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冷板结构对电池模组液冷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付平 毕杰 杨明飞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316,共4页
针对不同结构的液冷板,采用标准的k-e湍流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电池模组液冷板进行建模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进出水口结构液冷板对冷却液的散热性能明显好于单进出水口,但对电池模组的液冷效果不理想。内置式液冷板结构液... 针对不同结构的液冷板,采用标准的k-e湍流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电池模组液冷板进行建模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进出水口结构液冷板对冷却液的散热性能明显好于单进出水口,但对电池模组的液冷效果不理想。内置式液冷板结构液冷效果好于电池模组上置式液冷板结构,且散热均匀高效,从而确定了一种散热高效均匀的液冷板结构。为了验证建模仿真的可靠性,在设计生产出实物后,对内置式双进出水口液冷板实物模型进行了0.7 C放电液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结构的电池模组在放电时,温升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仿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板结构 电池模组 建模仿真 液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液冷板结构后CTP动力电池包的热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许炳 赵荣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49,共5页
液冷板结构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传统“口琴管”液冷板存在均温性差、漏液风险高等不足,改进液冷板设计。通过流-热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改进的“凸包”、“纵向”和“横向”流道的三种液冷板结构对CT... 液冷板结构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传统“口琴管”液冷板存在均温性差、漏液风险高等不足,改进液冷板设计。通过流-热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改进的“凸包”、“纵向”和“横向”流道的三种液冷板结构对CTP动力电池包低温加热及驱动耐久冷却工况下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横向”流道结构液冷板,在低温加热工况下,电池包最大温差较采用“纵向”和“凸包”流道结构液冷板分别低7.8和4.4℃;在驱动耐久冷却工况下,电池包最大温差较采用“纵向”和“凸包”流道结构液冷板分别低1.6和0.8℃。通过台架实验对采用“横向”流道结构液冷板的电池包进行热工况验证,电池包最大温差在低温加热工况下不高于7℃,在驱动耐久冷却工况下不高于4℃。这表明“横向”流道结构的液冷板具有良好的热管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板结构 CTP电池包 热特性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机低温泵冷板阵列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
3
作者 姚吉恺 王国栋 +1 位作者 李恒霖 陈肇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3-528,共6页
低温泵由于其运行稳定、大抽速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大科学装置及环模装备。低温泵的冷板阵列作为泵送氢气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尺寸对抽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G-M制冷机低温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对比分析... 低温泵由于其运行稳定、大抽速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大科学装置及环模装备。低温泵的冷板阵列作为泵送氢气的主要部件,其结构尺寸对抽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G-M制冷机低温泵为研究对象,基于稀薄气体动力学理论,对比分析不同冷板层数及直径对抽气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抽速、降温时间、工作寿命三个指标筛选最优冷板阵列结构,最后通过热流耦合方法分析最优冷板阵列结构,对比分析不同G-M制冷机二级冷头安装高度对温度、抽气量分布及平均抽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公称通径为250 mm的小口径低温泵的冷板阵列,应安装9层直径为180 mm的冷板,并分别讨论了冷头安装位置的优缺点。文章的研究方法为分析制冷机低温泵抽气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为新型制冷机低温泵冷板阵列结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机低温泵 稀薄气体流动 热−流耦合模型 冷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液冷散热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康元春 刘智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液冷板流道结构对电池散热效果与均温性有显著影响。在对比不同结构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时,约束各种冷板结构的液体质量流量来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散热结构方案并在相同质量流量的条件下进行了散热仿真,对比各设计方案的散热效果和... 液冷板流道结构对电池散热效果与均温性有显著影响。在对比不同结构液冷板的散热性能时,约束各种冷板结构的液体质量流量来进行仿真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散热结构方案并在相同质量流量的条件下进行了散热仿真,对比各设计方案的散热效果和泵功耗等。探讨了进水口内径、壁厚、水温等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并联式冷板结构散热效果最好,内径、壁厚及水温分别选取36 mm、2 mm和25℃。最终设计的散热方案满足了电池包最佳工作温度范围20~50℃和最大温差5℃的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冷板结构 动力电池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流道液冷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性能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潇 陈江英 李翔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38-1442,共5页
为了强化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提高电池组的散热能力和温度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双向流道结构的液冷板新设计方案。以多排布置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借鉴Bernardi生热速率模型,运用Flotherm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冷式... 为了强化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提高电池组的散热能力和温度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双向流道结构的液冷板新设计方案。以多排布置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组为研究对象,借鉴Bernardi生热速率模型,运用Flotherm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冷式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CFD仿真模型,通过调节该液冷板的结构参数,对冷板结构进行优化,满足系统的散热能力和温度一致性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液冷板在满足散热能力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控制电池组的温度一致性,电池组的最大温差为2.4℃,相较于其他两种结构形式的液冷板,其温度一致性优势明显;通过调节该液冷板中矩形流道的宽度、相关流道的间距和冷却液流动速度,散热能力和温度一致性得到加强,最大温差极限可降至1.0℃,保证电池组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冷板结构 双向流道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ght的动力电池液冷板流量分配一致性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志恩 裴书卿 +2 位作者 张振文 范蓉蓉 卢炽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5-1340,共6页
通过Isight设计实验(DOE),研究液冷板流道支流进出口宽度、支流倾斜角度两个结构因素对支流流量分配一致性和模组顶面温差的影响,利用STAR CCM+对冷板流场特征进行仿真,总结影响规律并建立基于DOE的迭代优化方法,针对现有的一款液冷板... 通过Isight设计实验(DOE),研究液冷板流道支流进出口宽度、支流倾斜角度两个结构因素对支流流量分配一致性和模组顶面温差的影响,利用STAR CCM+对冷板流场特征进行仿真,总结影响规律并建立基于DOE的迭代优化方法,针对现有的一款液冷板进行流量一致性优化,优化后的各个模组顶面温差最小,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冷板流道结构 流量分配一致性 IS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被引量:2
7
作者 孟祥宁 朱苗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18-325,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element model of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cooling structure on thermal behavior of copper pla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hot surface is mainly governed by cooling structure and heat-transfer conditions. For hot surface centricity,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promotions are 30 ℃and 15 ℃ with thickness increments of copper plates of 5 mm and nickel layers of 1 ram,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out nickel layers is depressed by 10 ℃ when the depth increment of water slots is 2 mm and that with nickel layers adjacent to and away from mold outlet is depressed by 7℃ and 5 ℃,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trend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ransverse sections of copper plates is nearly free of cooling structure, but temperature is changed and its law is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copper plate cooling structure thermal behavi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