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1
作者 张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91-95,共5页
本研究以迷迭香粉粒径D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Freezing-superfine grinding,FSG)工艺条件,并与常温机械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mechanical grinding,NTMG)、常温超微粉碎(Normal tem... 本研究以迷迭香粉粒径D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迷迭香粉的冷冻超微粉碎(Freezing-superfine grinding,FSG)工艺条件,并与常温机械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mechanical grinding,NTMG)、常温超微粉碎(Normal temperature ultrafine grinding,NTUG)制备的迷迭香粉进行粒径、休止角、滑角、持油性、持水性和溶解性等理化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优化的FSG条件为水分含量7%、粉碎温度-18℃、粉碎时间18 min,该条件下迷迭香粉粒径D50为11.51μm。FSG制备的迷迭香粉D50显著小于NTMG和NTUG制备的迷迭香粉D50;与NTMG和NTUG相比,FSG制备的迷迭香粉休止角和滑角增加,持油性、持水性、溶解性和迷迭香酸含量明显提高。本研究为迷迭香粉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粉 冷冻超微粉碎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青方法和冷冻超微粉碎处理对桑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熊慧薇 闵华 +5 位作者 幸胜平 付晓记 刘光宪 李菁 李朝智 朱建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74-179,共6页
桑叶传统的食用方式包括制茶、泡水(煲汤)、清炒等,利用方式较单一且受到季节限制。为了有效利用桑叶特别是不可直接食用的桑叶,拓展和延长桑叶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加工业中的用途和生产周期,首先研究了微波和漂烫2种杀青方法对桑叶品质... 桑叶传统的食用方式包括制茶、泡水(煲汤)、清炒等,利用方式较单一且受到季节限制。为了有效利用桑叶特别是不可直接食用的桑叶,拓展和延长桑叶在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加工业中的用途和生产周期,首先研究了微波和漂烫2种杀青方法对桑叶品质的影响。从感官实验、功能成分(粗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脱氧野尻霉素、多酚、叶绿素)变化对桑叶杀青方法进行了比较。其次研究了桑叶粉制备、冷冻超微粉碎对桑叶粉理化性质(粒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和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杀青方法显著影响桑叶的感官品质和功能成分。冷冻超微粉碎处理显著降低桑叶粉的粒径;提高桑叶粉膨胀率,降低桑叶粉的持水力;利于桑叶粉中的功能成分溶出。经过冷冻超微粉碎处理之后的桑叶粉颗粒细腻均匀、无颗粒感,可以作为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剂和着色剂按需添加在水、油、粉(米粉、面粉等)等介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杀青 冷冻超微粉碎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冷冻粉碎处理下酸枣仁蛋白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谭力铭 裴海生 +3 位作者 赵丹丹 胡高爽 郝建雄 张敬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2-128,共7页
采用超微粉碎和冷冻粉碎技术对酸枣仁渣进行前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料液比、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酸枣仁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微粉碎和冷冻粉碎条件下酸枣仁蛋白提取率... 采用超微粉碎和冷冻粉碎技术对酸枣仁渣进行前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料液比、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实验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酸枣仁蛋白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微粉碎和冷冻粉碎条件下酸枣仁蛋白提取率显著高于普通粉碎条件(P<0.05),4个因素对蛋白提取率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pH、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基于超微冷冻粉碎条件下酸枣仁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32∶1、pH为11.4、温度为51℃、提取时间为58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的优化预测值为78.50%,实际蛋白提取率为78.47%±0.17%。此回归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蛋白提取结果,为酸枣仁加工的废弃物再利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粉碎 酸枣仁蛋白 碱溶酸沉提取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