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锌冶炼区乡土观赏木本植物重金属积累特征
1
作者 普万琴 尹仕丹 +2 位作者 李博 王豹 夏运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2-200,共9页
为实现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需要筛选出铅锌污染修复能力突出的观赏木本植物。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云南某铅锌冶炼区15种乡土观赏木本植物样品和对应根部土壤样品,通过测定植物和土壤中镉、铅、锌含... 为实现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需要筛选出铅锌污染修复能力突出的观赏木本植物。文章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云南某铅锌冶炼区15种乡土观赏木本植物样品和对应根部土壤样品,通过测定植物和土壤中镉、铅、锌含量,分析根部土壤的污染状况及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转移特征,综合评估植物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植物根部土壤重金属超标量依次为镉>铅>锌,大部分植物已受到严重的镉、铅、锌污染。土壤中镉和锌的赋存形态以弱酸可提取态为主,铅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重金属在植物根部土壤中的重金属潜在迁移指数为镉(0.41~0.79)>锌(0.24~0.74)>铅(0.01~0.68)。15种观赏木本植物中,除大部分植物对镉、铅、锌的富集系数低于0.1外,女贞对镉、锌富集系数较高,分别为0.451、0.486,夹竹桃对铅富集系数为0.622。对镉、铅、锌转移系数较高的植物分别是垂丝海棠(7.19)、夹竹桃(23.61)、杜鹃(6.73)。女贞、杜鹃和夹竹桃对镉、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突出,其余植物也能够很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区 重金属 观赏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铅锑矿冶炼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2
作者 项萌 张国平 +2 位作者 李玲 魏晓飞 蔡永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为了解铅锑冶炼活动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区表层土壤受到较高含量的Sb、Pb、Zn污染... 为了解铅锑冶炼活动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河池铅锑矿冶炼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冶炼区表层土壤受到较高含量的Sb、Pb、Zn污染,As、Cd和Cu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中的w(Sb)、w(Pb)和w(Zn)分别为195~2034 mg/kg、259~2261 mg/kg和365~1033 mg/kg,分别达到背景值的4.8~33.3倍、3.4~29.7倍和1.4~3.9倍。冶炼区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冶炼厂的远近关系密切,Sb、As和Pb在0~400 m范围急剧衰减,400 m范围内Sb、As和Pb分别衰减了92.5%、95%、93.7%。在400~2400 m的2000 m区间Sb、As和Pb分别衰减了64.4%、80.9%、52.1%。Cd在200 m范围内衰减了88.7%,在200~2400 m范围没有显著变化。Sb、As、Cd和Pb在400~2400 m范围呈缓慢衰减,使得重金属的影响可达很远。Sb和Pb的衰减趋势高度相似,这对于Pb-Sb的全球迁移具有相关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广西河池 冶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县铅锌冶炼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雪菲 蒋煜峰 +1 位作者 展惠英 朱琨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7,共6页
采集甘肃省徽县铅锌冶炼区域土壤样品,分析该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b、Cd、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3.12、25.8、79.5 mg/kg。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显示,污染浓度由冶炼厂中心向四周递减... 采集甘肃省徽县铅锌冶炼区域土壤样品,分析该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b、Cd、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3.12、25.8、79.5 mg/kg。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显示,污染浓度由冶炼厂中心向四周递减。纵向0~30 cm范围内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的0~20 cm区域,其中0~2 cm区域内含量较高,Pb和Cd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3 877、24.8 mg/kg,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 H 6.5~7.5)(GB 15618—1995)相比,分别超标13、82倍,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p H相关。冶炼厂周围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尽快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区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河池锑冶炼区周边苔藓对大气重金属的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霞 张国平 +3 位作者 李玲 魏晓飞 蔡永兵 付志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8-973,共6页
借助苔藓对广西河池锑冶炼区周边大气中的10种重金属(Sb、Pb、As、Cu、Cd、Mn、Fe、Al、Ba、Sr)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可有效反映重金属的沉降.苔藓中w(Sb)、w(Pb)、w(As)和w(Cd)的范围分别为41.0~5.77×103、1.0... 借助苔藓对广西河池锑冶炼区周边大气中的10种重金属(Sb、Pb、As、Cu、Cd、Mn、Fe、Al、Ba、Sr)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苔藓可有效反映重金属的沉降.苔藓中w(Sb)、w(Pb)、w(As)和w(Cd)的范围分别为41.0~5.77×103、1.05×102~1.39×104、25.0~1.07×103和8.00~263 mg/kg,分别是背景值的1.5~213.6、24.5~322.5、3.6~1 980.9和3.2~105.2倍.元素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Sb、Pb、As、Cd和Cu为密切相关的一类元素,来源于原料矿石的冶炼排放;Mn、Fe和Al为第2类,主要来源于燃料煤的释放,此外,Mn还可能来源于城市气溶胶的输送和水泥厂的排放;Ba与Sr为第3类,来源与扬尘有关.随着采样点与冶炼厂烟囱距离的增加,w(Sb)、w(Pb)、w(As)、w(Cu)和w(Cd)呈非线性下降,可用方程y=ae-x拟合.w(Sb)与w(Pb)的衰减速率相似,而w(As)衰减要快于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 冶炼区 广西河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洪涛 谢运球 +1 位作者 赵一 杨利超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45,共7页
为探讨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采集了毕节市林口废弃硫铁矿冶炼厂内耕地砂壤土及附近林地石灰土表层和深层样共40组。室内测试土壤理化指标Pb、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并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水... 为探讨硫铁矿冶炼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采集了毕节市林口废弃硫铁矿冶炼厂内耕地砂壤土及附近林地石灰土表层和深层样共40组。室内测试土壤理化指标Pb、Zn、Cd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并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土壤中Pb和Zn的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耕地表层土壤Cd含量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倍。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最大,而Pb和Zn有效态含量占全量的比值差别较小。耕地砂壤土Zn和Cd的全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Pb呈减少的趋势;Pb和Zn的有效态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d有效态含量呈波动变化。林地石灰土中Pb、Zn、Cd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Pb、Zn、Cd全量之间及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之间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耕地中各元素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频繁的扰动和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重金属垂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污染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硫铁矿冶炼区 毕节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和马铃薯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付海波 曾艳 +1 位作者 陈敬安 董泽琴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赫章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以及马铃薯根、茎、叶、果实(块茎)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以揭示该污染区Cd在土壤与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d含量介于2.53~22.30 mg/kg,且以可交...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赫章铅锌矿冶炼区农田土壤以及马铃薯根、茎、叶、果实(块茎)中Cd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以揭示该污染区Cd在土壤与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土壤Cd含量介于2.53~22.30 mg/kg,且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土壤p 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马铃薯各器官Cd含量总体表现为根、叶、茎大于果实,且主要以氯化钠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为主;马铃薯除果实外,根、茎、叶中Cd含量几乎全部超出国家食品安全限值,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土壤 p H值与马铃薯根、茎中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马铃薯叶中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根中Cd含量与茎中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土壤p H值是影响植物吸收Cd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来影响Cd向马铃薯体内的迁移。控制土壤p H值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向植物迁移的能力和农作物中的Cd含量,保障当地农作物食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马铃薯 Cd化学形态 铅锌矿冶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铅锌锰冶炼区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许云海 刘亚宾 +4 位作者 伍钢 伍鹏 周志强 戴金鹏 杨海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3-808,共6页
通过监测湖南某典型铅锌锰冶炼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铅锌冶炼企业外排废气中Cd、Cr、As、Ni、Pb、Zn、Cu和Mn的浓度水平,应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铅锌冶炼企业外排废气中重金属含量与大气TSP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 通过监测湖南某典型铅锌锰冶炼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和铅锌冶炼企业外排废气中Cd、Cr、As、Ni、Pb、Zn、Cu和Mn的浓度水平,应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铅锌冶炼企业外排废气中重金属含量与大气TSP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废气中重金属平均浓度表现为Zn>Cr>Mn>Cu>Ni>Pb>Cd>As。其中,致癌物质Cd、Cr、As、Ni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87、27.06、0.09、12.54μg/m^3,非致癌物质Pb、Cu、Zn、M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87、17.98、10426.87、23.52μg/m^3。大气TSP中重金属平均浓度表现为Zn>Cu>Pb>Mn>Ni>Cr>As>Cd。其中,致癌物质Cd、Cr、As、Ni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1.63、1.59、2.00μg/m^3,非致癌物质Pb、Cu、Zn、M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6.30、65.54、189.79、35.03μg/m^3。Zn、Pb、Cu、Ni、Mn可能为同一来源,主要来源于铅锌冶炼企业的外排废气,Cr主要来源于电解锰企业的废渣堆放,Cd主要来源于煤燃烧。大气TSP中致癌物质Cd、Cr、As与Ni的致癌风险基本都高于10-4,说明Cd、Cr、As与Ni存在较大的致癌风险;非致癌物质Pb与Mn的非致癌风险高于1,存在较大的非致癌风险,尤其是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锰冶炼区 总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玉霞 薛雷 +1 位作者 汪志华 彭囿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Pb、Zn、Cu、Cd、Cr、Hg、As、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95、128.53、26.13、1.09、91.5、0.16...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中Pb、Zn、Cu、Cd、Cr、Hg、As、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95、128.53、26.13、1.09、91.5、0.164、12.2 mg·kg-1和27.1 mg·kg-1,除了Ni元素,均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耕地土壤已经达到了中重度污染程度,其中重金属Pb、Hg和Zn污染较严重,耕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区 耕地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某铅锌锰冶炼区周边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水平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游芳 甘定宇 +2 位作者 许云海 刘亚宾 杨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4-1450,共7页
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分别对南方某铅锌锰冶炼区周边(污染区)及大新村(对照区)进行大气降尘干法采集,测定了大气降尘中Cd、Zn、Pb、Mn、Cu、As、Ni、Cr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对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进... 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分别对南方某铅锌锰冶炼区周边(污染区)及大新村(对照区)进行大气降尘干法采集,测定了大气降尘中Cd、Zn、Pb、Mn、Cu、As、Ni、Cr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对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进行源解析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Cr、Mn、Ni、Pb、As、Zn、Cu均值分别为166.6、104.5、6 109.0、80.9、635.9、53.6、8 838.5、180.3mg/kg,分别为背景值的691.3、2.1、11.6、2.4、24.5、2.9、106.6、6.9倍。富集因子法分析得出,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Zn和Pb主要来源于铅锌冶炼以及电解锰企业;Mn、Cu、As和Ni在大气降尘中富集程度次之,既受自然源,也受人为源影响。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Cd为极强生态危害,Pb、Zn属于强生态危害,Cu、As、Ni、Cr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等级。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可忽略。大气降尘中Pb、As、Cd经手-口摄入途径对儿童存在非致癌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污染区大气降尘中Pb、As、Cd含量,控制手-口摄入途径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锰冶炼区 大气降尘 富集因子 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函数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小学 姚东平 +4 位作者 成永霞 原周 王龙飞 琚会艳 张霖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
采集铅冶炼企业周边3 000 m范围内220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毒有害元素铅、镉、砷和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受到汞、砷、铅、镉的污染依次明显严重,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 采集铅冶炼企业周边3 000 m范围内220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有毒有害元素铅、镉、砷和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受到汞、砷、铅、镉的污染依次明显严重,土壤重金属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土壤镉、铅、汞、砷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9%、17.2%、0.58%、0.11%。土壤铅、镉和砷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汞的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土壤铅和镉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可以用直线函数和幂函数表达,函数反推的有效态值和对应统计值的变异系数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区 土壤重金属 有效态 函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铅锌冶炼区与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周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淑娟 和丽萍 +3 位作者 王苗 杨牧青 曾沛艺 李嘉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为了研究典型铅锌冶炼区与自然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采集云南省2个区域91份土壤样品,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土壤重金属累积性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研究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自然地质背景... 为了研究典型铅锌冶炼区与自然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采集云南省2个区域91份土壤样品,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土壤重金属累积性分析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研究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自然地质背景区域8个重金属元素90%以上均为轻度累积和无明显累积,表层和深层的重金属(除Cr和Ni)含量无明显变化;典型铅锌冶炼区域Cd和Pb的累积程度80%以上为中度和重度累积,重金属主要富集在0~60 cm,随着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下降趋势。典型铅锌冶炼区域主要为Pb、Cd污染,污染来源主要为铅锌冶炼带来的人为污染;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域主要超标元素为Ni、Cr、Cu,来源主要为成土母质和母岩。自然地质高背景区域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比典型铅锌冶炼区域周边耕地土壤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来源 铅锌冶炼区 自然地质高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晓晖 赵宇通 蒋红丽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8期198-201,共4页
通过实验分析测定了在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采集的40个土样中8种重金属Cd、Cr、Cu、Pb、Hg、Zn、As和Ni的含量,初步掌握该冶炼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污染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Cr... 通过实验分析测定了在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采集的40个土样中8种重金属Cd、Cr、Cu、Pb、Hg、Zn、As和Ni的含量,初步掌握该冶炼厂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污染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Cr、Cu、Pb、Hg、Zn、As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0、85、26.0、48、0.078、108、12.5、26 mg/kg,其中,除Ni外,Cd、Cr、Cu、Pb、Hg、Zn和As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以及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d、Hg和Pb,含量分别是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26、2.60和2.28倍,同时也是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12、1.2和1.85倍。通过计算标准偏差以及变异系数得出,该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d、Pb和Zn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都较大,证明这3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土壤中累积较明显。指出了关中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以重金属Cd污染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交叉污染,该冶炼厂周边的大气沉降以及采矿场的扬尘等为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冶炼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陈喆 铁柏清 +4 位作者 刘孝利 雷鸣 袁啸 大岛卓 叶长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通过田间原位小区试验,以湖南冶炼区周边典型单一Cd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晚稻中优978为供试品种,在水稻孕穗末期施加石灰,同时采取后期持续淹水的综合调控措施,分析水稻5个关键生育期内各器官中Cd含量,探索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 通过田间原位小区试验,以湖南冶炼区周边典型单一Cd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选取晚稻中优978为供试品种,在水稻孕穗末期施加石灰,同时采取后期持续淹水的综合调控措施,分析水稻5个关键生育期内各器官中Cd含量,探索改良-农艺综合措施对水稻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农艺管理措施的对照区水稻相比,改良-农艺综合措施管理下的晚稻增产33.24%,糙米中Cd含量降低39.32%。采用该措施有可能使得土壤中Cd元素最终更易富集在水稻的根、茎、叶等不可食用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稻穗部的Cd累积量;孕穗末期施加石灰结合后期持续淹水的措施可有效阻控Cd向稻米中迁移,降低稻米中Cd的含量。该措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稻米Cd污染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为镉污染农田的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石灰 淹水调控 冶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江流域底泥重金属溯源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健芳 王红梅 田自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9-604,614,共7页
目前江西省信江流域(鹰潭段冶炼区)支流的底泥重金属底数不明,给地方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带来不确定性.为解决该区域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该文构建了污染物工业排放耦合系数fCCPE指标,用以评估污染物排放的底泥压力并佐证了底泥重金... 目前江西省信江流域(鹰潭段冶炼区)支流的底泥重金属底数不明,给地方生态风险评价及污染治理带来不确定性.为解决该区域在环境管理中的不足,该文构建了污染物工业排放耦合系数fCCPE指标,用以评估污染物排放的底泥压力并佐证了底泥重金属的来源,结合传统的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了金属冶炼区周边灌溉水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在冶炼区周边底泥中各种金属fCCPE>1,这表明冶炼厂周边的底泥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铜冶炼活动;在各村镇底泥中Cu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塘村(421.91 mg·kg^(-1))>邱家村(164.07 mg·kg^(-1))>江南村(134.76 mg·kg^(-1))>黄坑村(101.23 mg·kg^(-1))>龙石村(40.11 mg·kg^(-1))>版上村(14.59 mg·kg^(-1)).在各村镇底泥中Cu和Pb比的fCCPE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邱家村(8.13)>长塘村(7.94)>江南村(3.69)>黄坑村(3.50)>龙石村(3.12)>版上村(0.68).地累积指数表明金属冶炼区在周边底泥中Cd处于轻度污染;在灌溉水底泥中重金属Cr、Mn、Ni、Cu、Zn、As、Cd和Pb生态危害系数(Ei,r)平均值分别为0.55、0.67、3.53、35.12、1.45、11.17、313.87和4.49.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70.85,生态危害程度强.建议对风险超标的底泥及时进行管控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江流域 底泥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冶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