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蒙古-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伸展穹隆的构造-热演化史: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
1
作者 苏霖 郭磊 +3 位作者 童英 张颖慧 黄河 Tserendash Narantsetseg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0-290,共21页
南蒙古-中蒙边界地区是东北亚伸展构造发育的重要区域,晚中生代花岗岩穹隆的形成和热演化对于理解区域伸展机制和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U-Th)/He等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结合^(40)Ar-^(39)Ar热年代学数据对南... 南蒙古-中蒙边界地区是东北亚伸展构造发育的重要区域,晚中生代花岗岩穹隆的形成和热演化对于理解区域伸展机制和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U-Th)/He等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结合^(40)Ar-^(39)Ar热年代学数据对南蒙古及邻区的罕乌拉、Nartyn和Al-tanshiree等3个花岗岩穹隆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个穹隆韧性剪切带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04.9±5.8)Ma、(101.3±5.5)Ma、(110.7±6.2)Ma、(110.1±7.4)Ma,锆石(U-Th)/He年龄为(123.4±7.4)Ma、(123.7±7.4)Ma,黑云母^(40)Ar-^(39)Ar年龄为(123.9±0.9)Ma、(121.3±1.4)Ma,钾长石^(40)Ar-^(39)Ar年龄为(122.2±1.2)Ma、(122.3±0.8)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晚中生代3个穹隆均经历了明显的隆升,根据隆升速率的差异可分为3个阶段:①133~125Ma为中等速度隆升。②125~123 Ma为快速隆升。③123~100 Ma为缓慢隆升。穹隆隆升过程与区域性岩浆作用及伸展构造活动紧密相关:早期岩浆开始侵入并加热地壳,导致地壳岩石圈强度降低,诱导穹隆隆升,后期区域性拉张背景促使穹隆快速隆升,此外,隆升活动与东北亚早白垩世其他典型变质核杂岩伸展事件具有一致性。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垮塌引发的岩石圈伸展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回撤可能共同驱动了穹隆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穹隆 低温热年代学 冷却历史与隆升过程 南蒙古 东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