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冷却液体除湿系统性能分析的简化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春林 吴安民 张鹤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采用无量纲蒸汽压差值比和温度差值比对液体除湿系统进行研究,对带冷却液体除湿系统的简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一组实验数据做了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来计算除湿器中除湿量是可行的,且简便易行。该文同时研... 采用无量纲蒸汽压差值比和温度差值比对液体除湿系统进行研究,对带冷却液体除湿系统的简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一组实验数据做了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来计算除湿器中除湿量是可行的,且简便易行。该文同时研究了溶液流量、溶液入口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带冷却液体除湿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液体除湿 无量纲蒸汽压差值比 无量纲温度差值比 除湿器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T超导磁体冷却液体理论与实际消耗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秋敏 欧阳峥嵘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以7.7 T超导磁体为载体,分析了其在采取液氮预冷、液氦浸泡的冷却方式时,冷却液体理论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的差别。结果表明预冷过程中液氮和液氦的实际消耗比理论计算值分别多140 L、48 L,主要与输液管道的保温效果和密封性、冷却液体... 以7.7 T超导磁体为载体,分析了其在采取液氮预冷、液氦浸泡的冷却方式时,冷却液体理论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的差别。结果表明预冷过程中液氮和液氦的实际消耗比理论计算值分别多140 L、48 L,主要与输液管道的保温效果和密封性、冷却液体焓变的利用率和满足实验的特别要求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体 热负荷 冷却液体 理论消耗量 实际消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用冷却液体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贾春燕 王畅 +3 位作者 刘万发 高艳安 公发全 刘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97,99,共4页
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是一种新型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解决固体激光器的热管理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定标放大性而倍受世界关注。这种新型激光器的核心是在固体激光器中引入折射率匹配的高通透冷却液体。研究了浸入式... 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是一种新型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解决固体激光器的热管理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定标放大性而倍受世界关注。这种新型激光器的核心是在固体激光器中引入折射率匹配的高通透冷却液体。研究了浸入式液冷固体激光器用冷却液体的各项性能,设计冷却液体的分子结构并进行合成,筛选出具有优势分子结构的样品,通过测试各项性能,得到几种性能较好的冷却液体样品,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制备出各项性能更好的冷却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液体 设计 合成 透过率 折射率 热导率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光伏系统中浸没冷却液体的光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新月 郭永杰 +1 位作者 薛登帅 屈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0-1636,共7页
通过分光光度计采用双光程测试方法获得合成油、醇类、硅油、矿物油4大类液体中10种候选液的光谱透过率。与传统光伏封装材料相比,候选浸没冷却液体的光谱透过率略显优势。基于液浸聚光电池的归一化光电流密度分析得出10种候选液均可用... 通过分光光度计采用双光程测试方法获得合成油、醇类、硅油、矿物油4大类液体中10种候选液的光谱透过率。与传统光伏封装材料相比,候选浸没冷却液体的光谱透过率略显优势。基于液浸聚光电池的归一化光电流密度分析得出10种候选液均可用于浸没冷却聚光硅电池,二甲基硅油引起的功率损失最小;除丙三醇外其余9种候选液均可用于浸没冷却聚光三结电池,Therminol VP-1引起的功率损失最小,其次为二甲基硅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伏系统 液体浸没冷却 聚光太阳电池 光谱透过率 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冷却液体对聚光三结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新月 陈晓彬 +1 位作者 郭永杰 薛登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7-542,共6页
为把直接液浸冷却方式应用于采用密排III-V族电池组件的高倍聚光光伏系统,分析了适用于浸没冷却高倍聚光下III-V族聚光三结电池候选液体的种类、液膜厚度对Ga In P/Ga In As/Ge聚光三结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探索了该电池在液浸条件下电性... 为把直接液浸冷却方式应用于采用密排III-V族电池组件的高倍聚光光伏系统,分析了适用于浸没冷却高倍聚光下III-V族聚光三结电池候选液体的种类、液膜厚度对Ga In P/Ga In As/Ge聚光三结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探索了该电池在液浸条件下电性能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液体液膜厚度对聚光三结电池短路电流的影响远大于对其开路电压的影响;随着浸没液体厚度的不断增加,聚光三结电池的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 mm液厚时效率达到最大,其中化妆级白油在此厚度浸没下电池效率可提升8.99%.机理分析表明:薄液膜的存在降低了聚光三结电池表面的菲涅尔反射的光学效应和液体分子的吸附降低了电池表面复合速率的电学效应是引起电池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三结电池 太阳能光伏发电 高倍聚光光伏系统 液体浸没冷却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试验对浸没冷却聚光电池液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新月 陈晓彬 +1 位作者 郭永杰 薛登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77-3484,共8页
测试分析适用于浸没冷却Ⅲ-Ⅴ族聚光三结电池的候选液体分别经受紫外、湿热和高低温老化试验的光谱透过率。老化试验后液体平均透过率的分析表明二甲基硅油下降最小,分别为-0.42%、-0.26%、-0.22%。通过引入的归一化光电流密度定量分析... 测试分析适用于浸没冷却Ⅲ-Ⅴ族聚光三结电池的候选液体分别经受紫外、湿热和高低温老化试验的光谱透过率。老化试验后液体平均透过率的分析表明二甲基硅油下降最小,分别为-0.42%、-0.26%、-0.22%。通过引入的归一化光电流密度定量分析老化试验后液体透过率变化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试验后二甲基硅油对应的Jnp相对变化率最小,分别为-0.18%、-0.03%、-0.09%,其余5种矿物油的可靠性也满足要求。液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紫外光、湿气、高温等环境因素可促使液体分子发生碳链断裂,而断裂处碳原子与O2结合形成酮羰基是导致液体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聚光器 太阳电池 浸没冷却液体 加速老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雷达液体冷却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继孙 陈恩 +2 位作者 侯春枝 江用胜 钟根仔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83,共4页
以某车载雷达发射系统中的电子器件冷却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车载液体冷却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论证了车载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
关键词 车载雷达 液体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U液体冷却器件及冷却液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石育佳 王秀峰 +3 位作者 王彦青 赵童刚 门永 康文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6-60,共5页
综述了目前关于计算机CPU散热的3种液体冷却系统(大器件液冷循环系统、热管冷却系统和液体喷射冷却系统)及所采用的多种冷却液(水、液态金属和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比较了3种液冷器件和3种冷却液的优缺点,指出热管冷却系统和纳米流体更... 综述了目前关于计算机CPU散热的3种液体冷却系统(大器件液冷循环系统、热管冷却系统和液体喷射冷却系统)及所采用的多种冷却液(水、液态金属和纳米流体)的研究进展;比较了3种液冷器件和3种冷却液的优缺点,指出热管冷却系统和纳米流体更加具有竞争优势;最后展望了CPU冷却器件和冷却液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散热器 芯片制冷 液体冷却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液体冷却散热器结构设计 被引量:21
9
作者 邓元望 张上安 +1 位作者 钟俊夫 王兵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4-457,共4页
通过建立锂电池的热模型,分析了锂电池在不同倍率放电时的发热量。在液体冷却方式下对锂电池组进行了散热设计,模拟散热器在电池组1 C、3 C、5 C放电时流体温度和流量变化情况下的散热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冷却能有效降低电池组... 通过建立锂电池的热模型,分析了锂电池在不同倍率放电时的发热量。在液体冷却方式下对锂电池组进行了散热设计,模拟散热器在电池组1 C、3 C、5 C放电时流体温度和流量变化情况下的散热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冷却能有效降低电池组温度,电池之间的温度一致性好,但在大倍率放电时,单体电池内外温差比较大;而在不同工况下通过改变入口质量流量和优化设计,可以减小电池内外温度差,使电池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锂电池组 液体冷却 散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地面空调车和军用飞机地面液体冷却车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唐华杰 吴兆林 周志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2-75,42,共5页
阐述了飞机地面空调车,军用飞机地面液体冷却车的发展和应用概况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功能及国内外现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地面空调车 飞机地面液体冷却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泵在CPU芯片液体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太江 杨志刚 阚君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计算机CPU芯片集成度和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芯片冷却问题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目前的技术水平,液体循环冷却作为成熟的、具有竞争力的实用技术之一,利用具有自吸性能的微小型多腔体串联压电泵构造CPU芯片液体冷却系统可减小系... 计算机CPU芯片集成度和运算速度不断提高,芯片冷却问题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目前的技术水平,液体循环冷却作为成熟的、具有竞争力的实用技术之一,利用具有自吸性能的微小型多腔体串联压电泵构造CPU芯片液体冷却系统可减小系统体积、提高散热性能,符合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所用压电泵输出流量可达到1260mL/min,输出压力大于15kPa,自吸性能为5kPa,系统冷却测试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25℃、发热功率120W时,该系统冷却平衡温度比风冷散热器低10℃,比热管冷却系统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芯片冷却技术 液体冷却 压电泵 散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芯片液体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雷俊禧 朱冬生 +1 位作者 王长宏 胡韩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5期4258-4263,4269,共7页
随着电子芯片发热量不断上升,传统的风冷方案已不能满足芯片日益增长的散热要求,着重介绍了芯片液体冷却技术中液体喷射冷却、微通道液体冷却和宏观水冷管路冷却三种冷却方式的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应用等方... 随着电子芯片发热量不断上升,传统的风冷方案已不能满足芯片日益增长的散热要求,着重介绍了芯片液体冷却技术中液体喷射冷却、微通道液体冷却和宏观水冷管路冷却三种冷却方式的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芯片液冷的新技术,对芯片液冷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满足芯片冷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芯片 液体冷却 芯片液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直接接触液体冷却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罗玉涛 罗卜尔思 郎春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914,共6页
为一容量为37A·h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提出了以变压器油为冷却介质的直接接触液体冷却方法,建立了散热结构的热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4C(148A)倍率下放电的散热效果。仿真结果表明,3进1出的流道结构散热效果良好,在极限工... 为一容量为37A·h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提出了以变压器油为冷却介质的直接接触液体冷却方法,建立了散热结构的热模型。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4C(148A)倍率下放电的散热效果。仿真结果表明,3进1出的流道结构散热效果良好,在极限工况下可将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分别控制在34.2和3.3℃。液冷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散热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但现有试验条件下冷却液温度不可控的问题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电池组 直接接触液体冷却 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体冷却和加热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英文) 被引量:41
14
作者 袁昊 王丽芳 王立业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71-380,共10页
电动汽车(EV)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把电池系统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0℃到45℃范围内,同时把温度梯度控制在3℃内,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最优几何结构的液体冷却和加热板的电池热管理(BTM)系统。根据BTM系统的总体流量均衡... 电动汽车(EV)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把电池系统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0℃到45℃范围内,同时把温度梯度控制在3℃内,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最优几何结构的液体冷却和加热板的电池热管理(BTM)系统。根据BTM系统的总体流量均衡,仿真模拟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冷却板,研究其冷却效果。在电池系统加热实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了加热板的表面温升情况。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发现:进出口在同一边的结构,流场均匀。利用联合优化仿真所得的进口速度和温度的最优组合,可以将加热板表面的温度标准差降低至2.61℃,使得电池系统获得均匀的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电池热管理(BTM) 电池模块 流量均衡 液体冷却加热板 联合优化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式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元器件选型与模拟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东旭 袁广超 +5 位作者 郭建 崔哲 汤继保 魏纪君 郑荣波 程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7,39,共4页
介绍了电子设备的循环式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元器件选型与模拟试验,根据设计指标,进行换热器设计、电气设计、元器件选型,完成了循环式液体冷却系统的设计制造,并经试验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为其它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电子设备 循环式液体冷却系统 换热设计 电气设计 元器件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体冷却循环器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16
作者 时阳 朱兴旺 张保国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0,共5页
根据低温生物、生化实验研究和产品小试时应用低温条件的特点 ,提出机械制冷的冷却循环器 ,讨论了工作原理和制冷量计算 。
关键词 低温 液体冷却循环器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 制冷量 生物制药厂 干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的液体冷却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全祥 苟婷婷 兰莎莎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7期130-132,135,共4页
为了满足特定项目循环冷却的目的,采用了PAC控制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PAC的液体冷却控制系统。由于温度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性,设计结合了模糊控制系统鲁棒性强的特点,并利用PAC的优秀计算能力和控制性能解决了液体冷却系统... 为了满足特定项目循环冷却的目的,采用了PAC控制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PAC的液体冷却控制系统。由于温度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时滞等特性,设计结合了模糊控制系统鲁棒性强的特点,并利用PAC的优秀计算能力和控制性能解决了液体冷却系统的调节问题。通过大量实验,获得了循环冷却的良好控制结果。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控制效果好的特点,满足了循环冷却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冷却系统 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模糊控制 循环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PL液体冷却罩(LCS)结构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李强 杨贤飞 宣益民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7,共5页
液体冷却罩是CCPL与CPL的主要区别之一 ,文章概述了液体冷却罩的主要作用和设计过程 ,讨论了液体冷却罩的不同结构设计方案 ,分析了它们的特性 ,通过比较认为 ,当工作环境与CCPL传输距离不同时 ,可选择不同结构的液体冷却罩 ,其中 ,由... 液体冷却罩是CCPL与CPL的主要区别之一 ,文章概述了液体冷却罩的主要作用和设计过程 ,讨论了液体冷却罩的不同结构设计方案 ,分析了它们的特性 ,通过比较认为 ,当工作环境与CCPL传输距离不同时 ,可选择不同结构的液体冷却罩 ,其中 ,由冷凝管道提供冷负荷的液体冷却罩设计方案是一种最具有前途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冷却 LCS 传输距离 设计过程 设计方案 CPL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冷却服研究进展及消防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小波 钱晓明 +2 位作者 王立晶 刘永胜 白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07,共10页
消防战斗服具有突出的热防护能力,但热湿舒适性差,无法及时排出人体的多余热量。为缓解消防战斗中的人体热蓄积,避免热伤害,探究了液体冷却服装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包括冷却管路、冷却介质、基础服装、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和... 消防战斗服具有突出的热防护能力,但热湿舒适性差,无法及时排出人体的多余热量。为缓解消防战斗中的人体热蓄积,避免热伤害,探究了液体冷却服装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包括冷却管路、冷却介质、基础服装、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和区域个性化冷却;在评估消防战斗环境、分析人体热平衡特点和总结现行消防冷却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液体冷却系统和消防战斗服的各自特点,分析了液体冷却系统嵌入消防战斗服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液体冷却系统和消防战斗服具有良好的契合性,并指出提升冷却能力、发展智能控制、开发特适性硬件和优化冷却回路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冷却服装 液体冷却消防服 智能消防服 消防冷却策略 衣下微环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液体冷却薄片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志斌 陈勇 +3 位作者 涂波 王柯 尚建力 于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9-934,共6页
在高能固体激光器中,通常每增加一片增益介质都要增加与其对应的一整套冷却系统,随着高能固体激光器功率的进一步提高,激光器系统体积越来越庞大,并且对激光器的热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接液体冷却薄片固体激光器因其优越的热管... 在高能固体激光器中,通常每增加一片增益介质都要增加与其对应的一整套冷却系统,随着高能固体激光器功率的进一步提高,激光器系统体积越来越庞大,并且对激光器的热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接液体冷却薄片固体激光器因其优越的热管理及非常小的体积输出功率比,近年来成为新型固体激光器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直接液体冷却薄片固体激光器概念的提出,阐述了该类激光器的特性,并提出了该类激光器的分类。分析了两类直接液体冷却薄片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获取高光束质量方面的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薄片 直接液体冷却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