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系尺度上的玻色暗物质研究进展
1
作者 沙艾德·艾力 唐宇航 +2 位作者 杨术银 吾尔尼沙·依明尼亚孜 杨晓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9,共17页
星系尺度上的暗物质研究通常涉及各种不同的暗物质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冷暗物质模型(CDM模型)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该理论模型的研究,可以较好地解释星系尺度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的一些问题。然而,在研究星系小尺度结构时,存在一些该模... 星系尺度上的暗物质研究通常涉及各种不同的暗物质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冷暗物质模型(CDM模型)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该理论模型的研究,可以较好地解释星系尺度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的一些问题。然而,在研究星系小尺度结构时,存在一些该模型无法解释的观测现象。近年来,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暗物质模型(BEC-DM模型)和模糊暗物质模型(FDM模型)作为CDM模型的替代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量研究。在BEC-DM模型中,暗物质粒子被假设为一种处于宏观量子态的玻色子;而FDM模型则将暗物质描述为一个具有波动特性和极小质量的粒子。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型有助于了解不同理论模型对星系中暗物质密度分布和相关性质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对星系尺度上的玻色暗物质理论模型及其粒子探测进行了简要概述。回顾了暗物质研究的历史,介绍了暗物质候选粒子及对其的探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C-DM模型和FDM模型作为传统CDM模型的替代方案,并探讨了它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质模型 模糊物质模型 冷暗物质模型 类轴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与早期宇宙结构形成 被引量:10
2
作者 龚雪飞 徐生年 +19 位作者 袁业飞 白姗 边星 曹周键 陈葛锐 董鹏 高天舒 高伟 黄双林 李玉龙 刘影 罗子人 邵明学 孙宝三 唐文林 于品 徐鹏 臧云龙 张海鹏 刘润球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83,共25页
空间引力波探测是研究宇宙早期恒星演化和星系形成、黑洞和星系的共同成长等天文学和宇宙学重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可能途径。经过两期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预研究课题的开展,通过权衡技术的可行性与科学的前瞻性,选择以高红移开始的... 空间引力波探测是研究宇宙早期恒星演化和星系形成、黑洞和星系的共同成长等天文学和宇宙学重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可能途径。经过两期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预研究课题的开展,通过权衡技术的可行性与科学的前瞻性,选择以高红移开始的中至大质量双黑洞并合系统、星团等稠密动力学环境中涉及中等质量黑洞的双黑洞引力波波源为主要科学目标,给出了我国毫赫兹至赫兹频段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计划的初步设计。以该任务设计建议为依据,简要介绍空间引力波探测及其作为一种新的天文观测手段的科学内涵,以及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设计的科学目标和探测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 物质等级结构形成模型 中等质量黑洞 双黑洞并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