蚀,气候变暖加速了冻融侵蚀,但是植被对冻融侵蚀的减轻作用不足以抵消气候变暖背景下相变水量对冻融侵蚀的增强作用。另外,在侵蚀等级增强的区域,最低温的增幅大于最高温的增幅。研究提升了气候、植被变化背景下对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融侵蚀
时空特征
侵蚀
强度
气候变化
Key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freeze-thaw erosi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erosion intensity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冻融侵蚀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
35
19
作者
景国臣
机构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克山实验站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18,共2页
文摘
冻融侵蚀的季节性和侵蚀作用的特殊性 ,使得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很少。探讨了冻融侵蚀的概念 ,将冻融侵蚀分为融雪径流侵蚀、沟壑冻融侵蚀、寒冻石流、冻融风蚀、冻融泥流、冰川侵蚀 6类 。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冻融侵蚀
侵蚀
类型
侵蚀
特征
Keywords
soil erosion
freeze thaw erosion
erosion type
characteristic of eros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
被引量:
6
20
作者
景国臣
刘丙友
荣建东
孙雪文
机构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320-325,共6页
基金
黑龙江省财政项目"黑龙江省冻融侵蚀机理研究"(3200632008-01)
文摘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为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黑龙江省冻融侵蚀考察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冻融侵蚀区分布界定方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开展研究。[结果]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在131°—122°E,53°—48°N范围内,侵蚀面积为3.29×104 km2,占该区土地面积的11.98%。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侵蚀面积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1.78%,42.32%,23.78%,12.12%。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结论]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比较广,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冻融侵蚀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
关键词
冻融侵蚀
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Keywords
freeze-thaw eros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Heilongjiang Province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寒高海拔区大型光伏电站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分区评价
康子军
韩放
豆红强
黄思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的林芝市冻融侵蚀区分布特征
高志康
万丹
《高原农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评价与分析
史展
陶和平
刘淑珍
刘斌涛
郭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李智广
刘淑珍
张建国
张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辽宁省冻融侵蚀发生的气候环境条件分析
张瑞芳
范昊明
王瑄
周丽丽
武敏
刘艳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冻融侵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魏霞
丁永建
李勋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RS和GIS的甘肃省冻融侵蚀敏感性评价
李东
魏霞
李勋贵
李耀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冻融侵蚀研究进展
范昊明
蔡强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GIS的三江源区冻融侵蚀强度评价
李成六
马金辉
唐志光
周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问题
董瑞琨
许兆义
杨成永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0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黄河中游冻融侵蚀的表现方式及其产沙能力评估
王随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开发建设项目挖方坡面冻融侵蚀监测调查与评价——以白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
刘明义
许晓鸿
孙玥
张瑜
常晓东
翟婷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我国冻融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
刘淑珍
刘斌涛
陶和平
张立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1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高寒区冻融侵蚀类型及驱动力分析
钱登峰
庄晓晖
张博
《中国水土保持》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藏北冻融侵蚀及风蚀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探讨
李杰
郑珉姣
罗强
周全
《中国水土保持》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冰缘地区岩质斜坡冻融侵蚀时空分异特征与产屑率研究
罗路广
裴向军
黄润秋
裴钻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形式及其危害
景国巨
任宪平
刘丙友
祁国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崔娟娟
信忠保
黄艳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冻融侵蚀的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景国臣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
景国臣
刘丙友
荣建东
孙雪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