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被引量:
20
1
作者
兰忠
马学虎
+2 位作者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6-1632,共7页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接触角滞后越小则越有利于冷凝传热.为滴状冷凝文献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即液固界面效应的影响.模型可计算得到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不同传热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Rose实验值以及本文滴状冷凝传热实验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
冷凝传热模型
接触角
脱落直径
液固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液界面能差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2
作者
马学虎
宋天一
+2 位作者
兰忠
周兴东
杨锦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63-1775,共13页
综述了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机制及其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过程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引入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后的膜状冷凝、滴状冷凝和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及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介绍了利用固...
综述了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机制及其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过程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引入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后的膜状冷凝、滴状冷凝和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及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介绍了利用固液界面效应强化纯蒸气和含不凝性气体的混合蒸气冷凝传热的强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效应
强化
冷凝
传热
冷凝传热模型
传热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湿工况下平直开缝翅片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洋
高森虎
+5 位作者
吴青云
张明理
龙涛
牛佩
高景辉
孟颖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3-1081,共9页
针对现有冷凝模型计算中未考虑对流传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建立了新的对流冷凝传热模型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新的冷凝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除湿条件下,入口参数、翅片结构、开缝位置对平直开...
针对现有冷凝模型计算中未考虑对流传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建立了新的对流冷凝传热模型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新的冷凝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除湿条件下,入口参数、翅片结构、开缝位置对平直开缝翅片换热器湿空气侧的流动、传热和传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对流传质的冷凝模型准确度得到提升;传热量、冷凝量随翅片表面开缝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上游开缝翅片管的传热量、冷凝量均低于下游开缝翅片管,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发现,相同边界条件下,下游开缝翅片的传热场协同角αm、传质场协同角βm均小于上游开缝翅片,表明下游开缝翅片的速度场、温度梯度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协同性更优,传热传质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直开缝翅片
传热
传质
除湿条件
冷凝传热模型
场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被引量:
20
1
作者
兰忠
马学虎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6-163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6005
59906002)~~
文摘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接触角滞后越小则越有利于冷凝传热.为滴状冷凝文献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即液固界面效应的影响.模型可计算得到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不同传热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Rose实验值以及本文滴状冷凝传热实验较为吻合.
关键词
滴状
冷凝传热模型
接触角
脱落直径
液固界面效应
Keywords
dropwis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contact angle
departure diameter
interraci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液界面能差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2
作者
马学虎
宋天一
兰忠
周兴东
杨锦宗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63-177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906002
50376005
+1 种基金
50476072)
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999747).~~
文摘
综述了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强化冷凝传热的新机制及其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过程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引入固液界面能差效应后的膜状冷凝、滴状冷凝和过渡状冷凝传热模型,及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介绍了利用固液界面效应强化纯蒸气和含不凝性气体的混合蒸气冷凝传热的强化技术.
关键词
固液界面效应
强化
冷凝
传热
冷凝传热模型
传热
强化机理
Keywords
solid-liquid-interfacial-energy-difference ( SLIED ) effect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mechanism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湿工况下平直开缝翅片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何洋
高森虎
吴青云
张明理
龙涛
牛佩
高景辉
孟颖琪
机构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3-1081,共9页
文摘
针对现有冷凝模型计算中未考虑对流传质对传质通量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中的UDF建立了新的对流冷凝传热模型和基于场协同理论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方法。使用新的冷凝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除湿条件下,入口参数、翅片结构、开缝位置对平直开缝翅片换热器湿空气侧的流动、传热和传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对流传质的冷凝模型准确度得到提升;传热量、冷凝量随翅片表面开缝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上游开缝翅片管的传热量、冷凝量均低于下游开缝翅片管,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发现,相同边界条件下,下游开缝翅片的传热场协同角αm、传质场协同角βm均小于上游开缝翅片,表明下游开缝翅片的速度场、温度梯度场和浓度梯度场的协同性更优,传热传质能力更强。
关键词
平直开缝翅片
传热
传质
除湿条件
冷凝传热模型
场协同理论
Keywords
straight slotted fin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dehumidification conditions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field synergy theory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兰忠
马学虎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固液界面能差效应与冷凝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马学虎
宋天一
兰忠
周兴东
杨锦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析湿工况下平直开缝翅片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研究
何洋
高森虎
吴青云
张明理
龙涛
牛佩
高景辉
孟颖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