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主观偏差问题。为此,基于模糊集理论改进DEMATEL算法,通过量化专家判断与引入原因度—中心度权重优化机制,构建了从系统级事故到不安全控制行为(UCA)的动态因果路径;然后结合概率阈值判定与多级风险传递分析,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定量排序与演化机理解析,最后建立了一种融合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atic Theory Process Analysis, STPA)的多尺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融合改进的模糊DEMATEL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能有效量化关键风险因素,通过引入原因度和中心度优化权重计算,显著降低了主观偏差,改进后方法的皮尔逊积矩(Pearson)相关系数优于传统模糊DEMATEL;(2)改进后的多级分析能对多个相互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尺度的风险评价,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优化权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整体概率分布和传递路径;(3)多级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控制行为动态演化机制。结论认为,案例验证识别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风险高度吻合,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且能够克服专家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系统精准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 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因井况复杂、动态交互性强,存在井筒窜气及封堵失效等高风险隐患。现有封堵井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多依赖定性分析,难以量化关键因素间的非线性影响,且传统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存在主观偏差问题。为此,基于模糊集理论改进DEMATEL算法,通过量化专家判断与引入原因度—中心度权重优化机制,构建了从系统级事故到不安全控制行为(UCA)的动态因果路径;然后结合概率阈值判定与多级风险传递分析,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定量排序与演化机理解析,最后建立了一种融合模糊逻辑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atic Theory Process Analysis, STPA)的多尺度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融合改进的模糊DEMATEL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能有效量化关键风险因素,通过引入原因度和中心度优化权重计算,显著降低了主观偏差,改进后方法的皮尔逊积矩(Pearson)相关系数优于传统模糊DEMATEL;(2)改进后的多级分析能对多个相互影响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尺度的风险评价,确定不同风险因素的优化权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整体概率分布和传递路径;(3)多级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揭示了不安全控制行为动态演化机制。结论认为,案例验证识别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风险高度吻合,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关键风险因素,且能够克服专家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储气库老井封堵施工系统精准风险管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文摘目的:评价健脾疏肝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了基于患者的结局评价从患者的角度考察其最关心的问题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来自5个分中心的160例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具有健脾疏肝作用的中药健脾理气方以及安慰剂治疗。中药及安慰剂均为配方颗粒,由70℃温水冲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 L。2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随访。主要评价指标为基于患者评价的消化道症状积分,包括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分别在第0,1,2,3,4和8周观察记录。次要评价治疗为钡条胃排空试验,在第0和4周完成。结果:与安慰剂比较,治疗4周后及随访试验组患者消化道总体症状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钡条胃排空试验中药组对胃肠动力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中药健脾疏肝法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