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成矿认识与开发对策
- 1
-
-
作者
曾小生
胡小林
张剑
温定斌
张建军
-
机构
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
-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2期93-98,共6页
-
文摘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赋存特征,矿体距地表近,体量大、品位低,特别是中低温的矿化,岩石f系数6-8,矿体地质构造富含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工程岩体稳定性较差,银的嵌布粒度细等,成为井采、选矿和尾矿堆存整个生产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鲍家矿业经几代技术管理人员接续奋斗,聚焦微脉细脉浸染状矿石构造及斑岩型矿体,形成“大矿体观”,倾心科技创新与应用,强化和科研院所沟通与合作,在井下生产陷入困境之时,果断正确地选择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淘汰连续分段空场法而迈出非常关键性的一步,用挂网为主的支护方式妥善解决进路破碎的采矿难题;选矿脱泥,铅锌分选,扩能增效,无石灰浮选,尾矿坝体多层次排渗解决浸润线问题等效益效果显著;南矿段矿产资源回收与北矿段资源扩深取得重大突破。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生产难题,引领矿山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期望本文对类似矿床开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关键词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
大矿体观
无底柱分段崩落
进路加固
扩能增效
浸润线
资源综合利用
高质量发展
-
Keywords
Lengshuikeng porphyry silver-lead-zinc deposit
Large ore body view
sublevel caving without sill pillar
Route reinforcement
enlarging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ncreasing benefit
line of saturation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
分类号
P618.5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冷水坑矿田层状铅锌银矿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矿床成因
被引量:8
- 2
-
-
作者
黄水保
孟祥金
徐文艺
周显荣
吴美仁
曾祥辉
-
机构
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09BAB43B03)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011011)
-
文摘
赋存于火山岩地层层间破碎带中的层状铅锌银矿是冷水坑矿田重要的矿化类型之一。层状矿体内碳酸盐岩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碳氧硫铅同位素测定表明,铁锰碳酸盐矿物的δ13CV-PDB变化范围在-4.8‰~-5.5‰之间,δ18OV-SMOW为12.6‰~14.1‰,白云质灰岩分别为-3.3‰~-5.9‰,9.8‰~17.2‰。金属硫化物δ34S值为-3.9‰~+5.6‰,多集中在-1‰~6‰之间,与矿田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一致。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一致,其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786~17.809,15.572~15.605,38.281~38.386。层状矿体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位于矿田铅同位素分布范围内且比斑岩型矿石铅分布集中。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层状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矿田火山(岩浆)系统。含矿地层内的碳酸盐岩层为火山喷发间歇局限陆相湖正常沉积而成,铁锰碳酸盐为火山(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喷流沉积。冷水坑层状铅锌银矿为火山热液型矿床。
-
关键词
层状矿体
铅锌银矿
稳定同位素
火山热液矿床
冷水坑
-
Keywords
bedded ore-body
lead-zinc-silver deposit
stable isotope
volcanic hydrothermal
Lengshuikeng
-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