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箱冷量损失的实验测定与保温性能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和鹏 粘权鑫 +1 位作者 方文振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95,共7页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冰箱空载时的冷量损失规律,提出一种减小冷量损失的冰箱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将冰箱各壁面的散热问题简化为一维导热模型。在全天候模拟实验平台上,为得到环境温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相对湿度为80%,...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冰箱空载时的冷量损失规律,提出一种减小冷量损失的冰箱结构改进方案。首先将冰箱各壁面的散热问题简化为一维导热模型。在全天候模拟实验平台上,为得到环境温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相对湿度为80%,环境温度分别为5~40℃(间隔为5℃);为得到环境相对湿度对冰箱冷量损失的影响,设置环境温度为25℃,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55%~95%(间隔为10%)。在冰箱空载状态下分别测量以上两组条件下各壁面的内外表面温度,再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计算各壁面的热流量,进而得到冰箱冷量损失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升高时冰箱冷量损失增大;环境相对湿度对冰箱冷量损失几乎没有影响;样本冰箱冷藏室后壁面的冷量损失明显高于其他壁面,顶部冷量损失较小;对后壁面采取加厚绝热层厚度的措施后降低了冰箱整体的冷量损失,同时为了保证冷藏室容积,减小冷藏室顶部绝热层的厚度,最终各壁面冷量损失接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冷量损失 导热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口煤矿冰制冷降温系统冷量损失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6-119,122,共5页
为了改善井下工人的作业环境,唐口矿引进了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通过现场实测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唐口煤矿冰制冷系统冷量的损失,掌握了该降温系统各部分冷损大小和构成,诊断出造成系统冷量损失的主要环节和存在问题,并采取科... 为了改善井下工人的作业环境,唐口矿引进了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通过现场实测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唐口煤矿冰制冷系统冷量的损失,掌握了该降温系统各部分冷损大小和构成,诊断出造成系统冷量损失的主要环节和存在问题,并采取科学适用的节能措施,降低冷量损失,提高冷量的有效供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口矿 冰制冷降温系统 冷量损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特林制冷机耦合超长线列焦平面探测器的冷量损失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魏露露 陆永达 +2 位作者 张继宇 陈怀军 单伟根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3,共5页
针对超长线列焦平面器件对制冷机性能的要求,开展了斯特林制冷机与超长线列焦平面探测器耦合过程中冷量损失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耦合过程中在导热损失一定情况下,热辐射损失在不同结构中对斯特林制冷机的降温时间和制冷量有较大影响,... 针对超长线列焦平面器件对制冷机性能的要求,开展了斯特林制冷机与超长线列焦平面探测器耦合过程中冷量损失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耦合过程中在导热损失一定情况下,热辐射损失在不同结构中对斯特林制冷机的降温时间和制冷量有较大影响,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林制冷机 热辐射 探测器 冷量损失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井期间平巷冷风输送系统的冷损失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学慧 陈凡 +4 位作者 王义江 高涛 魏京胜 孙猛 岳丰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93-2599,共7页
建井期间平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降温系统多采用非保温风筒长距离输送冷风的方法,输送距离可达600 m。由于距离长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占总制冷量的比重较大,是影响降温系统投资、设计、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该项冷量损失的计算问题,... 建井期间平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降温系统多采用非保温风筒长距离输送冷风的方法,输送距离可达600 m。由于距离长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占总制冷量的比重较大,是影响降温系统投资、设计、运行管理的关键因素。为解决该项冷量损失的计算问题,针对建井期间水平巷道的掘进与通风系统尚未贯通的特点,基于风筒内、外风流及风流与围岩间热能的输运与守恒关系,构建了风筒内、外风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组;并将巷道内随通风时长变化的不稳定换热系数解析为沿巷道长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风筒内外温度场的分布及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进一步结合工程案例现场实测的结果,分析了降温系统送风风筒入口风温、通风时间与送风距离、送风量等主要设计参数对风筒、内外风流温度场及输送冷量损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计算对比了该案例在通风时长为0,30,90,120,150 d,送风量为300,330,360 m^(3)/min,送风入口风温为16,18,20℃时系统的运行特征,结果表明围岩与风流的不稳定换热系数随通风时长增加而减小,并在通风90 d左右后基本达到稳定;受不稳定换热系数变化的影响,风筒内风流的温度沿风流方向增加较为明显;风筒外的风流温度变化随通风时间的增长逐渐变得平缓;系统的冷量损失约为制冷量的5%~9%;送风温度每降低2℃,冷量损失平均增大约5%;冷量损失大小与送风距离呈线性正比关系;通风风量每增大10%,冷量损失减小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井期间 降温系统 非保温风筒 非稳态 冷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矿井制冷降温管网解算及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砺 张雅婷 +4 位作者 刘尚明 简俊常 秦志华 刘恒 陈超扬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高温矿井采用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受采掘范围的影响,冷冻水输送管网复杂,导致末端冷量供给不足,严重影响系统降温效果。为提高矿井降温系统冷量利用率,以赵楼煤矿井下制冷降温管网为例,基于图论原理建立井下降温管网拓扑模型,采用水... 高温矿井采用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受采掘范围的影响,冷冻水输送管网复杂,导致末端冷量供给不足,严重影响系统降温效果。为提高矿井降温系统冷量利用率,以赵楼煤矿井下制冷降温管网为例,基于图论原理建立井下降温管网拓扑模型,采用水力基本方程计算管段流量、节点阻力和水力损失,得到降温管网水力特性;通过管网节点温升的计算,确定冷冻水输送过程的冷量损失;结合管网水力、热力特性,对降温管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赵楼煤矿井下制冷降温管网末端工作面冷冻水流量最小为0.001 m^(3)/s,管网水力损失大的位置为一集轨道下山、7302运输巷和中部辅运大巷。降温系统分别给五采区和七采区共4个工作面供冷,冷量损失为1.22×10^(6) J/s,其中七采区降温系统冷量损失占88.15%,管网摩擦和传热冷量损失分别为5.39×10^(5)、6.805×10^(5) J/s,末端冷冻水最高输水温度为13.9℃。提出管道-泵阀联调优化方法,采用动态平衡阀对南部1号辅助运输大巷和二集辅助巷冷冻水流量恒定在0.022~0.04 m^(3)/s,实现末端空冷器流量稳定;采用静态平衡阀调节管网支路阻力,将工作面冷冻水流量增大至0.005 m^(3)/s;南部1号辅助运输大巷、南部2号辅助运输大巷和二集辅助巷的管径增加至0.325 m,管网总水力损失从30.93 m减少到20.44 m,减少了35%;将离心泵扬程调整为183~195 m、流量为0.085~0.112 m^(3)/s,离心泵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降温 制冷降温管网 水力损失 冷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蓄冷与释冷过程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余延顺 马最良 +1 位作者 姚杨 李先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07-1412,共6页
在对土壤蓄冷系统冷量损失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埋管换热器垫层冷量损失与温差传热冷量损失的概念,并建立了垫层冷量损失和温差传热冷量损失的计算模型;为衡量系统在运行期间地下埋管换热器管束系统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埋管换热器... 在对土壤蓄冷系统冷量损失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埋管换热器垫层冷量损失与温差传热冷量损失的概念,并建立了垫层冷量损失和温差传热冷量损失的计算模型;为衡量系统在运行期间地下埋管换热器管束系统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埋管换热器管束系统的平均释冷率模型。通过理论研究与模拟计算,分析了土壤初始温度、埋管间距及管束结构对土壤蓄冷系统冷量损失的影响,指出了土壤蓄冷系统冷量损失随土壤初始温度及埋管间距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土壤蓄冷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冷 土壤耦合热泵 温差传热冷量损失 垫层冷量损失 释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蓄冷与释冷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延顺 马最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综合蓄冷技术与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优点,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土壤作为蓄冷介质的集低温工况、空调 工况和制热工况为一体的三工况型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 了埋管管束内层及外层盘管蓄冷、释... 综合蓄冷技术与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优点,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土壤作为蓄冷介质的集低温工况、空调 工况和制热工况为一体的三工况型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新设想。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 了埋管管束内层及外层盘管蓄冷、释冷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比较分析了内、外层单根盘管的蓄冷、 释冷运行特性,并对单根埋管换热器蓄冷、释冷过程的传递冷量损失及垫层冷量损失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耦合热泵 土壤蓄冷与释冷 传递冷量损失 垫层冷量损失 释冷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井期间矿井降温系统能耗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岳丰田 刘存玉 +2 位作者 魏京胜 高涛 吴学慧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0,共4页
针对山东郓城某煤矿建井期间降温系统消耗大,冷量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冷空气输送风筒保温结构、优化空调器结构、改进空调的喷淋方式等措施,改进后的空调器综合冷量损失降至原来的1.1%、空调供回水温差提高了10℃左右、水流量降低... 针对山东郓城某煤矿建井期间降温系统消耗大,冷量损失大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冷空气输送风筒保温结构、优化空调器结构、改进空调的喷淋方式等措施,改进后的空调器综合冷量损失降至原来的1.1%、空调供回水温差提高了10℃左右、水流量降低到原来的1/4,水泵输入功率可降低到原来的41.7%,同时制冷机组的理论性能系数提高了15%左右,实现降温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矿井 矿井降温 冷量损失 隔汽防潮 大焓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氢真空输送管路内漏问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婉丽 刘瑞敏 王立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2,共3页
针对大口径液氢真空输送管三通部分出现内漏的问题,现场采取外管发泡的方法作为补救措施。为论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以试验为基础,对外管发泡后的真空输送管在多工况下进行传热学和热力学的分析计算,得出传热系数、冷量损失、温升等参数... 针对大口径液氢真空输送管三通部分出现内漏的问题,现场采取外管发泡的方法作为补救措施。为论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以试验为基础,对外管发泡后的真空输送管在多工况下进行传热学和热力学的分析计算,得出传热系数、冷量损失、温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传热学 冷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体输送系统的温升计算
10
作者 王丽婧 李培昌 瞿骞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运用数学方法计算火箭发动机试验中推进剂在传输过程中的冷量损失,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低温输送管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液氧 输送管路 冷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同区间不同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温度场发展规律
11
作者 陈军浩 连立锦 +2 位作者 庄言 李彧翰 朱浩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5年第9期56-62,71,共8页
[目的]冻结法已广泛应用于联络通道工程建设中,其实施效果在不同地质与周边环境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滨海软土地层中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发展情况。[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某区间内2条联络通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 [目的]冻结法已广泛应用于联络通道工程建设中,其实施效果在不同地质与周边环境条件下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滨海软土地层中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发展情况。[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某区间内2条联络通道为研究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基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地层温度的变化分析冷量损失对冻结温度场发展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以分析同一地层下同区间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发展情况。[结果及结论]同区间2条相邻联络通道温度场发展规律相似,但由于存在盐水循环冷量损失,1号联络通道土体温度下降速度低于2号联络通道土体温度下降速度。1号联络通道冻结效率低于2号联络通道冻结效率,但2条联络通道的温度场发展差异随冻结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冻结45 d时,1号联络通道薄弱断面处四周冻结帷幕厚度均已达2.2 m,平均温度为-10.23℃。砂质粉土层冻结效果优于灰色粉土层冻结效果,砂质粉土层冻结发展速度为31.05 mm/d,灰色粉土层冻结发展速度为28.53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联络通道 冻结法 温度场 冷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