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低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组织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立军 蔡庆伍 +2 位作者 余伟 武会宾 雷爱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3,共5页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低碳Mn,Ni,Mo,Cr,V,Ti等低合金化钢的静态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法分析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3℃/s时,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 利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仪测定低碳Mn,Ni,Mo,Cr,V,Ti等低合金化钢的静态CCT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法分析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03℃/s时,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冷速为0.06℃/s时,出现退化珠光体(PD);冷速为0.29℃/s时,出现针状铁素体(AF);冷速为1.7℃/s时,组织为粒状贝氏体(GB)+板条贝氏体(LB);冷速为42℃/s时,出现马氏体(M)。提出极低冷速下低碳钢中出现退化珠光体是由于多元低合金元素的耦合交互作用,引起碳活度的变化所致。针状铁素体在晶内形核并长大,对后续相变组织起到分割作用,利于细化组织。低碳钢中局部孪生马氏体的形成归因于淬透性元素聚集对钢局域相变切应力过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变 低碳 退化珠光体 针状铁素体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2Mo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秉新 刘相华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中没有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是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热变形使奥氏体发生了机械稳定化,贝氏体相变推迟到较低温度下才完成.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的形态由常规板条状变成粒状,最终可获得粒状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连续冷却相变 贝氏体 硬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对20Mn钢连续冷却相变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和 郑登慧 徐祖耀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13,共6页
通过测定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和观察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20Mn钢相交和组织的影响。稀土扩大了CCT图上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缩小珠光体转变区域。稀土使马氏体条束变小变窄,有利于形成粒状贝氏体和块状铁索体。稀土通过... 通过测定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和观察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20Mn钢相交和组织的影响。稀土扩大了CCT图上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缩小珠光体转变区域。稀土使马氏体条束变小变窄,有利于形成粒状贝氏体和块状铁索体。稀土通过细化臭氏体晶粒、减少臭氏体中碳固溶量和抑制碳化物析出,使20Mn钢的淬透性交差并使相交产物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冷却相变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0管线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及强韧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斌 周翠 +2 位作者 赵迪 申坤 胡红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0,共4页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方式在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X100管线钢的静态CCT曲线,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是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冷却速度对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硬度均有影响;当冷却速度为...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方式在全自动相变仪上测定X100管线钢的静态CCT曲线,分析不同冷却速度下X100管线钢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是铁素体、贝氏体的复相组织,冷却速度对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硬度均有影响;当冷却速度为10~20℃/s,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M/A岛弥散分布于其晶界上,且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X100管线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为Round house型,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20℃时夏比冲击吸收功达291 J;韧脆转变温度在-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管线钢 连续冷却相变 微观组织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B钒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光秀 高彩茹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0-785,共6页
为开发一种新的低成本高性能含B钒微合金钢和建立其TMCP生产工艺,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实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规律,绘制出实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微量的B提高了钒微合金钢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促进了... 为开发一种新的低成本高性能含B钒微合金钢和建立其TMCP生产工艺,用MMS-2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实验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规律,绘制出实验钢的静态CCT曲线和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微量的B提高了钒微合金钢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促进了针状铁素体形成,在比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能得到贝氏体组织;未变形钢相比于变形钢,在更低的冷却速度甚至0.5℃/s的冷却速度下能得到大部分的贝氏体组织,但两者在5℃/s以上的冷却速度下都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变形降低了奥氏体稳定性,促进铁素体转变,含硼钢铁素体转变存在的冷速升高到2℃/s,不含硼钢的其冷速升高到15℃/s;钒微合金钢中B有利于获得高强度的贝氏体组织,冷速5℃/s以上时相变后含硼钢的硬度都高于变形及未变形不含硼钢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冷却相变 钒微合金钢 含硼钢 贝氏体转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60Si2Mn弹簧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茜 王宝 +2 位作者 周建安 刘青 卢新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184,188,共5页
以国产的60Si2Mn含硼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临界相变温度和动态CCT曲线的测试,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弹簧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含硼26 ppm与不... 以国产的60Si2Mn含硼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和高温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临界相变温度和动态CCT曲线的测试,并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弹簧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先共析铁素体生长过程的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含硼26 ppm与不含硼弹簧钢发生完全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分别为10℃/s和13℃/s。硼元素的加入,使临界冷却速率降低,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了晶界处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奥氏体的共析分解转变。另外,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MN弹簧钢 连续冷却相变 冷却速率 高温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MnVS6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 被引量:6
7
作者 史远 戴观文 +1 位作者 安治国 罗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46,73,共5页
采用淬火膨胀仪、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完全奥氏体化46MnVS6非调质钢经不同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测定了其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探讨了合金元素及冷却速率对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 采用淬火膨胀仪、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研究了完全奥氏体化46MnVS6非调质钢经不同冷却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测定了其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探讨了合金元素及冷却速率对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6MnVS6钢的CCT曲线可分为高温转变区域、中温转变区域和低温转变区域,且中、低温转变区域互相分离;当冷却速率小于2℃·s^(-1)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减少,平均晶粒尺寸减小,马氏体含量增加,当冷却速率大于5℃·s^(-1)时,组织主要为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从0.5℃·s^(-1)增大至60℃·s^(-1),46MnVS6钢的显微硬度由285HV1增至683H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连续冷却相变 显微组织 CCT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铆螺钢不变形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的相变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2-145,191,共5页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铆螺钢的热模拟实验,通过研究其不变形条件下和与实验室轧机轧制变形量相一致的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和动态CCT图,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组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形变增...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铆螺钢的热模拟实验,通过研究其不变形条件下和与实验室轧机轧制变形量相一致的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和动态CCT图,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组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形变增加了形核位置和能量,加速了相变,在热变形的CCT图中,变形使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线向高温区的左移。最快的冷却速度获得了全部的马氏体组织;随冷却速度降低,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形成;快冷抑制了铁素体和珠光体形成,使硬度增高;硅、锰和铬合金元素使CCT图中的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线右移;在变形条件下以3.3℃/s^16.7℃/s的冷速冷却时,能够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由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助于产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铆螺钢实际轧制时可能能够获得满意的冷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螺钢 连续冷却相变 静态和动态CCT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及其热轧卷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楠 刘学伟 +1 位作者 孙明军 黄绪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3,56,共6页
在传统600 MPa级双相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铬、钼元素的含量,设计了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根据热模拟结果对热轧卷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现场工业试制,研究了优化... 在传统600 MPa级双相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铬、钼元素的含量,设计了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的化学成分,采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根据热模拟结果对热轧卷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现场工业试制,研究了优化前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大于15℃·s-1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由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组成,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贝氏体由粒状变为板条状,马氏体含量增加;采用优化的中温卷取全程密集冷却工艺生产的热轧双相钢较优化前的晶粒更细小,马氏体含量更高;采用优化工艺生产的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均高于优化前的,断后伸长率和扩孔率均低于优化前的,但仍满足标准要求,说明试制的热轧双相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卷取 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贝氏体塑料模具钢的相变与残余奥氏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娜 闵永安 +1 位作者 张铮 吴晓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3-670,共8页
将两种塑料模具钢FT600和FT600mod奥氏体化后,以连续冷却或等温方式,获得贝氏体组织.随后分别在350,580,700℃下进行回火,研究了Si,Mn元素微调后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转变情况.对两种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宏观硬度、残余奥氏... 将两种塑料模具钢FT600和FT600mod奥氏体化后,以连续冷却或等温方式,获得贝氏体组织.随后分别在350,580,700℃下进行回火,研究了Si,Mn元素微调后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转变情况.对两种贝氏体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宏观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FT600钢的基础上降Si增Mn得到了FT600mod钢,其贝氏体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大幅降低;FT600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其转变机制不同;FT600mod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少,组织稳定,更适用于非调质工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相变 残余奥氏体分解/转 贝氏体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肋板表面干冰升华喷雾冷却传热数值模拟
11
作者 李怡菲 董新宇 +2 位作者 王为术 刘璐 赵一璠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0-1842,共13页
针对高度集成化和微型模块化高热载荷电子元器件温度控制问题,基于CFD两相求解器,采用数值实验研究了微肋板表面干冰升华喷雾冷却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微肋板表面和热源上表面的温度、传热系数、冷却热通量基本呈环形分布,越靠近中心干冰... 针对高度集成化和微型模块化高热载荷电子元器件温度控制问题,基于CFD两相求解器,采用数值实验研究了微肋板表面干冰升华喷雾冷却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微肋板表面和热源上表面的温度、传热系数、冷却热通量基本呈环形分布,越靠近中心干冰颗粒越多,温度越低,冷却性能越高。热源上表面中心线上中心温度最低,并且其冷却热通量和传热系数呈M形分布。当喷嘴入口速度和干冰占比增大时,模拟热源表面的传热系数和冷却热通量也随之增大,而温度则整体降低。在喷嘴入口速度为20 m/s,干冰占比为40%时得到相对最优的冷却热通量170 W/cm^(2)和相对最优的传热系数12500 W(/m^(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干冰升华 传热 数值模拟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5钛合金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演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奎晶 魏艳红 +2 位作者 马瑞 董志波 郑文健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114,共5页
基于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经典理论,构建了TA15焊接热影响区β-α相变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焊接热影响区位置不同冷却速度的TA15组织演变模拟.该模型考虑了冷却速度对相变过冷度和固溶体溶解度、相变形核率以及相界面... 基于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经典理论,构建了TA15焊接热影响区β-α相变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焊接热影响区位置不同冷却速度的TA15组织演变模拟.该模型考虑了冷却速度对相变过冷度和固溶体溶解度、相变形核率以及相界面迁移率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焊接快速冷却过程的相变组织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临界冷却速度范围内,冷却速度越快,扩散型相变组织产物越细小,新相长大速度越快,但最终相变分数降低.综合考虑工艺、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通过模拟获得最佳焊接工艺应为中等热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热影响区 连续冷却相变 TA15钛合金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朝磊 胡佳丽 +2 位作者 李戬 苗红生 刘雅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44-447,共4页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热模拟压缩变形等实验,结合采集的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主要包括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其影响,先共析铁素体的特性及影响,以及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采用金相分析、硬度测定和热模拟压缩变形等实验,结合采集的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胀断连杆用非调质钢C70S6的材料特性及组织性能控制。主要包括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其影响,先共析铁素体的特性及影响,以及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结果表明:动态连续冷却过程中,随着冷速在0.5~20℃/s范围内变化时,组织类型和含量的变化均不大;金相检验误判是部分连杆锻造企业发现连杆内部存在铁素体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碳当量和索氏体化率是调控硬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断连杆 非调质钢 连续冷却相变 带状组织 索氏体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ib 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photovoltaic modules(PV/PCM-Rib) 被引量:2
14
作者 Amir SADEGHIAN Mehran Rajabi ZARGARABADI Maziar DEHG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49-3465,共17页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reduces electrical efficiency,output power,as well as results in permanent damages in the long-term run.A new hybrid PV/PCM-Rib system with three different rib pitch ...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reduces electrical efficiency,output power,as well as results in permanent damages in the long-term run.A new hybrid PV/PCM-Rib system with three different rib pitch ratios of Λ =4,Λ =2 and Λ =1 is investigated to reduce PV temperature and achieve 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A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ystems is developed and simulated with a fixed inclination angle of 30°.A parametric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ibs on different melting temperatures(50,40 and 30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parametric analysis,using ribs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emperature reduction for PCM with a lower melting temperature.By lowering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PCM from 50 to 30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reduction of PV/PCM-Rib in the case of Λ =1 increases from 1.39% to 5.16% while the average melted PCM decreases from 20.5% to 7.59% after 240 min.It means that using ribs provides more solid PCM.It is also obtained that the electrical efficiency and output power show more increments at lower melting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photovoltaic cooling PCM R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rmal Manage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15
作者 Hong-Da Li Qiu-Wan Shen +3 位作者 Zhao-Yang Zhang Xin-Yue Zhao Yuan Wei Shi-An Li 《电化学(中英文)》 2025年第7期1-17,共17页
Nowadays,new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energy storage systems are widely used,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them.Therefore,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ir perfor... Nowadays,new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energy storage systems are widely used,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occupy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them.Therefore,i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ir performance,safety and service life through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 batteries are reviewed firstly,and three commonly used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ies,namely,air cooling,liquid cooling 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 cooling,a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Air cool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because of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but its temperature control effect is poor.Liquid cooling technology takes away heat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of liquid medium,which has a good cooling effect,but the system is relatively complex.Phase change material(PCM)cooling technology uses the high latent heat of PCM to absorb and re-lease heat,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a battery and improve the temperature uniformity,but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iquid leakage are its main problems.To sum up,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is moving towards a more efficient,safer and cost-effective direction.Coupled cooling systems,such as those combining liquid cooling 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 cooling,show great potential.Future research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society and the market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runawa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hase change material Air cooling Liquid coo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