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8年中国极端冷暖事件变化及其空间差异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44,共11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系统诊断中国区域近58年的极端冷暖气温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采用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的日值气温数据,根据WMO推荐的6项极端温度事件指数,...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系统诊断中国区域近58年的极端冷暖气温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采用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站点的日值气温数据,根据WMO推荐的6项极端温度事件指数,即冷昼、冷夜、暖昼、暖夜日数及冷日持续日数和暖日持续日数,从阈值分布、变化趋势、波动特征和持续性特征角度诊断了中国极端温度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8年中国冷暖昼夜气温阈值均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冷昼和冷夜气温阈值在南北地区具有正负分异特征。(2)1961—2018年中国冷昼和冷夜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且冷夜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大于冷昼日数;暖昼和暖夜日数主要呈增加趋势,且暖夜日数增加趋势明显大于暖昼日数。(3)1961—2018年中国冷昼和冷夜日数波动特征主要呈现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而暖昼和暖夜则恰好相反,主要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4)中国冷日持续日数在1960—1980年代逐渐由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演变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1990—2010年代则由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演变为除青藏高原外的全国性的增多态势。暖日持续日数在1960—1980年代在黄淮以南逐渐减少,并向南方转移。1990—2010年代则呈现为全国性的增多态势。(5)1961—2018年中国冷日持续日数主要呈减少趋势,而暖日持续日数则主要呈增加趋势。在波动特征上,西南和北方地区是冷暖持续日数波动普遍偏大的地区。暖日持续日数波动较大的地区明显多于冷日持续日数。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增暖背景下中国地区的极端温度事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极端温度指数 冷暖昼夜日数 冷暖持续日数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