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博譞
郑文俊
+5 位作者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3-1332,共20页
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交界的部位。对于此次地震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之间的现今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过程,也将为该区未来的强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文中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
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交界的部位。对于此次地震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之间的现今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过程,也将为该区未来的强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文中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3km,震源机制解为逆冲性质。结合地表地质、卫星影像和地震反射剖面解译,认为该地震发生在冷湖逆断裂-褶皱带的东南端,发震构造可能为冷湖七号东背斜之下控制背斜生长的2条倾向相反的隐伏逆冲断裂之一。此次茫崖5.8级地震仅使冷湖七号东背斜下伏逆断层发生了部分破裂,并未破裂至地表,为典型的褶皱地震。震区发育多条第四纪活动褶皱及下伏逆断层,这些构造均具备发生M^(W)5.9~7.2地震的构造条件,并有可能因级联地震破裂而引发7级以上强震。因此,震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崖M_(S)5.8地震
CAP方法
冷湖逆断裂-褶皱带
褶皱
地震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机构
中山大学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海省地震局
防灾科技学院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3-1332,共20页
基金
第2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901)资助。
文摘
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交界的部位。对于此次地震开展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柴达木盆地与祁连山之间的现今构造变形、应力状态及动力学过程,也将为该区未来的强震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文中首先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3km,震源机制解为逆冲性质。结合地表地质、卫星影像和地震反射剖面解译,认为该地震发生在冷湖逆断裂-褶皱带的东南端,发震构造可能为冷湖七号东背斜之下控制背斜生长的2条倾向相反的隐伏逆冲断裂之一。此次茫崖5.8级地震仅使冷湖七号东背斜下伏逆断层发生了部分破裂,并未破裂至地表,为典型的褶皱地震。震区发育多条第四纪活动褶皱及下伏逆断层,这些构造均具备发生M^(W)5.9~7.2地震的构造条件,并有可能因级联地震破裂而引发7级以上强震。因此,震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
茫崖M_(S)5.8地震
CAP方法
冷湖逆断裂-褶皱带
褶皱
地震
发震构造
Keywords
M_(S)5.8 Mang’ai earthquake
Cut
-
and
-
Paste method
Lenghu reverse fault
-
fold belt
folded earthquake
seismogenic structur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柴达木盆地北部2021年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张博譞
郑文俊
陈杰
何骁慧
李启雷
张冬丽
段磊
陈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