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油罐内冷媒管降温模拟试验与优化
1
作者 陈雁 杨龙基 +3 位作者 韩志强 张峰 许启铿 王晓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6,共6页
为缓解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热分层现象,设计内置冷媒管的食用油储罐,并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流量和冷媒温度等对储油进行降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供式和下供式降温均可在储油温度整体下降的同时有效缩小上下层温差(1.9... 为缓解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热分层现象,设计内置冷媒管的食用油储罐,并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流量和冷媒温度等对储油进行降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上供式和下供式降温均可在储油温度整体下降的同时有效缩小上下层温差(1.93、3.67℃),且与自然降温(6.79℃)相比,热分层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采用下供式降温的效率最高,较上供式提高了约20%,且下层油温较上供式低约1.9℃。基于Ansys(Fluent)商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平台,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采用下供式的冷媒流量对下层油温的影响。结果显示下供式降温可有效阻隔外部传热,而下层温度变化集中在低温区域,对远离入口侧区域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储存 热分层 内置冷媒 降温 计算机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冷媒气液相充注对冷媒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申广玉 《制冷与空调》 2002年第5期51-53,共3页
R40 7C、R5 0 7A、R40 4A和R410A混合冷媒按气、液相方式进行充注时 ,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成分会或多或少地随着冷媒容器移充填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本文建议充注任何混合冷媒时 ,都应该采用液相方式进行充注 ,同时为了将冷媒成分变化控... R40 7C、R5 0 7A、R40 4A和R410A混合冷媒按气、液相方式进行充注时 ,冷媒容器内的冷媒成分会或多或少地随着冷媒容器移充填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本文建议充注任何混合冷媒时 ,都应该采用液相方式进行充注 ,同时为了将冷媒成分变化控制在 2 %以内 ,R40 7C冷媒容器中最后的 10 %冷媒剩余量不应再进行充注 ,R5 0 7A、R40 4A和R410A冷媒容器中的最后冷媒剩余量可控制在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冷媒 非共沸冷媒 共沸冷媒 移充填率 液相方式 气相方式 充注 冷媒成分 冷媒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蛇形流道的动力电池冷媒直冷热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旭 孙楠楠 +4 位作者 曹恒超 朱桂香 李孟涵 刘晓日 饶中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6-2736,共11页
对于使用冷媒直冷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沸腾,管道过长造成电池包底部冷板流道内存在过热段,进而导致电池包的温差以及电池本身垂直方向上的均温性较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48个方形电池的电池包,设计了两种并联蛇形流... 对于使用冷媒直冷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沸腾,管道过长造成电池包底部冷板流道内存在过热段,进而导致电池包的温差以及电池本身垂直方向上的均温性较差。本文针对一个含有48个方形电池的电池包,设计了两种并联蛇形流道结构的直冷板置于电池包底部来改善单蛇形流道所造成的电池包温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比较了电池包在30℃初始温度下1C倍率充/放电结束时三种直冷板流道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均匀性;比较了这三种流道结构下电池包的最大温度以及最大温差,分别分析了三种流道结构的电池包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并且提出了一种在电池包上层增设一个环绕小冷板的形式来优化电池包竖直方向的温差。分析结果表明,底置冷板的方式可以将电池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40℃以下并且可以保证电池包水平方向的温度均匀性,但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过大,通过加设上层小冷板可以保证电池包竖直方向上的温差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位于5℃以下,满足电池包的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管理 冷媒直冷 并联蛇形流道 均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冷媒联合冻结技术在盾构抢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涛 廖先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1-386,共6页
为解决地层冻结加固工程加固时间长、加固效果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冷媒联合制冷的新型技术,并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某盾构刀盘更换工程为案例背景,对液氮+盐水双冷媒联合冻结方案进行介绍。从地质条件、方案设计、数值计算验证和应用效... 为解决地层冻结加固工程加固时间长、加固效果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冷媒联合制冷的新型技术,并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某盾构刀盘更换工程为案例背景,对液氮+盐水双冷媒联合冻结方案进行介绍。从地质条件、方案设计、数值计算验证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入手,对多冷媒联合冻结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液氮冻结速度快但均匀性欠佳,盐水冻结速度慢但均匀性较好,二者联合冻结可以有效完成高风险地层中的盾构开舱换刀;2)液氮冻结会造成掌子面工作环境温度偏低,本案例中开挖掌子面温度低于-40℃,环境温度约-13℃,作业人员应注意低温防护;3)为保证施工效率,盾构换刀冻结工程施工应在冻结壁交圈后及时清空土舱泥浆,防止泥浆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联合冻结 盾构开舱 盾构刀盘 液氮冻结 盐水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媒水综合利用方案分析
5
作者 王仕文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提高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冷媒水的利用率,对现有装置提出相应的利用方案,并采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各方案的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冷媒水替代重整再接触系统氨压机,以及利用冷媒水进行加氢脱硫干气轻烃分离,... 为了提高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冷媒水的利用率,对现有装置提出相应的利用方案,并采用流程模拟软件对各方案的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冷媒水替代重整再接触系统氨压机,以及利用冷媒水进行加氢脱硫干气轻烃分离,乙苯装置干气脱丙烯系统深冷分离,苯乙烯装置尾气压缩机入口深冷分离等方案,可解决加氢脱硫干气带烃、苯乙烯装置尾气压缩机超负荷等问题,并为企业增效2827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 制冷 轻烃分离 干气 乙苯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得福冷媒机:便捷的操作,优越的配置——专访广州万得福汽车电子数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李侃
6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24年第1期63-63,共1页
广州万得福汽车电子数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一直致力于汽车冷媒机的设计、研发及生产,年销量超过8000台,是国内最大的冷煤机生产基地。广州万得福汽车电子数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原则,现已拥有一... 广州万得福汽车电子数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一直致力于汽车冷媒机的设计、研发及生产,年销量超过8000台,是国内最大的冷煤机生产基地。广州万得福汽车电子数码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原则,现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拥有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总装调试、售后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且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及生产制作和质量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制度 电子数码 检测设备 冷媒 专业人才队伍 技术创新 大客户经理 售后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宇空调变水量冷媒水系统实时优化控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晋欣桥 李晓锋 任海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28-1132,共5页
为达到节能和优化系统控制的目的 ,在楼宇空调水系统及其局部控制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变流量系统监测点和可调参数较多的特点 ,提出并验证了 3个实时优化控制方案 :根据初级和二级冷媒水流量的比率 ,实时优化多台冷水机组的启 /停控... 为达到节能和优化系统控制的目的 ,在楼宇空调水系统及其局部控制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变流量系统监测点和可调参数较多的特点 ,提出并验证了 3个实时优化控制方案 :根据初级和二级冷媒水流量的比率 ,实时优化多台冷水机组的启 /停控制 ;利用 AHU自动控制水阀的阀位信息 ,实时优化二级水泵的控制 ;利用 AHU自动控制水阀的阀位信息以及二级泵的工作状况 ,实时优化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控制 .结果表明 ,同常规的控制方案相比 ,这 3个优化控制方案不仅能够不同程度地达到节能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冷媒水系统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舰船集成式冷媒水系统优化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8
8
作者 冷骏 张威 马军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针对某大型舰船空调装置集成式冷媒水系统普通空调用户与特殊空调用户并联运行时存在流量分配困难的问题,提出支路双流量并联运行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Flow Master软件计算系统的沿程阻力和流量,构建集成式冷媒水系统模拟试验平台,进行... 针对某大型舰船空调装置集成式冷媒水系统普通空调用户与特殊空调用户并联运行时存在流量分配困难的问题,提出支路双流量并联运行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Flow Master软件计算系统的沿程阻力和流量,构建集成式冷媒水系统模拟试验平台,进行特殊空调用户低负荷运行与高负荷运行时管网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比较采用支路双流量并联运行方案前后普通空调用户和特殊空调用户的流量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方案后,特殊空调用户在高负荷和低负荷工况下运行时管网各用户可基本保持水力平衡,艏艉流量比较合理,满足用户需求;而在低负荷工况不采用双流量并联运行限流方案时,特殊空调用户支路流量远大于所需流量,艏部的普通空调用户支路流量均低于设计流量的50%。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在特殊空调用户支路上采取双流量并联运行方案可有效解决大型舰船集成式冷媒水系统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流量平衡问题,并且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空调用户 冷媒 流量分配 限流 双流量并联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电池直冷热管理系统用冷媒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世春 周思达 +1 位作者 张玉龙 华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23-2132,共10页
电动汽车用直冷系统是未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行解决方案之一,在整车减重、改善温度一致性等方面具备较大潜力。冷媒是直冷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影响直冷系统制冷能力、效率、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高效、匹配的冷媒对直冷热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用直冷系统是未来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可行解决方案之一,在整车减重、改善温度一致性等方面具备较大潜力。冷媒是直冷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影响直冷系统制冷能力、效率、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高效、匹配的冷媒对直冷热管理系统设计格外重要。梳理了近年来电动汽车直冷热管理系统用冷媒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电动汽车工况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需求与直冷热管理系统特性;其次,系统分析了常用冷媒特性的定义与表征;然后,详细介绍了单质冷媒与混合冷媒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冷媒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展望,并为新一代直冷热管理系统用冷媒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系统 冷媒 直冷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冷媒融霜制冷系统融霜过程制冷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剑 臧润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液体冷媒融霜是一种新型的融霜方法。介绍了液体冷媒融霜实验装置,研究了在不同负荷不同库温下的融霜过程,从库温、融霜时间、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液体冷媒除霜系统对冷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媒融霜可通过高压液体制冷剂... 液体冷媒融霜是一种新型的融霜方法。介绍了液体冷媒融霜实验装置,研究了在不同负荷不同库温下的融霜过程,从库温、融霜时间、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液体冷媒除霜系统对冷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媒融霜可通过高压液体制冷剂与冰霜的热交换过程得到过冷来回收冰霜冷量。在被融霜蒸发器停止融霜后切换的瞬间,库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无负荷实验库温高于-5℃时,融霜过程库温依旧降低,说明液体冷媒方案可以用于制冷过程不能停止的速冻装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融霜 液体冷媒融霜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媒进口温度对管外结冰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奕 张小松 +1 位作者 李奇贺 余跃进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冷媒温度对蓄冰槽内水结冰过程中晶胚形成期、孕育期和晶核生长期的影响情况 ,得到冷媒不同温度下蓄冰槽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了冷媒温度对晶核形成速率和结冰量的影响 ,认为 - 5℃冷媒温度是较合适的制冰温度。
关键词 结冰过程 蓄冰槽 冷媒 制冰 晶核形成 影响 实验研究 变化曲线 晶胚 孕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集成冷媒水系统损害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新华 李伟光 谢军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2,共8页
舰船集中冷媒水系统配置方式可以集中为舰船电子设备冷却提供保障,克服电子设备因自带冷却系统产生的寿命周期费用高、可靠性水平低等问题,能减少资源消耗,简化设备配置,优化系统设计,实现冷却资源的综合利用。集中冷媒水系统的损害检... 舰船集中冷媒水系统配置方式可以集中为舰船电子设备冷却提供保障,克服电子设备因自带冷却系统产生的寿命周期费用高、可靠性水平低等问题,能减少资源消耗,简化设备配置,优化系统设计,实现冷却资源的综合利用。集中冷媒水系统的损害检测及管理是舰船损害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舰船冷媒水系统集成及舰船损害管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采用主元分析法(PCA)对冷媒水系统测量传感器的损害进行检测与诊断,并在水系统的模拟平台上对传感器的损害检测与诊断进行验证。根据水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建立的主元模型可解释系统方差95%以上,置信限为1.639 4。在某压力传感器损害(即故障)条件下的运行数据的Q-统计超出这一置信限,说明有压力传感器发生故障,且从Q-分布图可以看出,故障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贡献率最高,占45%~75%,从而实现了故障传感器的诊断。提出一种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集中冷媒水管网的损害检测与诊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冷媒水系统 损害检测 损害诊断 损害管制 主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IC30F3014冷媒填充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银华 杨存祥 包空军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3期931-934,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冷媒填充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微电脑控制计量技术和差压检漏原理进行数字化定量填充及检漏,提出了基于单片机dsPIC30F3014的汽车冷媒填充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给出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和软件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关键电... 针对目前国内冷媒填充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微电脑控制计量技术和差压检漏原理进行数字化定量填充及检漏,提出了基于单片机dsPIC30F3014的汽车冷媒填充装置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给出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和软件设计思想,详细介绍了关键电路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讨论.测试结果表明:制冷剂称重精度小于±5g,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为中小型制冷系统维修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维修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填充 汽车空调 称重电路 检漏 抽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冷媒管的食用油储罐降温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雁 王晓东 +2 位作者 崔伟华 杜潇 阎星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52,共5页
为了有效解决散装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高温季降温速率缓慢、降温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置冷媒管的降温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搭建了油罐控温实验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温度和流量,进行了20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 为了有效解决散装食用油在储藏过程中高温季降温速率缓慢、降温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置冷媒管的降温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搭建了油罐控温实验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冷媒流动方式、冷媒温度和流量,进行了20组对比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上供式高流量下,冷媒温度8℃与冷媒温度16℃时相比,储油均温与冷媒温差相差3.2℃;在冷媒温度为12℃时,增加流量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与冷媒下供式降温相比,采用冷媒上供式可降低储油上下层的温差,并可更有效地阻隔外界热量向罐内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储存 内置冷媒 流动方式 储油温度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评替代冷媒HCFC-123与HFC-134a的使用前景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训昌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3-26,共4页
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规定HCFC类化学品从2004年起分阶段削减产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要求限期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此为背景探讨了替代冷媒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影响机理;在比较了两个国际环境协定的管... 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规定HCFC类化学品从2004年起分阶段削减产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议》要求限期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此为背景探讨了替代冷媒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影响机理;在比较了两个国际环境协定的管制方法和前提的基础上,分析了HCFC-123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对HFC-134a优势的三点反思;对两者的使用前景发表了四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臭氧层损耗 全球气候变暖 冷媒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THERP合理性及不足的实验研究——以汽车冷媒加注工序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明明 朱郭奇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了检验人的失误概率预测技术(technique of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THERP)的合理性及不足,以汽车内饰冷媒加注工序为例,采用E-prime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冷媒加注工序的人因失误概率。通过比较发现,汽车冷媒加注工序的4个任务的人... 为了检验人的失误概率预测技术(technique of human error rate prediction,THERP)的合理性及不足,以汽车内饰冷媒加注工序为例,采用E-prime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冷媒加注工序的人因失误概率。通过比较发现,汽车冷媒加注工序的4个任务的人因失误概率的实验结果与THERP的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THERP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了THERP的不足在于计算人因失误时忽略了操作行为中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失误 失误概率预测技术(THERP) 认知 冷媒加注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VRV)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静群 张勇 +1 位作者 段侠 张宝恒 《建筑技术开发》 2014年第8期36-38,共3页
针对变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VRV)的原理及特点,结合施工实践及经验教训,从VRV空调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阐述了VRV空调系统安装技术中主要控制点,室内机安装、冷媒管安装和冷凝管安装、室外机安装的技术要求,目的是确保VRV系统顺利... 针对变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VRV)的原理及特点,结合施工实践及经验教训,从VRV空调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阐述了VRV空调系统安装技术中主要控制点,室内机安装、冷媒管安装和冷凝管安装、室外机安装的技术要求,目的是确保VRV系统顺利运行调试,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 室内机 冷媒 室外机 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运行模拟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炫 严天 +2 位作者 谢承利 谢军龙 徐新华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搭建了某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的模拟仿真平台与试验平台,对该系统不同负荷需求下的运行模式进行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舰船冷媒水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用户的流量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对于舰船夏季夜间与过渡季运行工况,系统双泵、三... 搭建了某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的模拟仿真平台与试验平台,对该系统不同负荷需求下的运行模式进行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舰船冷媒水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用户的流量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对于舰船夏季夜间与过渡季运行工况,系统双泵、三泵分别向全船所有用户供水时,用户流量分别约为设计流量的50%与70%,区间流量不平衡率小于15%,满足舰船用户不同负荷(50%或70%左右)下的流量需求;对于舰船冬季运行工况,系统单泵、双泵供全船全年支路冬季运行时,用户流量约为设计流量的70%与95%,其区间不平衡率均小于15%,满足舰船冬季满负荷(100%)部分负荷(70%)条件下用户的水量需求。通过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实际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的水力平衡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冷媒水系统 模拟分析 实验研究 流量分配 流量不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并网运行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轩 周炫 +1 位作者 金正涛 李伟光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针对某大型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形式及特点,利用Flow Master建立该环状冷媒水系统的模拟仿真平台。通过对环状冷媒水系统单泵、双泵、三泵以及四泵多种并网运行工况的模拟计算,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用户区内与区间的流量分配特性与水力失... 针对某大型舰船环状冷媒水系统形式及特点,利用Flow Master建立该环状冷媒水系统的模拟仿真平台。通过对环状冷媒水系统单泵、双泵、三泵以及四泵多种并网运行工况的模拟计算,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用户区内与区间的流量分配特性与水力失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系统在并网运行时,各用户区内支路流量分配较均衡;单泵供全舰用户运行时,各区用户模拟流量为设计流量的26.7%~38.8%,区与区之间流量最大不平衡率为31.1%,出现明显水力失调现象;对于多泵联合供全船运行工况,各区用户模拟流量分别为设计流量的51.8%~58.4%、77.0%~76.2%、88.7%~90.8%,能适应舰船不同负荷需求,区与区之间流量最大不平衡率小于15%,流量分配较均匀,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冷媒水系统 并网运行 流量分配 水力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串联式风冷热回收机组的冷媒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海龙 崔晓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分析了前置串联式风冷热回收空调系统存在的主要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该类型空调机组的冷媒控制策略.通过测试证明,使用该冷媒控制策略的风冷热回收机组有效避免了风险,运行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常规工况下,机组运行稳定;在热回收... 分析了前置串联式风冷热回收空调系统存在的主要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该类型空调机组的冷媒控制策略.通过测试证明,使用该冷媒控制策略的风冷热回收机组有效避免了风险,运行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常规工况下,机组运行稳定;在热回收器进水温度为30℃的低热水温度制冷工况下,机组节流装置前液态冷媒的过冷度由0.2℃提升到3.1℃,冷凝热的回收率从16.34%提高到19.48%,热回收出水温度升高约2.5℃;在制冷最大负荷工况下,排气压力过高时,机组可以按照控制逻辑设定回收系统中多余的冷媒,保证机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串联 风冷 热回收 冷媒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