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冷战过渡 前苏联IS系列重型坦克
1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76-77,共2页
二战末期到冷战初期,苏联坦克设计部门连续设计了一批重型坦克,以应对现实战场和未来战场上的敌手。苏军对这些巨大的坦克寄予了厚望。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但是这些洪荒猛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大量服役,甚至有许多在设计阶段就夭折... 二战末期到冷战初期,苏联坦克设计部门连续设计了一批重型坦克,以应对现实战场和未来战场上的敌手。苏军对这些巨大的坦克寄予了厚望。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但是这些洪荒猛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大量服役,甚至有许多在设计阶段就夭折了。尤其随着战后科学技术和作战环境、作战模式的变化,重型坦克这种设计思维已经落后于时代。当主战坦克这种新兵器出现时。他们仿佛远古的猛犸一样,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消失了。然而,他们也同样与消失的猛犸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当今日重新审视它们,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金戈铁马和壮志豪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坦克 冷战初期 前苏联 IS 设计部门 未来战场 先进技术 设计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核工业体系创建述论(1945—1953)——基于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泽宇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1945年8月,在美国核垄断的威胁下,苏联启动核计划,开始了核工业的创建。由于原材料紧张,苏联在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铀矿和进行铀同位素分离、铀浓缩的企业,初步满足了核战略工程的需要。随后,苏联创建了817厂、813厂等大型企业,利用核反... 1945年8月,在美国核垄断的威胁下,苏联启动核计划,开始了核工业的创建。由于原材料紧张,苏联在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铀矿和进行铀同位素分离、铀浓缩的企业,初步满足了核战略工程的需要。随后,苏联创建了817厂、813厂等大型企业,利用核反应堆生产武器级铀235和钚237,除此之外还先后建立了10个重水厂,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苏联还创建了第11设计局、551厂等生产制造核武器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归属苏联部长会议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管辖,1953年,苏联将两个总局合并,成立中型机械部,这也标志着苏联核工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工业 苏联 核武器 冷战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乃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0,共4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区域。无论是令世人眩目不暇的各种争端和事件,还是萦绕耳畔的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各种声音,都需要探究甚至"拷问"其深层次的缘由。回顾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区域。无论是令世人眩目不暇的各种争端和事件,还是萦绕耳畔的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各种声音,都需要探究甚至"拷问"其深层次的缘由。回顾历史,有助于排解众多令人难以纾解的现实纠结和困惑;审视当下,有益于辨识悠长历史演变的旋律和节奏。对东北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讨尝试着在理论层面上建构新的解读东北亚历史的"路线图";对东北亚区域文人史观的考证呈现出微观实证研究"尺树寸泓"的细腻质感;对东北亚空间的历史透视凸显了中西古今相互比照的"力道";对现代东亚国际体系建构时期区域安全模式的分析扩展了东北亚史研究的空间和维度;对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剖析考验着东北亚各国在主观上如何抉择。历史的"筋骨血肉"俱在,历史学却"身姿百态",因而,东北亚的新"变局"需要新的"东北亚史研究"去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 历史透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国际学术界 美国外交政策 太平洋战争 “东北亚” 冷战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6—1956年美国经济话语及形象传播论析
4
作者 胡腾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二战后的1946—1956年期间可谓美国经济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美国的全面崛起和美苏冷战日趋激烈,美国政府将经济修辞当作一种击败共产主义和形塑自我身份的重要武器。通过发动一系列经济主题运动,美国精英向国内外输... 二战后的1946—1956年期间可谓美国经济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美国的全面崛起和美苏冷战日趋激烈,美国政府将经济修辞当作一种击败共产主义和形塑自我身份的重要武器。通过发动一系列经济主题运动,美国精英向国内外输出“人民资本主义”“变革的美国”“人人皆富足”和“繁荣新范式”等关键话语,以全面塑造美国“富足”而“变革”的经济形象,强化受众对其经济制度和自由身份的深刻认同,进而赢得冷战的最终胜利。然而,出于冷战争夺的需要,这种夸耀性的经济主题宣传由于掩盖了美国经济发展而社会沉沦的事实而具有明显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初期 美国经济话语 经济主题运动 国家形象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没用的美国核武器
5
作者 郭彩虹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I0018-I0018,共1页
MK17“断箭”事故 冷战初期,美苏一度迷信“核弹爆炸当量越大越好”.1961年,苏联成功爆炸一颗58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有了这么一个竞争对手,美国人当然不愿示弱,美军战略空军司令李梅坚持美军也必须有类似的大家伙。
关键词 美国人 核武器 爆炸当量 冷战初期 竞争对手 空军司令 TNT 美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窃密,美中情局间谍“怪招”频出
6
作者 张韶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I0004-I0004,共1页
冷战初期,美国间谍比较喜欢采用邮递方式传递情报。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危险,因为苏联克格勃对邮政系统进行了监控。之后,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被发明出来。1975-1977年,为了防止用于传递情报的“秘密容器”(里面放着指令、... 冷战初期,美国间谍比较喜欢采用邮递方式传递情报。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方式非常危险,因为苏联克格勃对邮政系统进行了监控。之后,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被发明出来。1975-1977年,为了防止用于传递情报的“秘密容器”(里面放着指令、微型照相机、密写工具等)被不相干的人在无意中发现,美国中情局特工会在“容器”里放一些现金、珠宝和纸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情局 间谍 冷战初期 事实证明 邮政系统 克格勃 照相机 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熊之盾 苏联早期反弹道导弹系统发展简史
7
作者 朱晋辉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67,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东西方展开了近50年的冷战。冷战初期,为了对美国形成中够的威慑力,缺乏远程轰炸机的苏联对弹道导弹技术十分重视,在二战后至50年代末,苏联导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东西方展开了近50年的冷战。冷战初期,为了对美国形成中够的威慑力,缺乏远程轰炸机的苏联对弹道导弹技术十分重视,在二战后至50年代末,苏联导弹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美国,虽然跟苏联一样从纳粹德国缴获了大量导弹技术资料,技术人员及相关设备,但美国三军自自为政,都计划研制自己的远程导弹,国家缺乏统一的安排,一度造成局面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弹道导弹系统 苏联 发展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早期 北极 世界政治格局 冷战初期 导弹技术 远程轰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