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博贺近海海面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强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继章 范绍佳 +4 位作者 宋丽莉 植石群 刘吉 邱军 刘爱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40,共6页
利用广东博贺离海岸6km的一个海上100m铁塔观测到的梯度资料,采用特征量分析方法,研究强冷空气过程海洋近地层强风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冷锋过境时,近地层的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响应:温度骤降、风速加大、气压上升,风向有明显的转变;风向... 利用广东博贺离海岸6km的一个海上100m铁塔观测到的梯度资料,采用特征量分析方法,研究强冷空气过程海洋近地层强风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冷锋过境时,近地层的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响应:温度骤降、风速加大、气压上升,风向有明显的转变;风向标准差和风速标准差在冷锋前、冷锋过境和冷锋后都有明显不同;冷锋过境大风湍流度为0.08,阵风系数为1.19;此次冷锋过境强风在时间上表现为周期0.5~1h的低频阵性;在空间上,60m附近存在近地层的最大风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近地层 强风特征 冷空气过程 广东博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半年冷空气过程中期预报业务系统 被引量:6
2
作者 任金声 王秀文 王洁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3-37,共5页
介绍了一种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结合预报经验,运用天气学、统计学、能量与诊断、人工智能和延伸预报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决策,制作冷空气过程的中期预报方法。
关键词 冷空气过程 数值预报产品 天气预报 寒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空气频繁强度弱 降水量不均气温高——1998年10月
3
作者 杨贵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2,共4页
10月,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强度均较弱,大多影响长江以北地区,致使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内,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本月有两个台风生成,虽均未登陆,但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一定影响。1天气概况降水量南多... 10月,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强度均较弱,大多影响长江以北地区,致使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高。月内,全国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本月有两个台风生成,虽均未登陆,但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一定影响。1天气概况降水量南多北少,分布不均是本月的主要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冷空气活动 冷空气过程 西南地区东部 大~暴雨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东部 汉水流域 西风环流指数 部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风寒指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琪 李艳 +2 位作者 路瑶 王嘉禾 马百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4,共8页
基于2005-2008年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监测资料、同期气象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寒指数基础上研究气象要素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合成分析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存在季节性... 基于2005-2008年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监测资料、同期气象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寒指数基础上研究气象要素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合成分析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存在季节性差异,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1、2和12月;气温、气压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0.379,表明气温和气压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风寒指数作为反映综合气象因子的指数,相关系数为-0.428,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气象因子和风寒指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气压和气温在第5天达到最大,风寒指数则在第4天影响最大.利用合成分析发现,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异常偏多的冷空气过程中,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是变压、变湿和风寒指数,其阈值分别为8.6 hPa、±0.1和-1.83.利用2005年3月10-12日冷空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冷空气过程会带来气象要素的一系列变化,该次个例过程地面增压22.1 hPa,风速增加4~m/s,24 h变温达-14℃,并带来降水,风寒指数3 d平均为-2.3,均显著超过阈值范围,最终导致平均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远大于4 a日平均值,进一步证实了冷空气过程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显著增加,并存在3~4 d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指数 呼吸系统疾病 低温 冷空气过程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CALMET的近地面精细化风场的动力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弛 王东海 巩远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4,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动力模式WRF和诊断模式CALMET对琼州海峡的两次冷空气过程的近地层风场进行模拟和诊断,所用的资料是美国NCEP再分析FNL资料。WRF模式第一至第四层网格的水平距离分别是27、9、3和1 km,并用WRF-1 km场以单向嵌套模拟方式降... 本文利用中尺度动力模式WRF和诊断模式CALMET对琼州海峡的两次冷空气过程的近地层风场进行模拟和诊断,所用的资料是美国NCEP再分析FNL资料。WRF模式第一至第四层网格的水平距离分别是27、9、3和1 km,并用WRF-1 km场以单向嵌套模拟方式降至200 m,同时以WRF-1 km预报场作为CALMET初猜场降尺度诊断至200 m。分别用CALMET-200 m风场、WRF-1 km风场和WRF-200 m风场,3个风场的风速、风向与沿琼海海峡分布的21个测站(其中6个测风塔)观测资料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1)CALMET-200 m的风速RMSE明显小于另外两组试验,风向RMSE总体上差异不大;在60~80 m高度上也没有明显差异。(2)在0~8 m·s^(-1)风速,10 m高度上CALMET-200 m风场诊断结果最好,风速平均偏差值从4~0 m·s^(-1),WRF的两组试验平均偏差值比CALMET-200 m结果大约2 m·s^(-1),风向上表现为偏差的分布更加集中;60~80 m高度上,CALMET-200 m诊断效果与WRF-1 km模拟效果相当,但是冷空气时段内WRF-200 m的风速要远远差于另外两组试验;而3组试验的风向并无大的差异。(3)WRF/CALMET模式系统在非冷空气活动时段内的风速风向模拟诊断偏差更小,说明其在层结相对较稳定时模拟诊断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ALMET 精细化 近地层风 冷空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上海地区冬春季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局地气象因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常炉予 彭丽 +4 位作者 叶晓芳 郑雅旭 姜晨彦 陈健 张亚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3-683,共11页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 识别影响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助于提高流感疫情预警、预测能力。基于2010—2018年上海市冬、春季周流感样病例数(ILI)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广义相加回归模型(GAM)系统分析了ILI与多种气象因子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识别调控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冬、春季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与ILI呈反向关系,低温和低湿效应的滞后持续时间较长,5℃和50%环境下滞后3周的累积风险分别为2.16(95%CI:1.18—3.95)和2.51(95%CI:1.96—3.23),且气温与相对湿度对ILI存在交互影响,干燥环境会显著加强冷效应。此外,与气温有关的不稳定天气要素也与ILI具有显著关联,其中气温日较差对ILI的影响在当周最大,每升高1℃,ILI风险增加1.8%(95%CI:0.2%—3.4%),ILI流行早期的冷空气活动频次与ILI呈单调递增线性关系,冷空气活动频次每增加1次,ILI风险增大6.8%(95%CI:2.1%—11.7%)。其中,流行早期阶段的频繁冷空气活动和流行期内的干燥环境为严重流感事件的爆发提供了合适的外界环境。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理解暖冬背景下出现的大规模流感流行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过程 交互作用 非线性滞后暴露-反应关系 流感流行强度 冬、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在福州地区橄榄低温冻害预报预警服务中的应用和检验
7
作者 邹小松 王彦朝 张美花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7期144-147,共4页
本文探讨了WRF模式在福州地区橄榄低温冻害预报预警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和评估了WRF模式对冷空气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评价WRF模式对冷空气过程中温度预报的模拟效果。本研究使用WRF模式对2022年12月13日08:00—20日08:00... 本文探讨了WRF模式在福州地区橄榄低温冻害预报预警服务应用中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和评估了WRF模式对冷空气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预报能力,评价WRF模式对冷空气过程中温度预报的模拟效果。本研究使用WRF模式对2022年12月13日08:00—20日08:00、2022年12月21日08:00—27日08:00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地面2m温度进行模拟,通过分析WRF模式模拟结果与闽侯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气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冷空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趋势,具备准确预报出极端最低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一定能力,但准确的温度值预报仍有难度,模拟结果与实况观测值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值。但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的离散程度大致相当,这表明在固定的参数条件下,WRF模式对温度的模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总的来说,用WRF模式来模拟冷空气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可行的,对橄榄低温冻害预报预警有一定的预见性,具有进一步的细化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福州 冷空气过程 低温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