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冻害指数的贵州省小油桐越冬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王连喜 江涤非 +2 位作者 谷晓平 边超钧 李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50-2355,共6页
本文根据贵州省各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利用1971-2005年贵州省8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罗甸、安龙、册亨等地2008年的气象数据和小油桐冻害调查数据,设计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低温冻害指数(Ja),并同2008年13个样地的实地调查情况进... 本文根据贵州省各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利用1971-2005年贵州省8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罗甸、安龙、册亨等地2008年的气象数据和小油桐冻害调查数据,设计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低温冻害指数(Ja),并同2008年13个样地的实地调查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Ja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贵州省小油桐的冻害强度。通过分析35年贵州省各站点的Ja值时空变化特征,发现贵州省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Ja的值偏高,90年代后有下降的趋势,贵州省的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较为适合小油桐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油桐 冻害指数 越冬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张雪芬 郑有飞 +3 位作者 王春乙 陈怀亮 任振和 邹春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化,并从多年数据库中计算出逐年晚霜冻害发生强度和发生天数。由于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序列较短,影响了大尺度小麦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的分析,因而提出了冬小麦发育期资料推算方法;对计算出的近50年晚霜冻害资料进行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以发现晚霜冻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高发区频率超过40%,且在20世纪7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发生强度和天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生强度较重区对应着发生天数较多区的趋势,且前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后者;晚霜冻害发生强度的重发区分布在豫东南和豫西南,轻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及豫西部分地区,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16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2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发生天数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北部和豫西南边界,少发区在豫东北及豫西南中部,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着准4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3年和准6—7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冬小麦冻害评估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燕生 陈洪萍 +2 位作者 王慧芳 顾晓鹤 王纪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72-179,I0003,共9页
评估冬小麦冻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对于灾后及时采取田间管理补救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产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1号遥感数据(HJ-1),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冻害为例,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对冻害的敏感性,选择了增强型植被指数(... 评估冬小麦冻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对于灾后及时采取田间管理补救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产多时相环境减灾卫星1号遥感数据(HJ-1),以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冻害为例,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对冻害的敏感性,选择了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作为评估冬小麦冻害的最优植被指数。开发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冬小麦冻害评估方法,以冻害指数作为冬小麦冻害程度的评估指标,利用地面实测样本数据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受灾前后冬小麦EVI的变化与冻害程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冬小麦冻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遥感 植被 冻害 冬小麦 冻害指数 环境-减灾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丘陵石榴主产区2009年冻害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明婉 唐琳 +2 位作者 李宗圈 王有备 杜光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2010年2-3月,采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巩义、荥阳丘陵石榴主产区石榴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树(苗)干受冻部位和形成层冻害重于髓及木质部的症状来看,此次冻害为2009年11月11日河南省普降暴雪前的急剧降温和... 2010年2-3月,采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巩义、荥阳丘陵石榴主产区石榴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树(苗)干受冻部位和形成层冻害重于髓及木质部的症状来看,此次冻害为2009年11月11日河南省普降暴雪前的急剧降温和雪后融雪低温所致。荥阳石榴冻害重于巩义的主要原因,是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大(约占石榴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且突尼斯软籽石榴抗寒性极差,所以受冻害的程度最重。丘陵顶部石榴冻害轻,丘陵底部石榴冻害重;豫大粒、豫石榴1号冻害轻,突尼斯软籽石榴冻害重;成龄树、树势强的、嫁接苗、假植、培土、果园周边环境好的(有防护林等)冻害轻,反之则冻害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丘陵 石榴 主产区 冻害 冻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德栗 李兰 鞠英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13-3319,3324,共8页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区域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越冬期极端低温、低温最长持续时间、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柑橘综合冻害指数和冻害等级的... 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区域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越冬期极端低温、低温最长持续时间、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柑橘综合冻害指数和冻害等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湖北省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0.62℃的速率升高,全省一致上升,且鄂东南高于鄂西北;柑橘越冬期间低温最长持续时间每10年下降0.8 d,20世纪80年代后减少明显,但2008年出现历史次高值,属于反常年份;柑橘越冬期降水量每10年增加4.6 mm,而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变化不大。49年来湖北省柑橘的综合冻害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缩短0.36;以20世纪60年代的综合冻害指数最高,至21世纪的头9年,综合冻害指数下降至最低值。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柑橘发生重度冻害以上的几率明显下降,但轻度、中度冻害的几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冻害指数 冻害等级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气候风险区划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弘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3-446,共4页
根据河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发生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选取越冬期内最大降温幅度、平均气温、负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前平均气温作为致灾因子,建立冬小麦越冬冻害指数(FI)。利用1980—2011年河南省115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观测数据,计算... 根据河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发生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选取越冬期内最大降温幅度、平均气温、负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冬前平均气温作为致灾因子,建立冬小麦越冬冻害指数(FI)。利用1980—2011年河南省115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观测数据,计算出各站逐年冻害指数,运用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分析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统计出各站各冻害等级的气候风险概率,并对河南省冬小麦越冬冻害进行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越冬冻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新乡市、焦作市、郑州市、信阳市等地,低风险区主要位于洛阳市、平顶山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等部分地区,总体来看,冻害综合气候风险分布与重度冻害的概率分布相近。从气候特征来看,郑州市、焦作市、新乡市等地的冻害应属于冬季长寒型冻害,信阳市等地的冻害应属于温度骤降型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冻害 气候风险区划 冻害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越冬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孟繁圆 冯利平 +7 位作者 张丰瑶 张祎 伍露 王春雷 闫锦涛 彭明喜 莫志鸿 余卫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76-1585,共10页
利用我国北部冬麦区43个气象站点1951—2014年气象资料,综合考虑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负积温、平均气温、降水和风速等冬小麦越冬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成分法构建冬小麦冻害指数(FII),FII值越大,冬小麦遭受冻害越严重。结... 利用我国北部冬麦区43个气象站点1951—2014年气象资料,综合考虑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负积温、平均气温、降水和风速等冬小麦越冬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成分法构建冬小麦冻害指数(FII),FII值越大,冬小麦遭受冻害越严重。结合历史冻害灾情资料,验证冻害指数在研究区域的适应性。采用M-K方法分析冬小麦冻害的突变特征,探究北部冬麦区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FII能较好地反映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情况。近60年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指数的年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80年前后冻害指数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后我国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发生的频率、程度和范围明显减少;而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增加,自2000年以来,冬小麦中度到重度冻害有所增加。冻害指数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燕太山麓平原副区遭受冻害最为严重,黄土高原沟壑副区和晋冀山地盆地副区遭受冻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越冬期 冻害指数 北部冬麦区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低温对甜樱桃柱头可授性和子房冻害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付全娟 魏国芹 +3 位作者 孙杨 朱绍波 杨兴华 孙玉刚 《中国果树》 2016年第3期7-10,I0003,共5页
以‘布鲁克斯’‘红灯’‘早大果’3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研究了不同程度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率和子房冻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子房和柱头的低温抗性比铃铛花期更强,-... 以‘布鲁克斯’‘红灯’‘早大果’3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研究了不同程度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柱头可授率和子房冻害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子房和柱头的低温抗性比铃铛花期更强,-1℃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柱头和子房开始发生冻害,并随温度的降低冻害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4℃时铃铛花期和盛花期子房冻害指数分别为71.3~73.9、28.8~48.9,柱头可授率为27.1%~56.4%、53.9%~60.6%,均已出现严重冻害。同时发现-4^-1℃低温对铃铛花期和盛花期花粉活力影响较小。综合认为,-1℃为春季甜樱桃开花期冻害的温度阈值,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低温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冻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新建园冻害咋预防
9
作者 李明婉 李明高 李宗圈 《河南农业》 2011年第3期51-51,共1页
一、选择有利地形 寒流降温时,冷空气沉聚于平坦地带。使相对比重较小的暖空气抬升,而在浅山中、下部和丘陵中、上部形成逆温层,从而使位于逆温层的石榴树冻害较轻。据调查,同为抗寒性不太强的豫石榴3号5年生树,位于丘陵上部的冻... 一、选择有利地形 寒流降温时,冷空气沉聚于平坦地带。使相对比重较小的暖空气抬升,而在浅山中、下部和丘陵中、上部形成逆温层,从而使位于逆温层的石榴树冻害较轻。据调查,同为抗寒性不太强的豫石榴3号5年生树,位于丘陵上部的冻害指数为22.30%:位于丘陵中部的冻害指数为33.33%:而位于平地的冻害指数为4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害指数 石榴树 新建园 预防 逆温层 冷空气 暖空气 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东部日光温棚气象灾害保险理赔指数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小芹 罗永忠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利用河西东部198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并结合区域日光温棚典型气象事件,筛选出大风、低温、寡照三种气象灾害,按照灾害布局设计区域性轻度、中度、重度、特大阈值指标,用熵权理论评判不同级别的风险度,设计棚内外赔付指数并约定不同生... 利用河西东部198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并结合区域日光温棚典型气象事件,筛选出大风、低温、寡照三种气象灾害,按照灾害布局设计区域性轻度、中度、重度、特大阈值指标,用熵权理论评判不同级别的风险度,设计棚内外赔付指数并约定不同生育期兑付标准。将气象灾害指数与区域农业保险实际赔付进行显著性比对,同时将保险产品应用于试验基地,其结果得到人保财险认可。该指数不仅能够客观、快捷、透明性地提供受损补偿,还填补了温棚指数保险研究空白,可作为农业保险试点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灾指数 冻害指数 寡照指数 理赔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西南桦幼苗冻害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刀保辉 杨光习 +5 位作者 段生彪 张瑞芳 黄国回 杨从发 郭俊杰 曾杰 《广西林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2016年1月份云南省德宏州发生半个多月的低温天气,位于较高海拔已造林半年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发生严重冻害。设置海拔梯度开展样地调查,研究海拔和幼苗生长状况对西南桦幼苗冻害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桦幼苗冻害等级均值和... 2016年1月份云南省德宏州发生半个多月的低温天气,位于较高海拔已造林半年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发生严重冻害。设置海拔梯度开展样地调查,研究海拔和幼苗生长状况对西南桦幼苗冻害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桦幼苗冻害等级均值和冻害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海拔1 860、1 890 m西南桦幼苗仅受轻微冻害,90%以上的幼苗未受冻害,其冻害等级均值和冻害指数显著低于海拔1 920 m以上(P<0.05);而最高海拔1 960 m处西南桦幼苗冻害最为严重,5级冻害率在50%以上,未受害率仅约15%,其次为海拔1 940 m,5级冻害率20%以上,未受害率近50%;苗高对幼苗冻害程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冻害指数 冻害等级 抗寒性 海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榆冻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静 樊秀成 +1 位作者 范广吉 程彦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37-39,58,共4页
对长春市4个不同地点(路段)栽植垂榆的受冻害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调查地点垂榆的冻害率分别为67.0%、31.0%、72.0%和92.0%,平均值为65.5%;冻害指数分别为31.0、11.4、49.2和64.9,平均值为39.1。20092010年冬春季节持... 对长春市4个不同地点(路段)栽植垂榆的受冻害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调查地点垂榆的冻害率分别为67.0%、31.0%、72.0%和92.0%,平均值为65.5%;冻害指数分别为31.0、11.4、49.2和64.9,平均值为39.1。20092010年冬春季节持续低温的累积作用是导致发生冻害的主要因素,老龄植株生长后期的嫁接不亲和作用与砧木个体抗寒能力的遗传差异亦是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榆 冻害 冻害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旭晖 杨建全 +1 位作者 王俊 霍金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7-160,共4页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冻害风险区划,为江苏枇杷生产科学防御冻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江苏环太湖枇杷栽培区温度条件明显好于沿江和沿海栽培区,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枇杷冻害有减轻的趋势,对江苏枇杷栽培极为有利。但枇杷栽培北延区(南通市北部、盐城市南部地区)的冻害明显重于传统种植区,即便是1988年气候变暖后,冬季冻害仍会频繁发生,因此,该区要尽量引种耐寒性较强的品种,积极营造小气候环境,加强冻害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冻害指数 发生规律 风险 区划 冻害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鲜食葡萄冬季休眠期冻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娟 顾雅文 +1 位作者 王曼 谷然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基于石河子垦区1981—2020年葡萄休眠期冻害发生的经济数据,以及气象、土壤、历史灾害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葡萄休眠期综合冻害指数;根据综合冻害指数,分析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 基于石河子垦区1981—2020年葡萄休眠期冻害发生的经济数据,以及气象、土壤、历史灾害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葡萄休眠期综合冻害指数;根据综合冻害指数,分析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石河子垦区葡萄休眠期冻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石河子垦区鲜食葡萄休眠期冻害的气象因子为:平均地面温度(0 cm)、平均40 cm深地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经验证,综合冻害指数特重等级准确率为100%,重度、中度均为67%以上,轻度和较轻度除莫索湾误差较大外,其余站点准确率均在70%以上。石河子垦区鲜食葡萄休眠期冻害整体表现为南部冻害等级低,冻害风险程度较轻,冻害风险程度呈现由南向北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休眠期 综合冻害指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冻害调查及预防补救措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伍梅霞 张宏霞 +3 位作者 王硕颖 杨艳萍 刘玲 唐文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对2021年灵武市5个重点片区灵武长枣受冻害的情况、栽培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采取掠夺式经营的枣园,受冻率在86.7%~100.0%之间,冻害指数在0.48~0.98之间;规范化管理的枣园,冻害非常轻,受冻率在5%以下;放弃经营管理的枣园,挂... 对2021年灵武市5个重点片区灵武长枣受冻害的情况、栽培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采取掠夺式经营的枣园,受冻率在86.7%~100.0%之间,冻害指数在0.48~0.98之间;规范化管理的枣园,冻害非常轻,受冻率在5%以下;放弃经营管理的枣园,挂果量少,树体养分消耗少,树体抗性强,受冻率几乎为零。此外,立地条件、树势、土壤水分均对树体受冻害程度有影响。由此表明,认真落实枣树建园、修剪、施肥、负载、病虫害预防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冻害发生。基于此,提出了冻害预防措施和受冻后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长枣 冻害 受冻率 冻害指数 预防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不同冻害程度分类管理技术
16
《福建农业科技》 2010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冻害程度 管理技术 分类 茶树 斑块面积 冻害指数 受冻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油菜品种秦优79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平贵 任军荣 +6 位作者 姜丽霞 张智 李殿荣 张亚周 杨建利 王京宏 陈妙妙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53-57,63,共6页
空间分布是决定油菜密植潜力的重要因素,但有关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研究相对薄弱,使得生产中缺乏通过密度与行距配置优化挖掘油菜密植潜力的理论依据。为探明油菜品种秦优797在黄淮地区高产创建的最佳栽培密度... 空间分布是决定油菜密植潜力的重要因素,但有关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研究相对薄弱,使得生产中缺乏通过密度与行距配置优化挖掘油菜密植潜力的理论依据。为探明油菜品种秦优797在黄淮地区高产创建的最佳栽培密度及行距配置,设计3种播种行距、5种播种密度共计15个密度与行距配置处理,对秦优797农艺性状、冻害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三要素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随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密度增加而增加,超过密度阈值,产量逐渐降低;在黄淮地区油菜品种秦优797播种密度为45万株/hm^(2),行距为40cm时产量最高,可达4554.31kg/hm^(2),此时株高137.10cm,一次有效分枝数7.40个,单株角果数221.70个,能充分发挥其群体优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优797 栽培密度 行距 冻害指数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无性系对寒驯化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初步评价
18
作者 谷月营 张赞培 +1 位作者 毛乾兴 方升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多功能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地区。为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探究了青钱柳无性系对寒驯化的生理响应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旨在为青钱柳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及抗寒性鉴定提供理论参考。以寒驯化后19个青...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多功能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地区。为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探究了青钱柳无性系对寒驯化的生理响应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旨在为青钱柳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及抗寒性鉴定提供理论参考。以寒驯化后19个青钱柳3年生无性系及黎平种源(实生苗)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测定青钱柳枝条水分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以及田间试验鉴定,计算了不同青钱柳无性系的冻害指数,分析了各生理生化指标与冻害指数相关性,评价了青钱柳无性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寒驯化后枝条水分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在青钱柳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冻害指数,聚类分析将参试青钱柳无性系的相对抗寒性分为4类:1个抗寒性强无性系(CP3)、10个抗寒性较强无性系(LF1、Y1、LC4、L1、CR4、J1、LC2、CR5、CR2和BA1)、3个抗寒性中等无性系(Q4、LS3、CP6)和黎平种源以及4个抗寒性弱无性系(LS2、S4、CR6、LC1、LS5)。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水分质量分数与冻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与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总体看,青钱柳经过寒驯化后,当年生枝条水分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高低可作为早期筛选抗寒性强优良无性系的主要参考因子,而淀粉、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质量分数可作为筛选的辅助参考因子。供试的19个青钱柳无性系中,无性系CP3的抗寒性相对强,可作为青钱柳抗寒性选育的首选材料,而10个抗寒性较强无性系可作为潜在的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寒驯化 生理响应 冻害指数 抗寒性评价 田间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耐寒性评价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玮 李红旭 +1 位作者 赵明新 曹素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0-865,共6页
【目的】研究梨品种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为杂交育种选择抗寒亲本及梨品种区域性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a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梨品种在-20℃、-25℃、-30℃、-35℃、-40℃、-45℃低温下... 【目的】研究梨品种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为杂交育种选择抗寒亲本及梨品种区域性引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 a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法研究了7个梨品种在-20℃、-25℃、-30℃、-35℃、-40℃、-45℃低温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低温处理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供试梨枝条不同低温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为:‘苹果梨’-41.1℃、‘甘梨早8’-38.4℃、‘中梨1号’-38.2℃、‘美人酥’-35.3℃、‘玉露香’-34.8℃、‘黄冠’-30.7℃、‘丰水’-30.3℃;半致死温度与其相近温度处理的枝条冻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处理下,各梨品种枝条冻害部位表现不同,且对其伤害有一个跃变过程。【结论】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梨品种的抗寒力;供试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苹果梨’>‘甘梨早8’>‘中梨1号’>‘美人酥’>‘玉露香’>‘黄冠’>‘丰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品种 抗寒性 电解质渗出率 半致死温度 冻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几种苹果矮化砧木抗寒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同生 赵国栋 +2 位作者 张新生 李春敏 付友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5,共3页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了9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9种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在各个降温阶段的差异明显,‘GM256’‘辽砧2号’‘77-34’的萌芽率相对较高,降低幅度小;各矮化砧木的冻害指数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 应用恢复生长法和组织褐变法比较了9种苹果矮化砧木的抗寒性。结果表明:9种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在各个降温阶段的差异明显,‘GM256’‘辽砧2号’‘77-34’的萌芽率相对较高,降低幅度小;各矮化砧木的冻害指数随着处理温度降低而增加,以‘SH18’‘SH3’冻害指数最大。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各矮化砧木萌芽率和冻害指数的平均隶属度,得出9种矮化砧木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辽砧2号’>‘GM256’>‘77-34’>‘Mark’>‘SH6’>‘SH40’>‘SH38’>‘SH18’>‘S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木 抗寒性 恢复生长法 冻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