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豫西南上白垩统夏馆组冲积扇沉积序列及相分析
1
作者
田云晴
金毅
+4 位作者
付梦薇
曹希强
胡斌
宋慧波
张彬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5-2552,共18页
本文以豫西南夏馆盆地马山口镇一带出露良好的上白垩统夏馆组为研究对象,按照沉积学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古水流方向,识别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种亚相及其筛状物、泥石流、水道和片流沉积物等四种类型,划分出七...
本文以豫西南夏馆盆地马山口镇一带出露良好的上白垩统夏馆组为研究对象,按照沉积学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古水流方向,识别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种亚相及其筛状物、泥石流、水道和片流沉积物等四种类型,划分出七种沉积序列类型并论述了这些类型从扇根至扇缘的分布特征,构建了研究区夏馆组中冲积扇的沉积环境模式。同时,还绘制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序列类型横向分布图和沉积环境模式图。研究表明,夏馆组的冲积扇沉积形成于山间盆地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经历了从扇根→扇中→扇缘的沉积环境演化及两次大的旋回沉积过程。该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冲积扇沉积理论,而且还为豫西南地区晚白垩世富含恐龙蛋化石的“红层”所形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相
夏馆组
上白垩统
夏馆盆地
冲积扇沉积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沟组
冲积扇沉积
滨岸
沉积
元古宇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气候环境下小型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特征——以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为例
被引量:
7
3
作者
郭颖
罗子金
杨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以盆地南缘坎苏瓦特剖面古近系紫泥泉子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沉积构造特征观察及地层实测,分析古气候条件、建立岩性序列、总结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明确沉积体系,建立沉...
为了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以盆地南缘坎苏瓦特剖面古近系紫泥泉子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沉积构造特征观察及地层实测,分析古气候条件、建立岩性序列、总结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明确沉积体系,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发育一类干旱气候环境下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受气候影响显著,与潮湿环境下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相比,砂地比明显偏低;冲积扇扇体具有规模局限、叠置频繁、隔夹层广泛发育的特点;辫状河具有改道频繁、持续时间短、延伸距离有限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
冲积扇
一辫状河
沉积
体系
沉积
模式
坎苏瓦特剖面
紫泥泉子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乌苏四棵树河地区古新统至始新统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露头解剖
4
作者
许涛
周伯玉
+4 位作者
李禹民
王炜龙
王燕娥
李振华
赵晓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2-676,共15页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察、取样及粒度分析等,描述了扇—湖交汇沉积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该剖面可分为“下、中、上”3层结构,下层主要由粗碎屑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分选、磨圆较差;中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由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层由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2)下层发育漫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为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中层粗—细岩性频繁交互沉积,为扇—湖交汇带;上层粒度细且发育大量的浪成波痕,为滨湖沉积。3)该露头剖面扇—湖交汇过程总共有5期,沉积厚度约6 m,主要受造山运动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周缘自二叠纪以来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四棵树河地区
古新统至始新统
冲积扇
—滨湖交汇
沉积
天然露头
沉积
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冲积扇上沉积物长度和深度的预测
5
作者
RichardH.French
蔡斌
陈奇伯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6年第3期26-27,45,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冲积扇上坡度转换区内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的方法,试图解决渠道纵向坡度由陡变缓时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估算问题。该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且常规的简单设计方法,以减缓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冲积扇上的洪水灾害。
关键词
渠道
冲积扇
上
沉积
物
长度
深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1
6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2 位作者
沈昭国
陈景山
周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大 ,出现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 ,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侏罗系
沉积
特征
演化特征
冲积扇沉积
石油地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被引量:
12
7
作者
王锋
解习农
+2 位作者
刘晓峰
杜学斌
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将其中生界划分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中侏罗统三台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和下白垩统西洼组4个层位;建立了沾车地区中生代地层充填系列,并识别出主要发育的河流沉积体系(包括曲流河和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系统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点、分布和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河流
沉积
体系
冲积扇沉积
体系
湖泊
沉积
体系
三角洲
沉积
体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西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
7
8
作者
刘鑫
陈留勤
+1 位作者
李馨敏
李余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沉积
环境
冲积扇沉积
体系
陆相红层
赣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上乌尔禾组上乌三段岩相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任明达
唐兆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年第1期22-32,共11页
197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研究五、八区二迭系乌尔禾组的沉积岩相。乌尔禾组是二迭系主要含油气层,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含油和油层厚度大的特点。据勘探,克拉玛依至百口泉的乌尔禾组,只要有足够...
197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研究五、八区二迭系乌尔禾组的沉积岩相。乌尔禾组是二迭系主要含油气层,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含油和油层厚度大的特点。据勘探,克拉玛依至百口泉的乌尔禾组,只要有足够的钻揭深度,均见到油气显示。而且在一个钻孔中往往呈大段连续含油。因此研究乌尔禾组岩相的变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摸索经验,我们重点解剖了五区上乌尔禾组的上乌三段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乌尔禾组
岩电关系
八区
泥质胶结物
冲积扇沉积
地层厚度
沉积
厚度
砾岩
碎屑岩
岩相
沉积
相
砂岩
漫滩
沉积
下乌尔禾组
泥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印度洋板块内变形的时间
10
作者
陈秀澄(摘译)
李延成(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1期6-8,共3页
印度洋板块内部的变形早已众所周知.Stover (1960)注意到巽他岛弧外侧震中内宽频带异常的出现。Sykes (1970)认为这种频带可能是新生俯冲带,从西澳大利亚延伸到印度南端。其后,许多研究人员讨论了褶皱和断裂的孟加拉冲积扇沉积物,这些...
印度洋板块内部的变形早已众所周知.Stover (1960)注意到巽他岛弧外侧震中内宽频带异常的出现。Sykes (1970)认为这种频带可能是新生俯冲带,从西澳大利亚延伸到印度南端。其后,许多研究人员讨论了褶皱和断裂的孟加拉冲积扇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常常在海底表现为5—20km波长的海丘.而且一些研究人员断定,印度洋板块现在正处于大约北-南挤压之中,并且使有时出现在背斜脊部的这些较小的海丘群变形成为100—300km的褶皱带。这种变形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单独运动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沉积
晚中新世
沉积
剖面
印度洋板块
早始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西南上白垩统夏馆组冲积扇沉积序列及相分析
1
作者
田云晴
金毅
付梦薇
曹希强
胡斌
宋慧波
张彬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
河南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河南西峡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出处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5-2552,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472169,41972175)资助的成果。
文摘
本文以豫西南夏馆盆地马山口镇一带出露良好的上白垩统夏馆组为研究对象,按照沉积学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古水流方向,识别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种亚相及其筛状物、泥石流、水道和片流沉积物等四种类型,划分出七种沉积序列类型并论述了这些类型从扇根至扇缘的分布特征,构建了研究区夏馆组中冲积扇的沉积环境模式。同时,还绘制了该组冲积扇的沉积序列类型横向分布图和沉积环境模式图。研究表明,夏馆组的冲积扇沉积形成于山间盆地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经历了从扇根→扇中→扇缘的沉积环境演化及两次大的旋回沉积过程。该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冲积扇沉积理论,而且还为豫西南地区晚白垩世富含恐龙蛋化石的“红层”所形成的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冲积扇
相
夏馆组
上白垩统
夏馆盆地
冲积扇沉积
类型
Keywords
alluvial fan facies
Xiaguan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Xiaguan basin
sedimentary type of alluvial fan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被引量:
5
2
作者
岳亮
刘自亮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2-76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6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208)
中石化前瞻性海相项目共同资助(C0800-07-ZS-164)~~
文摘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关键词
兵马沟组
冲积扇沉积
滨岸
沉积
元古宇
华北克拉通南缘
Keywords
Binmagou Formation
alluvial fan
coastal
Proterozoic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气候环境下小型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特征——以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为例
被引量:
7
3
作者
郭颖
罗子金
杨勇
机构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5002-002)
文摘
为了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以盆地南缘坎苏瓦特剖面古近系紫泥泉子组露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沉积构造特征观察及地层实测,分析古气候条件、建立岩性序列、总结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明确沉积体系,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发育一类干旱气候环境下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受气候影响显著,与潮湿环境下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相比,砂地比明显偏低;冲积扇扇体具有规模局限、叠置频繁、隔夹层广泛发育的特点;辫状河具有改道频繁、持续时间短、延伸距离有限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认识准噶尔盆地南缘古近系沉积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干旱气候
冲积扇
一辫状河
沉积
体系
沉积
模式
坎苏瓦特剖面
紫泥泉子组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arid climate
alluvial fan-braided river system
depositional model
Kansuwate section
Ziniquanzi formation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乌苏四棵树河地区古新统至始新统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露头解剖
4
作者
许涛
周伯玉
李禹民
王炜龙
王燕娥
李振华
赵晓东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
东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2-676,共15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1D01F3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XQZX20200011)资助。
文摘
完整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天然露头比较少见,一般利用钻井、地震或探地雷达等方法间接开展沉积特征研究。研究区出露地层完整连续,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发育典型的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为了精细研究交汇相的沉积特征,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察、取样及粒度分析等,描述了扇—湖交汇沉积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表明:1)该剖面可分为“下、中、上”3层结构,下层主要由粗碎屑的砾岩、砂砾岩组成,分选、磨圆较差;中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由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组成;上层由红色或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组成。2)下层发育漫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为冲积扇扇中和扇缘亚相;中层粗—细岩性频繁交互沉积,为扇—湖交汇带;上层粒度细且发育大量的浪成波痕,为滨湖沉积。3)该露头剖面扇—湖交汇过程总共有5期,沉积厚度约6 m,主要受造山运动和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研究成果对准噶尔盆地周缘自二叠纪以来广泛发育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环境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乌苏四棵树河地区
古新统至始新统
冲积扇
—滨湖交汇
沉积
天然露头
沉积
特征
控制因素
Keywords
Sikeshu River area in Wusu
Paleocene-Eocene
Alluvial fan-lacustrine
Natural outcrop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Controlling factors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冲积扇上沉积物长度和深度的预测
5
作者
RichardH.French
蔡斌
陈奇伯
机构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6年第3期26-27,45,共2页
文摘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冲积扇上坡度转换区内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的方法,试图解决渠道纵向坡度由陡变缓时沉积物长度和最大深度估算问题。该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且常规的简单设计方法,以减缓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冲积扇上的洪水灾害。
关键词
渠道
冲积扇
上
沉积
物
长度
深度
预测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11
6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沈昭国
陈景山
周路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西南石油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5-391,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区事业部资助项目"喀什凹陷沉积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研究"( 95K11)资助
文摘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震解释认为 ,喀什凹陷侏罗系为陆相河流—湖泊沉积 ,整个侏罗纪代表了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沉积演化 ,早侏罗世莎里塔什组属干燥、氧化环境中的冲积扇沉积 ,到康苏组时演化为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辫状河流沉积 ;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大 ,出现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 ,晚侏罗世盆地又演化为干燥—半干燥环境下的河流与冲积扇沉积。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喀什凹陷
侏罗系
沉积
特征
演化特征
冲积扇沉积
石油地质研究
Keywords
Sedimentary features, Evolution, The Kashi Depression, Jurassic
分类号
P534.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被引量:
12
7
作者
王锋
解习农
刘晓峰
杜学斌
武强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济阳坳陷中生界构造样式及储集层地球物理特征"(2002BA605A09)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将其中生界划分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中侏罗统三台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和下白垩统西洼组4个层位;建立了沾车地区中生代地层充填系列,并识别出主要发育的河流沉积体系(包括曲流河和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系统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点、分布和空间演化。
关键词
中生界
河流
沉积
体系
冲积扇沉积
体系
湖泊
沉积
体系
三角洲
沉积
体系
济阳坳陷
Keywords
Mesozoic, fluvial sedimentary system, alluvial fan sedimentary system, lacustrine sedimentary system,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Jiyang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1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西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
7
8
作者
刘鑫
陈留勤
李馨敏
李余亮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113)
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开放基金(NRE1605)
文摘
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地学科普的需求,红层与丹霞地貌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赣东北贵溪市象山地质公园发育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丹霞地貌景观,成景地层为上白垩统圭峰群河口组以砾岩为主的红色碎屑岩,冲刷侵蚀界面、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这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判断标志。对该套成景地层进行厘米级实测,另外选择2处砾岩露头进行砾石统计以获取碎屑颗粒粒径、岩性、磨圆度和风化程度等信息。在实测厚度为40余米的地层柱状图上,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即正粒序砾岩、逆粒序砾岩、无沉积构造砾岩、平行层理砾岩、交错层理砾岩、聚集状砾岩、砂岩。砾石以中砾(2~5 cm)为主,磨圆度低,风化程度中等,成分以凝灰岩为主(58%~66.5%),其次为石英、花岗岩、砂岩。砾石成分和砾向分析结果说明,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凝灰岩提供了主要的碎屑物质。根据野外实测红层剖面和砾石统计分析,认为成景地层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产物。河口组红层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断层活跃,间歇性强降雨事件导致冲积扇朵叶上洪泛河流搬运的沉积物供应充足,最终在剖面上形成砾岩和砂岩频繁互层及其厚度横向不稳定的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晚白垩世总体干燥的古气候背景下,河口组中河流作用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可能指示了古气候向湿润转变,降水增加,相对丰富的水系将粗碎屑搬运到盆地区发生沉积。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沉积
环境
冲积扇沉积
体系
陆相红层
赣东北
Keywords
Danxia landform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lluvial fan depositional system
continental redbed
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上乌尔禾组上乌三段岩相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任明达
唐兆钧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年第1期22-32,共11页
文摘
197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研究五、八区二迭系乌尔禾组的沉积岩相。乌尔禾组是二迭系主要含油气层,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含油和油层厚度大的特点。据勘探,克拉玛依至百口泉的乌尔禾组,只要有足够的钻揭深度,均见到油气显示。而且在一个钻孔中往往呈大段连续含油。因此研究乌尔禾组岩相的变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摸索经验,我们重点解剖了五区上乌尔禾组的上乌三段地层。
关键词
上乌尔禾组
岩电关系
八区
泥质胶结物
冲积扇沉积
地层厚度
沉积
厚度
砾岩
碎屑岩
岩相
沉积
相
砂岩
漫滩
沉积
下乌尔禾组
泥质含量
分类号
P6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印度洋板块内变形的时间
10
作者
陈秀澄(摘译)
李延成(校)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1期6-8,共3页
文摘
印度洋板块内部的变形早已众所周知.Stover (1960)注意到巽他岛弧外侧震中内宽频带异常的出现。Sykes (1970)认为这种频带可能是新生俯冲带,从西澳大利亚延伸到印度南端。其后,许多研究人员讨论了褶皱和断裂的孟加拉冲积扇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常常在海底表现为5—20km波长的海丘.而且一些研究人员断定,印度洋板块现在正处于大约北-南挤压之中,并且使有时出现在背斜脊部的这些较小的海丘群变形成为100—300km的褶皱带。这种变形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单独运动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冲积扇沉积
晚中新世
沉积
剖面
印度洋板块
早始新世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豫西南上白垩统夏馆组冲积扇沉积序列及相分析
田云晴
金毅
付梦薇
曹希强
胡斌
宋慧波
张彬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干旱气候环境下小型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特征——以坎苏瓦特剖面紫泥泉子组为例
郭颖
罗子金
杨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疆乌苏四棵树河地区古新统至始新统冲积扇—滨湖交汇沉积露头解剖
许涛
周伯玉
李禹民
王炜龙
王燕娥
李振华
赵晓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冲积扇上沉积物长度和深度的预测
RichardH.French
蔡斌
陈奇伯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侏罗系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钟大康
朱筱敏
沈昭国
陈景山
周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王锋
解习农
刘晓峰
杜学斌
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江西象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刘鑫
陈留勤
李馨敏
李余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克拉玛依油田五区上乌尔禾组上乌三段岩相研究
任明达
唐兆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198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东北印度洋板块内变形的时间
陈秀澄(摘译)
李延成(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